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作者] 卢军斌,字漏之,号时雨堂、卧庐。浙东文人,江南名士,诗书画印兼修。1980年出生浙东天台山,现栖居浙东剡溪与四川成都时雨堂两地:读千古文,友天下士,静心逸事。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每读到南怀瑾先生的名句,就自然想起了成都凤凰山上的至真观,因为"至真观"三字是先生九十四高龄时亲笔题写的。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看到"至真观"自然而然就想去成都凤凰山,去凤凰山便自然能见到住持李合春道长。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我是浙东天台山人氏。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素有"佛宗道源,佛国仙山"的美誉,我的骨子里多少流淌些仙风道骨的血液。挺信奉南怀瑾先生说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他是把儒释道融通了。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2019年4月份的某一天,正是李白写"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时节,春风十里桃花盛开。我与魏爱臣老师在他的九合堂吃新茶畅怀,谈天说地摆龙门阵,他博学通史,书艺精湛。我说我们若生在民国会如谢无量与马一浮一样亦师亦友?他问为什么呡?我笑说你住在成都跟谢无量前辈同乡,我栖居浙东剡溪与马一浮前辈同乡。人生何处不相逢,若无缘份,对面不相识,更勿论相知。他说我俩的确有缘,他说最近他写了一批大字榜书,其中有一幅" 神仙起居"是给凤凰山至真观专门写的。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他说近日要去凤凰山那里会晤李道长,我说愿一同前去拜会一下李道长。其实我与佛道有缘,曾有相士相我双手有通天纹,前世是大富大贵人家,有菩萨心肠,而实际上我不善谋生,不富不贵,不入俗流,倒是可入释道的命格。我敬仰的弘一法师也是39岁看破红尘四大皆空遁入佛门圣地,一世高格绝尘。在川西古建昌就常与周俊、张红实数友去邛海泸山的光福寺,拜谒照洲方丈,吃素茶点心,一揽明大才子杨升庵诗中所述“天落星辰"的卭海之绮丽风光。光福寺上面有一座文昌宫道观,我也常与友人刘帅刚罗超一起去道观拜谒九十岁李诚清道长。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隔无几日,我应公司事情飞回浙江,周末返回成都云淡风清。成都天朗气清的日子多起来了,七年前初来成都时总感觉雨雾朦朦,秋冬天湿漉漉的疹人,分不清早上还是下午。打电话问魏爱臣老师在哪里,他说刚好在凤凰山至真观陪李道长喝茶,叫我赶紧过去,相见不如偶遇。我最近在读老子《道德经》似有所悟:天道自然,人道轮回,生命只是一个载体,看破生死便是悟道。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到了凤凰山上便见到了他们在喝茶聊天。真一见面,二人的话题便成了三人侃侃而谈,好似相识久矣,话题天南地北,事情南腔北调,半天时间一晃而过,晚饭后意犹未竟又侃史喝茶聊天至星罗棋布,回来时应该是夜半三更,奇怪的是天上难得的星辉朗月,无眠作一首留赠李合春道长:

入道终南久,修行凤凰山。

玄真传正脉,岁月逝华颜。

紫竹栽中院,横琴振碧寰。

鹤飞知数曲,流水日潺潺。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蜀川多神仙,道教盛行。张天师创教于西蜀,从此西蜀地区道教兴盛不衰,拥有许多仙真修道的福地。众多的仙山宫观星罗棋布,装点着秀丽的巴山蜀水,供人们朝拜祭祀。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三记载:成都府北门之胜迹,有武担山、金马祠、太玄城、玉局观、升仙桥、万岁池、学射山,其最著者。学射山,即今凤凰山,古称升仙山、学射山、斛石山。它位于成都北郊。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唐代诗人卢求《成都记》记载:城北有升仙山,升仙水出焉。相传晋孝武帝时蜀人张伯子,在学射山悟道成仙,得上帝诏,于三月三日驾赤虎于此上升。卢求是我卢氏本家前辈,卢氏一脉综观史册,历代人才济济,门第显赫。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中郎将卢植。在唐朝,卢氏出了八位宰相、二位状元,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和“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两位著名诗人。至后唐、后周时,来自陕西西安的卢文纪和卢姜两父子又先后为宰相。故卢氏有“青云家第”之称,名不虚传。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浙东天台山道教南宗发源地之桐柏宫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浙东天台赤城山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位于成都北郊约6公里,是座形状奇特的山丘,南北走向,由首尾相顾的两个山头组成,远观似迎春展翅、翘首远望的凤凰;山脉若伏若连逶迤而来,到这里势来形止,恰如一只栖止的凤凰,故得其名。山下有东风渠、凤凰河二水环绕;山上池塘棋布、沟渠纵横。从地理格局看,凤凰山系与成都平原接壤的浅山丘,风水学称为“踞而侯,揽其有,来积止蓄,冲阳和阴”的“山川融结奇秀之所”。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蜀汉时,后主刘禅常带随从人员到山中跑马射箭,操练武艺,故名为学射山。五代前蜀时,升仙山曾作较场。成武二年,前蜀皇帝王建在此进行阅兵,并多次在山上讲武练兵。其子王衍也在山上检阅部队,旌旗戈甲,十里不绝。唐时,这里就是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女诗人薛涛曾多次登临山中道观,修真养性。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一是《斛石山书事》: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其二是《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曦轮初转照仙扃,旋擘烟岚上窅冥。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宋时,升仙山已发展成为成都人郊外踏青常景、习剑比武、游山宴请、求仙问道的好地方。仲春时节,漫山遍野,千树万树挑花怒放,如彩云似红霞,辉映着观宫亭榭。天空飘飞着纸鸢,似群鸟翱翔,如春燕低飞;山道上,男女老幼身着花衣锦衫,手执香烛纸钱,逶迤不绝。管弦笙鼓之音与香烟青雾缭绕于山前山后,乐乐融融,一片繁荣景象。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至真觀記題記: 此文據《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嘉慶《四川通志》、同治《成都縣志》亦收錄,可互校。本文作於隋開皇十二年(592年)。

