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架战机的作战半径是1000公里,那么战机在战场能滞留多长时间呢?

雨中江南123a


一架飞机的最大作战半径是指飞机在加满内油后不依靠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所能飞往最远的空域,并且能够支持作战一段时间后安全返回的最大距离。而这个作战时间一般都在半小时左右,因此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如果是1000千米,那么最大航程就肯定超越2000千米,甚至接近3000千米。例如歼16的最大航程接近4000千米,但是作战半径只有1500千米,这里就是预留了约1000千米航程的油量用于在战区进行机动作战。


(美军两型主力舰载机作战半径)

那么1000千米的油量能够支撑多久的作战呢呢?以苏27为例,其高空最大速度为2.35马赫(2500千米/小时),如果以这个速度飞行,大概只能维持24分钟,如果以0.8马赫(980千米/小时)的速度巡航,那么则可以支撑1个小时。考虑到战斗机在战斗中高速与低速肯定是会交替使用的,因此我们打个对折,1000千米的油量最少也足以支撑战斗机30分钟的作战时间,这也与我们之前说明的时间基本吻合。
(苏27战斗机)

那么40分钟时间够用吗?当然够用,如果只是发动对地攻击,那么直接用光电吊舱瞄准,然后释放出精确制导导弹就行了。要是扔自由落体炸弹,那么飞到目标上空,按一下解脱按钮就行了,需要的时间更短。大多数的对地攻击战斗机和轰炸机就是这样的作战模式,所以在计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时,直接用航程除以2就行了,因为轰炸机的作战就是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或者目标上空秒投炸弹,根本不需要什么战场滞空时间,打完就跑才是王道。

那么如果是战斗机之间的空中对决呢?空战就就比较麻烦,需要开启相控阵雷达寻找对手,找到之后还要进入射程范围内使用火控雷达进行照射锁定,然后才能发射空空导弹进行攻击。在这期间,双方会利用自己的隐身能力以及使用各种高大上的诸如眼镜蛇机动、落叶漂之类的机动动作来规避对方的探测和攻击,虽然是远距离的超视距作战,但是紧张刺激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螺旋桨时代的近距离狗斗!


(超级眼镜蛇机动)

这种远距离的躲猫猫似的攻守对决,比拼的是谁的雷达看的远,导弹射的远,隐身能力更强,但是其实也持续不了多久,因为一旦被雷达和隐身能力优势一方搜索并锁定,只要空空导弹发射出去,战斗机就基本上GG了,战斗也就宣告结束。这种远距离空战也就是在几分钟乃至于十几分钟之间就结束了,因此40分钟的滞空时间也绰绰有余了。


那么一架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是1000千米,但是作战目标区却在2000千米之外,那该如何是好?这就需要通过额外手段来提高战斗机的航程,以求不仅能够飞到作战区,而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滞空作战时间,这种额外手段主要有两种。

第一、在携带油量不变的情况下,换装新式发动机,降低油耗,增加航程。我军鼎鼎大名的战神轰6K航程达到惊人的9000千米,而原型机轰6的航程则只有5800千米,主要原因就是轰6K使用低油耗的D30-KP-2涡扇发动机换下了老式的油老虎涡喷8发动机。
(挂满副油箱的F4鬼怪战斗机)

第二、那就是增加油量,增加油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加挂副油箱,属于比较简单的方式。第二种则是进行空中加油,这一种需要所在国拥有空中加油机,并且战斗机还要支持空中加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空中加油最出神入化的操作就是英国在马岛战争使用作战半径只有3000千米的火神轰炸机历经4次空中加油,往返1.2万公里轰炸阿根廷斯坦利机场的传奇故事。

(印度光辉战斗机正在演练空中加油)

那么对于战斗机作战半径,你还有那些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军武吐槽君


这个问题很笼统,实战中要看具体情况的,我们就举一场战争作实例吧,这场战争就是马岛战争。

(马岛战场示意图)

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特遣舰队万里奔袭马岛,与阿根廷在马岛附近海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马岛在阿根廷的东南外海,离本土约500公里。1982年5月1日英国特遣舰队到达战场指定位置,1架火神战略轰炸机第一次空袭了马岛斯坦利港机场。英军轰炸斯坦利港后,阿根廷空军当日即大举出动反击,马岛空战正式开始。

