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氏发源地是哪里?

用户5264851314772


蔡姓的历史及发祥地

一蔡姓的来源据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蔡姓的是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弟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国。周成王即位后,蔡叔联合管叔等进行反叛,失败后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二蔡姓的起源,蔡叔之子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议,把胡封在蔡地,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姓,就这样蔡姓慢慢越来越多。

三蔡姓的分部,具统计现在蔡姓越来越多如河南,河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等地区。比较集中。

四蔡姓的起源出于姞姓。皇帝支后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皇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时期,姞姓所属的燕,尹,蔡,鲁等氏家族分布于渭河流域,延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己祭!




Cc蔡策


张姓,全国第三大姓氏。现约9450万人,占全国7.07%。

说到现在张氏的来源,有以下几个说法:

1、是皇帝之后,最早出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的姬姓。5000年前,皇帝大战蚩尤、炎帝,统一中西部。据记载:“皇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是最早张姓氏来源的说法。发源地在“青阳”。


现有两种说法:一是,青阳即是清水之阳,古清河在今濮阳地区,张氏始祖在今天濮阳地区。并有挥公墓。

二是“青阳”就是现在的清河县,在河北邢台清河县。《张氏统宗世谱》中《得姓郡望》篇说:“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

张氏名人:传说玉皇大帝姓张,张良,张骞,张仲景,张飞,张果老,张择端,张作霖,张学良,张之洞等等。


昵称就是昵称吧


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1]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七千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5000万;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2][1]

南方地区和海外华人位居第一,港澳台地区陈姓350万;越南陈姓为第二大姓,约1500多万。海外华人陈姓人口约1500万左右等等全球陈姓约9800多万左右[3]。


百龄影徂


我姓段,一提起段姓,很多人都会想起金庸老先生《天龙八部》里面的大理段氏,但事实上段姓起源有三支。因为这个姓真的很少见,我这么多年没碰到几个同姓的,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段姓起源于大理,金庸老爷子太厉害了。

一、河南段姓

大部分段姓都是起源于河南段姓。这支段姓起源于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于黄帝后裔。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公子名共叔段,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段为姓。

二、山西大槐树段姓

虽然我是河南人,但据我们家族谱记载,我们这一支段姓是于明朝山西洪洞村大槐树搬迁到河南的。明永乐时期,从这个村子里迁百姓到全国各地,这个村子当时是一对段姓兄弟来到了河南,就此定居,就有了我们这支段姓。山西大槐树不懂的可以百度。

我们这支再往上推,是起源于老子李耳。老子的儿子封地是段干,后来就以封地为姓。也就有了我这支段姓。

三、大理段氏

这支起源于段思平,就是初代大理国国主。这个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不过这支段姓不会六脉神剑也不会一阳指。一开始都是少数民族的名字,没有姓氏,仰慕中原文化,自己改的段姓,也有一说是赐的段姓。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段姓起源。


小段的日常


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占据全国人口的7.25%。在2007数据统计中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王姓也不仅仅人口分布在中国。就在韩国,朝鲜也有王姓的分布。王姓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目前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

