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从小读经典这样的育儿之道吗?你认为有用吗?

原则伟大


没听说过,小孩读经典,怎么读。给孩子一本《论语集解》,不给你撕了就是好事。大人有几个能读经典的,《礼记集解》是后出经典,大人们,假设大本水平,能读下去吗。

这是我们中国的,外国的,给一个小孩子看古希腊文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或柏拉图作品,那不等于虐待孩子,退一步说,给孩子看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全集中译本,孩子也得哭死。大人能有几个去读。

教育孩子,用不着经典,上学就够了,上小学之前,就让孩子们自由天真的生活着。此乃最好的教育。

不要大人都不去读的经典,非要让孩子们读。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生活,才是孩子们最美好的生活。


启思


你好,我是想哥香弟麻麻。

我觉得读经典肯定是有用的。

我家哥哥从一岁多开始,我就经常给他听声律启蒙。听多了,他慢慢地会背了一些。但是我一直都怀疑他是否能理解。直到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发现外面下雨了,顺口说了一句,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我就认为长时间的灌输是有作用的。

此外,我也经常带他背古诗,听成语故事。现在,他开始会在合适的场合使用,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他会说孔融让梨,有时候和弟弟在一起,吵架过后会说相煎何太急。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读经典,肯定是有作用的。建议初期从简短的内容开始,持之以恒,不断输入,养成习惯。到三岁多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有输出了。

等到孩子脱口而出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共勉。


想香麻麻


我是一个4岁孩子的宝妈,我从小就教儿子读一些古诗还有一些国学经典,孩子在这方面受益也很大!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可以让孩子耳瑜目染,终身牢记!

国学经典都是人生的一些智慧,人生的哲学,对孩子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

从小我就给孩子买了国学机,在他玩耍,吃饭的时候我都给他打开听,慢慢的有些诗我不交他,他自己都会了!

一切的改变从你此刻的选择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怎样能让孩子快速记住,我总结了一点经验,大家可以点击关注,我慢慢分享给大家!





乐乐妈820


您好,我是【彬妈阅读】,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知道读经典这样的,我家孩子上的舞蹈课每节课结束前都会讲《弟子规》,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后来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明显变化:

一、更有礼貌,也知礼仪了。

二、每天帮忙做家务,知道孝顺父母了。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得独立了。

四、写作业也不拖沓,变得更自主认真。

每一节舞蹈课结束前,家长也会在教室接受孩子的敬拜礼,每次看到孩子无比认真且怀着感恩之心敬拜时,我内心深处被深深触动。

我不得不承认平时融入《弟子规》的熏陶和影响,孩子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变得懂礼貌、知礼仪、孝顺父母,真的是变得越来越勤快懂事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我是爱阅读、爱分享的【彬妈阅读】!


彬妈阅读


个人认为,孩子从小读经典是利大于弊的。 文化是一种传承,特别是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我国,从小接受经典对于孩子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有些父母认为西方的文化是先进的,让孩子接受一些所谓的先进教育。什么学钢琴、小提琴、拉丁舞… 什么赏识教育,从小灌输不能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凡事不能输给别人,事事争第一。这样无形当中,让孩子丢失了经典中所提到的尊师重道、母慈子孝的文化传承!多了那些弑母、跳楼的少年悲剧!这些皆源于从小缺少传统文化的教育,心中缺少仁、义、礼、智、信!

1

人格优化,身心健康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

专注力提高

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

记忆力大大提升

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

语文能力增强

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华经典精粹选读》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

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

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

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

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

“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

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9

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

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10

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

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1

加强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设

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有的人会对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李香蘭1880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语文能力增强——背熟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9.促进亲子关系——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


xiaozui7529


央视就有很多您说的这种节目啊,诗词大会啊,经典咏流传啊,这些应该都算吧。至于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怎么用。

