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女小学教师几乎把她的所有生活都晒到微信圈里,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用户3189853250356


我也天天发朋友圈,都是记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一天一次,已经记录了五年。有时回翻一下,觉得特别有意思。我朋友圈是分组的,不熟悉的人(比如中介、推销、刚认识的人)是看不到,也保障了安全。

有的人不喜欢看圈,可以设置成“朋友圈不显示”,这样就完全看不到ta的圈。

若嫌打扰,但闲时又想看,可以设成“不提醒”,这样就不会有红点提示,你有无聊时才去翻看,也能看到。


GZ大雁


我来试着分析你的问题:

朋友圈恐怕很多人都用,那么这个问题的题主,除了在关注“朋友圈晒出所有生活”的行为之外,特别加了三个条件来描述这个行为的主人——

中年。女。小学教师。这三个限定条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含义呢?

1,中年。

你年龄不小了,应该成熟稳重,情感内敛。哪有那么多伤春悲秋的东西要发?

2,女。

嗯,有些人认为,女人朋友圈里晒自拍?想被撩。

女人晒健身女人朋友圈里晒工作?想证明自己努力,想被撩。

女人朋友圈里晒娃?生活单调无趣,想被撩。

女人深夜发人生感悟?夜深孤单脆弱,想被撩。

女人事无巨细记录生活?内心敏感,自我袒露,想被撩……

3,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应该不苟言笑为人师表吧,居然玩朋友圈?还总发?影响工作么?影响形象么?作为老师,你发自己穿什么衣服喝什么奶茶去哪里玩,哪里还像老师的威严形象?

也就是说,这三个条件里都隐藏着“她应该怎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某一类人有着刻板印象。这些印象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有意义,也没有人愿意被分类和限制。

但是这些刻板印象却无处不在,甚至成为一些道德上的要求。你可以想象,无数街头巷尾的议论,都是在说:“他/她应该……,可是却……,真可耻。”

可是现代社会之所以是现代社会,最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选择来生活。

这选择,大到可以打破别人的刻板印象,大声说出“F**k 那些应该的,我要做我自己”;小到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做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发什么我乐意。你嫌烦,微信有个功能叫“不看他/她的朋友圈”。你想撩我,我也有个功能叫拉黑。

时间已经快到2020年了,还有人在问“一个中年女小学教师把所有生活都晒到朋友圈是什么心理”,题主或者是不太清楚微信功能,或者是不太理解现代社会。

我只想文绉绉地告诉题主,她发她的朋友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ps,哈哈当然了,我也是事无巨细发朋友圈的中年女老……哦好吧,是中年老母亲)




素我植言


这个提问本身就很有意思,中年、女性、小学教师,这里有三个身份标签,我们先从这三个身份标签上来探讨一下行为背后的动机。


1 中年

人们在中年期会出现中年危机,过去可能一直为家庭操劳。围着他人团团转,或者一直都是为了他人而活,生活中没有自我。当到了中年,孩子离开家,开始进入空巢期,女性突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开始对未来迷茫起来。


就像台湾电影《一一》中的女主角,当婆婆成为植物人,家里每个人轮流陪伴,为了叫醒她,需要不断地跟她讲话。这时,女主才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无聊的重复,她发现自己白活了。


在中年期,人们需要重新定义自己,重新获得认同,所以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晒出去,期待得到别人的回应,在别人的认同里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2 女性

女性这种生物天生就是喜欢表达的,假如她在家庭或者日常生活中表达没有人感兴趣,或者根本没有人在意她讲了什么,她需要寻找到一种表达自我的渠道,而朋友圈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有的人喜欢隐藏自我,会把自己期待的形象,或者光鲜的一面表现出来,而有的人则喜欢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倒霉的一面表达出来,以获得别人的关心与同情。当一个女人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展现在别人面前,她得有多寂寞,多么缺乏自我啊,朋友圈成了她的全部。


