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是想控制、安排自己孩子的未來?

艾華戀萌


因為他們在自己人生的成長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他們會無形中告訴自己什麼是對的或者錯的,然後教導你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目的就是希望你往他們認為好的方向發展下去,他們認為那樣會少吃很多虧。


言小續


說說我的想法。

豪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是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很專制,或是強勢的那種,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或方法去做,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往往會因想法不同、意見不和鬧得兩敗俱傷,互不理睬,甚至孩子參加活動、遇到重大選擇時也不願和父母交流,導致親子關係冷漠。

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長大後很多人說我從小獨立,不依靠父母,其實現在看來是和父親的關係不好,曾多次想離開那種專制壟斷的家。但父親去世後,想到以往種種不愉快,其實都算不了什麼。

父親對我的學習和特長要求嚴格,是希望我出類拔萃;父親對我的自由活動限制,是怕我接交不好的朋友;父親踏足我上班的地方,是想感受一下我的壓力或成就;父親寧願把養老錢交給投資公司,也不願借我購房,是因為怕我在婚姻中受傷害……

你明白了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現在之所以有這種感受,是你的父母用他們的方式去保護你,他們的目的是希望你過得更好,在他們看來你是他們的依靠。

解決矛盾的方法只有一個——溝通,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溝通方式非常重要。如果見面三言兩語不和,那就寫信、微信吧,雙方不爭不吵,冷靜思考去解決問題。


朵flower


現在一般的父母都還是傳統的思想觀念,總是覺得自己吃過得鹽比孩子多,不會坑孩子,可是誰這樣子卻真的是把孩子帶進誤區

孩子從小的教育,一直到上大學的階段,父母一般都會陪在孩子的身邊,我也不例外,爸媽從小到大一直都告訴我好好學習,以後要做一名工程師,可是我的理想確是想做一名醫生,父母就這樣把我的人生提前規劃好了

有一次我就對父母說,我說我以後的路我想自己去規劃,無論以後對與不對,我都想按照我自己的意願去工作,去生活,不想讓別人規劃我的未來,父母就突然間明白了,孩子大了,一定要讓自己去選擇

自己的未來要自己去把握





長春小匠vlog


沒有哪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愛過了也會錯位。尺寸的把握很重要,要不會適得其反。我爸受體制的影響,我們姊妹倆也烙下深深的痕跡。老子說的永遠是對的。老子說什麼你就做什麼,沒有商量和迂迴!在父母面前,我們長多大也是個孩子。小時候自己始終不理解,等自己有孩子了也就慢慢懂了。所謂的安排是不想讓孩子走父輩曾經走錯的路。現在社會發展速度這麼快,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將來的選擇就業的方面更廣。現在紮實的學習,全面進步。未來屬於下一代!


Jiawen新聞


這樣的父母存在認知侷限。往往越是不瞭解自己的人越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困境,這些父母也不瞭解孩子。他們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反映的就是雙方認知的差異,父母想封閉式地限制而不是開放性地引導,孩子想掙脫就不足為奇了。

父母要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輩分和威權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不要成為自己曾經反抗和厭惡的那種家長。想讓孩子有出息,超越自己,父母最好的辦法不是管教,而是是做好自己,給孩子做好的榜樣正三觀,其他的及時放手就好。因為三觀正的孩子運氣不會比父母差。



農民工老四的日常


千萬注意:

等你長大了,做父母了,也這樣!

其實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父母總是願意過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樣的問題不只出現在一個家庭當中,而且有些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如此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不諳世事,需要父母安排

父母照顧孩子,安排孩子的人生和未來,的確有其合理性,因為孩子太小不諳世事,很多問題和想法比較簡單,容易衝動,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各種經驗的父母來給支招,讓孩子少走一些人生的彎路,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以後道路的選擇是有好處的。

過度的愛就是變態

不過有一些父母總是過於相信自己的選擇,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並且用愛的名義綁架和要挾孩子,有的時候他所選擇的道路並不是孩子喜歡的,反而是父母最喜歡的,還有一些父母總是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我們說這種愛其實是一種變態,這不叫愛,這叫控制。

深層次原因分析:

出現這種父母控制孩子未來的現象,在我們國家的家庭當中廣泛存在,從一般家庭到富豪家庭都有這樣現象的出現,我們總結出了2點最重要的原因

父母能力有限:

第1個原因就是很多普通家庭出現這種控制孩子的現象,我們把它歸結為父母的能力有限,因為父母沒有太大的能力,所以他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希望自己的人生挫折和坎坷不在孩子身上再次出現,所以他儘量給孩子選擇保險的方式和人生道路。

