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哭怎麼教育?

小可愛aiai


孩子總愛哭怎麼教育?

孩子不同年齡段哭表達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嬰幼兒時期,孩子哭因為不會說話以哭來表達訴求,比如:小便了,大便了,餓了等。這個事時期,我們都不會和嬰兒講道理。教育很簡單:對症下藥,餓了,給吃奶。小便大便及時清理,保證小寶貝的舒適就好啦。

到三週左右,進入幼兒園,表達的訴求又不一樣,比如是害怕,委屈,沒有安全感等。對於這個階段的愛哭要注意:家園共育。幼兒面對新的生活環境,新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一天見不到熟悉的親人,他會很沒有安全感。所以前期工作要做到位比如:1入園前經常帶幼兒去幼兒園轉轉,熟悉環境。2.多和老師打招呼,混個臉熟也好,能產生情感鏈接更好。3.多帶孩子認識同班同學,進入陌生環境,有同伴,不適感會減輕。入院後,後期工作要跟上如:1.經常和老師溝通,老師的專業會給你建議。2,繪本故事要跟上,讓孩子有愛好,會吸引同伴,打造閃光點。3.積極心態,引導孩子。

到了青少年,身體和心理都發生巨大的變化。情緒化也是有的,又因為處於一個特別的時期,可能會拒絕溝通。怎麼辦?1.我們要關注哭背後的問題,等孩子想說的時候傾聽。2.做好情感鏈接,親子關係是第一位的,只有孩子信任你,你才可能幫到他。3.和老師溝通,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愛哭,而故意做些事所謂的“磨鍊他”。

成人,想哭就哭是一種幸福。

阿德勒曾說過,每個人都可能自卑,而自信是伴隨我們自卑情緒的克服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如果孩子從小積累了大量的自卑,那麼建立自信的過程必然曠日持久,未來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和勇氣。

人生海海,本就艱辛。每個人都有不完美,孩子有,父母也有,這並不能成為我們對孩子惡語相向的理由。

不要再給孩子平添這些心理負擔,不要再吝嗇對孩子的誇讚,給他們一份真誠、溫暖、陽光的愛吧。

共勉。




現實的生活與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好無助,為什麼呢?

因為我兒女兩歲8個月,在家裡和爸媽玩,和哥哥玩,都挺好,也很活潑,有時高興時哈哈大笑,一看就是特別外向開朗的女孩子,可是一出門就不一樣了,看到人老是躲著,尤其是男的,鄰居經常見面,看見那個奶奶還可以,看到爺爺就躲著,人家有時一喊她就哭,愁人啊。

年前每天都帶她出去玩,去動物園之類的地方玩遊樂項目,感覺比平時好點了,結果過完年後在家裡待了一個多月,又認生了。

前兩天在黃河大壩去見了我兒子的同學還有家長,看到人家就哭,整的人家都不好意思了,而且哭起來沒完。我們在那裡自己做的燒烤,整個吃飯期間她睡了一會,已放到車裡就醒,我抱了一中午,然後醒了以後一直閉著眼,給她東西吃也是閉著眼吃,真愁人啊,別人都說這孩子真有脾氣。

其實孩子就是害怕外部事物,有一部分原因是遺傳性的,我小時候膽子比較小,呵呵😊,再就是孩子從小接觸的人少,所以看到陌生人就害怕,等疫情好了之後還是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祝福我的女兒健康成長。





終生難忘的歲月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我是一個九歲孩子的媽媽,我也愛哭,受委屈了哭,不開心了哭,看到小貓小狗很可憐我也會哭,總之別人看來不經意的事,到我這裡鼻子一酸眼淚就流了下來,就像咳嗽一樣,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兒子可能遺傳了我的性格特質,也愛哭,說話稍微大聲點、作業做得不對用紅筆打叉叉、說到傷心處,還沒發聲,眼圈就紅了。期間我也安慰過他,同時我也責備過他,畢竟是男孩子,動不動就哭很沒有男子氣概,但是都沒有用,就是愛哭,淚腺太發達了!時間長了,我也就習慣了,回頭想想我也這樣,我哪有資格責備他[捂臉]。

