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有多久沒在燒烤攤前大快朵頤?

有多久沒在街邊小吃店駐足,

咬一口香氣撲鼻的苕面窩?

有多久沒有吃過新鮮的豆腐和豆芽?

宅在家裡的武漢人,

與美食分別了太久。

但不少市民充分發揮自己的

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開始解鎖一道道美食。

工具不夠、食材有限,

這些都不是問題。

他們在追逐美食的

道路上一路狂奔,

一個個硬是被逼成了“廚神”。

01

網購全套裝備 家裡自助燒烤

家住光谷的孫先生,是名重度燒烤愛好者,平時每週一般都會吃一次。

這次疫情期間,久居家中的他,吃不上燒烤,那叫一個欠得慌。

從事地產行業的他,沒打算回南京老家過春節。一個人留在武漢,反正有大把的時間。何不練練廚藝,自助燒烤解饞?

前不久,他花了近兩百元,網淘了燒烤的全套裝備。烤爐、烤網、木炭、竹籤、孜然調料……應有盡有。

他又網購了雞爪、羊肉串、牛板筋、韭菜、麵筋等豐盛食材。就這樣,他在家裡的陽臺上開始練起了燒烤。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孫先生的燒烤

每隔兩三天,他就會犒勞一下自己。至今已烤了六七次了,手藝自然是越來越好。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孫先生的燒烤

吃好了,還不忘做點有意義的事。他曾去漢口的一家方艙醫院做過幾天的志願者;有個公司捐獻了兩萬件防護服,他又負責協調志願者分發到武昌漢口的多家單位。

他說,一個人家裡蹲,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不過,再難,也要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02

想吃豆芽豆腐?小事,自己做

爆米花瓶子里長出豆芽,

豆漿變豆腐,

小米烤成鍋巴,

麵粉成噴香麵包……

最近這一個多月,武漢光谷某小區居民張芸女士,每天給自己做各種美食,羨煞旁人。

1月19日,張芸老公開車帶岳母和孩子回十堰,打算回去幾天就返回武漢。沒想到的是,疫情嚴重了,40歲張女士只好一人宅在武漢過年。

以前工作忙碌的張芸,只有在週末時,才有時間製作美食。現在獨居在家的張芸,徹底成了製作美食的達人。

她的朋友圈全是各種美食圖片,收穫了一大波點贊。

想吃炒豆芽了,買不到咋辦?簡單,自己做。

找兩個塑料瓶子,用老虎鉗捏著燒紅的釘子,在瓶底均勻地扎一些小洞,便於滴水。同時,準備兩塊黑色的布,遮光用。

接著,用黃豆或綠豆,加水浸泡五到八個小時,直到表皮撐開,有白色小芽冒出來。將發芽的豆子到瓶子中,不要太滿。

用清水淋透豆子,既保證每顆豆子都浸泡到水,但水不能太多,以免豆子長期被水浸泡。淋水後,用黑色的布或者袋子遮起來,放在相對溫暖的地方。接著,每隔六七個小時淋一次水,豆子儘量不見光

還有一個訣竅。最好在豆子上放置一塊小石頭或其它重物,這樣長出的豆芽更粗壯。

5天到一週時間,就可以吃上新鮮豆芽了。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張芸做的豆芽

熱心好鄰居送來了兩條黑魚,想用豆腐煮了吃。可是買不到豆腐,不用慌,自己也可以做。

頭天晚上把黃豆用水泡上,把外皮去掉,用破壁機將黃豆打成豆漿,用篩子過濾兩到三次。

在煮沸後的豆漿中,加入少許白醋和水的混合物,靜置五分鐘,就出豆花了。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張芸在煮豆漿

將豆花,慢慢舀入放好紗布的模具中(也可用其它帶框物品替代)。繫好紗布,上面壓上重物,保持十到一刻鐘,豆腐成功。

趁著豆漿煮沸後,可舀一杯熱豆漿喝。豆花形成後,舀了一小碗豆腐腦吃。切一小塊豆腐,和魚一起煮豆腐魚湯,奶白色的濃湯,味道美美噠。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張芸在做豆腐

