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日子一樣飽滿:花了三十元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疫情下的日子一樣飽滿:花了三十元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1

因為疫情的影響,居然把孩子的生日給忘了。

因為飯店沒有開業,在家給孩子補過的生日。

今年花了不到三十元,就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這些年來,給孩子過生日都是依照農曆來過。今年因為疫情不得外出,我和孩子在家裡自我隔離保護,一日三餐吃飯睡覺。期間,他學習我也學習,他碼字我也碼字。

累了就來到窗前喂喂鴿子,或者在陽臺侍弄下花草。

生活在單調中往返重複。

日子過著過著就過糊塗了,忘記了窗外的歲月幾何。

我居然把孩子的生日給忘了!

想起來時,孩子農曆的生日已過去了好幾天時間。

那就在陽曆這天給孩子補過來吧。

這是二十年來,第二次給孩子補過生日。

去年也是給孩子補過的生日。

彼時的孩子正在讀高三,備戰當年的高考。某天週末放學,已是過了他生日的時間。

那就週末這天補一補吧。

接到孩子後,我問道:“孩子,某天是你的生日,今天給你補過來,想吃什麼,說吧。”

孩子說:“咱吃大盤雞好不好。”

我說“好”。


疫情下的日子一樣飽滿:花了三十元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於是,我們父女二人就近來到北關大街一家西部來客店裡,要了一份大盤雞。

兩個人吃得津津有味,又頗為歡快。

吃吧大盤雞,在回家的路上我便有了感慨。

以他的成績,我知道我的孩子會考上大學。

孩子上了大學,便會飛離我的羽翼,遠走他鄉求學業。

給孩子過完生日回家的路上,我以有點傷感又有點半玩笑的口氣對孩子說道:“孩子,明年你過生日,爸爸就不參與了。”

孩子一愣,隨即明白了我話裡的意思。

2

自打孩子來到這個世上,我們便成了好朋友。

從讀書開始,我便有了一份穩定且幸福的工作: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為孩子作飯,給孩子檢查作業,教他如何學習立志和如何做人。

週末和節假日時間,我亦常常會帶他玩耍

在他年幼的時候,我們甚至以哥們相稱。

他嚴肅的時候喊我做爸爸。

俚戲的時候會和我開玩笑,喊我做大哥。

某年的一天,我們回老家看望他爺奶,不經意間,他因為某件事而對我說道:“大哥,你該如何如何。”

孩子爺奶一向本分樸實守舊。聽完孩子喊我作“大哥”,立馬就有點不高興了。

他爺沉著臉對我說道:“看你咋教育孩子的,輩分都亂了。”

孩子聽完他爺爺的話,似乎從那一刻便懂事了。

自此再沒有和我開過玩笑,喊我做大哥了。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轉眼間,孩子從懵懂的孩童,成長為人,個頭比我還高。

而今的他已是一名大學生,在高校裡深造。

在校期間,他不時會給我打來電話,噓寒問暖。

我們也時常溝通一些大局勢,包括國內的國外的時局走向,分享我們彼此對世界局勢和國內外局勢走向的看法。

3

年前的時候,他給我發來微信,說某日到家。

然後,我就高興地等著孩子的回來。

回來後,我亦問著他的學業,以及開學時間。

掐指一算,孩子在家只有一個月時間。

然後,過著過著就盤算著孩子的開學日子。

再然後,就是疫情的爆發,一發而不可收。

時至今日,疫情依然沒有完全結束。

國內沒有結束,國外又開始蔓延開來。

於是,我們每天在吃飯的時候,便會談論著疫情,談論著國內外其他國度,以及各自國度的政治架構、優劣等話題。

就這樣談著談著,居然就忘了孩子的生日了!

至三月五號才想起來,孩子農曆的生日已過了一週了。

然後,就想著陽曆三月九號這天給孩子補過生日。

這天早上,我問孩子:“你想吃啥?”

孩子說:“買個炸雞腿吧。”


疫情下的日子一樣飽滿:花了三十元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九弟超市萬豐路店這家的炸雞腿孩子最喜歡吃。

我說“好”。

然後我又問:“還買啥?”

孩子說:“沒有啥了。”

我問道:“過生日哩,不吃點蛋糕嗎?”

孩子反問道:“蛋糕店都開門了嗎?”

我說“開門了”。

孩子就說:“那就買一個吧。”

下午四點多,到超市買了三個炸雞腿,11元。又到福馨麵包房買了一個最小的蛋糕,15.80元。

回到家裡,孩子一口氣就把三個炸雞腿給吃掉了。

我問道:“晚上還餓不餓了?”

孩子說:“還能吃。就煮點餃子吃吧。”

我說“好”。

這是這麼多年來,給孩子過生日最省錢的一次。

此前,孩子過生日,我們基本都是在飯店,點幾個菜,破費一回。

而這次,一切皆因為疫情而改變。

4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每個人的行程安排。

包括我的行程,以及孩子的求學行程。

疫情,也讓我們懂得了對家人的珍惜,懂得了平安是真。

在平安平淡的生活裡,未來便會可待可期,幸福也是一件可待可期的事。

誰也把不定明天的樣子,哪怕是下一刻的樣子,誰又能知道是好是歹呢?

這就是生活,也是人生。

人生不可測,過好當下便好!

在不可控的人生裡,安生些,本分些,努力些,把日子過的綿長些,充實些,比什麼都好。

就如當下一般,該來的日子,不會因為疫情的加入而多一天或者少一天。


疫情下的日子一樣飽滿:花了三十元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日月星辰雨雪風霜,以及草木的榮枯,容顏的老去,也不會因為疫情的加入而有所改變。

該來的,不緊不慢,按部就班,第次來到你眼前。

這次疫情的加入,只是在我們人生需歷經的時間長河裡,給這段日子安排的一段插曲而已。

它也許註定就是該來的一件事情。

它的到來,給我們以生命的啟示。

讓我們知道多變的人生,不可控的未來,才是生活的真諦。

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活。

比如大地震、山洪、暴風雨等自然災害一樣。

它們的出現,無非是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何其渺小,洪荒自然之力何其宏大。

就如呆在武漢的作家方方對疫情的感悟一樣:我們就像餐館門前雞籠裡的雞一般,指不定哪一刻,也指不定誰,便會被老闆(自然之力)從雞籠裡拎出來殺掉。

多無奈、多透徹的領悟哦!

5

我們既然不能改變疫情走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來適應疫情下的人生。

抱怨沒用,惱怒更加於事無補,只有安下心來,安生的過好每一天才是王道。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日子,都要努力的把一天天接起來,並在每一天的時間裡,約束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日子充實起來,飽滿起來。

當我們回望這段日子的時候,不至於因為浪費了這些日子而後悔。

比如這次疫情的不期而至。既然不能改變它的加入,那就安享這份呆在家裡的寧靜。

等到疫情過後,這段日子便會成為一生中美好的日子。

就我而言,除了困居不可外出之外,意外得來的是可以和孩子呆在一起,過一段簡單和與世無爭的生活。

比如在家裡給他過生日。我們都安生的呆在家裡讀書碼字。累了,喂喂飛落窗前、不知誰家的鴿子。間或到陽臺上侍弄花草。

不意間,喂鴿子的間隙,發現飛鳥來了,麻雀和喜鵲都有。

陽臺的花草繁茂,預示著春天的陽光給予的勃勃生機。

這就是生活給予的美好,也是值得珍惜的原因所在。


疫情下的日子一樣飽滿:花了三十元給孩子過了個生日

jj精彩貼文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