言歸正傳,哭其實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發洩出來,總比憋在心裡要好,但是愛哭的人的性格脆弱,內向,敏感這是毋庸置疑的,天生的沒辦法去改變,我們要做的就是傾聽,陪伴,接受,安慰,同理心對待他,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在一個有愛的家庭中長大的,這樣才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正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孩子連哭都要被教育,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將會變得更內向,同時我也覺得性格內向外向沒有好壞之分,行為才有對錯之別,如果一個孩子註定要成長為一顆蘋果樹,父母非要讓他按照我們的思想長成一棵桔子樹,那孩子還是孩子嗎?不覺得是一個傀儡嗎?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也就是沒有自我價值感的人的人生將會非常悲慘,在渾渾噩噩中迷失方向。父母要做的就是儘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如果孩子是因為沒有滿足其自身需求而哭,那得要分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問其原因,如果不過分,在自身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滿足其需求,前提是停止哭泣,但是下次如果有要求一定要用嘴巴說出來,哭,沒有用,第二,無理取鬧的哭,這個時候道理是說不通的,就讓他哭吧,鍛鍊一下肺活量,不是壞事,孩子正是抓住了父母的軟肋用哭來要挾,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妥協,勝利就在前方。有了一次的教訓以後,孩子下次可能會改變很多,但是不要小看孩子,慣犯是不可能輕易的就妥協的,需要父母“狠”下心來鬥智鬥勇。哭完以後一定要抱抱,讓他們知道父母永遠都愛著你。

以上僅是育兒教育過程中的感悟,孩子的問題也是父母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孩子,只有問題的父母,育兒路上任重道遠,未來的路還很長,我一直在努力反觀,改變,不是為了改變孩子,而是想讓孩子長大以後對於他從小生活的原生家庭還有一絲留戀,這就夠了[祈禱]


張馨文聊家常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我的孩子,因為她總是笑嘻嘻的,所以,我把她的乳名叫做笑笑。其實,孩子也不是生下來就天天笑的,這或許同我的個性,教育有關吧,既然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談談我教育孩子不哭的體驗,希望提問題的你,可以從中有所收穫。

在孩子小的時候,大概1_3歲期間,他還不懂事,表達也表達不清楚,要引起你的注意,他的表達方式大概就只是哭吧。撒尿了,他嫌不舒服,要哭;睡醒了,他餓,要哭;玩累了,他困,要哭;生病了,他難受,要哭;總之,他只要有事,就要哭。作為父母的你,就要多留心,該你做的,要及時做到,減少他的哭。再有就是,有的小孩,每次醒來都要哭,我告你我哄孩子的一個訣竅,他醒來,你不要就知道趕緊抱起來,哦哦哦,嗯嗯嗯,不哭不哭不哭的說,邊說還邊排著他,這個節奏,正是他哭的節奏,這樣只能是越哄越哭。你要學會和他對話,雖然他聽不懂,到他能聽到,打破他的節奏,“你醒來了,餓不餓,先吃點奶,還是先給你看看拉沒拉吧。”也許你覺得他聽不懂,但卻打破了他哇哇哭的氣氛,反正,我的孩子剛生下來時,一醒來就哭,我媽媽就趕緊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拍,他照樣一直哭,後來到四五個月時,就剩下我一人照看,醒來我也顧不上先抱她,就嘮嘮叨叨的邊說邊做,換尿布尿不溼,配奶粉,沒幾天,發現她不哭了,瞪著眼睛躺在那聽我叨叨呢。再到後來,八九個月到一歲吧,孩子每天五點多就醒了,而那時正是我最瞌睡的時候,幸好,孩子並不哭鬧,只要餵飽她,她就一個人坐在床上玩,我繼續睡我的覺。在她一兩歲時,有時也會因某種事情不如意而哭,這時,我會突然說,外面怎麼怎麼,誰誰誰來了,我們去看看,說點他平時關注的,他就會馬上停止哭,回答我的話題。總而言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哭你可以分散轉移他的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孩的通病,但你可以利用這點來哄她們不哭。

