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培養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孩子,你受得了孩子學成不歸國嗎?

懿誠墨寶


題主問,如果我培養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孩子,我受得了孩子學成不歸國嗎?答案肯定是受不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理由:


一,站在國家的層面:

目前,我國在很多領域進步得都非常快,如高鐵、無人機、華為五G技術,基建方面,等等,但同時,在另外一些領域,如醫學、物理、化學、大數據、芯片領域等等,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追趕。與其悶頭苦幹,不如抬頭看天,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走得更快,看得更遠,所以我讓兒子出國留學,是為了有朝一日學成歸國,“師夷長技以制夷恩”,而不是學成不歸國。如果真是那樣,他學成不回國,為別國效勞,那就背離了我們的初衷,所以我肯定會受不了。

二、站在私人層面:

我同意孩子出國留學,是希望他能感受國外的文化,拓寬自己的視野,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力,讓他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有進步,這樣對他今後的發展我相信是有好處的。而且學成歸國,畢竟孩子掌握了一項基本的技能——語言上要勝人一籌,所以找工作也會相對容易些,以後相信他會靠他自己創造屬於他的幸福生活,以後他教育自己的小孩也會更有耐心理念、耐心和方法;而我們老了也會有依靠。而如果他學成了不回國,我辛苦養育、培養的孩子成了外國人,這叫我心理上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更不能接受的是我們老了,生病了,孩子都不在身邊,想想多淒涼。所以站在私人層面,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但同時,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個獨立的生命,而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的生命走向獨立,培養孩子出國留學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既然父母與孩子的愛註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我們就要懂得優雅離場。所以,儘管我是多麼希望我的孩子學成了能回國,但若他不想回國,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不能逼迫,反而任何時候都要永遠祝福我們的孩子工作愉快,健康幸福。


這就是天底下父母的最偉大之處。

謝謝閱讀點評。


熊寶的情感


這個話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中國出國留學的孩子己經夠多了。

我家小孩是西外畢業的,英語專業。對畢業後工作收入不滿意,就去了新加坡,三年。

這是又一次選擇,或留新工作或回國,結果她選了繼續學習,又去法國學兩年。又回到原點。

她回國了,找了第一份工作,稅後九千六。這是半年試用工薪。這樣她覺得沒意思,加上籤證快到期了,就回歐洲去了。然後在德國工作並且結婚了。

全程都是她自己的決定。學習,工作,結婚。

在我來說,根本不介入,這完全是是她自己的事。我在家裡一向不管別人的閒事。包括父母的事。

至於個人養老,我說過,有錢養老不是個事。再說,我隨後是符合條件辦綠卡去德國的。當然我不太可能去。如果是英語國家,我揀起英語熟悉一下,日常應該能應付。德語真接兩眼一抹黑了。

我個人覺得,個人有能力的話,還是在國外國更省心。在國內沒有的背景,想混好太難。象我孩子會幾國語言,又會漢語,就擁有很大優勢,她比當地多數人的薪資高,另外機會多,因為中國大企業有入住德國的需求。需要僱傭像她這樣的人。一樣,德國大企業也需要她這樣的人,以便和中國對接。單就她而言,留在德國是正確的選擇。而且,賺錢很舒心。壓力不大。待遇好。還有帶薪年假,而且一年多發一個月的薪酬。

在國內如賺同樣多的錢,得累的和孫子一樣。她呢,還有狗精神報名跑馬拉松。又報了鐵人三項。如果回到國內,這個幾乎是沒有可能的。生活的質量卻實是兩種結果。

她是自費留學生,不唱高調的話,是無可指責的。在我看來,中國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算不上什麼人才。能力僅夠自己謀生而己。不繼續拖累父母就是贏了。凡夫俗子也沒有唱高調的資格。

一言一蔽之,怎麼樣選擇是留學生自己的事。家長最好別摻合。

孩子安好我就晴天。


秋歌988


我家娃現在在國外讀大學,平心而論,我並不是太希望他一畢業就回國,至少大學畢業完我希望他在國外生活工作一段。

我們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大多數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在身邊,兒孫滿堂,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現在還不算太老,我希望兒子能獨立在國外生活幾年,經濟獨立,而不是現在求學完全靠父母,我希望靠他的能力能在國外立足,不用我們再負擔他的一切。如果回國,一線城市高昂的房價根本是他短時間負擔不起的,我們也許更需要操心他的生活。再說國內現在的普世價值觀,男生沒房女生根本不願意談婚論嫁,我更希望他在國外自己獨立解決這一切。我不想逃避責任,但房子彩禮婚禮等等難題,不希望我的孩子背上沉重的負擔!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裡的寶,國內有很多不好的風俗習慣,對男生和他們的父母,實在有些苛刻。

我跟我孩子探討過,我說我有幾個原則:如果你回國發展,北京房子我留給你居住,但是絕不可能婚前女方房本添名;我歡迎你們力所能及按你們需求買房,我也會盡我所能去幫助,但是別指望我負擔所有;如果女方要彩禮,我不會提供,你能攢多少願意付出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有了孩子後,我偶爾可以幫忙,但絕不會做長期保姆。

