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磨蹭,好好說他不聽,吵他就哭,打他就跑,咋辦呢?

硬石頭啊啊


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說也說不得,打也打不得,說深不行,不說更不行,現在做好家長真是最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解決你的問題還要因人而異,其實作為家長有可能是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要求實在是差距太大,造成父母情緒接受不了,進而將這種情緒轉化為對孩子的不斷說教,恐怕孩子走彎路,辦錯事,其實我也經歷過你的煩惱,感同身受,但是我的兒子長大了,他小的時候也是事事都不能讓我滿意,但是從長久看作為家長你只要做到:讓孩子道德品質不要有問題,大道理不要天天講,和孩子交流時的態度不要用說教的方式,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關注孩子對重要事情的處理方式,以及結果,用事實說話再和孩子溝通,做家長的很難控制情緒,和孩子溝通時的聲音也會隨著情緒不斷提高,換位思考一下,你的爸爸媽媽用這種語氣和你說話你自己也接受不了吧?針對學習磨蹭,你到底看看他會磨蹭到什麼程度,會造成多大影響,觀察一段時間不要刻意提醒磨蹭的事情,要學會看再去說,我們也是用了很久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放開手,尤其是男孩,這些孩子可有思想了,他們的反抗是因為他們的想法和父母根本沒在一個頻道上,這樣你說了也白說,孩子不接受🙅,反抗也是他實在沒有辦法阻止你們日復一日地這樣教導他造成的。我的建議你可以試一試,不一定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和孩子要做朋友,不要當令孩子恐怖的家長。


ligh951


我們家的也是這樣,後來我和他爸想著辦法和他做,比如寫字,我們家是一家三口一起寫比賽誰寫的好寫的快,然後聽寫,看誰錯的少,肯定有獎懲的,這樣可以提高他的興趣,他爸每次故意錯幾個字,錯了罰寫五個或者三個,他就覺得自己很棒。背誦的我們也是一家三口一起背誦比誰背的快背的好。數學的計算我們是定好時間五分鐘或者十分鐘,看誰先做完,看誰計算準確率高,這樣他自己也就不抱怨了,速度當然也提高了。


愛樂之芯335


慢慢的給於引導,比如說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讀課文,一起玩拆字和猜字謎的遊戲。一起講故事,你講我聽,我講你聽,一起玩數字遊戲等等,培養孩子愛學愛說愛動腦筋的習慣,記得偶爾抽個時間跟孩子多互動互動!慢慢就會好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965a0cbaabc4ec1b52a991cf5c58167\

朱朱162029491


任何教育行為越早開始越容易進行,相應習慣也容易培養起來。

首先搞清楚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第一,遺傳有關

佔比極少但是存在。動作緩慢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於相對安靜和緩慢,有的也表現在做事追求完美,做事太認真,不允許出一點差錯,所以學習也自然慢。

家長不必過多擔心,可以培養孩子沉穩嚴謹仔細等特徵,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一些方面的訓練以及經歷會好起來。

第二,學習興趣差

對學習沒有好的啟蒙,沒有明確的認識,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學習的基礎又弱,所以面對不會的內容,他就會頭痛,能拖就會拖。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要儘早把相關的學科知識補起來。

第三,時間觀念差

對時間沒有清晰的認識,不知道一個小時十分鐘到底是多長,不知道這個具體的時間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沒有緊迫感。做作業自然就很散漫磨蹭。

第四,條理性比較差

有些孩子寫作業沒有條理性,不知道該怎麼寫,按什麼順序,做事沒有步驟。這時需要多次刻意練習和指導。有條理有順序就會提高做作業效率。

第五,缺乏訓練

家長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多,有的家長明明看到孩子磨蹭,還一味遷就說:“孩子還小,讓他慢慢幹吧,別催他”。放任下去自然形成不好習慣。另外,有些孩子放學在家裡面無人管理,自己邊做作業邊玩也容易形成磨蹭的壞習慣。

所以平時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做作業也不會差。

知道原因之後,相應的解決辦法也都會很清楚。具體預防和解決磨蹭的方法總結有22條供參考:

