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原创散文:“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那天清晨,落了点雨。我在操场闲走,眼前就是初夏的青山。雨雾在树林里升腾又落下,雾霭散去时,树林就清秀的不成样子了。“雨后的青山,是泪洗过的良心”,还真是如此啊。正想着,有一位同学过来找我,要我为昨晚学校举行的读书活动说点什么,我如实告诉他并没有什么要谈的,昨晚上的发言已让我黔驴技穷了,只好推辞。但是看到他的眼里真诚中闪过一丝失望,再拒绝恐要伤学生的心,就应承下了。

学校在周三晚上举办了一次读书活动。读的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作为参与组织的老师之一,我读过平凡的世界已有几年时间了,只记得大概情节。虽然案头一直有路遥先生的这部作品,却再没有悉心读过。只好硬着头皮回答了几位同学的提问。

初三的那年夏天,在小学教书的舅舅给我带了一本《平凡的世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这部书。耽于课业,走马观花,只看了个大概我就把它放下了。我初中的母校是南坪中学,学校离我家有六里多路,骑自行车上学。夏天做完作业回家时,炊烟笼罩在洛河南岸的柳树梢头,牛羊骡马驮着夕阳从山顶下来,暮色从四野山沟沟里升起,天渐渐暗了下来。晚风拂过耳际,飞鸟纷纷归巢,我们迎风骑着老式的三脚架自行车,偶尔谈起孙少平。我上学的那会,庄浪一中在我们乡下初中生的心里,有着崇高的地位。有时进城,路过一中的校门,总要停下来偷偷瞧瞧,在铁栅栏门里看到里面的柳树,都觉得比我村里长在沟渠边的好看。就想起孙少平来,我在心里暗暗说,一定要考上一中。那年我十五岁。


原创散文:“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十五岁的夏天过去了,我来到一中读书。在乡下野惯了,发现一中里有有好多城里孩子。刚去学校的那段日子,周围都是陌生人,学的课程也不比初中那般得心应手,有时候一个人呆在学校宿舍,无眠的夜晚,月光照进窗子,真是孤寂极了。幸好我随身带着那部《平凡的世界》,它是我的伙伴。十五六岁大的人,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在新的环境了很快就建立起了友谊,大都是城里的孩子和城里的玩,乡下的和乡下的是好朋友。后来熟悉了,大家都是好朋友了,我们乡下孩子的那种奇怪的敏感和自卑,也慢慢散去了,大家在一起谈论《平凡的世界》,有人从他家里拿来了《在困难的日子里》和《人生》,我们暗自在心里对号入座,谁是马建强,谁是高加林,谁是孙少平,谁是郝红梅、田晓霞、仇玉英,那段日子,真是高中最好的日子。

后来重新分了班,换了新宿舍。高二寒假,宿舍被盗了,我的第一部《平凡的世界》和一只暖水瓶子一起丢了。

十八岁的末尾,我考上了大学。去省城兰州读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见到了黄河,吃了兰州牛肉面。在西北师大的图书馆了,看到了路遥先生和其他作家的书籍。同班同学里,有几位从甘肃各地农村来的,都独爱路遥尤甚。一些甚至自称“都是路遥的孩子”,他们都把路遥当成了精神动力和人生导师,在那里我们自由的讨论文学和除了文学以外的世界,喝黄河啤酒,在塔影河声里做梦。到大四写论文的时候,我和同宿舍上铺的老乡赵彦彪(就是高一的那个赵老师)都写了路遥,我们两个买了好多路遥写的以及别人写的有关路遥的书籍,度过了大四最迷惘的时期。


原创散文:“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大学毕业时,我在自己珍藏的一套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写了几句祝福的话语,送给了一位从远方来又去了远方的姑娘。

同学们让我谈点想法,我却不小心又跑偏了,不知所云,就此为止吧。我想对同学们说,《平凡的世界》发表的那一天,距今已过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变,世界在变,这本书在你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地位,我略感吃惊。你们中的一些,都或多或少的从中受到了影响,收到了鼓舞和激励,我非常喜悦,我甚至在读书会上看到了大家眼里的泪水,老师也为你们的泪水深受感动,书中的甘苦和世上的甘苦一样,要同学们自己去体味,去感知,我相信这本书,也相信你们,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