人生苦短,我們這樣的父母,前半生為孩子付出的太多,我不想也不會做那種一心付出不求回報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得體地退出,有關心有交集但互不打擾,是我理想的生活。


憂愁少少快樂多多


出國留學是當前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出國留學的學生一般畢業後面臨兩種選擇,是留在國外還是回國工作。這兩種選擇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兩難選擇。留在國外意味著可能要背井離鄉,回國可能面臨著沒有很好的發展。因此,作為家長要如何看待孩子的選擇呢?我想的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出國是國際性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隨著世界多樣化的發展,學生出國留學已經是大趨勢。這既是很多孩子的願望,也是社會的需求,因此,能夠出國,對於孩子的發展總體來講是好的。當然也不需要過早地讓孩子出國,我的建議是能夠研究生出去讀是最好的。

第二,孩子將來的選擇是孩子的事情

中國有個觀念是養兒防老,養孩子就是希望將來自己老的不能動的時候能夠扶一把,幫一把。但是隨著出國留學人員越來越多,這種觀念在孩子們的心中逐漸淡化了。他們在選擇就業的時候跟多考慮的是專業發展和個人未來的發展。他們很少考慮父母的將來。作為父母也應該要轉變思想,孩子將來是否幸福是他們選擇的根本,而不是父母是否幸福作為孩子選擇未來生活的標準。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在國外生活很長時間,他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讓他們根據傳統也是很難的。

第三,父母也有選擇的自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其實孩子是否留在國外已經不是大問題。父母隨時可以去國外的。我在美國訪學期間,就碰到很多這樣的候鳥父母。他們的子女已經拿到美國的綠卡,父母在國內已經退休,這時候,大部分父母的選擇是半年在國內,半年在美國。因為簽證問題,旅遊簽證只能在美國呆半年。在加上現在來往的路費並不貴,說實話,在淡季往返美國最便宜的只有3000元人民幣(北京到華盛頓)。

所以說,孩子出國留學是孩子的發展問題,父母也沒有什麼受不了,只要身體允許,隨時可以出國。而且根據一些國家的規定,孩子在國外父母到一定年齡,也可以申請綠卡,常住國外。這就要看自己的選擇了。


義哥說教育


早知道有今天,就咬咬牙多生兩個,給自己老了多個選擇。我女兒明年研究生畢業,怎麼勸也不願回國,多倫多的破天氣冬天我可受不了,以後最多夏天在那裡呆個3到4個月。加拿大剛畢業的學生收入水平比國內好一點,但十年以後就很難說。國外是高稅收剝削大多數中產階級來養懶人的社會。空氣好水好,無聊寂寞,辦事效率低下,人際關係相對簡單平和,階層固化嚴重。慢慢也想通了,小孩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自己的老年生活還得自己活。


三清老仙


說實話,如果我千辛萬苦栽培長大的孩子有能力出國留學,並在國外覓得一份很好的工作,然後他選擇不歸國。我在理智上會為他自豪,但是在情感上,我會有點難以接受,也會感到失落。

首先,在理智上,我認可自己也為他自豪。

孩子能出國留學,說明他本身是個非常奮進努力的孩子,學業上也有所成,所以才能在出國留學後在那裡覓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並居住下來。而孩子今天所站的高度和成就,從教育上來說,肯定是有父母的一份功勞,所以作為父母會感到欣慰,也為孩子今天所有的成績感到驕傲。

然而,在情感上,孩子出國留學後不歸國,在情感上,作為父母,還是比較失落的。

雖然深知父母子女一場,終歸會漸行漸遠,但那一刻如果真的來臨,還是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如果身體硬朗且有英語基礎,還可以嘗試去國外和孩子一起居住,但是如果本身有落葉歸根觀念,且對國內生活比較依賴,那麼就只能和孩子選擇分居兩地。

而這也就意味著,日後要見上一面很難,生命的後半段彼此相聚的次數會屈指可數。在這點上,會難過。另外,可能多少會道德綁架地覺得孩子不夠有孝心,沒有考慮太多父母,心理上多少會有這種不適的想法。

但是,作為獨立個體來說,當初養育孩子也不是為了讓他來防老,所以在失落、難過後還是會接受。因為始終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晚年生活也可以去創造自己的精彩。而孩子的人生是他的人生,只要他在努力向上,在認真地生活,能留意身邊的美好以及珍惜享受愛,那麼也就夠了。孩子有權決定自己人生的模樣,有權決定他在什麼地方過什麼樣的生活。

總而言之,如果我養育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孩子,我一開始可能會對他學成不歸國的決定有點失落,但是還是會接受。因為始終記得紀伯倫說過:

“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父母是弓,兒女是箭。弓使勁力氣拉開,只為將箭射得又快又遠。”

當時拼命讓他一路飛翔,是懷著快樂和愛的心情。今天他真的飛得又高又遠了,又何必以愛來裹挾他回來呢?