三歲以後,孩子就該上小班啦。這時的他,已經懂了一定的道理,不懂得,也該家長教。這時,他要是哭,你就得分情況來教育。若是生病難受,你就要告他做人要堅強;若是做錯事,你就要讓他勇於承認錯誤,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若是無理取鬧,那你就先不要管他,再哭也不理他,下一次,他就知道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當然,這些都是道理,遇事也許你就變了。我是一個女兒,從小,我就怕她長大後像其他女的一樣,遇事就哭哭啼啼。所以不管是她對還是錯,只要先哭,我就要批評她,首先哭就不對。若她做錯了,但卻是先和我說原因,然後再說她該怎麼處理,我就會先表揚她,再分析她的對錯。習慣吧,我女兒到現在高中了,不管是家裡有事,還是學校有事,她總是先說事情,先分析事情,雖然,有時我也看到她心裡很難過,但她不會哭。

相信,習慣成自然,若你的孩子此時有太嬌弱的表現,遇事首先就是哭,相信你也給他講過大道理,他還是不聽。那你就要先狠心,不改他的哭,不理他,不給他解決任何事,只有他停止哭,理智的同你說話時,你再原諒他。再給他講你也是為了他好。有了第一次不哭,以後就會越來越堅強的。


獅腦山下小喇叭


我的小孫子,3歲多一點,很少哭,罵他,也不哭,睡覺直接喊醒從來不鬧,打針不哭,有一件事就是理髮,要哭,現在在家裡理髮也不哭。比如想買個什麼,沒給他買也不會吵鬧,特別好帶,晚上從不尿床,吃飯大口吃,也不饞。很少感冒。


七老爺30


這個問題吧,看多家長都頭疼,我說點我的經驗吧,那就是有些殘忍,或許很多家長不贊同,但是作為家長必須做,那就是不要哄著,慣著,愛哭就讓在那哭,沒人理就不哭,第二次,三次,以後就不在哭了,因為在孩子心裡,沒人理,沒有人哄,哭也沒用。也同時就堅強了


用行動守護每一天


之前看到一個好的方法,分享給您:

1.三至六歲的小孩很愛哭,不是因為痛或者不舒服的哭,而且有目的的,索求的哭

2.例如小孩子在商店看到一個玩具車,小孩子說要買,你說家裡有個差不多的,不要買了,這個時候他就哭,你不買就哭。這個時候記得不要妥協,不要罵也不要打,也不要說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一心想要玩具。

3.你可以直接抱起她,抱回家,放到臥室房間,臥室相對安全些,沒有其他危險物品。這個時候,也不要其他人參與進來,例如小孩的爺爺奶奶之類的,你一個人就夠了,人多了,小孩子更容易撒嬌、哭。

4.然後你就坐他旁邊,看著他哭,不打他不罵他不跟他說話,讓他哭,打他罵他都不合適,畢竟你大他那麼多。他哭久了,哭累了,你在旁邊找紙巾或者毛巾,給他擦擦眼淚,記住不要說話,擦完眼淚後接著坐那裡看著他,因為你給他擦眼淚,他會認為你心疼了,想買玩具給他了,然後會接著哭,所以你要說話就說,玩具不會買之類的。

4.讓他哭,他哭累後,決定放棄買玩具後,就可能會很委屈的叫你,說他餓了或想吃啥或有尿之類的,然後你帶他去就行,並且問他還要不要玩具,這個時候一般會說不要,然後你就給他講道理。

5.目的在於讓孩子明白哭是索求不到東西,達不到目的的,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小四課棧