教育經驗不足:

第2個原因就是無論是普通家庭還是富豪家庭,都會出現的父母的教育經驗不足的問題,因為父母沒有掌握科學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他們總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去判斷,根本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出發考慮過問題,這種獨斷專行的判斷方式,和我們現代教育所提倡的民主和諧的家庭作風是完全相違背的。

綜上所述:

民主的家庭最和諧,和諧最利於孩子成長

其實在家庭教育當中,民主的方式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兒,和他商量屬於浪費時間,而且他也做不了主,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方式,我們是要把這樣一種方式,讓孩子瞭解,讓孩子參與,讓孩子從中體會並且逐漸的學會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我們做家長的,當然要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己堅定的立場,並且指導孩子要做一個有道德有原則的人,但是生活當中還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跟孩子商量的,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現在的孩子懂事的普遍比較早,一個小學畢業的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就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判斷未來的大致方向,所以我們不要再小看孩子,應該放手的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樣才能夠讓他快速的成長起來。


宇宙最好老師


不是有些父母,而是絕大多數父母!這個絕大多數接近100%!!

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影響中國文化思想的主要是孔孟之道~你也可以理解為:家長思想!主要大概就是:弘揚、踐行孝、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

………一時半會寫不完,關鍵寫完沒有錢。

總結一句話:多聽話,多學習,多努力!不成才便成人!長大後(30-35歲),你會深刻體會到:假如時光可以重來,我一定好好學習!! —過來人忠言~



LuckyLuke南京


我們都知道現在有些父母總是用各種方式,

控制自己的孩子。

但其實父母們最需要控制的,

不是孩子,

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來的心。

被控制下的孩子怎麼做都是錯: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燙手!”

“不要碰那個,小心傷到!”

“這不需要你操心,你管好學習就行了!”

“聽我的,別自己瞎弄!”

“我跟你說了你為什麼不聽?”

“都說了不讓你這樣幹!”

“你要學這個,將來才有出息”

……

發號施令的話也許父母經常脫口而出,可能有些父母自己沒過好,就把整個理想希望就寄託在孩子身上 操縱他們的人生,在他們眼裡孩子沒有獨立人格,就該按照他們安排好的道路做,他們還覺得這是愛孩子,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行為正悄悄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01

父母的控制會影響一生

如果你認為小時候習慣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長大後會自己改變,那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非常非常難!

比如,即便現在的我已經結婚生子,每次我從超市回來,我媽也必定會問:“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如果我不回答,母親大人便會翻購物袋查小票價格。

查完之後,她會說:“這個那麼貴,為什麼要買啊?那個沒什麼用,真是浪費錢!”

然後我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和審美,重新評估我的人生。並最終得出:“嗯,我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這樣的想法。

在我媽控制與洗腦之下,她讓我相信:“我這麼懶,這麼蠢,婆婆又這麼不待見我,我一無是處,我照顧不好我自己的孩子!”

在父母控制之下長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是軟弱無力的,就像從未長大,沒有自信能夠養育好他。照顧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地又被長輩攬到身上。

我的孩子小福氣上幼兒園之後我想帶他離開我的父母,我媽便說,“你現在翅膀硬了,用不著我了,你走了再也別回來!我老了,沒用啦!”可如果繼續留下,我媽又會說,“自從給你帶孩子,我多辛苦!這麼大年紀了,還享不到一天福。”

我怎麼做都是錯,常常覺得很痛苦。

02

過度包辦即是控制

如果說我是在我媽的控制之下長大,那麼我弟弟就更加可憐了。

媽媽41歲生下弟弟,作為家裡的唯一的男丁,弟弟從小,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種種細節不再描述,且說一下弟弟的現狀。

弟弟現在已經25歲了,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打遊戲。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媽,我吃什麼?”

他完全不工作(也不想)、不出門(除了去網吧),不社交(除了打遊戲的隊友)。

他就像是一隻被圈養在家的寵物,喪失了一切生存的基本技能。我甚至無法想象,等父母老了動不了甚至離去的那一天,我弟弟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

我會很客觀的說一句:

弟弟這輩子已經毀得差不多了。

我曾經想,

也許只要他活著,

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

父母大概覺得:我們會一直養你,

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呢?

