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玩績效,為什麼三星活得風光,索尼卻輸得憋屈?

文章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來玩一個“找相同”的遊戲——

請從以下兩家公司的事件總結中,找出相同之處:


同樣玩績效,為什麼三星活得風光,索尼卻輸得憋屈?

同樣玩績效,為什麼三星活得風光,索尼卻輸得憋屈?

可以發現,兩家公司都選擇了“責任、權力、資源下沉”的改革方向,通過賦予下屬單位更大的自主權、加大績效報酬的比例,希望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升企業的績效。同時,從組織結構上看二者大體相似,橫向都是按照產品品類劃分業務單元,縱向都是按照總部——分子公司進行分工的。


相似的過程會帶來相似的效果嗎?


讓我們再來玩一次“找不同”的遊戲——


請從以下兩家公司的事件總結中,找出不同之處:


三星改革效果


李秉哲時代,三星實行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即源自日本明治時代的“上頭指示、下面做事”。權力都在總部,下面的分子公司負責人只負責執行總部命令,缺乏主人翁精神,缺少經營主動性。這種體制在短缺經濟時代,也就是產量和規模決定勝敗的時代固然沒有問題,效率也很高。


但是,進入90年代的“豐裕時代”後,質量、創新和速度決定成敗的時代,這種高度集權、僵化、分子公司沒有經營主動性的管理體制不再適應新的環境。


來自美國的“績效主義”,確實起到了扭轉三星既有的僵化體制、激活分子公司經營團隊、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經營自主性、助推三星新經營轉型的目的。

索尼改革效果


索尼連續4年虧損,去年更虧損63億美元。為什麼?績效主義毀了索尼!


因實行績效主義,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產生“激情集團”的……公司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


多數人覺察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當時據索尼公佈,一個季度就出現約1000億日元的虧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索尼衝擊”,索尼公司股票連續兩天跌停。


2006年索尼公司迎來了創業60年。過去它像鑽石一樣晶瑩璀璨,而今卻變得滿身汙垢、暗淡無光。因筆記本電腦鋰電池著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產鋰電池的約960萬檯筆記本電腦被召回,估計更換電池的費用將達510億日元。


PS3遊戲機曾被視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當天就銷售一空。但因為關鍵部件批量生產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機的生產數量。PS3是尖端產品,生產成本也很高,據說賣一臺索尼就虧3.5萬日元。索尼的銷售部門預計,2007年3月進行年度結算時,遊戲機部門的經營虧損將達2000億日元。

——天外伺郎


結果是,三星勝而索尼敗。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截然不同的效果?當年,在三星和索尼,都發生了什麼?績效真的是毀掉索尼的罪魁禍首嗎?


其實,兩家公司成敗的關鍵,根植在企業的管控模式之中,差別在“秘書處”的設置之上,在績效戰略的實施之上。

  • 功不可沒的“秘書處”


《績效主義成就了三星 毀了索尼》一文指出,三星的總部除了老闆和一般職能部門之外,還有一個“秘書室”,其存在價值類似於市場當中的政府,它乾的事情就是分子公司和事業部不願意乾的那些“有風險、短期看不到受益、付出沒回報但對企業整體和長遠有利”的事情。

  • 至關重要的分權體系


李健熙“有限授權”,相當一部分權力依然保留在總部——秘書室,包括所有分子公司高管的任免權、調配權、考核權、分配權、處分權,以及重大投資權和分子公司項目投資審批權,具備了強大的監督功能。


而索尼的公司體制的問題在於“分權過度”:子公司有自己的董事會,有獨立的投資權、財務權和人事權,其負責人要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負責,並擁有權力投資新業務。而總部的戰略職能“懸空”,監管和協調功能“失調”,導致索尼在行業變軌時期(也就是創新成功更加依賴“協作”而不是“分工”的時期),喪失了創新的能力。


同時,過度分權刺激下,業務單元會熱衷於對短期業績有利、不確定性較低的業務進行投資,而對未來不確定性高、風險大的突破性創新沒有積極性,以至於面對行業大變局的關鍵時刻,企業內部未能形成“有組織的努力”,未能在戰略成敗的關鍵點上形成合力。

  • 生死攸關的戰略執行


吳春波教授認為,因為績效主義使員工失去熱情、創新和團隊活力,所以績效主義毀了索尼。這是天外伺服的邏輯。

該邏輯有點不講邏輯。把公司戰略上的失誤歸罪於員工,那誰來承擔戰略的失誤、市場的失誤、產品的失誤?


其實,在企業中,誰反對績效考核?

1)缺乏管理能力,不敢承擔管理責任,不思進取,沒有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部門主管;


2)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長期績效低下的員工(高績效的管理者和員工是不怕考核的)。

索尼前CEO斯金格說:

沒有什麼產品比蘋果iPod更讓索尼不堪回首。蘋果於2001年發售iPod,隨後於2003年推出iTunes Music Store。在此之前,索尼已經研發能下載音樂的電子產品。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想到了,索尼也想到了,但索尼沒能付諸實踐,因為做音樂的傢伙不希望看到CD消失。


文中講的“做音樂的傢伙”,指的就是天外飼郎。事實上,失去團隊協同、創新精神的正是天外伺郎本人!


管理像索尼這麼一家大型公司,如果完全不借用績效體系、而僅僅依賴員工完全基於內部動力而行動的所謂激情,索尼可能死得更快。索尼的真正問題可能在績效主義實施之前就已經埋下種子,像大多數由盛而衰的偉大公司所共同遭遇的,比如成功導致的對創新的漠視甚至抵制。

這種為了自身和本部門績效考核成果,而放棄推進企業整體發展的策略的本位主義和短時行為,想必不僅僅發生在天外伺郎一個人、一件事上。

從以上對組織設計、權力體系和具體實施中,我們能夠看出,毀掉索尼的並不是績效主義本身,而是績效管理的方法。

南方略諮詢作為國內十大營銷諮詢機構,我們已經陸續服務了溫氏集團、皇派門窗、寧德時代新能源等多家百億級企業。依據我們19年的諮詢經驗,企業管理與組織績效,是相互影響、環環相扣的,如果僅僅從局部入手,無論多麼先進的管理思想,都不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當我們推進某項制度改革時,也要從組織的整體戰略目標出發,做到統籌兼顧、張弛有度。




同樣玩績效,為什麼三星活得風光,索尼卻輸得憋屈?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此篇文章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本文資料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