有些小孩子特別喜歡哭,早上起來看不到媽媽哭;出去玩,人太多哭;親戚朋友想抱他,他也哭。有些人以為,這是太溺愛孩子的結果,其實不然,孩子總是莫名地哭,其實是因為孩子會認人。

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或者父母情緒不穩定,尤其是作為孩子直接養育者的母親,如果有太多的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給孩子帶來強烈的無助感和恐懼。在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孩子往往強烈地缺乏安全感。

當然,孩子比較愛哭,有一種可能性是由於父母的過度反應,比如孩子一哭,父母就給與特別多的關注,這種反饋無意中就鼓勵了孩子的哭泣行為,每當孩子希望獲得關注的時候,大哭就開始了。

而有的大孩子,比如上幼兒園了,建議家長適當冷處理,不要去管他,等他哭夠了情緒平復了再來找你,你再抱他並給他講道理。讓她明白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此,孩子哭也要分年齡段來看待,不要一如既往的方式去應付,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不斷變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大明讀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一提起小孩兒,很多人先想到的就是哭鬧的形象。確實,兒童哭泣是很常見的現象。從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到開始進入學校生活的小學生,很多家長都頭痛孩子哭鬧的問題。那孩子總是哭怎麼辦呢?

首先,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一定要先明白他哭的原因是什麼,再想如何應對。在嬰兒時期,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他的很多需求都要通過哭來表示。

他哭的時候有可能是感到餓了,渴了,也可能是該換尿布了,或者其他不舒服的事情。還有的時候,嬰兒也可能是因為看不到熟悉的媽媽或爸爸,甚至因為陌生環境裡沒有熟悉的味道,缺乏安全感而大哭。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嬰兒的哭泣會非常頻繁,在第三個月之後會下降。在出生後的前九個月,嬰兒最經常哭泣的時間是晚上。所以,新晉的爸爸媽媽們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應對寶寶頻繁的哭泣。

接觸有著很好的安撫效應,所以輕輕的拍或者撫摸這類動作都可以讓寶寶儘快鎮定下來。甜甜的味道也有一定的安撫作用。當然,最重要的是及時找到寶寶的需求,並且儘快滿足他們,千萬不要刻意冷落孩子,放任他哭泣不管。

而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他們的哭泣往往就更有目的性,希望家長們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個時候,並不一定孩子一哭就要馬上按他們的要求做,而是要看這個需求是否合理。

當孩子大哭的時候,如果不明白原因,首先應當鼓勵孩子先說明理由,看看到底為什麼哭。如果孩子是因為不舒服或者是受欺負而哭泣,那應該給予足夠的安慰和及時的解決。

如果孩子是任性的要求,比如,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看上了人家的玩具,而非要哭鬧拿走,這種時候,如果大人們滿足了哭鬧的孩子,不僅會傷害到原本乖乖的其他小朋友,而且還會讓哭鬧的孩子認為,以後任何要求,只要哭就能滿足。

因此,遇到這類由於不合理請求而產生的哭泣,家長們應該和孩子講道理,在和孩子的對話中,讓他明白這個要求是不合理的,同時,哭鬧也並不能解決問題。

這裡也要注意,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很容易說不清自己的感受和理由,家長不要不耐煩,不分青紅皂白就權威去命令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哭鬧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們沒有給表達的機會,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所以才用哭鬧的方式來傳遞。瞭解了這一點,哭鬧本身就可以預防。



黃岡學霸


父母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愛哭鼻子的情形。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會選擇耐心地問問孩子究竟怎麼了,但次數多了,大人也會煩躁,於是動不動就開始抱怨:“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更有糟糕的時候,我們甚至採取了“以暴制暴”的粗暴方式去壓制他。