1作業當考試

2小鬧鐘效應

3有著急意識

4節約時間歸己

5制定規則

6順應生理節律

7速度測定

8強化時間價值

9效率訓練

10比賽成績表

11提前提示

12第一信息

13排除無關誘因

14孩子監督家長

15焊接時間

16品嚐後果

17興趣出效率

18再快一點就更棒了

19減壓降難

20交代任務時要給時間設定明確界限

21解決距具體困難


大索老師


孩子學習磨蹭,家長不要打罵,那樣孩子會對學習恐懼、厭煩,一定要有耐心,找找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一般孩子學習磨蹭,無非三個原因,家長可根據每個原因,一一解決。

1、學習沒興趣。每個人都願意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沒興趣的事孩子也不想做,但迫於大人的壓力,只好去做,所以就磨蹭、拖拉。家長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帶孩子參加有利於學習的活動,給孩子講故事,鼓勵孩子閱讀,“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

2、做事沒條理。有的孩子做事沒條理,不知該怎麼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所以時間磨蹭過去,也沒收到效果,作業完不成。家長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計劃表,該做作業時,集中精力完成;該讀書時認真讀;休息時,好好活動。還有的孩子基礎差,做作業時不會的題目時時問,所以速度慢,這種情況,家長可讓孩子學會分配時間,先寫會的,不會的放後面由家長集中輔導。

3、沒有時間觀念。孩子做事沒有時間觀念,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例如,家長帶孩子一起去做某事,給孩子做榜樣。在孩子學習時,提出要求,根據作業量,一小時能完成的作業,不能兩小時完成。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進行表揚、鼓勵。給孩子樹立信心。

所以孩子學習磨蹭的情況,家長不要急躁,好習慣是需要慢慢培養的。





語言文字


萬事皆有因!孩子學習磨蹭,打罵非但不是良好的教育行為,還起不到任何效果。關鍵是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1,時間管理不到位。

  • 孩子的學習習慣缺乏時間定位與計劃,導致善於拖拉不及時。學習與做事情是想通的原理,在時間管理上,要明確結果,定製嚴格措施。時間上,還是學習上,歸根結底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2,學習中遭遇問題,無法及時解決。

  • 孩子學習中出現問題,出現畏難與抵制情緒,使得孩子注意力分散,思考時間過長,綜合運用能力有限,導致磨蹭拖拉。

3,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嚴格紀律與要求。

  • 學習,做事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平時交流中,大到一次考試,小到一次口頭承諾,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嚴格的榜樣,尤其是立好規矩。學會延遲滿足!

那麼,家長找到原因後,應該怎麼做呢?

1,加強時間管理,督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時間上,不論孩子的思考,解題還是理解能力問題,都要制定嚴格的時間計劃且嚴格執行,週而復始,孩子在嚴令之下必定按時完成作業。此外,學習效果與質量,要及時檢查與回顧,幫助孩子及時複習。利用零碎時間,分散複習。

2,制定合理計劃,立規矩,延遲滿足。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上是能忍則忍,能松就松,哭就給糖,滿足一切要求。德國教育家康德就贊同家長要鍛鍊孩子,延遲滿足,立好規矩,學會敬畏。家庭教育教不好的,總有一天會得到社會的教訓。

3,切勿打罵,拋棄物質獎懲機制。

打罵首先是不正確的教育行為。其次,物質獎懲機制本質是外部動機,無法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即讓孩子主動參與學習。所以,關鍵是要使孩子主動,樂於學習,而不是被迫讀書。

小結:教育不是修行,便是罪過。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得孩子茁壯成長,健康成才!


酸西瓜皮皮


家長嘴裡的好好說,在孩子的耳朵裡,很有可能就只是不停的嘮叨:你快點兒啊,你這麼慢,以後學習要吃苦的啊,你想不想以後學習輕輕鬆鬆就超過其他人呢?那你就要快點兒啊。這樣的“好好說”,孩子不一定能領情,就算是個大人,這般嘮叨法,也是吃不消的。

再說,你已經開始聲音大了,還不許孩子哭,你都想打他了,還不讓他跑,這是想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學會說話,學會溝通,有個最簡單的法子,就是直接指令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你想讓孩子做什麼,比如你想讓他把蘋果核扔到垃圾桶裡,你在他拿著蘋果核準備往地上扔的時候,就淡淡說一句:垃圾桶在那邊。他自然就懂了。