剩下的豆渣也沒浪費,加上切碎的芹菜碎和火腿,混上雞蛋和麵粉,烙上幾個餅,也是人間美味。

看完,是不是覺得不難,不經意間口水也流出來了?張芸說,大家跟著她的步驟,也能做出可口的食材。

03

學炸苕面窩,顏值不夠味道來湊

金燦燦的苕面窩剛從油鍋裡撈出來,潘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拍了一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潘先生煎苕面窩

雖然這個苕面窩形狀不太規整,顏值不夠高,潘先生咬了一口後,連連點頭說正是自己想念的味道。

潘先生家住洪山區和平街,平日裡特別愛吃武漢的苕面窩。自從疫情發生後,潘先生就吃不到這種街邊美食了,心裡欠得慌。

3月7日,潘先生打開外賣APP,發現居然有紅薯出售。“真是喜出望外,冬天的紅薯最甜了。”潘先生趕緊將紅薯加到自己的購物車。當晚做紅燒排骨時,潘先生加了一些紅薯,覺得還蠻甜。第二天下午,他決定做苕面窩犒勞犒勞自己。

苕面窩這種小吃,雖然平時吃得多,但自己做還是頭一次。

潘先生先在網上學習了做法,覺得不算難。他將紅薯切成碎丁,再將麵粉調成麵糊,和在一起。接著,他將食材放進油鍋裡炸,直至麵餅呈焦黃色時撈出。

雖然苕面窩不像小吃攤買的那樣圓圓的。潘先生說,這可能是自己沒有專業的工具,但味道確實很完美。

“顏值不夠,味道來湊。打個70分吧。”潘先生笑著說。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苕面窩出鍋

閉關期間,潘先生廚藝大增,還學會了做糖醋里脊、奶香南瓜粥。他說:“味道很不錯,家人都說好吃。”

04

醬油瓶擀餃子皮,還做汪涵同款蔥油麵

家住洪山區保利心語的李女士,春節被困在了潛江的婆家。

一家三口難得和公婆、小叔子相處這麼長時間,李女士決定用美食填飽大家的胃。

“第一次做的是拔絲蘋果,跟著抖音學的。”李女士說,拔絲蘋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誇讚,自己的信心大增。

接著,她和婆婆決定做一頓餃子。將麵糰和好後,沒有擀麵杖,李女士就地取材,用醬油瓶來擀麵。不過,因為擀的麵皮比較厚,她擔心煮不熟,最後決定煎了來吃。“困在家裡,能吃一頓餃子,還是很幸福的。”她很是驕傲。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李女士和家人包餃子

作為汪涵的粉絲,李女士經常在電視節目中看汪涵做蔥油麵條。她自然不會放過這次大展身手的機會,將汪涵同款的蔥油麵送到家人的餐桌上。接下來,她還做了焦嫩可口的可樂雞翅,也受到了家人們的誇獎。

05

為寶寶學做小饅頭,有些挫敗仍不氣餒

在學習廚藝的這條道路上,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路開掛。家住武昌區的袁女士就有點受挫。

袁女士的寶寶快兩歲了,平時特別喜歡吃小饅頭。疫情期間,袁女士呆在家裡,又買不到小饅頭,決定親自上陣,給寶寶做一次美食。

網購裝備燒烤、自制豆芽豆腐、學炸苕面窩……武漢人都被逼成了“廚神”

袁女士做的小饅頭

團購了麵粉和酵母,在抖音上搜了一個小視頻,袁女士開始現學現做。沒有擀麵杖,用保溫杯代替。等著發酵、蒸熟,當她花了兩個小時將8個小饅頭做成功,發現寶寶一點都不愛吃。“寶寶一個都沒吃,還是很沮喪的,只能打零分。”袁女生略有些鬱悶。她自己嚐了一下,覺得可能是發酵沒操作好。

“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而氣餒,我還會繼續嘗試,直到寶寶愛吃。”袁女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