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哪一次?最後是如何解決的?

五萬啊五萬啊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元朝建立之初發行紙幣還是很有規矩的,嚴格遵守銀本位,我有多少銀子我印多少紙幣。


但是第一任財政部長阿合馬上臺後就不一樣了,當時元朝連年征戰,朝廷裡那幫蒙古老爺花錢如流水,這錢根本就不夠使,怎麼辦呢?阿合馬只能印錢了,你要多少我印多少,也不管我印的錢還有沒有真金白銀去兌。

本來連年打仗就沒什麼物資,現在朝廷又瘋狂印錢,導致市面上流通的紙筆增加了十幾倍,而物資則全部被集中到大都和那幫蒙古老爺手裡了,通貨膨脹嚴重,老百姓是苦不堪言。

後來盧世榮上臺管錢,他上臺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手段抑制通脹,准許民間自由貿易,恢復使用銅錢,重商抑牧,限制官府對經濟的干擾,讓利與民。守仁君感覺再讓他幹幾年資本主義就要在元朝出現了。


很可惜,這樣一位有才的財政部長因為傷害到太多權貴的利益,他的政策很快就流產了,他本人也被殺害。

此後就沒人能控制元朝放飛自我了,朝廷每年用兵、修河、發俸以及滿足那幫貴族的窮奢極欲要花的錢幾乎是天文數字,但是朝廷因為政治腐敗,每年收上來的錢就是杯水車薪,要錢怎辦?要錢我就印唄,隨著瘋狂的濫印紙幣,紙幣幾乎成了紙本位,一大車的紙幣和一大車的紙能劃等號,元末米價比元初漲了七萬餘倍。老百姓要不就自己印錢,比朝廷的錢更有公信力,要不就直接以物易物。當然更多的人是被剝削的活不下去了。


至於解決辦法,咱們也都知道,從下往上摧毀了重來。


守仁讀仁


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很遺憾,這個記錄是由中國人創下的,準確的說,是由國民政府創下的。

(1947年,一名美軍在用中國紙幣點菸)


在1939年以前,中國大陸的通用貨幣是國民黨發行的“法幣”,其時貨幣與英鎊掛鉤,幣值基本比較穩定。如果將1937年的貨幣指數定位1的話,則1939年的貨幣指數為3.04。雖然兩年物價上漲三倍已經是很可怕的通貨膨脹,但是考慮到戰爭時期,也還是可以接受的通脹率。

其實從1940年開始,國民政府已經開始通過超發貨幣來補充財政。至1945年,法幣已經超發超過了市場需求的400倍,而重慶的物價更是達到了戰前的1700倍!

戰前能買一頭牛的錢,在抗戰結束前只能買兩個雞蛋了。但是即使這樣的惡性通漲,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國民黨還是保持了貨幣沒有崩潰。

國民政府的超級通貨膨脹及貨幣崩潰,開始於抗戰之後。

1947年,國民政府悍然發動內戰。與抗日戰爭不同,美國對於國共內戰的援助是極其有限的,國民黨要籌集資金基本靠自己。他們的思維也比較簡單——印!

(戰後的政府印刷廠)

反正鈔票不過是紙,印就是了。國民黨的政策是打一個時間差,在通貨膨脹之前用印出來的鈔票去買東西,相當於向整個社會徵收一筆“通漲稅”。

1947年以前,法幣的幣值還始終保持在五百元以下。但是從1947年開始,國民黨每個月都要印上萬億的紙幣,幣值就開始如脫韁野馬一般。一千元,五千元,萬元大鈔迅速出現。1947年10月,全國的市面上均開始拒絕接受五百元以下的小鈔。一些市民只能以一斤鈔票換一斤菜的價格去跟農民們換蔬菜,可是很快連農民都不收了。

國民黨還在印,瘋狂的印。

巔峰出現在1948年。

因為1948年內戰進入了轉折階段,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失利,急需補充軍需。所以這個時候印錢也到了最瘋狂的時代。至1948年8月19日,上海的物價指數相當於戰前的571萬倍!!!通脹率達到了571000000%!而實際上重要的民生物資通漲還不止這些,1948年的鈔票已經到了一麻袋鈔票買不到一斤大米的地步。




1948年3月11日,一個燒餅賣兩千元,兩天之後即到了五千元。到了15日,一千元一張的紙幣,已經連乞丐都不願意接受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個通漲速度。

