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司法局:“三突出”把准疫情防控“脉搏”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无为市司法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全力应对,高标准、严要求、强举措推进依法防控,以三个“突出”把准疫情防控“脉搏”。

一、突出“主责”,筑牢硬核法治堡垒

(一)做细做实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疫情防控法律知识作为重点普法内容。利用普法网络、智慧无为、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制作10期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发布26期专题普法内容;自编自导自演15期疫情防控普法小视频,在无为电视台播放2次;向30万用户群发普法短信,达到120万条。加大典型做法、典型人物的宣传,深挖“疫线”感人事例,用防控“疫情”正能量传播司法行政“好声音”。

(二)提质提效法律服务。畅通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法律服务渠道。目前,接受电话咨询10起,网上申请法律援助案件2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共调解劳动争议纠纷等案件8起。成立以党员律师为主体的抗击疫情法律服务志愿团,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13次。李福林律师编辑的《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法律问题指引》,受到了复工复产企业广大员工一致好评。

(三)严抓严管社区矫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防护预案,明确具体要求。尤其是对近期有无前往疫情较重地区、有无接触疫情较重地区归来人员、有无接触疑似或确诊病患等摸排作为严管“入口关”。建立一日一调度,一天一汇报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专人专线值守,全方位监管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专人专访、电话排查、微信排查等模式,严防脱管漏管。通过微信定位、电子腕带、心岸APP等信息化手段加强管控,增强监管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全体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率100%,重点对象电子腕带佩戴率100%,在疫情防控期间无一例私自外出、无一起非法聚集、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例疑似感染等现象出现。

二、突出“主线”,织牢疫情防护网络

(一)管好“内部人”。共召开3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传达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工作的指示精神,布置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落实到人。全面排查司法干警人员去向、健康状况、密切接触史等情况,做到日询问,日报告。对外地返无干警主动居家隔离14天。返岗干警必须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每日两次体温测量,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并送医就诊,每日对办公区域做好消毒杀菌,共发放口罩1500个、手套150副、体温枪10把,确保疫情防控内部绝对安全稳定。

(二)做好“守门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力抓好联防联控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各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共91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集结到岗,迅速融入角色,履职尽责。30名社区矫正工作者、2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主动参“战”,协助村(社区)开展卡点驻点值守、居家隔离监控,疏解焦虑情绪等工作,有效增强了基层防控工作力量。

(三)当好“引路人”。组成两个专班,深入包保乡镇,实地督查域内企业办公场所、工人出入、防护物资储备等情况,以及复产复工所面临的困难,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效解决了2类3起问题。利用微信公众号、智慧无为、微信群,及时发布疫情下企业复产复工指引,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支持。积极排查对企业复工后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劳资纠纷、合同履行纠纷等,组织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力量,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处。

三、突出“主攻”,树牢初心使命担当

(一)志愿服务不止步。

为提升群众对疫情的重视度、知晓度,共组织志愿者、党员干部、律师团队“三支队伍”力量26人,主动参与到全市重要路段值守卡口、社区走访慰问、外地车联摸排、往来行人的测温登记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劝导工作中来,扩大疫情防控宣传,切实增强群众疫情防控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爱心捐赠不打烊。截至目前,司法行政系统共捐款14.8万元,捐助医用防护用品总价值约1.7万元。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特殊群体,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工作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社区矫正对象许某主动要求参与抗疫一线,并捐款10万元至爱心账户;刘某匿名捐款1万元,为抗击疫情默默奉献一份力量。

(三)践行使命不松懈。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市司法局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全体干警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心里,用把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政治考验,用最美“逆行”提交了一份新时代司法行政干警精彩的合格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