首先,我们要了解您所说的经典的定义是什么?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大名著?了解这些就是想知道您对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次,是家长的作用。如果仅仅去读一些经典有多大的作用呢?那需要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做什么。孔子为了给他的弟子解读《周易》当中的爻辞写了《象传》,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文字和句法的表达变化以及人为的神秘化的解释,到了春秋时期《周易》当中很多内容已经很少能看的懂了,所以孔子才这样做。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机构,其实更多的义务是从正确的角度去挑选和把握哪些内容适合什么样的孩子,这又需要去学习一些西方的儿童发展理论,洋为中用的去匹配合适的经典内容。另外结合时代的背景去做创新的一些解读便于儿童学习。

所以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繁杂又非常系统的一个话题,对从业人员或者家长来说,专业和认知结构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市面上可能还没有那种认知度非常高的类似内容和专业机构。不过,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向,希望有这样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这个领域深耕,重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体系。


老吴聊的故事


当然有用。但是,要会读,才能对孩子帮助更大。如果只是简单得读了一个故事,那么,很可能出现,读了1000本绘本,孩子还不会阅读的问题。孩子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谁更勤奋,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平等的,一天只有24小时。

关键在于思维差距,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从小开始。早期阅读,可以注意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指读”、“反复读”。

阅读与思考,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在阅读中加入思考,思考什么,可以是绘本与具体事物的联系,可以是绘本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可以是绘本与自身经历的联系。

没有思考的阅读,只是单纯地记住了一个个故事,但是,孩子无法把这些故事有机联系起来,分散的一个个故事,就像一个个知识点,没有织成一张网。无论怎样阅读都会有益,但是,不同的阅读方法差距会很大。早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将来学习打下基础。


相伴读书


你好,我是妞妞麻麻,很高兴能给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家孩子已经1岁半啦,在家里我一直坚持给孩子每天读经典,我认为读经典对于孩子的成长获益匪浅。

首先,这些经典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孩子们能从这些经典中获取智慧,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让孩子养成内心宁静,注意力集中,头脑里少杂念,静心阅读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其次,现在的社会发展节奏太快,不良诱惑也很多,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孩子时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看到周围的人在干什么,也会跟着效仿,比如看到周围人在玩游戏,玩手机,他也会跟着玩,同样,耳濡目染,如果经常聆听经典,就如与圣贤为友,好像在听一位优秀的老师传授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气质和睿智也会日增见长,经典好比充满智慧,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人,能认识这样的老人,自然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还有,读经的孩子更加善良,德行深厚,懂的感恩,懂的给予和分享,有更高的格局,更懂的爱自己,爱他人,懂的尊敬他人,《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让孩子做事情更加有恒心,读经的孩子充满正能量,能静能动,察觉心也高于平常人,在成长的路上不会迷失自己,更拥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消化负面情绪的智慧。经典中优美的韵律,让孩子仿佛遨游在无边的海洋,充满遐想。

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真正目标,学过《易经》都知道,叫做“蒙以养正”,孩子最开始的时候养正是最重要的,养正就是养他的心,养他的志,就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不是仅仅为了开豪车,住别墅,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知道,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尤其是在13岁之前,拥有超强的能量。特别是孩子在0—6岁前是自然的右脑记忆,记经典就如记电视上的广告词一样,没有难易之分,儿童期先记下这些经典,不需要让孩子理解,毕竟所有的注释都是苍白的,在以后的人生中孩子自然会理解、感悟并应用这些经典。例如现在让孩子记“道可道,非常道”就去记下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一样。

给孩子从小种下圣贤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在孩子心灵开出奇异的花,继而长成参天大树。

你们怎么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妈咪成长时间


我觉得育儿没有捷径,需要父母一直努力学习,跟孩子一起进步。尤其是现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消息鱼龙混杂,需要父母给孩子挑选适合孩子的。经典的东西也不是都适合孩子。如《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在现代就不是必须的,要教给孩子学习,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无论是哪种知识,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孩子,所以教育孩子也不应该千篇一律的选择一种方法,应该因材施教。即使再有营养的东西天天吃营养过剩也不是好事。

所以我认为做父母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也是很辛苦的职业,因为没有标准,没有考试,不能量化。孩子的一生幸福与否与父母引导教育关系很大,需要父母用一生去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