4月中旬的時候,一個客人在路邊小店吃飯。剛進店時講明瞭是兩萬元一碗米飯,可是等客人吃完第一碗想要第二碗時,老闆竟然說米飯已經漲價到了兩萬五一碗,客人只能和老闆雙雙對視,哭笑不得。

在這個時候,老百姓的勞動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通貨膨脹了。很多人白天干活商量好一百萬一天,能買五斤糧食。可是到了晚上結賬的時候,一百萬法幣已經只能買兩個雞蛋了!市民多年來辛苦積攢的百萬積蓄,頃刻間化為了廢紙。無論市民還是農民,都陷入了完全的破產境地。

到了1948年的清明節,大家上墳的時候不約而同的燒起了真錢。因為那個時候的鈔票根本買不來紙錢,不如直接燒真錢,這可能是中國人上墳上的最闊氣的一回了。

到了1948年8月,法幣已經完全等同於廢紙。無論國民政府怎樣增發,市場上也完全不認了。國民黨不得不進行幣制改革,也就是《北平無戰事》裡展現的內容。發行金圓券,與法幣的比率為300萬比1。可是金圓券並不與硬通貨掛鉤,相反,國民黨要求所有百姓交出手裡的金銀來兌換金圓券,再狠狠地剝削百姓一回。

可是金圓券的幣值也沒有保持穩定,很快也積蓄“起飛”,一開始的幣值還是一塊,十塊,一百。很快再惡性的通貨膨脹之下變成了一百萬,一千萬,也等同於廢紙了。

到了解放前,以物易物才是大家普遍的交易方式。四大家族倒是賺的盆滿缽滿。腐敗如此,怎能不亡呢?


小約翰


放眼全球,最嚴重的一次通脹,其實不遠:就是2008年左右的津巴布韋!

你知道這滿地的是什麼嗎?

沒錯,正是津巴布韋幣,惡性通貨膨脹讓這個國家的貨幣面值不如紙貴!

惡性通貨膨脹比較少見,但一旦爆發將是災難性的。

人類歷史上曾經經歷了幾次惡性通貨膨脹

(1)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奧地利、波蘭、蘇聯等國

(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國、希臘、葡萄牙等國

(3)20世紀80年代,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秘魯等國

(4)2008年左右的津巴布韋

(5)2018年左右的委內瑞拉。

這幾次惡性通貨膨脹都給這些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但前幾次發生的年代太久,論惡性通脹的影響、持續時間長,還得是2008年左右的津巴布韋。


來數數下面這個票子帶多少0?

津巴布韋作為一個非洲內陸國,原為英國殖民地,1980年才獲得獨立。獨立之後當地經濟突飛進地發展了兩年,後來就經濟發展的速度就慢了下來,2000年實行土改,剝奪了白人的土地和財富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之後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產業失敗、資本流出再加上一系列西方國家的制裁使得津巴布韋出現惡性通貨膨脹,2004年的年通貨膨脹率為624%,2006年4月上升到1042.9%,2007年6月的預計是9000%,但實際上是11000%。2008年5月5日,出現了1億元和2.5億元的票子,10天后就出現了5億元的票子(相當2.5美元),這個月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到2200000%,6月份更是出現了驚世駭俗的11200000%通貨膨脹率。

這些錢可能也就夠買幾個麵包!


2008年12月出現最有名的100萬億票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面額的貨幣,據說相當於25美元,1980年英鎊兌換美元的匯率是2.35,25美元相當於10.6英鎊。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發行津幣時的幣值是對英鎊1:2,一津幣兩英鎊。就是說28年中津幣的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20萬億以上。2009年就乾脆取消津幣,直接使用美元等其他國家的貨幣,提一句,開始解決貨幣問題時,我們的人民幣也在津國的制定貨幣之一,為我們祖國強大自豪!


經歷了惡性的通貨膨脹後,就有了全國的經濟蕭條,很多超市和商店一夜之間倒閉,有錢人也都紛紛破產淪為普通人,窮困潦倒的津巴布韋人民只能自力更,雖然國際社會多次對津巴布韋伸出援手,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保煎燴


如果你認為津巴布韋算極限了,那我可以明確告訴你"1946年匈牙利通貨膨脹"簡直超越了人類的想象!