(阿空军主力幻影3)

随后,因为天气原因,双方空军沉寂了一段时间。5月23日,天气情况好转后,阿根廷空军大规模出动,双方再次展开多轮空战,至5月25日,阿根廷独立172周年国庆日,阿根廷空军倾巢而出攻击英特遣舰队,战况惨烈,最后英舰“谢菲尔德”号、“考文垂”号及数艘英军舰被击沉。但同时,阿根廷空军也被击毁击伤30多架战机,阿空军从此耗尽战力、油枯灯灭,再没有能力袭击英特遣舰队了。

(英空军主力鹞式战机)

在这场空战中,阿空军主力是幻影3战机与天鹰攻击机,幻影3负责争夺制空权,天鹰攻击机负责对舰攻击,而英国战机则以鹞式战机为主。这几种战机都是航程较短的战机,特别是英国的鹞式战机就更短了。

这场空战,由于阿空军没有重视马岛的机场使用,所有战机全部从本土起飞作战。阿根廷战机在本土的机场起飞,离马岛战场实际距离800公里左右,这样大大限制了阿战机的作战半径范围。而英国鹞式战机航程虽短,但离战场近,反而作战滞空时间比阿空军长。

(英国被击中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以幻影3为例,最大航程24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就是1000公里左右。这样中途航程就占去了大半,抵达马岛战场后,幻影3只有不到五六分钟的空战时间,还没打两炮就要急着返航了。而航程、作战半径更小的英军鹞式战机,起飞即战场,这样滞空时间反而比幻影3长,干起仗来就从容得多了。空战结果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战机作战半径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战场取胜的唯一条件,只要运用得当,短航程、作战半径小的战机,也能打胜仗的。


50后男人


比如,一般的巡逻任务就要求最大满油满弹,不挂副油箱,因为携带的导弹都是空空导弹(如歼16战机四枚中距弹,两枚短距离格斗弹)

这样歼16是非常轻的,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

再比如反舰作战,这时候,歼16要带副油箱三个,在带三枚鹰击16反舰导弹,两枚格斗弹。这还后歼16基本上是直线飞过去,扔完导弹回来。这时候基本上没预留什么用来和敌机缠斗的滞空时间。

最后是拦截敌机,这个会带副油箱两个,两枚格斗弹,两枚中距弹。(有时候四枚格斗弹)。

主要任务是“陪客人”。

其次,战机作战半径指的是匀速巡航速度,开加力不算,懂得。

目前,歼10系列滞空时间最小,飞豹其次,歼11,下来歼16,歼35,最牛歼20。


风车骑士45541173eg


这里有些回答的好多错误,你可以多看看相关书籍。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据,一般公开的参数是最大作战半径,由于现在很多战机是多用途,执行不同的任务,其作战半径会有所不同,这个和飞机携带的燃料、武器装备、飞行高度速度都有关系,即使是理论上计算出来的作战半径,也不是每次都那么准确,需要飞行员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滞留时间 。不同的作战任务,在战区滞留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对地攻击,到达战场投放武器后就可以立刻返航,滞留时间只需几分钟,如果是拦截,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空战则需要更长滞留时间。对地攻击时飞机可以多带一些燃油和弹药,空战模式时可能不会把油箱装满,武器也不会满挂。对地攻击可能要采用超低空飞行,作战半径就会小很多,拦截作战要高空飞行作战半径会大一些。有时飞机要开加力超音速飞行,有时用有利速度巡航,这些都影响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比如西沙海战期间,空军为配合作战派出歼六飞机支援,当时推算歼六的作战半径飞不到西沙,但是实际行动证实歼六可以到西沙并滞留巡逻二十分钟再返航。