可惜的是,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已經把蘋果核扔在了地上,家長大發雷霆,喊著:你怎麼亂扔!然後家長彎下腰把蘋果核撿起來,又罵孩子:告訴你多少回了,蘋果核要扔垃圾桶的!可是,下次,孩子還會把蘋果核扔在地上。

訓孩子的學習速度,也是一樣的,你在他已經慢下來的時候,只知道讓他快點快點,態度雖好,卻沒有什麼具體可執行的指令,這是沒有用的。家長要先認識到這一點。

接下來,就是像訓小狗一樣,讓孩子養成條件反射的過程了。具體可以這麼做:

1.劃定具體時間,讓孩子在具體時間段內完成具體的事情,清單式任務銷號,做掉一件劃掉一件。這樣具體可感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

2.讓孩子自己管理,家長不要盯在後面催,讓孩子有自己做事的成就感。有的家長,從孩子還沒醒的時候,就開始拼命催,催起床,催穿衣服,催吃飯,催下樓,好像她不催一樣,孩子就什麼都不會做一樣,孩子越來越慢,也是正常。

3.允許孩子犯錯。一直催著向前的孩子,不如犯一次錯後知道自己如何快點做事的孩子。

我曾遇到個家長,早上叫孩子起床,孩子不肯起,過了一會兒,又睡著了。家長就坐在床邊靜靜等著。等到上午9點,孩子一下驚醒,起來,飛快地拿了個麵包,催家長下樓送他,從起床到坐到汽車裡,也就8分鐘的樣子,以往,沒有個40分鐘,是多不到的。

總之,面對學習磨蹭的孩子,家長適當反思一下,是不是催得太多,管得太多,孩子反而沒有了成長的空間呢?


當過教師的考拉


王華老師來答疑,家庭教育無難題。

孩子學習磨蹭,是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看著著急,提醒催促加嘮叨,好言好語變打罵,孩子卻改不了。這個情況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越來越難改,說不聽,罵就哭,打還跑,怎麼辦?

1.家長要恢復孩子和自己的正確邊界,誰的事情誰負責。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可能代替他學習,不能替他聽課寫作業去考試。凡是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情,家長就必須讓孩子自己完成,從始至終都要孩子自己掌握。

從磨蹭的角度說,就是家長不要把提醒催促打罵作為管教孩子的必要措施,適可而止。只有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孩子才能自己負責,不然家長都替孩子惦記了,他還操什麼心?

2.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時間表,有規劃才能有合理的落實。

共同的意思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輔助。孩子去安排時間,和家長的想法會有不同,但是他安排的,自己落實的主動性才大,而家長安排,孩子執行就成了被動,效果大不同。

3.給孩子留出調整的機會,鼓勵孩子試錯。

孩子可能開始安排的時間不太合適,但是家長不要過度干涉,只確定最晚休息時間即可,不讓孩子的磨蹭影響正常作息。至於學習時各個內容之間的安排,需要孩子經過實踐確定是否合適,一個星期或者三天進行一次調整,直到調整到合適的時間表。

比如,語文作業孩子估計一個小時,結果只有半小時就完成了,根據每天不同內容,慢慢孩子就能摸索出完成語文作業最合適的時間。

4.及時肯定,提升孩子成就感,促使孩子堅持下去。

孩子開始新鮮,按計劃進行,做幾天就可能又懶了。這要求家長對孩子做到的及時肯定,以便讓孩子有更加強烈的成就感,能讓孩子愉快的堅持下去。

5.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壓制焦慮,適度提醒,絕不越界。

家長看著孩子行為出現反覆,又磨蹭起來了,也不能反覆提醒,甚至回到打罵的情況。提醒每個內容只有一次,孩子沒能按時去做,後果自負。家長不要因為老師在家長群點名就又多次提醒催促,造成又把責任權攬回來。

6.及時幫助孩子做到按時完成,成為孩子的幫手。

孩子出現反覆,就是家長幫助孩子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分析計劃是否可以調整,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建議孩子設定鬧鐘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更好落實計劃,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孩子不怕磨蹭,有正確的方法,一定可以好好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王華教育