先拿當時匈牙利的紙幣來說,當時最大面額的紙幣已經達到1垓,也就是100000000000000000000元(別數了,20個零),相當於1萬萬億。這時是1946年7月份。

到了8月份,國家發行新的紙幣,原有的紙幣開始回收,最終全國所有紙幣加起來只能換得1/1000美分。你沒看錯,是0.001美分…

最高峰時期匯率達到了1美元=41.9萬億元。而中國在1949年4月份最多也只是達到5000元的匯率。



說完匯率,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物價。

同樣是在1946年7月,匈牙利的物價以每15小時翻一倍的速度持續增長。也就是說你早上醒來一斤蘋果10塊錢,下午下班回家就已經20元了。如果你再睡一覺醒來,它就40元了。可以說是相當的刺激。

為了應付此次危機,政府不得不把稅率提高,企業稅的稅額達到了驚人的75%,不過依然沒有作用!

這也難怪丘吉爾感慨的說道:There was no currency during the war.(戰爭期間沒有貨幣!)


歷史知事局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一遇到通貨膨脹,人們的生活壓力就會變大,那要論起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是,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那次導致的通貨膨脹,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在這裡,恭喜“我國”得一分,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國民政府時期發生的通貨膨脹。

在1939年以前,大家通用的貨幣是國民政府發行的紙幣,當時法幣和英鎊掛鉤幣值穩定。經濟上有一個貨幣指數可以來簡要衡量通貨膨脹,比如1937年貨幣指數為1的話,1939年的貨幣指數是3.04,看起來物價上漲了兩倍,但是當時是戰爭時期,價格上漲有它的合理之處。但是到後來,一切都變了。

1940年,國民政府發行更多的貨幣來彌補財政不足,到了1945年,法幣的發行數量竟然超過了市場需求的400倍,就拿重慶來說,重慶戰時的物價達到了戰前的1700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重慶物價漲了一千多倍。就像我們歷史課本上寫的,戰前能買一頭牛,然後就只能買兩個雞蛋。

後來戰爭加劇,國民政府就開始加大印鈔力度,剛開始貨幣面值是500元,後來就是1000塊,10000塊,大額紙幣開始面世。到了1947年,甚至連菜農都不願意收500塊錢以下的小鈔票了。當時也沒有電子貨幣,你買菜的時候就得拿一斤鈔票換一斤菜。到後面菜農都不收了。

在1948年的時候,上海的物價指數已經達到了戰前的571萬倍,簡單的來說,當你提著一大麻袋的鈔票去商店買米,可能連一斤米都買不到。還有一個例子很有趣。1948年3月11日一個燒餅取2000塊,不過,3月13日漲到了5000塊,再過了四天,你拿一張一千塊的紙幣給乞丐,他都不屑一顧。

再比如,你去路邊吃飯,你必須事先跟老闆商量好價格,2萬塊一碗,不然當你吃完的時候,老闆肯定對你說對不起,現在是兩萬五一萬。當時的民眾也是苦不堪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白天你跟老闆說一天工資100萬,能買五斤糧,可是晚上你做完工了,拿100萬去的市場,卻只能買到兩個雞蛋,你就說你會不會崩潰!

到了1948年,民眾清明祭拜竟然還燒起了真錢,因為那時候的錢根本買不到冥幣。不過到了1948年8月以後,無論法幣怎樣的發行,市場上已經不認可了。後來又進行了幣制改革,也就是開始發行金圓券。當時你拿著300萬的法幣去銀行能換到1塊錢金圓券,不過這個制度,剛開始也是,一塊十塊的面值,後來又變成了100萬,1000萬,再後來也等於廢紙。

不要問說後面有什麼解決方法,就沒有辦法解決,百姓們回到了最原始的時代,只能用物品交換物品。後來這個政府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直到光明的來臨。


廚房精品生活館


哈哈,我想起了最近正在寫的《大明王朝1566解密》,現在寫到倭寇圍困台州了,劇情也走到了一半!

看了一些人的回答,關於歷史上通貨膨脹最嚴重的一次,有說匈牙利的,有說津巴布韋的,有說中華民國的,其實我今天要談一談大明朝的通貨膨脹。


當然,畢竟歷史久遠,到底哪次才算最嚴重的一次,不得而知,本回答僅做參考!

有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國家有發行貨幣的權力,既然明朝從建立之日起就深受財政壓力,國庫動不動就沒錢,難道國家不能發行貨幣嗎?