惯性导航88761176


“作战半径”是描述战机性能诸多指标其中的一个,一般是指不挂载副油箱时以巡航速度能达到的最远距离的二分之一航程。与“作战半径”对照的是“最大转场距离”,这个指标是指挂载全部副油箱,以巡航速度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作战半径”这一指标当然包含作战“滞空时间”,前提是作战“空速”依然是“巡航速度”。如果你在作战时频繁飞出超音速、频繁使用“加力”,此时的“作战半径”概念只能供飞行员用来规划“回航”油量了。简单而言,如果战机全部时间都是以“巡航速度作战”,包括爬高、俯冲等机动距离,飞机也不应该飞出“作战半径”。事实上由于空战过程是复杂的,因此,作这种计算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实际操作上一般都是战机到达“空战区域”后,飞行员马上记录下“到达”“空战区域”航程所用的燃油量,空战过程中,所剩燃油接近这个油量时就要退出战斗,保证自己还能以“巡航速度”归航。作战“滞空时间”是与“作战空域”相关的,起飞即作战与长途奔袭后作战的“滞空时间”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单纯的“滞空时间”没有可比性。


人皆可以为舜尧


这要看飞机的飞行速度了,飞机飞行的速度都是用马赫来计算的,一马赫大约等于1225公里,飞机每小时飞行速度达不到一马赫的属于亚音速,每小时飞行速度超过一马赫的即为超音速。现在大多先进战机的飞行速度都超过了2马赫以上,也就是说现代先进战机每小时飞行速度达到了2500多公里以上。作战半径即是飞机的不到二分之一航程,因为还要除去到达目的地执行任务所需要的燃油和时间。文中提到的这架飞机作战半径是1000公里,那么也就是说这架飞机一次加满燃油在不进行空加油的情况下最大航程是两千公里。标题所提到的问题并没有说明这架飞机的马赫数也就说每小时飞行速度是多少公里。举个例子,假如说这架飞机的每小时飞行速达到2马赫以上也就是说2500公里左右,那么这架飞机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的滞空时间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乐趣非凡


作为半径1000公里的战机,其内置油箱基本能做到飞机在作战最远半径距离上滞空半个小时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还有副油箱的话能把时间延长至1小时,而要空中加油的情况下,那么则是至少2个小时的情况也是轻轻松松的,但这些前提都是精确计划好的才行。

其实我们总是看飞机起飞后直奔目标上空,但很多时候各个国家的主力战机以及它负责的防空区,还有就是执行特殊任务作战时,它们的航线规划其实会先期做好的,不是想怎么飞就怎么飞的,除非在空中接敌时,这个阶段是由敌我双方的飞行员相对自由发挥的时候,但也一般脱离不了原有的技战术训练基本的。


长安小师爷


这种问题我觉的很低级,没有什么回答价值,但是头条里经常有人问,我就回答一下吧。首先我想说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只是飞机性能的一个指标,如果要卖飞机,那么这个指标有点参考意义,如果飞机要马上升空作战,那么意义就不大了,滞空时间取决于你的载弹量大小,空战过程中你的耗油量多少,或者空战空域与机场距离等等,可能你没做什么大的机动动作,那么耗油量就少,如果你飞行过程中一老打加力,那么滞空时间肯定很短,打个比方,一辆摩托车买到手,我有时候十天我就一箱油,人家有的半个月都还剩油,因为我天天骑着车上山找牛,天天爬大坡能不耗油吗,一个道理,理论的东西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和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飞行员自己去把握,没油还不返场,就等着摔飞机吧,应该没那么傻的飞行员吧。


小城的小程


题中作战半径1000公里己确认。实际在“作战半径”这词下,它己包含了战机的战场留空时间,它此时所表述的距离,并非是飞机最远飞行里程一半或稍小的简单理解喔。

应该说战机留空时间与作战半径并无直接关系,该数值大小实际与战机分类及作战任务有关,虽然世界上并未将战场留空时间作过规范,即虽然未有很标准明确的规定,但一般而言因作战飞机不同,也有约10一20分钟之说,早期截击机可能较短,而后期飞机技术进步而渐长,还有特种专业飞机则就相当长,总之还是说看何种飞机执行行种任务。

如战斗机则以交战区域滞留的时间看,也就是与对手周旋决斗的时间,战斗机举例如早期米格21,在本就短的作战半径(约近300公里)的情况下,此时它飞离机场至300公里处战区与敌作战,因其设计问题它的留空时间仍很短、交战时间很仓促,以前也曾多次见战斗故事中提到,交战时间特短稍恋战油耗无多需返航,它对轰炸机一、二个冲刺无果后,也得放弃再战赶紧看油料是否够返航,否则如再恋战就真回不了“家”了。