关于王姓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书法学


首先要声明一下,姓氏的回答这是自己完不成的“作业”,因不能乱七八糟编造祖宗代代传承下自身姓氏,只好从网上查阅下载多谅。看后也明白自己的姓氏的出处,而且是学、教、知三点体会,过去还真没关心过自家的姓氏。(以下来自网络)

~~~~~荣姓~~~~~~

荣氏出自周初荣公《司马通鉴》胡三省注:“荣姓出周荣公”宋代荣諲(yīn 形声,升烟敬礼时的祝祷语)公首次修撰荣氏宗谱,祠部员外郎梅询为之写序,开篇第一句既是“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

而南闳(hong)蓝的《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则认为姬霞与姬奭(shi)都是周文王的弟弟,武王的叔父。二人与周公姬旦位列三公。先秦史、商周考古、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韩巍博士在他的《西周金文世族研究·姬姓世族》里,绘制出西周姬姓世族各个家族的世系图(其中包括周、召、毕、荣),说明西周的荣氏家族是由姬姓而来,与荣氏宗谱“荣氏出自周初荣公”是一致的。

荣氏的得姓始祖是姬姓荣公。据司马迁《史记》,姬氏始祖是后稷——黄帝之曾孙。也就是说,荣氏出自姬姓,姬姓源于黄帝,所以,荣姓的远古始祖是黄帝。荣公是荣氏第一人,荣叔是荣姓第一人。然而秦汉以来,姓与氏的区别逐渐模糊,到司马迁作史记的时候,姓和氏已经完全等同了。所以我们才可以说,荣公是我们的得姓始祖。《春秋》记载经庄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周庄王四年,鲁国君主姬允去世,姬同继位。周庄王命荣叔赴鲁国追赐姬允谥号“桓公”。这一年为鲁庄公元年,荣叔获赐汶阳之地,遂定居山东汶上。嗣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春秋时期著名学者荣启期和孔子弟子荣旂皆为荣叔后人。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99位。

中文名

荣姓

读音

Róng

相关文献

《姓氏考略》

起源

黄帝座前的大臣荣将

历经

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

荣姓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值得荣姓家族人骄傲,近代~~~新中国荣姓名人也不少。

例如: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1916年5月1日-2005年10月26日)

原国家体委主任荣高堂(1912年—2006年11月15日)

(回答姓氏有难度,此回答有自己写的不多,但是为了准确无误也要从网上下载)

最后再加点,朋友们发现没有?荣姓人物长相都挺俊秀。笑呵呵!因为我姓荣吗!笑嘻嘻!玩笑哟!

摄影:龙凤侯家(我的老伴)





荣湧湧


李姓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一带,有"天下李氏出鹿邑"的说法,作为老子(李耳)的故里,是海内外李氐宗亲寻根问祖的圣地。

李姓的起源:

一、源于"赢"姓。"黄帝"姬轩辕的后代皋陶,因功被舜赐"赢″姓,后代几世皆为理官,以官名为氏,称"理″氏,后因"理″音同"李″,后改称"李″氐,其后李利贞被视为李姓的得姓始祖。

二、源于"老″姓。老子(李耳)是史书记载的最早的一个姓李的人。其实老子姓"老″并不姓李,有人推测"老″和"李″音近,而被后人逐渐改为"李"姓。

三、源于其他姓氐。

1、一部分汉化的少数民族改为李姓。如波斯的阿拉伯人、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形成回族李氏。

2、来自于汉家王朝的赐姓。赐姓最多的源于李唐,以立功被唐朝皇帝赐于国姓李氏,如著名的英国公徐世勤改叫李世勤。

全国李氏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其次分布于河北、广东、湖南、湖北、重庆,河南是李姓笫一大省。2016年百家姓排名,李姓名列笫一位。

《李氏族歌》其中说到:

李满天下,源远流长。根植东夷,英六封疆。文曲肇起,涡陇发祥。血祖皋陶,李法弘扬。九德化人,五刑安邦。商士理徵,直道不妄。圣哲老子,德著道彰。大唐盛世,万国景仰。英才辈出,忠孝流芳。承前启后,代代隆昌。建功立业,阖族增兴。


碧峰雪涛


刘姓祖籍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上帝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 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时下的人们, 甚至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那 么“刘”字到低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不 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 刘字的原始形象 人们在介绍刘姓时常说:“姓刘,文刀刘”。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代表着华人世界数 千万刘姓族人的血缘徽记刘字。

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刘字,只是在中国大陆和新加 坡等通行的现代简化字。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要探究“刘”字的原始形象和最早的 意义,不能只看简化汉字,而必须看繁体的“刘”字。在中国人们现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汉 语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甲骨文、金文还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中,我们 至今都尚未发现“刘”字,令人奇怪的是在现在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 著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当时堂堂国姓的“刘”竟无处觅迹。有人认为,这是出于避讳的 缘故。