3 小学教师


教师这个群体其实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她们比较容易将自己的职业特质带入家庭中,这就容易造成与丈夫或者孩子的关系不融洽。想像一下,对着丈夫也像教育小学生一样,总是讲道理,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或者老是想指导别人,丈夫会喜欢吗?孩子在学校面对老师已经够累了,回到家还有一个严厉的老师等着,所以孩子与当老师的妈妈的关系也会紧张。当然,这些只是部分现象。


当家庭中没有人可以倾诉,老师本身还会自带一些清高,她或许就用发朋友圈的方式与家人沟通。


另外,可能这个人比较自恋,认为自己发的别人一定感兴趣,并且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只能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获得认同。


任丽的心灵空间


我认为这样老师有这样几种情况:首先是爱炫耀的人。这样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把生活的点滴发在朋友圈里,让人们看到,好让别人羡慕。

其次,这样的人可能很寂寞,很无聊,只有用发朋友圈引发别人的关注,以此来排遣自己空虚的心情。

第三,这样的人可以性别外向,爱与别人分享。他们认为,把自己的生活发出来,无论喜怒哀乐,让大家知道,以此得到赞赏或安慰。

一种米养出百种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成长历程各异,造就了千变万化的人生。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喜好,爱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别人无权干涉。但你的生活方式,最好不打搅到别人。


小荷50089601


她是一个孤独的人。

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关注。

有时候,孤独是即使在喧嚣的闹市中也容易滋生的情绪,孤独是那种不被人理解和关注的感觉。

这个中年女人应该到了明白事理的年纪了,何况她是一个小学老师👩‍🏫,她所处的圈子是比较简单的,但圈子简单并不代表她的思想单纯。

现在的问题是她几乎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全部暴露在网络里,她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心理呢?

在微信最开始使用之初,我们都愿意在朋友圈晒照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目的是求关注,刷存在感,看见那么多点赞👍后内心比蜜还甜。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慢慢发现朋友圈也是一个容易泄露隐私的地方,比如你什么时候在哪里旅游?跟谁一起?吃什么?穿什么?怎么玩的……等等,都可以从你每天晒出的照片上看出来。

现在社会很复杂,很多问题就出自于朋友圈里的照片,因此,为了安全起见,那些曾经的晒日常生活照带来的开心激动的快感也慢慢变淡,很多人逐步就减少晒照于朋友圈,大家把微信开始当作工具来使用,可以发发无伤大雅的事情,总之,人们的生活日常正在从微信朋友圈里淡出视线。

这个中年女老师应该意识到问题所在,如果她仍然是天天晒着照片到朋友圈,就说明她或许平时朋友少,丈夫对她的关爱也不够,她觉得只有从网络上才能找到自信。

这是内心空虚的典型特征。

当你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就暴露了你内心正渴望着某种情感的需求。

关注我:蓉蓉荣幸!我将以不一样的视角带你看问题。



蓉蓉荣幸


近来常看到关于发朋友圈的讨论,我真的不知道发个朋友圈有人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很早就用微信了,自己的圈,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没想到圈里有什么样的存在。以前爱晒娃,娃大了不好玩了,基本不晒了;爱拍照,就发照片。花啊风景街拍什么都发,生活趣事也爱分享。我和家人关系都很好,老公宠着,家务他包干,想去玩就带我去玩,就爱在朋友圈看我分享照片。我不发他还会来问我,这次去玩的地方怎么没发照片啊!我发圈并不觉得自己是因为孤独,只是觉得也是一种记录吧。有时候是突然看到什么事情感觉新奇有趣就马上发圈,感兴趣的朋友就会围观评论。人到中年,大家都挺忙的,没时间常聚,愿意发朋友圈的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对我来说这样也算是和朋友的一种联系方式,特别是不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我也喜欢看朋友发,赞一个,评论一下,这样的互动也能增进彼此的友情,有什么不好呢?也有朋友会和我说最爱看我街拍,自己生活的城市,常常感觉很熟悉和平淡,有时可以从我的照片上看到不同和美好的一面,很惊喜,我也很高兴朋友对自己的认同。自己的圈自己做主,不爱看的就屏蔽吧!