03

自閉,源於過於被控制

我之前的公司有個叫小D的同事。我剛去公司的時候,他每天最早來開門,打掃老闆辦公室,接著就坐下來打遊戲。開始我以為他是老闆親戚,才這麼有恃無恐。

可聽同事八卦才知道,小D有自閉症,跟人溝通有障礙,父母離異後一直跟著媽媽生活。

老闆租的是小D媽媽管的房子,礙於情面把小D收進公司,表面上是給他一份工作,實則就是做點“掃地僧”的基礎工作。

每個月小D媽媽給老闆300塊,再經老闆的手發給小D當“工資”。我聽了之後覺得好感動,感嘆這世上母愛的偉大。

有次單位聚餐,我們叫了小D一起,小D一開始還很開心,有說有笑,可轉身接了一個電話,回來臉色就變了。

他支支吾吾地對我們說,“我不吃了,我媽讓我回去,她好像沒帶鑰匙,我得給她送鑰匙去。”小D說完轉身走了,大家好像都發現了什麼。

其實平常的小D除了跟人交流少一些,說話時不看別人眼睛、說話神情有些逃避遊離之外,跟普通人並沒有兩樣。特別聊到他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遊戲),還會眉飛色舞。

但一說起他的媽媽,他就會瞬間沉默,陷入一種自閉的狀態裡。也許,小D並不是真的自閉,只是他媽媽的愛讓他窒息。

04

控制是最壞的教育

自從有了小福氣,我常常會回頭看自己的成長之路。

像所有的父母一樣,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免不了地為他牽腸掛肚。擔心他餓了、累了、病了、摔了,擔心沒有自己陪伴在身邊,他是不是能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有位心理老師說過:“過度擔心自己的孩子,就等於是在送給他一個緊箍咒”。這點並不誇張。

自閉的小D,背後是一個連跟誰吃飯都要干涉的媽媽。

我的弟弟,被嬌生慣養,25歲不找工作、啃老、宅家,因為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已經被家人包辦好了。

他們就像溫水裡煮著的青蛙,漸漸喪失了生命機能,漸漸的被這樣的生活消磨盡生命,最後慢慢的死去。

05

控制慾的源頭是缺乏安全感

控制慾強的媽媽,大多來自沒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她們年幼時或缺衣少食或經歷骨肉分離、生活動盪。長大後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掌控,讓自己的世界不再崩塌。

她們想把自己沒得到的,通通都給孩子,對孩子的控制是因為她們自己強烈的沒有安全感。所以寧願孩子天天在家打遊戲,荒廢終生,也不願意他們去外面的世界經歷風雨。

但媽媽畢竟不能代替孩子活一生。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和獨立的意志,他們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可高。

若為自由顧,兩者皆可拋。

前人用生命和鮮血告訴我:

自由不僅僅是信仰,

更是人性的需要。

如果一個孩子,

連基本的自由和尊重都沒有,

他的一生,也只能悲慘收場。

06

正確面對自己的控制慾

我對小福氣也有控制慾。

他不收玩具,我會生氣。他不按時睡覺,我會生氣。他不聽話,我也會生氣。但我寧願他跟我爭辯,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釋,也不要他盲目順從。

因為我知道,我不能控制他,保護他一輩子。所以一開始就不能千依百順地寵著他。因為我知道,如果我現在將他保護的面面俱到,將來他在社會上,就會頭破血流。

所有他需要自己歷練和經歷的,他需要自己磨練才能夠收到寶貴經驗的,一樣都不能少。

其實,父母們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來的心。爸爸媽媽們,父母的成長成就孩子的未來,從現在開始,學習家庭教育智慧,成長自己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魚需吃草


還記得過年期間線上播出的電影《囧媽》嗎?

好不容易“長了”頭髮的徐崢在影片裡也是攤上了一個足夠奇葩的媽,藏兒子身份證逼孩子陪自己搭上去俄羅斯的火車;一路上動不動往兒子嘴裡塞小西紅柿;一路上從各種地方掏出養生保健品給兒子安排上......

這類父母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控制型父母一般都有哪些特點呢?

1.佔有慾很強,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作為父母有權決定孩子的一切。

2.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總覺得自己孩子文不成武不就,樣樣不如別人家孩子。

3.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打心眼裡覺得孩子不誠實,喜歡打馬虎眼兒,一天到晚都在欺騙自己。

4.自身個性太強勢,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不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

5.信奉"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傳統教育理念,跟不上新時代的教育理念。

認知水平較低的控制型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一向比較簡單粗暴:從諷刺否定再到威脅打罵,這類父母多數暴躁易怒情緒外放。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麼自卑敏感,要麼恣意妄為。

認知水平較高的控制型父母,則經常與孩子鬥智鬥勇,或者對孩子威逼利誘或者對孩子轟炸式洗腦。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麼一肚子鬼主意,要麼建立不了自己的價值觀。

然而即使我們都知道控制型父母的存在,但是在家庭教育不夠普及的當下,想讓父母發自內心的改變卻仍然很困難。

那麼我們能不能從這種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擺脫出來呢?作為子女的我們能怎麼做呢?

