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 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通“速”)窮,不如守中。

《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譯文

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己發展。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嗎?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而生生不息。

政令煩苛反而加速敗亡,不如持守虛靜。

《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引述

依老子看來,天地間的一切事物,只是依照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各物的內在原因而運動而成長。這種自由論,企求消解外在的強制性與干預性,而使人的個別性、特殊性以及差異性獲得充分的發展。

“天地不仁”是說明天地順任自然,不偏所愛。“芻狗”是指用草紮成的狗,作為祭祀時使用。“既事而棄之,行者而踐之,夫豈惡之,亦適然也”,“天地無心於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聖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

《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之間是一個虛空的狀態,雖然是“虛”狀的,而它的作用卻是不窮竭的,還有無盡的創造的因子。天地運行,萬物便生生不息了,這個“動”便成為產生萬有的根源了。

天地“無為”(順任自然),萬物反而能夠生化不竭。“無為”的反面是強作妄為,政令煩苛(“多言”),將導致敗亡的後果。這是老子對於擾民之政所提出的警告。(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