絕大部分家長都反映孩子在家寫作業磨蹭,這個問題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第一,為什麼磨蹭。

主要原因如下:

1.作業太難不會做,不願意動腦筋或翻看筆記。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力所能及的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

2.家裡環境使孩子分心,孩子寫作業需要安靜的環境,如果這時候正好家裡有人看電視,打遊戲,孩子就會分心,但是作業不做完是不可以玩的,這樣孩子就邊寫作業邊聽聽電視裡的聲音,寫作業速度自然就慢了很多。

3.家裡不讓孩子玩手機或其他活動,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反正作業寫完了也不讓他玩,那乾脆就慢點兒寫。

4.本身有多動症或注意力不集中,這種特殊情況建議讓孩子學畫畫或下棋,鍛鍊專注力。

第二,家長應該怎麼做。

1.家長不應該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吵大叫,甚至出手打罵孩子。研究證明,長期生活在吵鬧家庭裡的孩子,當他自己遇到事情,也會優先選擇粗暴的方式解決。

2.反省自己的做法,有沒有給孩子營造好的氛圍,有沒有給孩子做錯誤的示範,比如,一回家就做沙發上玩手機,同時對孩子大喊大叫,讓他安心寫作業。

3.設置獎勵機制。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他自己寫作業,其他人做家務,作業寫完後獎勵積分,積分可以換禮物,或者一同出去做遊戲等,要讓孩子對寫作業不牴觸,甚至有興趣才行。

4.多與孩子一起相處,如睡前故事,週末帶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有些孩子是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而故意表現差來爭取父母的關注。

總之,多與孩子溝通,用心去交流,只有孩子從心底接受寫作業,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其他的辦法只能解決一時的麻煩,時間長了甚至引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孛辰教育


家長您好!我是小明和小小凡的媽媽,看到您說的孩子學習磨蹭等問題,我想您此時心裡肯定非常焦急,但是又一時找不到好的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來分享下我自己在這一方面的經歷和心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孩子學習磨蹭是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身心發育的特點,一定要給予理解和寬容,給孩子一些調整的時間。一般孩子在上小學期間會出現更多的磨蹭現象,因為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說帶點叛逆,開始有了更強的自尊意識,因此家長一旦沒有把握好尺度,就很容易導致越說越打,孩子越不聽。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一談起孩子學習,便搖頭道這磨蹭的簡直讓人受不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還是磨蹭。其實家長何不反過來想一想:孩子磨蹭,難道真是孩子的問題嗎?孩子一開始有磨蹭的念頭,就很快被家長定性了,所以一教育起孩子就反覆說你這磨蹭要到什麼時候,結果給孩子的印象就是我就是磨蹭,怎麼了?叛逆也就來了。

其次,什麼法子都用了,就是不見效,那麼不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真的和孩子好好說了嗎?可能在您的心裡您的是好好說,但在孩子那裡是煩人的說教、嘮叨,走不進孩子的心裡。建議換一種溝通方式,把自己家長的姿勢放低到孩子的位置,然後先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並且真誠誠懇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向孩子保證不因為孩子說實話而生氣或打罵,讓孩子開始相信自己。只有我們家長以朋友的友好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需求,孩子才會視我們為朋友而敞開心扉。

再次,打罵是絕對不要再用的簡單粗暴的方式了,否則無法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更會讓孩子心裡遠離自己,或畏懼,或冷漠等等,這樣下去的結果是很可怕的,很多家庭的悲劇也是由家長打罵孩子引發的,望引以為戒。應該多正面表揚孩子,抓住孩子閃光點及時加以表揚,讓孩子有信心做好。

最後,孩子學習磨蹭可能跟家長自己的不良習慣有關。不少家長總是讓孩子學習認真、效率要高、要專一,但是自己卻做事磨蹭,重要的工作先不做,總是玩完手機或追完劇等,然後再拍腦袋想起自己要做的重要的事。自己都做不好,還要求孩子做到,很難。

總之,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像朋友一樣溝通,家長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改正一起成長,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