⊙⊙至真觀,隋創建。作者辛德源,字孝基,隴西狄道人。北齊、北周時已為官。隋初,蜀王楊秀以為掾,轉諮議參軍。《隋書》有傳。正文: 蓋聞聖人抱一得一,所以為正君子;謀道履道,所以稱吉。故晉雲訪襄城之任,尚曰俱迷;則天睹姑射之阿,猶云獨喪。嗟乘日於善卷,眇思恭搰;歎舍車於柏成,顧慚長往。方知太極之理,元始之宗,法於自然,是焉名太。雖四海之富,不足以易其生也;百官之榮,不足以移其志也。又有肆樂池之適,警龍驂而載驅;暢伊川之游,翻鶴架而遐舉。安期遠遁,久淹巡海之勤;淮南上征,退深遺之慕。斯亦念德不怠,自誠而明,臨渤澥而漏河宮,登泰山而小天下者已。 粵若稽古,猗歟我皇,匿犀戴勝,握戈懷斗,方堯即同八采,類禹不減三寸。勛彰歷試,恩著登庸,潛初飛五,俟時而作。顧盼而而銷黑祲,搰讓而處青蒲。求衣於未明,推食於已旰。研幾鄙城旦之書,通奏讋開反□之日。以萬邦之罪為罪,故法約而刑清;以百姓之心為心,故兵動而民讋。春路秋方果馬天馬之客,榆關銅柱皮服卉服之賓,莫不重譯來庭,同軌入貢,雁行魚貫,輻湊馳道。匡飾之功,隆平之化,諒足以頡頏軒頊,孕毓高光,遐邇鬱搖,長為稱首。既而委裘多暇,垂拱岩廊,宴處超然,忘懷塵累。披九光之寶蘊,受三洞之真文。追蹤繼東戶之辰,托夢等華胥之夕。固以龍漢協期,開皇闡其嘉運;豈止明神分福,勾芒錫其永年而已!又乃元良體正,維睿居宗,光炳重離,義高匕鬯,敬愛基乎百行,溫清備乎三善。菀鳳條而振藻,降虎闈而肄業。含超□誦,跨躡莊丕;岳峙淵凝,實寧監撫。繁椒之實,棠棣之華,陵陸晬鴻漸之儀,藩屏諧麟趾之詠。葭莩峻茂,表裏禔福,允文允武,唐哉皇哉。昔揚子雲有言曰:“或千年一聖,或三聖一時。”沓矩循規,亶其然矣。 蜀王秀者,皇帝之第四子也。稟大華之靈,資恒昴之精,挺金氣之英,賁玉田之榮,天縱其哲,日就其美,純嘏內融,溫朗外照。為生殆庶,香名肇於佩韘;應候順德,嘉譽興於翦桐。故能連衡言冉,駢驪邢晉,才膺俾乂,事諧俞往。開皇初便封蜀王,尋除上柱國,總管益州道二十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靈關設險,望重坤維,和夷致功,實稱天府。選徒雲夢,帶牛佩犢者風趨;袨服叢臺,擊轂成帷者霧合。涂盈巷飲,江滿棹歌,水陸攸歸,華戎是萃。梁世崇文尚侈,其失也淫;周氏殉武任質,其弊也魯。暨乎上帝,德載甄王,猷載宣率。禮不越遂□既發,才貿渾衡,若被膏雨。況復曹參出相,重師黃老之術;申公誨道,更惇周孔之訓。正之以愊,彪之以文,市獄靜而弗擾,詞義粲而彌蔚。苞姬旦之多藝,兼季路之能官。二難措而無壅,六條舉而罔滯。為其都鄙而經之,闢其閭裏而居之,取其田疇以伍之,修其庠序而教之。四民肅然靡雜,九逵坦焉如砥。穰穰我庾,邵父匹而知慚;青青子衿,文翁比而自愧。於是綺襦擊壤,連甍喧五□之謠;黃髮觀風,風詞訢一變之善。家給人足,康年孔殷,革弊遷訛,泰餘且洽。夫聖主之訓,祀□皆在,法施乎民。明堂辟雍,備昭令典。矧伊長樂之舍紫,書映空青之林;扶搖之丘翠,蓋蔭琅溪之水。懸珠若黍,天人之□畢臻;浮龜似蓮,神仙之侍俱集。暫游而周六合,一誦而歡萬齡。其於攘大災,捍大患,考諸咸泆,尤宜進禮。故以開皇二年正月下詔,令於益州建至真觀一所。云日統庾,瞻星在午,王乃沉首,怡盱衡言。曰:“大君有命,渙汗斯宏。佇雲衿於玉庭,想鳳笙於金闕。增左宮之冥算,拯幽夜之重昏。濟氓導俗,何莫由此?雖東海仙童,赬鱗未覿;而西州智士,白駒可維。宜務梓匠之勤,妙盡求賢之選爾!”其前臨逸陌,卻負長瀛蕙樓接登景之房,瓊臺帶蕩真之室,荷珠的皪花落車渠之沼,竹色便娟葉掃璃之地。祥禽雜囀,瑞草羅生,仁智之所安也,薖軸之所般也。法師京兆杜詵等,並組織廉信礱煉嗜欲特超之異士、獨行之奇才,不敢馮河窺驪龍之頷,唯希負笈奉駁麟之駕,吞星燕月,拳拳服膺,謁帝愉皇,孜孜拜首。以為顯仁藏用天地忘亭育之功,而蒼璧黃琮必陳敬恭之禮。移風易俗,聖賢遺芻狗之惠,而拊石鳴球,終至歡欣之樂。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共采他山,式旌上善。贊大道之根底,美盛德之形容。貽世作範,乃為銘曰: 邈矣乾元,悠哉樸散。宇宙坦□,玄黃剖判。氣合而亨,物生而難。運有因革,時移昏旦。紀龍名鳥,行夏乘殷;各炳其瑞,遞襲其芬。三代爰降,九士斯分。垂袞引道,全德罕聞。惟聖作則,惟皇建國。渾成庶類,蕭夕群慝。比景之南,戴斗之北,舟車所屆,何思不克。英王分陝,齊禮化民,寬猛互設,輝月日新。下偃如草,上煦如春。行有餘力,智即歸真,肅肅靈觀,祁祁吉人,長懷綠輦,眇覬瓊輪。華陰霧曉,臺嶺霞晨。或采芝鏡,乍試丹銀。東鄰錦市,竹龍飛轡;西矚青城,琳堂凝翠。勿曰無象,莫云無味。居後必先,處卑而貴。謂仁遠乎?義存克已;謂室邇乎?應在千里。我祈錫胤,神胥鑒止,藩儀享祿,鼎祚延紀。子房告退,志弗矜功;曼倩朝隱,史不□終。情深師古,思結臨風。永言遊衍,方寄瀛蓬。大隋開皇十有二年六月日記。

凤凰山至真观漫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