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012)擬定。

(1)眩暈(天旋地轉感)反覆發作兩次或以上每次持續20min至12h。

(2)眩暈發作時患耳伴有耳鳴、耳脹及(波動性)聽力下降。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2.西醫診斷標準

(1)參考《梅尼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擬定:有2次或2次以上眩暈發作,每次持續20min至12h;病程中至少有一次純音聽閾測試患耳為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患耳聽力下降為波動性,伴有耳鳴和(或)耳悶脹感。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前庭性偏頭痛、突發性耳聾、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迷路炎、前庭神經炎、前庭陣發症、藥物中毒性眩暈、後循環缺血、顱內佔位性病變等;此外,還需要排除繼發性膜迷路積水。

(2)臨床分期

根據患者最近6個月內聽力最差時0.5kHz、1.0kHz及2.0kHz純音的平均聽閾進行分期。若考慮雙側梅尼埃病,需分別確定兩側的臨床分期。

一期:平均聽閾≤25 dBHL;

二期:平均聽閾為26~40 dBHL;

三期:平均聽閾為41~70 dBHL;

四期:平均聽閾>70 dBHL。

注:①梅尼埃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必須依據完整詳實的病史調查和必要的聽一—平衡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②如梅尼埃病患者合併其他不同類型的眩暈疾病,則需分別做出多個眩暈疾病的診斷;③部分患者的耳蝸症狀和前庭症狀可能不是同時出現,中間有可能間隔數月至數年。

(3)疑似診斷

①2次或2次以上眩暈發作,每次持續20min至24h。

②患耳有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或)耳悶脹感。

③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前庭性偏頭痛、突發性聾、良性陣發性位

置性眩暈、後循環缺血、顱內佔位性病變等;此外,還需要排除繼發性膜迷路積水。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二)證候診斷

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012)擬定。

1.風熱外襲證:突發眩暈,如立舟船,噁心嘔吐,或伴耳鳴耳聾;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發熱惡風;舌淡或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

2.肝陽上擾證:眩暈每因情緒波動而發,或耳鳴耳聾;心煩易怒,急躁,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胸脅苦滿,頭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3.痰濁中阻證:眩暈,伴頭重如裹,噁心嘔吐較劇烈,痰涎多,或伴耳鳴耳聾;胸悶不舒,頭額脹滿,納呆倦怠;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4.寒水上泛證:眩暈,或耳鳴耳聾;發作時心下悸動,噁心嘔吐,或頻頻嘔吐清涎,畏寒,肢體不溫,腰痛背冷,夜尿清頻,精神萎靡;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弱。

5.髓海不足證:眩暈頻繁發作,發作時耳鳴較甚,耳聾;腰膝痠軟,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五心煩熱;舌質嫩紅,少苔,脈細數。

6.上氣不足證:眩暈勞累易發,或耳鳴、耳聾;發作時面色蒼白,唇甲不華,神疲思睡,少氣懶言,動則喘促,心悸;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二、治法

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012)擬定。

(一)辨證論治

1.風熱外襲證

治法:疏風散熱

推薦方藥:桑菊飲(《溫病條辨》)加減。桑葉、菊花、連翹、桔梗、杏仁、甘草、薄荷、蘆根等加減.

2.肝陽上擾證

治法:平肝潛陽

推薦方藥: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加減。天麻、鉤藤、石決明、牛膝、杜仲、桑寄生、黃芩、梔子、夜交藤、茯神、益母草。

3.痰濁中阻證

治法:化痰熄風

推薦方藥:半夏白朮天麻湯(《醫學心悟》)合澤瀉湯(《金匱要略》)加減。半夏、白朮、天麻、茯苓、陳皮、甘草、生薑、大棗、澤瀉。

4.寒水上泛證

治法:溫陽利水

推薦方藥:真武湯(《傷寒論》)加減。炮附片、茯苓、白朮、生薑、白芍。

5.髓海不足證

治法:滋補腎陰

推薦方藥:杞菊地黃丸(《醫級》)加減。熟地黃、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枸杞子、菊花。

6.上氣不足證

治法:健脾益氣

推薦方:歸脾湯(《濟生方》)加減。人參、白朮、黃芪、茯神、龍眼肉、當歸、遠志、酸棗仁、木香、炙甘草、生薑、大棗。

各證型兼夾瘀者可視具體病情加,桃仁,赤芍等活血化瘀類藥物。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1.針灸療法

(1)體針

取百會、頭維、風池、風府、神門、內關為主穴,合谷、外關、豐隆、中脘、解溪、行間、俠溪、肝俞、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足三里、脾俞、氣海等為配穴。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

(2)耳針、耳穴貼壓

取腎、肝、脾、內耳、神門、皮質下、交感等穴,每次2~3 穴;或行耳穴貼壓。

(3)頭皮針

取雙側暈聽區,每日1次。

(4)穴位注射

可取足三里、三陰交、內關、曲池、翳風等穴,每次取2~3穴。

2.艾灸療法

取百會穴艾灸,適用於虛證患者。

3.運動康復

運動康復: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採用前庭康復保健操(有視頻),耳鳴保健操(有視頻)、走路、慢騎車、太極拳、八段錦等方法。

4.護理調攝要點

(1)飲食調理:適宜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等食物,少食多餐;發作期患者限制水和鹽的攝入;忌食辛辣、菸酒、濃茶、咖啡製品。

(2)情志調理:

①重視情志護理,避免情志刺激。

②加強疾病常識宣教,正確認識疾病,避免焦慮、緊張、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三、療效評價

(一)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標準

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中的療效評價標準。

1.治癒:眩暈症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2.顯效:眩暈症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

3.有效:眩暈症狀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

4.無效:眩暈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二)眩暈療效評定

採用《梅尼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療效評定標準:

1.梅尼埃病眩暈發作次數(需排除非梅尼埃病眩暈發作):採用治療後18-24個月期間眩暈發作次數與治療之前6個月眩暈發作次數進行比較,按分值計。得分=(結束治療後18-24個月期間發作次數/開始治療之前6個月發作次數)x100。

根據得分值將眩暈控制程度分為5級:A級,0分(完全控制);B級1-40分(基本控制);C級,41~80分(部分控制);D級,81~120分(未控制);E級,>120分(加重)。

2.眩暈發作的嚴重程度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從輕到重,劃分為5級:0分,活動不受眩暈影響;1分,輕度受影響,可進行大部分活動;2分,中度受影響,活動需付出巨大努力;3分,日常活動受限,整日臥床或無法進行絕大多數活動。

3.採用眩暈障礙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進行評價。

(三)聽力療效評定

以治療前6個月最差一次純音測聽0.5、1.0、2.0KHz的平均聽閾減去治療後18-24個月期間最差一次的相應頻率平均聽閾進行評定:A級:改善>30dBHL或各頻率聽閾<20dBHL;B級:改善15-30dBHL;C級:改善0-14dBHL;D級:改善<0dBHL。

雙側梅尼埃病,應分別進行聽力評定。

牽頭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

主要完成人:

劉 蓬(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耳眩暈(梅尼埃病)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