我尊重他的一切選擇。


陽光部落童裝


我爸的一位老同事,就一個姑娘,從小學習就好,後來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在大三的時候,交流出國留學,後來又在國外讀的研究生,回國後在上海工作,結婚生子,過一年後又生了二胎。

由於工作繁忙,就把這位老同事兩口子都叫到上海幫她看孩子,老兩口想反正就這一個姑娘,就投奔姑娘吧,把當地的房子賣了,在上海貸款買一處小房子,算是安家了。幫著看了幾年孩子後,姑娘的公司突然調姑娘到新加坡分公司工作,姑娘和姑爺帶孩子去新加坡了,把老兩口扔在上海。現在老兩口又回到了老家,幾年看不到姑娘一次。


我有個鄰居,也是老兩口,就一個孩子出國留學後留在美國安家,現在已經在美國結婚生子,老兩口都是普通退休人員,天天省吃儉用,每年攢上三四萬塊錢,去美國看看兒子和孫子,呆個十幾天,把攢的那點錢都花了,又回國繼續攢錢,週而復始的這種生活。

我的另一個鄰居,老兩口九十多歲了,兒女都在國外,聽說條件非常好,接老兩口在國外養老,呆了半年,老兩口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與國外不一樣,後來老兩口非要回國,兒女不讓回,老兩口就鬧,說要吃酸菜血腸,讓兒子給做。國外哪有這些東西,最後鬧得沒辦法,兒女放老兩口回國了,並請個保姆天天伺候。但老兩口有時就說,老了,說不定哪天死了可能都看不到兒女最後一面。

對於我來說,我希望孩子將來離我近點,過年過節做點好吃的,一個家庭吃頓飯,熱熱鬧鬧的。否則孩子不在身邊,光老兩口,過個節也沒啥意思。有一句話叫父母在,不遠行。


小學生父母必讀


我們這裡有對做電器生意的夫妻,事業特成功,兩個兒子讀書又很牛,先後去了英國留學,然後都在英國成了家🏠,也買了房子,這兩口子年紀大了,可兒子們都不肯回國,經營良好的公司只好給別人去做了,想兒子孫子時,就飛過去看看,但是又適應不了那邊的生活,一個月都呆不了,就又得回來,我想,他們應該是後悔的,雖然大把錢,兩口子住著那麼大的別墅,兒子們也算很出息了,但也不見得多開心,一天到晚在家吃齋唸佛


善於心1


我家孩子今年10歲,班裡就有一些同學打算出國,但是我發現大多這種情況都是父母的決定,並不是說孩子自己的想法。

那來說說培養孩子出國的初衷是什麼?我想大部分應該是讓孩子出國鍍鍍金,再回國尋求一個更好的發展。那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回國,父母心理上應該有落差的。因為我們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影響,還是希望家人團圓,落葉歸根。

雖然心裡有落差,但為人父母最無私的地方就是一切以孩子為重,一切對孩子好的父事情母都會努力去做,所以如果留在國外對孩子發現更好的話,父母都會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支持孩子的決定。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的。


琪玥流光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有深刻體會的。

女兒高考時成績是縣裡的文科狀元,考取了國內的一所著名的985大學。受同學影響,大三就做出國留學準備,託福、GRE考試成績優異,報的幾所國外大學皆給了offer ,最後選擇了美國一所排名50內的大學,因該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

那段時間,當孩子提出想要出國留學的時候,心裡確實是矛盾的,一方面既希望孩子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確實為女兒漂洋過海,一人到遙遠的國度讀書而擔憂,最後,還是為女兒的前途著想支持了她的選擇。

孩子讀碩士期間,那時視頻通話只能在電腦上進行,思念之情確實難以形容。美國一出現個極端事件,如惡劣天氣、槍擊案等,我就和她媽媽擔憂不已。特別是在傳統節日期間,如中秋、春節,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拎著大包小包回家與父母團聚,心中更添酸楚。

女兒碩士畢業,電話告知自己應聘一家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且過五關斬六將應聘成功,那時心裡異常高興,為女兒的能力而自豪。因那時我已知,在美國的留學生畢業時,如果你不是stem類的,特別是文科的找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近十年過去了,女兒也已經在美結婚、安家,工作順心生活幸福,別墅、豪車俱備。然而,此時的我們,心中的矛盾卻越來越大。現在我們已經退休在家,身體目前尚好,但在十幾年後呢?美國去過兩次,空氣好、環境優美、食品安全,但,我們在那裡,語言不通,缺少朋友,只有寂寞。況且,每次去還有時間限制,一次不得超過六個月。更使人擔憂的是,旅遊簽證過去的人,如果遇到大病小災,其醫療費用對於國內來說將是天價。孩子不回來,父母移民美國?很難。除非你的孩子入籍美國,才有資格將你移民美國。這確實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