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不罰款,我多個嬰兒卻要罰款?”孩子搶話反倒教爸爸做人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就要遵守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這樣社會才能夠有秩序的發展。對於孩子而言,大多數時候是老師在教育他們遵守規章制度,但是很多時候,父母也要言傳身教。

例如告訴孩子過馬路不要亂闖紅燈,要走斑馬線公共場合不要隨手亂扔垃圾和喧譁打鬧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相比於老師的教育,家長的引導更重要,但是很多時候,家長也沒有辦法事事都遵循制度。

“公交都不罰款,我多個嬰兒卻要罰款?”孩子搶話反倒教爸爸做人

這不,我就聽單位同事說起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同事的老婆生了二胎,丈夫帶著婆婆和媽以及大寶歡天喜地的去姐產婦回家,一家人走在路上本來開開心心的,結果遇到了執勤的交警,經過一番檢查後,交警判定這位同事一人超載,根據規定需要扣3分,罰款200。

這下大家高興的心都沒有了,尤其是這位同事,開始跟交警爭辯,“公交車超載都不罰款,我只是多了一個嬰兒,為什麼卻要罰款?”經過與交警的一番討論以及爭辯完公交車是否存在超載這個問題後,這位同事還是還死鴨子嘴硬,想逃脫處罰,結果大寶的一句話瞬間讓同事偃旗息鼓。

“公交都不罰款,我多個嬰兒卻要罰款?”孩子搶話反倒教爸爸做人

孩子的話讓爸爸羞愧

同事還在前面跟交警爭辯,坐在後面的大寶卻說“爸爸,你不是教過我要遵守規章制度嗎,犯錯了就要承受代價,交警叔叔說的對,我們不應該接受處罰嗎?”這句話讓同事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給孩子做了不好 的榜樣。

父母們通常會教育孩子要怎樣遵循規章制度,但是在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卻往往總是下意識地想要逃避,父母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混淆孩子的價值觀,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能更好成長。

“公交都不罰款,我多個嬰兒卻要罰款?”孩子搶話反倒教爸爸做人

懂得社會基本規矩,是孩子的教養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懂得一定的社會規則,才不會觸犯法律,而依照社會的規章制度來生活,則能夠體現出我們個人的素質和教養。

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我們的心態和行為很多時候都受到情緒的影響,學會管理情緒,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及時消化掉負面情緒,不僅能夠調整心態,還能夠端正自己的行為,更快地從負面影響中走出來。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可以讓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保持心胸開闊,不至於因為一點小事而苦惱,讓孩子變得有教養。

言行舉止恰到好處

孩子因為年齡小,說錯話做錯事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問題,對孩子的未來有害無益。父母要教會孩子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也要告訴孩子在公開場合的行為規範,還要教會孩子與人交往的深度,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在大家面前更加得體有禮貌。

立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缺一不可

我們現在穩定生活過都是基於遵循社會的規章制度,因此對於已經制定的規則,父母們要教會孩子懂得規矩並能夠依照規矩來辦事,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維持社會秩序。

“公交都不罰款,我多個嬰兒卻要罰款?”孩子搶話反倒教爸爸做人

父母應該怎麼做?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存在的問題父母要及時指出和糾正,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當有人指出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的時候,父母不是要反駁和職責對方,而是要虛心接受教訓,這樣才能多方面的幫助孩子,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和有教養。

只有孩子在童年的時候養成了遵守規則的習慣,才能方便孩子未來的成長,讓孩子有教養有風度。

育兒難題找小巧媽咪,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巧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