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邊關神木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邊塞詞出自北宋詞人范仲淹之手,是當年範大人到麟州視察時,看到邊塞荒涼景色,有感而作。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麟州便是今陝西神木,唐時,此處被叫做麟州,金元時期才改名為神木。

這裡自古就是中原與北方民族對戰的戰場。那個最初把它叫做麟州的人,一定滿懷美好願望,希望瑞獸麒麟能讓此地英雄輩出,保邊關安寧。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這個希望並沒有落空,在神木,每個時代都有英雄豪傑出世,他們時刻準備著灑血疆場,點燃神木的忠勇之魂。

忠勇楊家將


無敵楊業

古城的東北方,有一處楊家城遺址,是當年麟州刺史楊弘信的駐兵之地。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楊弘信這個名字,知之者不多,但他的兒子你一定知道,楊家將的領軍人物楊業便是楊弘信長子。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從戲曲中,從影視劇中,從各種民間傳說裡,楊業一直是神兵天將一樣的存在。

那一年,雁門關外十萬遼軍壓陣,楊業以數千騎兵奇襲,一刀斬殺領軍的遼國駙馬蕭咄裡。自此以後,遼軍畏楊業如虎,以“無敵”稱之。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而楊無敵之所以如此驍勇善戰,還要從他的少年時代說起。

楊家有子初長成

那是一個更加動盪的時期,父親楊弘信自封為麟州刺史,成為一方土豪,以自家的兵力維護麟州要塞安寧。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對於自封,不少人會有疑問,還有自己封官做的?這在混亂的五代十國還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人家老楊有能力有軍隊,保衛著一方安寧,自封還真不算什麼。

再說土豪,這也不是我說的,這是司馬光說的,此處的土豪也不是現在的大金鍊子大手錶,而是指一方豪強。

小楊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而作為長子,楊弘信更是注重對他的培養,從小學習十八般武藝,鑽研兵法,並且隨時可以用於實戰。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那是一個大霧天,楊家父子正在城牆守衛,突然狼煙四起,契丹引兵來犯,少年楊業帶一隊精兵悄悄出城,把對方騎兵引到一處山澗,利用地形之便,投以礌石,擊退敵兵,楊家城得以保全。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傳承忠勇 生生不息

楊業成年後被送往北漢,後又效命北宋王朝,帶著一家子在戰場上衝殺。在一場兵力懸殊的戰鬥中,為保百姓撤離,楊家將堅守不退,楊業受傷被俘,在敵營絕食三日而亡。英雄殞命的噩耗傳回麟州,城中百姓無不痛哭。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此後,楊家將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相傳,而他們的忠勇之風也在這裡傳續千年。

神木這片土地造就了驍勇善戰的楊無敵,楊家將精神又在這裡代代相傳,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後來,神木武將輩出,明有張家將,清有趙家將,近代則誕生了革命烈士張友清。

烈士張友清

張氏四合院是古城中保留完好的古建築之一,也是革命烈士張友清的故居。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1926年的盛夏,22歲的張友清從北京的學校返回神木,帶回大量進步書刊,引導家鄉的年輕人學習進步思想,成立黨團組織,並組織遊行,號召古城人民一起“打倒軍閥”“打倒貪官劣紳”“廢除不平等條約”。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自此,革命的火種播撒在了古城,共產黨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神木鄉村。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不久後,張友清被派往西安、北平等地執行任務,此後再也沒能回到神木。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我既然是一個革命黨員,我的生命,自由……我的一切,就都應該交給黨,黨需要我怎樣我就要怎樣!說得明白一點,黨若是需要我去死,就毫不遲疑地去死!”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這是張友清給身在家鄉的大哥寫的信。當時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危險艱難,已經無從得知,但從信的內容,我們可以體會到張友清作為神木男兒的錚錚鐵骨,更能感受到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的忠心赤膽。

1942年7月7日,張友清犧牲於太原的集中營。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鼓勵身邊的同志“要堅持鬥爭,要活下去,迎接勝利的到來”。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在那個充滿理想與熱血的年代裡,有太多像張友清一樣的神木人,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道別就血灑疆場,而那些活下來的人,擦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遺體,不屈不撓繼續前行。

時光匆匆而過,如今,戰爭早已遠去,但張友清的革命精神猶在,它時刻鼓舞著神木人不怕困難,勇敢前行。

治沙之戰

近代以來,神木面臨著新的難題,沙塵暴天氣一直困擾著這座古城。

“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這是當年最真實的寫照。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然而,對於神木人來說,千年的戰火硝煙走過來了,又豈會輕易向風沙投降。21世紀初,神木人鉚足幹勁,開始和風沙做鬥爭。

張應龍就是其中一位,那一年他剛好回到家鄉,在與村支書聊天的時候,偶然聊到風沙的事情,沙塵暴很難解決,村支書十分頭疼。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可能是陝北人豪爽的性格,更是對家鄉的眷戀,張應龍一口應承下治沙的任務。他以個人名義承包了42.8萬畝荒沙地,開始植樹造林。

但在沙漠種樹,談何容易。無數次嘗試,無數次失敗,看著每一次努力的痕跡都被風沙抹去,張應龍開始覺得造林這事兒是個大坑。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就這樣放棄嗎?不能!既然答應來治沙,就要兌現承諾,哪怕自取滅亡,就這樣一條道走到黑好了。

那時的張應龍像極了一名守城的戰士,他抱著絕不向黃沙低頭的信念,屢敗屢戰,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固沙模式。

17年過去了,他承包的荒沙地,植被覆蓋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了不可思議的70%,完成治沙面積達到50萬畝。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是什麼讓這位歸家的年輕人如此不顧一切、勇往直前?是這片滋養了無數勇士的土地,是無數先人一直秉持的忠於心、勇於行的作風。

經過古城人共同努力,這場風沙戰終於打贏,到2018年底,神木各類林木保有面積達到了481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40%。昔日的荒沙已經完全被植被所覆蓋,數萬畝綠地鬱鬱蔥蔥,它們靜靜地守護著身後的古城,望著這片稱之為家的地方。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從守邊關的英雄,到灑熱血的烈士,再到治沙的勇士,無數神木人秉承著忠勇之風,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揮灑著青春與熱血,築就一座忠勇之城。

更多精彩內容,今晚20:00,鎖定CCTV4,一起感受神木古城的魅力


這裡是神木,楊家將領軍人物楊業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