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院士教授”钱易:一生奉献给三尺讲台,环保和教育利在万世

她身材瘦小,却被尊称为“大先生”;

她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耄耋之年仍躬耕于三尺讲台;

从青丝到白发,她是几代清华人的记忆。

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

清华“院士教授”钱易:一生奉献给三尺讲台,环保和教育利在万世

生在书香门第,从小有个教师梦

提起钱易,很多人都会想到那句“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1936年12月,钱易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家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堂兄钱伟长是著名的力学家,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钱易自己在内的四位院士,分别是物理学家钱临照,工程力学家钱令希和经济学家钱俊瑞。

钱易的童年时期颠沛困顿,父亲钱穆受聘到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书,和家里失去了联系,一家人都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支撑。

当时,钱易家住在有十几户人的苏州大院里,邻居们知道钱易的母亲是教师,就把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送到她家上晚自习。母亲给每一个孩子辅导功课的样子被钱易看在眼里,虽然那段日子很清苦,但母亲的教师形象却在钱易内心生根发芽。

1952年,钱易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上下水道专业,四年后,她毕业留校担任助教,从此开始了教师生涯。这一教就是60年

,一生奋战在教学一线。

清华“院士教授”钱易:一生奉献给三尺讲台,环保和教育利在万世

情系清华,桃李芬芳

1957年2月,钱易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读硕士研究生,拜环境工程专家陶葆楷教授为师,获得硕士学位后,钱易留在了清华环境学院任教。说起来,钱易的一家与清华颇有缘分,父亲钱穆、堂兄钱伟长、三哥钱逊都先后在清华执教。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了当时清华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但对钱易来说,相对于院士等头衔,她更喜欢别人称呼她为老师,因为在她心里,做老师是她真正喜欢的事情。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钱易主编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担任中央电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主讲教师。这门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由于报名人数太多,也从一年开设一次改为两次。

钱易曾说过,老话说“后生可畏”,用“敬畏”的“畏”是肯定年轻人的成绩,但我更愿意说的是“后生可慰”,“欣慰”的“慰”,因为看到学生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一个超越了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钱易热爱教师这份事业,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不仅因为她学识渊博,更源自于她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连续两次被学生评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她总是说“教师是个幸福的职业。在传授知识中,总能看到新的希望,感受到新的力量。”

清华“院士教授”钱易:一生奉献给三尺讲台,环保和教育利在万世

60多年来,钱易累计培养硕士31名,博士47名,他们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0年,钱易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2007年,她获得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5年,获得"寻找最美教师公益活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投身教育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钱易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大师风范,影响和培养了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几代人,造就了一大批学术骨干。成为了中国高等院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正如她所说:“一个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应该是利在天下、利在万世。我这一生,不求金钱,不求地位,但是每次一想到,自己为之努力的这两项事业:教育和环保,都是利在天下、利在万世的,我就感到非常欣慰满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