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唠家常”,一般都聊什么呢?

用户3222852378262


我就来自农村,我来回答你。

那可聊多了去,话题可以天天不重样,而且聊的比较深入[我想静静]

聊别人家的事,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发生的,中间过程怎样,结果怎么样;村里谁谁谁生病了,生的什么病,谁在照顾,照顾的怎么样,他家小孩有没有孝心;别人家买了什么东西,别人家来了什么人,别人家种了什么菜,别人穿的什么,别人说了什么……

聊自己家的事,儿子女儿给买了什么,儿子女儿干什么的,儿子女儿家发生什么事,自己做了什么吃的,下一餐准备吃什么,准备种什么,等下准备去干什么……都是话题

话题深入的可厉害了,曾经目睹老太从自己那天的衣服说起,聊到哪个媳妇给她买的,买过多少,哪个没给她买,没良心的媳妇是怎样对她的,又聊到老太结婚时穿的什么,陪嫁的是什么,以前是怎样吃苦的,从解放前,说到文化大革命游街,说到吃大锅饭,说到分田到户。

感觉老人家聊的什么话题,都喜欢回忆过去从前,跟现在做对比,总结下。


山野村菇小玲


农村老太太在一起一般都是聊些家长里短、八卦一些谁家儿子有本事、哪家闺女嫁的不好之类的。

第一类,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别人家里的好事和不幸的事;

有一次我在家休息,我家门前聚了几个村里的农妇,她们从下午一点多就开始聊,聊的是隔壁村的一家养牛的,家里出了事,那家的男人在喂牛的时候,被牛顶上牛角,差点死掉,现在在医院躺着,人家卫生室的不敢收,只有送到大医院去了,那个大腿上的肉都被牛角剜掉了一大块……包括这个事情的细节,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谁发现的,为什么会被牛顶,之后被送到卫生室,医生怎么说的,细节都很俱全,我也是服了这些人了!我下午从外面回来,她们的话题还在继续,不过讲的就是这家人怎么样,说这家的女人不是个东西,只会占小便宜等等!就这一个事情,她们硬是聊了几个小时,把什么都扒光了,纵使有人把话题岔开了,也能再回到刚才的话

第三类、事关自己家里的好事,自己的子女的;

吹捧自己儿女的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自己的儿子升职加薪了,旁边一起聊天的人机会附和,说了不起!说自己儿子买房了,买的多大,多少钱,具体细节说的很详细,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一类问题多以一个人夸夸其谈为主,说的差不多了,另外一个人就会接着说自己知道的谁家类似的事情,那么这个下午的聊天就会比较平和!

第四类、打击,嫉妒性的聊天;

嫉妒攻心,这一类聊天也很普遍,昨天说不定在一起还聊的好好的,今天某个人不在,其他的人就可能会针对这个人进行一番话题讨论,讨论她家的事情,家里有好事了,就会变着法的去挤兑,就像昨天说买房子一样,可能就会有人说:说不定是自己在哪里借的钱买的哦,她们家哪里有钱等等!总之,排解完心中的不甘心就会好很多!

农村女人的话题永远聊不完,也没有什么规则可言,她们自己没有工作,平时就是帮忙家里带一下小孩,聊天也成了她们最大的生活乐趣!




农村大猩猩


你好,我是骁骁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聊的可就多了去了,远的是东南西北,近的是家长里短

第一,聊谁谁谁家儿女有没有出息,出息的一年挣多少多少钱,出入奔驰宝马法拉利。没出息的一年挣几个几个钱,平房烂房土磕房。

第二,谁家子女几岁几岁没娶媳妇儿没嫁人。然后聊着聊着就会有做成几对佳偶或者怨偶

第三,谁家公婆待儿媳不好,谁家儿媳虐待老人。当然也聊谁家儿媳好,谁家公婆好

第四就是谁家今天买了啥明天卖了啥。买成多少,卖成多少,买亏没有,卖亏没有





骁骁妈


大家好!农村老太太聚在一起“唠家常”,一般都聊什么呢?我想到的就以下这些,欢迎补充,谢谢

第一,聊儿女,自己的儿子今年做生意又赚了,自己的女儿又升职了,问你们家的儿子结婚了没有?你们家女儿过的怎样?等等。

第二,聊孙子孙女,自己的孙子又长高了,学习又得了第一名,孙女跳舞可好了,很懂事,给自己买好吃的了。

第三,聊老伴,说老伴今天又去集上给我买衣服了,老不死的又出去打牌了,老伴又得病了等。

第四,聊村里的其他老年人,谁谁她又去城里看儿女了,那个今天又去医院看病了,不知道情况怎样?那家的女儿儿子又离婚了等。





二笨


一天,我从家里出来,路过屋前的小商店,隔壁张老太和屋后的李大妈看到我出门,张老太说:“铁蛋,你出门呀,打扮的好漂亮啊!”李大妈说:“这个是不是就是我屋前胖子生的吗,都这么大了啊,馋人哦,真的是长的这样齐整的。”我不好意思的走开了,还没有走远,又听到一个声音说:“咳,打扮成这样,也不晓得这么多年在外面干什么的嘞,你看咱们这村里还有谁这样!”

把老子气的嘞,整的我在城里天天这样打扮也没有人说半个字,老子回村穿上姐姐的衣服,妹妹的高跟鞋,咋就惹着这群老太太了!


农村快讯


农村“唠家常”的话题太多了,东家长,西家短,七个碟子,八个碗!在农村任何一个人,任何东西都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素材!

