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大珠慧海,人人自性即是佛,佛性自在人心中

禹音:大珠慧海,人人自性即是佛,佛性自在人心中

马祖道一晚年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叫慧海的弟子将自己撰写的一本书稿送来请他批阅。道一终于想起来,他已经有好多年都没有见到这个弟子了。道一将那本书在手里翻了翻,立即知道这是一本标明顿悟立场的好书。书的名字叫《顿悟入道要门论》。

马祖道一拿起笔来,在那本书稿的扉页上写了四个字:大珠圆明。从此,大珠慧海的名字便在禅门中传开来。

慧海的到来,让马祖陷入往事的回忆之中。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清晨,一个叫慧海的年轻人走进他的法堂。

你从哪儿来?”像以往见到任何一个求道者一样、马祖例都是这样问道。非是马祖只会这样一句问话,而是他认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又向处去。人要是弄清了自己的来处和去处,人也就开悟成佛了。

像很多求道者一样,慧海不明白马祖的问话,慧海实事求是地说:“从越州大云寺来,我能不知道你从越州来吗?”马祖没好气地说,“来我这里打算做什么?“求取佛法,马祖已经很不耐烦了,说:“又是来求佛法的。我这里没有佛法可求。

慧海跪在他的面前苦苦地哀求道:“请大师慈非,为弟子指点迷津。

马祖说:“自己身上的宝藏不顾,却抛家别子,到处乱求,世上就有这样的糊涂虫,大师,请问哪个是慧海我自己的宝藏?

马祖说:“如今问我的人,就是你的宝藏,何必再向外求呢?”

慧海静静地发了一阵愣,忽然,他跳起来,大声地说:“多谢师父,我明白了,明白什么,快快说来,原来我和佛是一样的人,佛身上有的,我同样有,一样不缺,一切具备。

马祖点了点头,知道他真的开悟了,他真的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人人自性即是佛了。其实,凡人与佛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不过佛明白自己的清净内心就是佛,凡人却四处向外求佛。于是,他收留了这个年轻的学生。

慧海在马祖的身边侍奉了6年,直到有一天,他接到越州大云寺捎来的信件,他的业师道智和尚年老体衰,急需慧海回到他的身边。这样,慧海辞别了马祖回到越州大云寺奉养业师去了。

慧海在马祖处得到印证后,很快在越州有了名气,前来拜访并向他求法的人络绎不绝,几乎就挤破了大云寺的门坎。然而慧海总是告诉他们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佛法,其实每个人身上一切具备,一样不缺,只须认真自求,必然了知,自性即佛。

禹音:大珠慧海,人人自性即是佛,佛性自在人心中

这一天,又有几位僧侣结伴前来向他问法,那几位借侣知道慧海总是不肯告诉人们什么,于是便说:“尊的大师,我们从很远的地方而来,想问大师一个问题,大师肯回答吗?

慧海说:“看到对面的那只深潭了吗?看到那碧绿的潭水中明月的影子了吗?

可惜那几个僧侣仍不能理解,他们继续地问道什么是佛,能回答我们吗?

?慧海说:“那深潭的对面,不是佛又是什么那几个僧侣朝对面的深潭望去,于是,他们中有几位便面露喜色,慧海知道,那几位已经明白了,慧海大师即是一眼明澈的深潭,是那深潭中的一轮明月,而面对明月的人们,原来个个自心即佛啊!

然而有一些冥顽不化者仍是不能理解,他们只是味地问道:“记得大师说过心即是佛,那到底谁的心是佛呢?

慧海反问他说:“你觉得谁不是佛呢?你现在就给我指出来好吗?

那人看看同伴,又看看自己,似乎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不明白,慧海继续说:“省悟了遍地都是佛,人人都是佛,不省悟则说明你与道法无缘,也就永远不能见证佛道了。

禹音:大珠慧海,人人自性即是佛,佛性自在人心中

人人即佛,人人自性即佛,只要回到自己的本性上来,就会发现,佛原来就在自己的心里,这是自慧能以来的大师们一直强调的观点。然而很多人不能明白这些道理,他们总是向外寻求,这是人们的悲剧所在一位弟子前来问他:“师父,你现在已是一个人人尽知的大师了,你还用功不用功?”

慧海说:“每天都在用功呢?

师父究竟怎样用功呢?”在这名弟子看来,他们的师父慧海既不看经,也不念佛,师父到底是怎样用慧海说:“你要我教你吗?

弟子十分高兴,说:“那太好了,师父现在就可以教我吗?”

慧海调整了一下身子,坐正了说:“好,你现在听好,我为你念一首偈子,所有的功夫尽在偈中。”于是,慧海就为弟子念了这首偈子:“吾今教尔修道法,即在吃饭穿衣间,一言说破无别事,饥来吃食困来眠。

大失所望的弟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慧海,说:“就这些吗?“这些还不够吗?有些人修了一辈子,也没有把这四句话修好。弟子说:“这世上一切人都和你一样啊!”

“是的,这世上一切人都一样吃饭穿衣,但一切人又都不同“怎样的不同呢?”

慧海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人该吃饭时不吃饭该睡觉时不睡觉,但却千方百计,四处探求什么成佛之道,这就是修道者与不修道者的区别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