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树夹屋路剪房,不败也得亡”啥意思?古人建房的讲究还有道理吗?

棒奔霸


居所不仅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还是寄托情感营造归属感的地方,所以人们将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希望于此,自然会将“趋利避害”追求到极致,这也是堪舆学产生的心理基础。古人常常说房子的位置不好,往往有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就以“树夹屋、路剪房”为例来阐释一下。

一是位置给人心理上带来的不适感,“树夹屋”顾名思义两树夹一屋,或多树夹一屋,从心理上会给人造成压迫感、封闭感。同样,路剪房,是指剪刀状的路口,从心理上也会有一种压迫感。所以心理上的不悦,从潜意识上就会对房子产生抗拒。

而二是周围环境给身体上带来的不适,例如“树夹屋”,常年的树荫会使房屋很少见到阳光,房屋内阴暗潮湿,也会患疾病。遇到大风天气,树倒屋塌的风险就会更大。人们不排斥房屋前种树,但数量、位置一定要合理,跟房屋协调起来。

“路剪房”前面的路由安全风险,因为成锐角的两条路交叉,转弯半径较小,车速控制不好会侧翻,并且转弯处视线也会受阻。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大乡


这句俗语流传还是比较广的,在很多地方都有着这样的说法。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可能没听过,但是老一辈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其意思是说在建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四周最好不要有太多高大的树木,或者是房子选址时,不能选择在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如在十字路口的位置,这样的房子对于房中的居住者来说是不利的,会带来一些健康或者是安全方面的隐患。为何这样说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也更加追求生活品质了,在建房子的时候不仅会注重住得舒适,而且还会把房子精心装修一番,甚至还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花草树木,这样确实空气更好,住起来也更加舒适、舒心。而这个“树夹房”,并不是说在房子周围不能栽种树木,而是说房前屋后不宜栽种过于高大的树木,并且所栽种的树木不能和房子太靠近,看起来就像是树木把房子夹在下面一样。

这样的做法确实有欠妥当的,因为房子太过于挨着房子,那就会影响到房间里面的采光。如果还是比较高大的树木,那在大树底下长时间房间里得不到阳光照射,并且通风也不好,那样就会比较潮湿,像家中的一些东西也容易变得潮湿,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这样也容易滋生一些细菌,像家中身体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就很容易生病。有时候一些小病就会引发大病,然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房子建在大树底下,这样遇到雷雨交加的天气,也是有安全隐患的,比如风吹断了树枝,然后砸到房子了,就会给家中人带来安全隐患。

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有不少农村家庭,都喜欢把房子建在马路两边,这样确实要方便很多,不仅利于出行,而且建房也要轻松一些,各种建材直接在马路边上卸载,不用再经过二次搬运了,节省成本和人力。而“路剪房”指的是把房子建在两条马路的交叉处,而两条路就相当于是剪刀的两边,它们刚好从房子的两边穿插过去。而古人不提倡房子这样选址,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因为在马路边上建房子,本来就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小孩子常去马路边上玩,而有些人不好好开车就容易撞到行人或者是房子。尤其是像房前屋后都有马路的房子,那进出都是有安全隐患的,尤其是孩子比较顽皮,而老人又耳背等,如果车来了避让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房前屋后都马路,那车来车往,在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睡眠得不到保障,身体也就会走下坡路,因此就有了“不败也得亡”的说法。

老祖宗传下来的这句建房子的俗语,在今天依然是有道理的。虽然有点夸张,但这也是俗语的一大特点,其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引起重视,在建房子选址的时候要慎重,要现在一个安全的、安静的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毕竟房子就是家,每天有大半天的时间居住在这里,并且一住就是很多年,所以更需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