但是,你有沒有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愛哭?如果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就會發覺他的心裡其實住進了一隻可怕的“大灰狼”——“兒童焦慮症”,他覺得自己很恐懼、很焦慮,甚至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變成灰暗的顏色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期“焦慮症”的主要特徵表現為:情緒煩躁、好哭泣或吵鬧,難以安撫和照料;和同齡的孩子比明顯地膽小,在很多場合容易害怕、或有大禍臨頭的不祥感覺,急性發作能達到驚恐的程度;不願離開父母,尤其糾纏母親,在幼兒園惶恐不安,有發作性緊張、恐懼。六七歲的學齡孩子拒絕上學,即使勉強到校也很少與同學老師交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學習成績偏差,也有曠課、逃學現象發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表現出以上這些焦慮症狀的時候,一定不要只是表面上問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寶貝,你怎麼了?”,或者直接用怒吼或者暴力的方式予以壓制。

如果這樣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在孩子稚嫩的眼睛裡,這個世界直接一下由“灰暗”過渡到“黑暗”了——因為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能理解自己“天塌下來”一樣沉重的恐懼感。

關於兒童焦慮症的嚴重性,我想用一組數字來形象地描述一下。目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衛生狀況非常嚴重,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有焦慮症等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但有專家表示:“3000萬是最保守的估計,實際人數可能擴大到5000萬。”而令人憂慮的是,遭遇心理困擾的孩子的年齡,已經向下延伸到了學齡前。

如果按實際計算的話,我那位焦慮的女兒現在也應該算是這些數字中的一員了,她那顆小小的心靈急需作為父母的我們來用心疏導,讓她的世界重新變得明亮起來。

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我們是怎麼孩子打跑了那隻住進內心的“大灰狼”的。

第一, 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讓她感受到世間還有陽光。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伸出手來抱抱他,拍拍他,再抽時間陪陪孩子,讓他感受到一些來自外界的溫暖和陽光,不斷告訴他:“生活其實很美好。”

週末兩天,我們騰出時間,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踏青計劃。週六帶她去動物園看動物,週末帶她去植物園看花草,總之,能讓她覺得“生活很美好”的事情,我們都決定陪她去感受一下。效果很明顯,孩子很快就明白了:原來在她的世界裡,也不光只有無邊無盡的陰暗和害怕,一到週末,還有幸福陽光的日子在前面等著她呢!

第二, 用心跟孩子溝通,找到孩子心裡的“大灰狼”。

如果孩子出現愛哭、尿頻、逃避這樣的“焦慮”症狀,說明你的孩子開始恐懼了。你需要跟他好好地聊一聊,看看他心裡的那隻“大灰狼”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只有找到病源,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所以說,父母一定要走進孩子的心裡,聽一聽,看一看,找到那隻讓他害怕的“大灰狼”究竟是什麼?對症下藥,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溝通交流,讓孩子逐步打開心扉,真正意識到:原來自己害怕的那隻“大灰狼”,並沒有那麼可怕嘛!

第三, 平時的時候,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最後一招:釜底抽薪。適當的時候,多鍛鍊鍛鍊孩子,提升一下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讓他的內心變得強大、強大、再強大一點。

現在的很多孩子,心理承受力很差,父母隨便吼一句,直接從頂層跳下來,選擇不活了;被老師批評兩句,三下五除二收拾好書本,徹底離家出走了。所以,從小抓起,磨礪一下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還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我們在家裡,最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哭能得到什麼東西?哭又能解決什麼問題?”所以,我們經常告訴孩子,你可以哭,但哭完了記得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摔倒了,你也可以哭,但哭完得自己再爬起來,不然你就一直在地上躺著吧。

所以,告訴孩子,你想哭,可以哭,但是哭完要記得——“自己的事情還得自己去做哦”。

到現在,看著孩子每天早上開開心心去上學的樣子,我都很感慨:慶幸我們自己最終還是讀懂了孩子那顆焦慮恐懼的內心,成功地趕跑了那隻住進了她心裡的“大灰狼”。

所以,下次你的孩子總是哭,別生氣,別厭煩,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心裡,試著讀懂孩子眼淚背後的那隻“大灰狼”,才是解決問題的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