在农村,尤其以妇女为代表,她们无论有事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或是隔着几米远也要扯着嗓门嚼东嚼西,刨根问底儿。说一些自己家里或别人家家里的事情,有时候还将事情添油加醋,或者搬弄是非,无中生有,扭曲事实。

这样的人其实在村里还真的不少,一般也不怎么受待见的。

之前农村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近几年农民朋友的生活才慢慢地丰富了起来。而在过去,农忙时大家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农闲了妇女们在一块唠嗑,男人们在一块打牌喝酒。一来缓解一下疲劳感,二来消磨时间。妇女们从谁家的新媳妇肚子尖会生儿子聊到谁家的母鸡能下几个蛋,没有上不得台面的话。如果谁家妇女不喜欢和大家一起谈天,会被看作不合群,慢慢的被大家孤立。这也不难理解,妇女们从娘家嫁过来,除了丈夫孩子,再没有别的生活内容,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因此,便自发组成了闲话小团体,前家深后家浅的,村里各户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了妇女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山里伢伢


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亲身经历过😂

家里老太太聊天聊的内容比较多一一列举:

1.谁家生病了去世了,得了什么病,家里人怎么孝顺的或者不孝顺的,一般都会联想到自己庄谁谁谁有什么病,一般几个老太太一起探讨。要是年轻人去世了呢就说撇下孩子怎么办,家里老人怎么过

2.就是谁家闺女谁家儿子的事情了,看谁家闺女多大了都没出嫁,都相亲相了好多,眼光高自己长啥样不知道吗[捂脸][捂脸]。谁谁谁这个年龄孩子都多大了。谁家儿子怎么还没结婚,是不是找不到了,他父母咋样咋样的,人家不给他家说儿媳妇(这样的一般都是父母为人处事不行的或者家里生活条件不好的)

3.就是谁家结婚几个月了怎么还不生,是不是有毛病(本人亲身被问过[流泪])说哪个有个老中医特别好,去看了,就能生了,好尴尬啊

4.谁家不能生儿子,开始替人家发愁了

5.一般老太太好坐在门口看路上有人过去就问这是谁谁谁这时候以上话题就重新开始了,背后讨论继续

老太太一般都是没事的,要不有句话叫嚼老婆舌子呢[捂脸]他们一般都是家长里短的,坏心没有,但是喜欢背后议论人


爱惠宁澈


最近常在家呆,呆久了常听村里的长辈们聊聊家常了。长辈们只要能聚在一起,总能听到她们聊着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情。

农村村里的如果谁家有事人们相互帮忙,一起办起来的。来帮忙的老太太们都聚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聊聊村里各家的事情,特别是过年了,基本聊的都是谁家今年挣了多少钱,谁家的儿女出去混得怎么怎么地,谁家的媳妇又怎么这么地……大多都是这些事情。

如果你经常不在家,或多多少少在外边干什么从她们身边经过。你也会成为谈论的话题。

能够成为别人嘴里的谈资也挺好的,至少她们还能记起你来。至于她们谈论的是你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就完全取决于你混得好不好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共同的心声。父母都希望别人在看到自己儿女的时候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成为父母的骄傲,是一种大孝。总之在农村只要有所发生的事情会很快成为她们的传话筒。


西安一无怨无悔


农村老太太聚在一起“唠家常”,一般都聊些什么?

你好,农村老太太聚在一起“唠家常”,一般都是聊些家长里短,望子成龙,孝子贤孙这类的话题。

我知道我们村的老人家,聚在一起就开始聊谁家孩子有出息了,谁家孩子往家里打了多少钱,谁家孩子又考上大学了。

我们村的老太太聚在一起,就该聊谁家的孩子给爹妈买了新衣服,谁家的孩子给爸妈买了营养品,谁家的孩子带父母去哪里旅游了。

我们村的老太太聚在一起,就开始聊谁家的儿媳贤惠,谁家的儿媳孝顺,谁家又怎么怎么啦……

农村老太太聚在一起唠家常,好像有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其实她们聊的就是些家长里短,邻里之间的话题,我想当我们老了,是不是还像她们一样,每天都坐在村口,聊着每天重复的话题,观望着每一个进出村的人,然后又开始唠起家常……






农村包子哥


我们今天经常听到有人说“张家长、李家短”,这个俗语据的意思就是形容那些村里老太太(60.70岁的婆婆)爱说闲话,今天说说东家怎么呢,明又天道道西家如何。

那么这句俗语到底出自哪里?可能大部分人应该不清楚吧。今天我就跟大家详细的说下这句俗语的来源。据说“张家长、李家短”这句俗语跟张献忠有关,当年在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时候,在四川成都也有一支强大的起义军,张献忠就是这支起义军的首领。据说张谢忠从小就争强好胜,并且实力也与李自成不相上下。

当年张献忠治理成都的时候,晚上他手下的士兵在大街上巡逻,结果听见城墙边茅草屋里面有两口子正在说话。因为古代的百姓居生活条件很差,没钱盖房子。只能用茅草搭的草棚居住。,所以一到晚上说什么说话都能听见,对这天晚上这男的喝了酒,结果睡下之后就东一句西一句,说个没完没没了,而妻子听着就比较厌烦,然后就骂他:“你深更半夜的不睡觉,还张家长、李家短的说个不听,这跟你有啥关系呢?”结果这对夫妻的对话就被巡逻的官兵就听见了,士兵听见之后有点不知前因后果,就直接把这夫妻二人抓回官府,并且把相关的对话也汇报给了张献忠汇报,结果张献忠听了“张家长、李家短”之句话后就特别高兴,高兴的哈哈大笑,并对士兵说;“他们说的话全是好话呀,这说的不就是我么?我姓张,李自成姓李,这张家长、李家短这不说的是我比李自成强吗?我很块就能取胜,他李自成必然早早衰退。”张献忠直接就把把对夫妻放了,并给发了些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