还有如轰炸机一般都系长途奔袭,其进入敌战区一段时间会很长,其奔袭过程还往往需考虑临时变化因素造成的耗油耗时问题,它的战区(也含投弹空域)留空时间相对就长了,再者航程大又远奔袭“行程”变化也大,它的战区留空时间还真不短。然现代科技支持下的冲突战争,应该说己不太会有制定计划之外的意外了,或说奔袭期间再临时改变目标的行为也不太可能了。且现今轰炸机都在敌防区外即开始攻击,变化攻击可能更无可能,从该意义上讲轰炸机作战区内(发射空域)留空时间反而是减少的方向发展。

而战场之侦察机类的特种机型,因其隐秘且非直接与对方对抗,保存自我能力强又需长时临空工作的特点,则它滞空时间会非常长,往往以小时计特别特殊的机型还会以天计,将来靠太阳能为动力的(晚上依白天充电之电池电力为动力)则可能会依星期、月为单位计留空时间吧。

题目中表述为1ooo公里作战半径,相信此题应该针对的是战斗机吧?。现以战斗机之作战半径来释题,再次强调“作战半径”之词,它的定义实际己包含战机在战场“工作”的留空时间,它并非平常被人直面理解为最大航程一半稍小。作战半径实际是己包含了:推定或设定某型战飞机执行某种“标准”作战任务,其“操作”所需油料及时间均己考虑并折算,也就是在一定合理规范认识下,来确认所需时间和油耗及折返航程。虽现许多战机可进行空中加油续航,但该加油续航并非平常意义的原机航程,那应该属特殊情况及铺助下的特殊“作战半径”哈。

再换言之说作战半径:以在飞机携带正常作战武器负荷,并靠飞机自身能力返回起始点(机场),此时该飞机以自身能力所具备的,飞行至离起飞的最远点距离并返回来理解。该题中作战半径1000公里,是指其可飞至1000公里处,以正常作战后还能返回起始机场的距离。

一般而言,有说战斗机在作战空域能滞留约10分钟或再稍多。那为何不设计生产战区(此处提到的战区均直交战空域)能超长留空的战机呢?,表面上看战区留空时间越长对己好处多多,即:作战效率越高,参战时间越长战机利用作率也高,与敌对抗时间增长实际加重了对敌的打击或压制,战机的作战效能也越高,飞行员利用率也高了,从而武备总量还有人员配备等等数量及成本也可降低。但实际战斗机战区留空时间总是非常有限的(早期有的战机战斗任务安排,因远距离奔袭估计还没10分钟哈),究其原因有:滞留长时间机载油料势必增多,交战时多载油会直接影响战机机动性及作战性能,还有交战时飞行员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下,人的生理及智力是无法确保其长时间保持大脑机敏聪慧的,过长的高强度战场交锋会导致飞行员判断力降低,飞机被对方击落概率大大增加,从而为留时长所做的努力反而最终是得不偿失的结果。另外对于战机之载油量,也是依当初飞机设计时确定设走的,并非想增加就增加哈(就算采用机外可抛副油箱,它也属原设计设定的范畴)。据此可说,就算具是大作战半径的战斗机,如假设被选用作近距离战区作空战,猜测估计它往往会多载攻击弹药增加打击力,而并非以多带油只作增长留空时间考虑喔。

回到本题之问,个人明确认为留空时间与作战半径无直接关系,它与作战之战机机型和任务有关,作战半径实际己给出了该战机依设计载荷下的可“工作”范围,即就是那1000公里噢。个人以为反过来讲更接近该作战半径的定义,即战机依设计和生产之性能可被确定,该机在确定某种任务下,载多少负荷可至多远执行某事项(作战任务)。正常且相对标准的任务,以及标准配载武器弹药的,即为该型机的设计设定之作战半径。然如作战任务或所载武器负荷变了(挂载武器或减或增),该机作战半径自然也就变了,或大于或小于原标称之作战半径,这应该不难理解吧。

如有误可批驳但勿喷哈。


wangan1


如果战斗机作战半径1000公里那么一般认为其航程在2500公里以上。按正常巡航速度1000公里不到计算也就是2.5小时多一点。正常来说维持1000公里制空半径需要在1000公里处维持至少5分钟空战能力或半小时巡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