1.把自己變強大,讓父母對你充滿信心,甚至讓父母對你產生依賴。

2.心平氣和地接受父母的缺點。接受父母本來的樣子也是為人子女的本分所在。當我們沒有能力讓父母改變自己的觀念時,我們除了把自己變強之外,也要懂得合理規避與父母的矛盾。

3.向父母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身為子女始終要相信父母永遠是愛自己的,即便是控制型人格也會聽取孩子的發自內心的真誠想法。

4.不必隨時取悅自己的父母,要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把父母的意見當作金科玉律,那就會失去自我。

5.待到羽翼豐滿脫離原生家庭。人總是會脫離原生家庭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長大成人成立自己的家庭,這種時候父母再想過多幹涉子女的家庭也是鞭長莫及了。

其實說到底方法策略再多,都不如自己變強大重要。只有你的認知水平提高了,眼界格局開闊了,才能從不良的原生家庭裡實現自我救贖。





說家庭談教育


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是想控制、安排自己孩子的未來?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掌控感,主要出於以下三種原因: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原生家庭影響、對責任的曲解。

01:對自己的現狀不滿

理想很骨感,需要點東西讓它“豐滿”!

《小別離》中童文潔的經典臺詞,不知說過多少遍:“只要你好好讀書,你就能進前一百,能進前一百就能進重點高中,只要你能進了重點高中,穩穩的你就重點大學呀,那我們還要送你出去幹嗎呢,學習不好才送出去。”看這句話,多麼具有規劃性,從100分到重點大學,再到出國,全是媽媽的規劃。其實,這是媽媽對自己工作生活的不滿造成的,期待孩子能補償自己的優越感。一個普通的家庭,為了實現出(媽)國(媽)的願望,沒少引起家庭的矛盾。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非常殘酷又現實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為人父母不是神,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想去追求。然而,被現實困難不斷打擊的人們,帶著自卑的情結,吶喊著:世界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在自身上找不到優越感的父母,只能從別的地方找尋補償的方式,來滿足優越的目的。那麼,此時離自己最近的孩子們,衝他們使勁,來補償對自己現狀的不滿。

02:原生家庭的影響

當下的生活方式,總會被家庭基因所影響。

曾經聽朋友說了一個小案例,在一次親子訓練營上,教練問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孩子挺直了腰桿說:我要當大學教授!教練繼續問:為什麼呢?孩子鏗鏘有力的說:我媽說啦,大學教授工資穩定,受人尊敬!媽媽在一邊臉都青了,趕緊說:我哪有這樣說過!教練轉身問媽媽:這位媽媽,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媽媽笑笑說:應該是當一名醫生吧!教練很好奇的問:為什麼是應該?自己的夢想也記不得了?媽媽苦笑著說:我爸一直說,我就是做醫生的料~~~

父母的原生家庭,帶有安排、控制的家庭基因。許多父母最頭疼的是,自己最痛恨什麼樣的教養模式,卻不自覺在自己孩子身上踐行這樣的行為。其實,當他們真正的靜下心來想想,會感到很迷茫,悔恨:我討厭被人控制,討厭父母給我制定好的未來,但為什麼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呢?

然而,回過頭來再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控制的慾望不免會再次爆發。從小被催眠的應對模式,讓父母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模式。

03:對責任的曲解

孩子飛翔的翅膀,長在他身上,而不是父母身上!

一隻小鳥,如果一個人用手去用力晃動它的翅膀,大喊著:你快飛!你能飛起來!你是一隻鳥!這隻鳥能飛起來嗎?答案是肯定飛不起來,還會被嚇得夠嗆。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一書提到:父母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孩子學會喜歡自己。孩子成長的責任,尋求快樂、探尋價值感的責任,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過多的干預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迷茫無措,會感覺自己無能,怎麼會喜歡上自己呢?

然而,當今有多少父母還認為,孩子的未來是有父母來負責。在這樣的父母面前,孩子永遠是弱者,永遠需要父母的指令、規劃。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去年火爆的電視劇《都挺好》中最扎心的語句臺詞,都想表達愛,都想獲得愛,卻都在為此扛著沉重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