现在见到的最古老的“刘”字形体是汉代的小篆和隶书。 战斧——刘字的本义 在现代汉语里,“刘”字除了用来作姓氏外,别无其它任何意义。因此,很少有人能解释 得出来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刘”字有着极其丰富而神奇的含义。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辞典》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达 11种不同字义和解释。 一、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 说:“刘,钺属”。 二、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古上》说:“刘,杀也”。 三、动词,克、征服。《尔雅·释古上》又说:“刘,克也”。 四、动词,陈、铺陈。《尔雅·释古上》又说:“刘,陈也”。 五、动词,凋残。《中文大词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六、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释 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七、形容词,通“ 忄刘 ”,“女刘 ”,美好貌。 八、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释说:“刘 览,回观也”。 九、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十、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 州附近。 十一、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在如此众多的字义中哪一个才是“刘”字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呢?当初人们采用“刘” 字作为血缘和刘氏徽志又是取的哪一种字义呢?姓氏学家认为,最原始的姓氏,往往来源 于最原始部落民族的图腾崇拜。因此,作为姓氏的汉字,它作为姓氏的意义就是该字的最 原始、最根本的字义,也往往就是指称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实物。

从上面罗列的“刘”字 的11种字义看,只有“斧钺”这种解释有可能是“刘”字的本义。也就是刘姓的初始的含 义。根据语源学的规律,我们可以推出刘字的本义与“刀”和“金属”有关。可见,“刘 ”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一种“战斧”。 “刘”字的本义既然是指一种斧钺,那么刘姓又与这种斧钺有什么符合逻辑的内在联系呢 ?我们的古老祖先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斧钺的名称来当作自己血缘徽记——刘氏呢? 崇拜巨斧的氏族——古老的刘人 原来斧钺这种最古老而又常见的工具在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 用和意义。

现在的人们当然不会体会到斧钺的重要作用了。但是在人类原始生活中,斧钺 的作用和意义之巨大,绝不亚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汽车、飞机、火箭和导弹的地位。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告别猿群由动物进化成人的标志是:人能制造工具。斧钺便 正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刘”正是原始斧钺中的一种,或者说, 在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们把斧钺称为“刘”。

所以,我的姓,曾经很伟大也很辉煌!!!


明月40643618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很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期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殊标志符号。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百家姓》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远。姓氏的延续,可以使人们从基 因学、遗传学的角度认同为炎黄子孙。中国有着寻根问祖的传统,认为这样是为祀祖尊宗,求得祖先佑护,同时也是传承祖德、光宗耀祖,认为每个人与祖先都是血脉相连的,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血脉,流传到自己身上。



历史角落的一滴尘埃


你的姓氏发源地是哪里?

我姓邢,邢氏的发源地是河北省邢台市。现叙述如下(有据可查,系统扼要,通俗易懂)。

一、首先看邢姓世系及邢姓得姓时间

黄帝—姬玄嚣—姬蟜极—姬俊—姬弃—姬不窋—姬鞠陶—姬刘—姬庆节—姬皇仆—姬差弗—姬毁渝—姬非—姬高圉—姬亚圉—姬公祖类—姬亶—姬历—姬昌(周文王)—姬旦(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苴(邢靖渊,姬旦的第四子,得姓始祖)

从邢姓氏系可以看出,黄帝也是邢姓的祖先,而得到邢姓的时间是黄帝的第17代孙姬苴时代,公元前十一世纪。

二、邢姓的得姓过程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之子姬诵(周成王)即位时年幼,其叔父姬旦竭尽全力辅佐,稳固了周成王的统治地位。姬旦死后,姬诵为报答叔父姬旦辅佐之恩,便封姬旦的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由召公占卜封地位置,确定在今天河北省的邢台市,姬苴于是成为西周第一代邢侯,封地为邢国。

由上述可见,邢台市是邢氏发源地。

三、邢国的兴衰及邢姓的繁衍

邢国是53个姬姓封国之一,历经500多年,传二十代。邢侯曾率领众诸侯征讨北方戎狄,故有邢侯博戎之说。邢侯曾与东面的齐国联姻,取姜子牙之女为妻,留下了“齐桓公救邢”佳话。春秋末期,邢国逐渐衰弱,戎狄屡屡侵犯,邢君被迫南迁。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邢侯带着大部分子孙来到晋国(山西地区),其余的到燕国(保定地区)、齐国(山东地区),还有一部分留在了邢地,后卫国又被晋国吞并。此后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军阀纷争等导致社会激剧动荡,有少数邢姓子孙避居江南。北宋时,邢姓因仕宦或避乱徙居当时的首都开封及河南各地者甚多。靖康之耻后,赵构偏安江南、北方各地悉归金人统治,邢姓避居江浙一带。其中邢世材由青州(今山东省淄博)徙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赵构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临安(今浙江省杭州)。明中叶以后,邢姓有赴台湾谋生者,此后至清鸦片战争后,因戌边、流放、仕宦、谋生等原因,有邢姓在一些偏远省份及东南亚一带定居下来。如今,邢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等省为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邢姓在《百家姓》中为第195位。在中国姓氏排行中第11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现在邢台市共有邢氏约三万人。

四、河南省平顶山邢姓的来源

听父辈说过:“要问我家自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与历史吻合。明初,山西邢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当然,洪洞大槐树的邢姓的发源地也是邢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