在《大明王朝1566》中,由於持續國庫空虛,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冬,官員欠俸嚴重,到了過年的時候,每個官員只能分得兩鬥米,兩升胡椒,十吊銅錢過年。

雖然這是小說中的場景,實際上現在很多學者認為,明朝其實亡於通貨膨脹。如果從這個層面考慮,歷史上其他幾次通貨膨脹可以靠邊站了,畢竟大明朝可是亡了國!

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凡是通貨膨脹,苦的都是老百姓,這裡面的差價都被統治者拿走了。畢竟統治者掌握印錢的權力,印錢用來購買物資,又不回收紙幣,紙幣又不與準備金掛鉤,自然富了統治者,苦了百姓,唯獨大明朝不一樣!


明朝之所以會通貨膨脹,其實跟國際形勢有關,十五世紀以後,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到處是銀礦,大量白銀運往歐洲,可是銀子不能總放著啊?為啥他們都願意跟中國做生意,中國又為啥老愛鎖國,就是這個原因!

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大量物資流向西方,而中國人又很少拿著銀子去買國外貨物。

有人說,不對啊,照這樣說,中國白銀越來越多,國家更富裕才對,怎麼大明朝官員反而窮到發不出俸祿呢?

銀子多了,自然就會貶值,購買力下降,國家稅收又沒變,同樣每年收四千萬兩銀子,購買力卻等同於幾十年前的幾百萬兩,那麼國家自然窮了!

正是由於窮,所以才增加西北農民的稅收,才消減公務員,於是才有了大批失業農民,才有的西北快遞員李自成的下崗……


回到剛才的問題,難道明朝統治者不會發行紙幣嗎?

別說,他們還真發行過,其實中國宋朝時期就發行紙幣了,明朝統治者不會想不到這一點的!

朱元璋稱帝后沒幾年,他就發行紙幣了,叫大明寶鈔,隨後這個皇帝驚奇的發現,隨便找張紙印上幾個字,竟然可以當真金白銀用,還不需要多少本錢,那不加快印刷,就是傻子!

可是後來發現,老百姓收了大明寶鈔後想跟朝廷換銀子,這可不行,於是又規定了,朝廷可以拿大明寶鈔買東西,老百姓不能拿大明寶鈔跟朝廷換銀子,還規定,民間交易只能用大明寶鈔或銅錢,不能直接用真金白銀換!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市面上大明寶鈔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西方大量白銀湧入,人們自然就淘汰了大明寶鈔,改用銀子了。

時間長了,不僅老百姓怨聲載道,官員們也受不了啊,發俸祿發紙鈔,官員也不傻啊,發了這玩意就是廢紙一張,老百姓又不認,所以後來就出現了跟《大明王朝1566》相同的場景,發俸祿,發大米,發胡椒,發銅錢……


很快大明寶鈔就退出了市場,至於通貨膨脹有多大,不得而知。

當然,紙幣多了貶值,白銀多了同樣貶值,大明朝仍然貧困,再加上清朝同樣的政策,等到了鴉片戰爭之後,賺的這點白銀,買鴉片也好,賠款也好,被掠奪也好,又全回到西方了……


楊角風發作


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間接導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元帝國滅亡(退出中原)。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科普一下什麼是通貨膨脹。

顧名思義,通貨膨脹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流通中的貨幣增加,超過市場所需要的額度,導致物價飛漲。

舉個例子,一個國家一年只有100個貨物,這100個貨物流通,只需要100塊錢即可,也就是1塊錢可以買1個貨物。現如今,這個國家發行了1000塊錢,每個貨物的市值上升到10塊錢!老百姓手裡的錢是死數,工資也不會隨著貨幣發行速度呈正比增長。如此一來,百姓手裡的錢就不值錢了。

保證貨幣幣值穩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國庫裡有多少銀子(準備金),就發行多少貨幣。(此為準備金制度)

中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擁有紙幣的國家,而元朝則是人類官方歷史上第一個有意識地使用準備金制度的朝代。

從忽必烈開始,元朝官方開始發行至正通行寶鈔,制定了嚴格鈔法:

鈔法自世祖時已行之後 , 除撥支料本、倒易昏確獄布天下外 , 有合支名目 , 於寶鈔總庫料鈔轉撥 , 所以鈔法疏通 , 民受其利。

元政府以金銀、蠶絲、銅鐵為準備金,發行相應寶鈔,禁止金銀在市場上流通。有敢於私自偽造寶鈔者,或者參與制造偽鈔者,斬。

正是在嚴格的鈔法約束下,寶鈔得以在元朝暢通無阻,使得老百姓更加方便。

可見,紙幣能否保持穩定的幣值,政府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自元世祖忽必烈發行寶鈔,一直到元順帝繼位,寶鈔都是元朝民間主要流通貨幣(持續100多年)。在此期間,寶鈔雖然略有通脹,總體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元順帝繼位以後,寶鈔的弊端爆發出來:貨幣市場上偽鈔過多,政府準備金不足。

與寶鈔“困境”呈鮮明對比的是:國家每年的支出無限增加,收入卻不見增加;更讓統治者頭疼的是元末黃河水患,衝跑了元朝主要收入來源——鹽田。

這邊兒是黃河發大水,那邊是水災、旱災,本該賑災的時候,元政府依舊沒有停止橫徵暴斂,反而實行更加殘酷的統治,導致老百姓怨聲載道、揭竿而起。為了維護統治,元政府不得不加大軍費投入鎮壓農民起義…死循環開始。

想要解開死循環,只有一個辦法:錢。

元順帝至正十年,在中書省右丞相脫脫的力主下,元政府更改鈔法,不顧準備金多少,加大力度發行寶鈔。

更改的鈔法 , 將至正鈔與至元鈔的比值定為一比二 , 但名稱仍叫作中統元寶交鈔 。

可笑的是,鈔法雖然改變了,可是寶鈔的樣式並沒有變化。新出的寶鈔市值比舊的寶鈔市值高出一倍,新舊之間的差別僅僅是新鈔背後蓋了個戳而已。

幣值增加、發行量增加,老百姓產出的貨物減少,最終導致一個結局:物價暴漲。

根據《元史》記載,元朝中期寶鈔每年的發行量為20萬錠,元順帝至正十二年,寶鈔的發行量為200萬錠;至正十五年,發行量激增到600萬錠;到了至正十八年,寶鈔的發行量已經沒有官方記載,實際數額恐怕已經是天文數字。

用糧價來表示,則更直觀:

“至正十年時,江南米每石價舊鈔六十貫 , 比元代初年上漲六十七倍,到至正十九年時,杭州米價增至二十五貫一斗…則每石米價上漲了六七萬倍。 ”

不到十年時間,糧價上漲六七萬倍!

要知道,這次通貨膨脹發生的年代可是元朝!妥妥的封建社會,全國絕大部分老百姓都靠吃糧食活命,糧價上漲數萬倍,簡直就是要他們的命!

至正變鈔帶來了惡果,自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寶鈔對農民的盤剝,更是肆無忌憚。元朝的貪官汙吏過去搜刮民脂民膏還需要找個藉口,寶鈔一出,直接開始合法地明搶(以紙鈔強行兌換金銀等物)。

變鈔法案只進行一年,農民手裡的錢糧、土地就被搶走。農民沒了活路。

中國的農民,只要有口吃的,就會安貧樂道。如今連口飯都吃不上,反正都要死,為什麼不砸了丫的門呢?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朱元璋也在這一年投靠郭子興,第二年,郭子興聚集數千人起兵反元。

最後,元政府在施行變鈔法案十餘年後,元大都被攻陷,元政府被迫退居漠北,再也沒有南下的實力。人類歷史上第一大帝國,就這麼涼了。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至於通貨膨脹如何解決,可以參考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在封建社會期,通貨膨脹幾乎無解,明朝滅亡也跟濫伐紙鈔有很大的關係。


祗樹


其中第一張顯示的是德國兒童利用真鈔在搭積木遊戲
。發生在這個場景在1923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的物價相比1913年已經上漲117%次年上漲247%,然而到了1923年底物價指數更是高達1.4萬億倍,也就是說這五年物價上漲66億倍。其主要原因是戰爭創傷,和鉅額賠款導致的紙幣超量發行。

第二張圖片發行的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五百萬元的大鈔,相信大家都記得一張著名的圖片,一個工人騎著自行車,自行車上好幾串錢,超市買米。這些案例充分顯示出當時的通貨膨脹是多麼嚴重。數據表明自1945年到1949年5月四年五個月共漲411億倍。

