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我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

這個人物家喻戶曉,不少人都學過的課本上都記載過他的偉大事蹟,他被視為中國鐵路的先驅,一個不可思議的設計師。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主人公詹天佑。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修路難於上青天

清朝末年,清政府閉關鎖國,禁閉的國門還是被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的。就算經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羞辱後,清政府仍不思進取,不接受先進的科學技術。

當時,有人提議要建鐵路,本來是一件工程上的事,硬是被頑固派推三阻四地阻撓下來。頑固派以修建鐵路會破壞風水,火車經過的汽笛聲會驚擾地下祖先的安眠的理由阻止工程。

這種荒唐愚昧的爭論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中國人的觀念中,還非常不能接受外來的現金事務,這也給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未來附上了沉重的枷鎖。

這些是觀念上的阻礙,而其實對於是否要學習新技術,應用先進的工業技術,清政府其也有自己的算盤。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當時的洋人成功打開中國的國門後,首先最想幹的事情之一就是修建鐵路。因為鐵路是工業化社會的血脈,依靠鐵路才能實現各個地區的溝通和聯繫。

而實際上,洋人也沒安什麼好心。無論是通過戰爭打開中國的國門,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建設鐵路,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儘量掠奪中國的資源,再向中國傾銷,掠奪金銀。

而建設鐵路不是簡單的工程,需要高超的鐵路設計師。而清政府自身根本就沒有能力建設鐵路,更別說培養什麼鐵路設計師了。

所以,清政府自己如果必要建設鐵路,也只能向洋人請求。這樣一來,其鐵路修建權到底還是落入洋人的手裡,通過控制鐵路,洋人更加有利地控制了中國。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留學之父與鐵路之父

在當時,一批比較開明的清朝官員看到了清政府科學技術的落後,並且積極向西方社會學習技術。這批人就是以李鴻章和張之洞為代表的“洋務派”。

洋務派意識到,必須派人到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用知識改變中國的弱勢地位。這個時候,一直致力於拯救中國,中國的“留學之父”,著名教育家容閎開始嶄露頭角。

容閎出身不好,家裡是原籍廣東香山縣的一戶貧困農家。為了謀生,年少的容閎跟隨家人到了澳門。

澳門當時已經被葡萄牙非法佔領多年,西方教會在這裡的勢力很大。傳教士們為了更好的傳教,就在澳門興辦了很多醫院和學校,吸引貧苦的人家進入從而接近教會。

容閎當年就讀於馬禮遜紀念學校,後來跟隨因病返回美國的勃朗校長夫婦一起離開了香港。因為容閎讀書用功,在美國成功考取了耶魯大學的學位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回國後的容閎深刻地認識到國家的落後,於是他決定發揮自己的學識,促成中國的年輕人去外國留學。

同治九年,容閎向曾國藩提議,要派學生用官費赴美留學。清政府同意了這個建議,派容閎主持留學的籌備事務。

沒想到一開始,居然沒有人願意送自己的事孩子漂洋過海。在當時人們還抱著考取科舉功名的心態,認為出外國留學是沒有前途的事情。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實在沒辦法,容閎只能向一些貧窮的家庭收了學生,好不容易才湊齊了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

而詹天佑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美國留學期間學習非常刻苦,但是還沒等他繼續深造,清政府又決定全部召回留學生。於是詹天佑只能回到中國。

詹天佑回到中國的初期,並沒有大展手腳的機會,他一度非常苦惱。一切直到一次鐵路建設項目,他的命運從此被改寫了。

1905年,袁世凱與會辦胡熵棻提出要修築京張鐵路。但是京張鐵路經過山路,修建的難度很大。

英國和俄國都想對這條重要的鐵路下手,他們認為憑清政府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完成建設鐵路的任務。於是英國和俄國都開出了種種苛刻的條件,對清政府有恃無恐。

當時用“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這句話形容京張鐵路建設面臨的極大困難。

當清政府確定要建成京張鐵路的消息傳出之後,外國人諷刺的說:

能建造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恐怕還沒有出世!

後來,清政府決定自己親自修建京張鐵路,委任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詹天佑就這樣肩負著巨大的壓力走馬上任了。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非凡智慧

一開始,清政府給出的修建預算是500萬兩白銀,但是工程一開始就超出很多,但是清政府決定大力支持詹天佑的工作,讓他堅定了信心。

修建工程到了青龍橋一帶時,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因為火車必須要上坡,而坡度過高,火車動力又不足,這樣修建具有極大的風險。

但是詹天佑借鑑了南美洲森林和礦山早期修鐵路的經驗,決定把把鐵路鋪成“人”字形。所謂“人”字形就是把上坡這一過程分成三部分。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1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麼樣了

首先火車經過時,前後都裝上火車頭,當火車用前一個火車頭上第一個坡後,繼續爬上一段比較平緩的路,讓火車穩定下來。

然後火車再利用後一個火車頭引導,從而爬上第二個坡,這樣,火車就克服了動力和坡度的難題。

詹天佑這樣的聰明才智還發揮在修建過程很多其他地方,成為中國人修建鐵路的寶貴經驗。

4年後,京張鐵路順利修建完畢,耗費了清政府的近1成的國庫。這一工程震驚了海外的很多著名建築師,被稱為建築奇蹟。

而一百多年前的京張鐵路至今早已停止運行,不過也被保留下來成為了文物。

新時代的設計師們在建造京張高鐵的時候,特意繞過“人”字形鐵路,讓隧道經過青龍橋站正下方,也是在紀念這位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前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