玥玥葱葱


首先,我们要羡慕这个老师,她活得很自我,很开心。

其次,题主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

别人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生活,都会对你的情感造成冲击,这说明你在接受外界信息方面,神经很脆弱,很敏感。

朋友圈,本来就是分享个人生活的地方,喜怒哀乐。

现代社会压力那么大,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喜怒哀乐都往自己心里藏着,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你在路上,会看见各种各样生活的人,他们收垃圾,他们卖早餐,他们打太极拳,他们在不影响别人的地方跳广场舞, 他们提着鸟笼散步,这些你出门必然会看到的生活百态,和朋友圈里晒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你对别人晒朋友圈都会抵触,我断定你在社会上看到很多正常的事,心里也会抵触,甚至有些暴躁。

这是你心里的问题,并不是别人有问题。

你真的需要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晒朋友圈,是觉得没有必要,还是觉得我的事情不想让别人知道。

如果连这种基本的社交现象,都会有些抵触,你需要多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了。


风骨犹存


什么心理?热爱生活的心理!

人到中年,阅历丰富,涉世已深,把生活点滴发放朋友圈,说明她生活认真,对生活的感悟颇多。你用笔写日记,老师换个方式用手机记生活,连同图片一起记下来。很好!

你作为一个看客,你的态度其实很随意,你可以关注点赞老师,你也可以置之不理。当然,你看,或者不看,她就在那里😄。

你对别人发朋友圈的质疑点,也许只是因为她是老师吧,如果是,我想问你是一种什么心理?现如今,做个老师特别弱势,总被别人盯贼一样的盯着。昨天教师夫妇帮自家孩子补课啦,今天老师发朋友圈啦……盐吃萝淡操心。看不惯你就手机设计不看她朋友圈不就行了。



牧遥


你好,这个提问我能明显感受到你对对方存在的一些负面情绪哦,需要指出的是:这类题目中的主体并不是中小学老师,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模式。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几个角度进行分享:一、行为激励。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过去我们常常分享我们的相册给他人,而对方也会进行赞美。如今,这种模式并没有改变,只是借助了网络的载体。网络的分享点赞功能符合了一种人类的行为刺激养成的心理模式,因为我们可以在对方不断点赞的过程中,愈发对行为起到一种正强化。二、继续深化,关系到心理的欲望满足,我们人类任何的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系统,发布照片,部分原因可以从自我提升、自我美化的角度进行解释。我们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心理倾向,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万众瞩目,众星捧月的那个人。这层面的内容我们从追星的角度就可以理解。同时,发布照片本身就是需要的体现,这种需要关系到人际互动、交往交流、感情联络等方面。从很大程度上讲,这是有利的一面。四、压力释放,这一点很多人并不知道。包括一些心理学学习者也难以发现。发布照片的个体有可能是在自我释放。因为当我们处于较大压力中时,常常会伴随一些行为来自我缓解。发布照片简言之,可以是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可以很开心、我很美、我的生活很优质。不知道这样说,让您听懂了嘛。欢迎关注 自然会有答案





柠檬心理


其实不用加这么多标签,相信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有这么一个人,老公的,孩子的,老人的生活都贴到朋友圈里。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真人,也忘记是怎么加上的微信。看她每天发的我就知道,她似乎经历着丧偶式的婚姻,或者是真的已经离婚了。孩子上学,成绩很好,每天自己学习,考不了100分自己都会惩罚自己。平时上班不忙,周末可以干干家政工作。

感觉自己就像是楚门的世界里的观众,一点点的看到了别人的世界。这种感觉很不舒服,所以我就屏蔽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