第三張圖片顯示的是津巴布韋的居民搬運紙幣購物的場景。2009年津巴布韋政府發佈新貨幣面值十萬億、二十萬億、五十萬億、一百萬億在這之前1美元相當於250萬億。其原因是過於激進的社會改革導致通貨膨脹。


樹洞的松鼠大人


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物價飛漲,貨幣貶值。雖然通貨膨脹是近代才有的概念,不過這種現象在古代時期就出現過。而通貨膨脹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政府發行的貨幣無法流通,喪失信用,要麼直接“以物易物”,要麼採用其他國家的貨幣。

看到贊數最高的回答說國民黨內戰時期的通貨膨脹是歷史上最嚴重的,其實這不準確,目前為止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是由非洲國家津巴布韋創造的,嚴重到直到現在津巴布韋都沒有本國政府發行的貨幣,一直使用其他國家的貨幣。

先來看數據吧。

2009年,津巴布韋政府發行了面值紙幣為100萬億的貨幣!對,你沒有看錯。而這100萬億津元只能兌換40美分!也就是說250萬億津元才能兌換1美元!其通脹率高達4,000,000,000%(百分之四百億)。

這是什麼概念呢?當時在津巴布韋坐公交得花3個億,買盒煙10個億,3顆雞蛋100億。津巴布韋人身價個個都是億萬、千億萬級別的,但他們手裡的錢根本買不到東西,因為物價是幾分鐘漲一次,印鈔的速度遠遠跑不過物價上漲的速度。索性最後連乞丐都不收津元了,還不如撿垃圾換東西實在。

國民黨內戰時期,人們好歹還能扛一麻袋法幣去買東西(火柴、餅子什麼的)。但這津巴布韋到最後是無論扛多少麻袋的錢都買不到東西,市面上根本不認。

100萬億的貨幣發行僅僅3個月後,津巴布韋政府就宣佈放棄本國貨幣,改用美元、英鎊、南非貨幣來進行結算。而這一停就是10年,直到現在津巴布韋都沒有恢復發行本國貨幣。所以和津巴布韋比起來,常凱申治下的經濟崩潰還真不算什麼。

津巴布韋位於非洲南部,於1980年獨立,其礦產資源豐厚,尤其是鑽石儲量巨大。但津巴布韋獨立後馬上捲入國際戰爭,再加上國內土地改革的失敗、歐美的經濟封鎖,致使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情況。

而津國放棄本國貨幣後,物價逐漸恢復穩定。2019年該國曾宣佈計劃在年內恢復發行本國貨幣。


石頭說歷史


我看好多人都說了很多,有委瑞內拉,有二戰時期的民國政府,戰後的德國,說的都很多,也都很貫徹主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鬱金香事件

17世紀的荷蘭作為整個歐洲的金融中心,在整個歐洲都有著不小的地位。也就在1593年,一個名叫克盧修斯的園藝家在奧地利發現了一種非常漂亮的花,他感到非常新奇,於是帶走了一些它的種子,而後克盧修斯從維也納輾轉到了荷蘭,由於荷蘭的氣候土壤非常適合這種花的生長,在克盧修斯的悉心栽培之下,沒多久便開出了鮮豔的花朵,當時有人給它取名叫做“Tuber1d”,它就是今天我們所熟悉的鬱金香。

因為當時的鬱金香產量很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況且鬱金香異常美麗,一時間,一股鬱金香狂潮在整個荷蘭的貴族圈風靡起來。

有些商人就看中了鬱金香所能帶來的高額利潤,就開始瘋狂地轉賣鬱金香。漸漸地,這股風氣開始蔓延至各個階層,有記載說,當時的鬱金香從開始的64盾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漲至1668盾。民眾們也認為鬱金香能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於是開始傾家蕩產求一株鬱金香,他們也相信會有人以更高的價格買回去。這種情況在荷蘭,在荷蘭正正持續了30年。

然而鬱金香帶來的天價神話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在鬱金香漲至1668盾的第二天,鬱金香在無人可知的情況下被瘋狂拋售,最後鬱金香的價格跌至0.15盾。

這次事件給荷蘭人民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人因為高價購入鬱金香而血本無歸,跳河自殺,有人從富翁一夜間變得一貧如洗,沿街乞討。這種從天堂陡然跌入地獄的轉折,給了荷蘭一個不小的打擊。荷蘭的金融業迅速萎靡,商業經濟亦開始走下坡路。由此開始,整個歐洲的經濟中心開始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