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不是一個人的駱駝,而是一群人的駱駝。即使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也不會忘記大牯牛的冰天雪地。當陣陣涼風吹過,仍感覺身處雪山,便會不寒而慄。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大海草山,也知道大海草山主峰大牯牛寨山是會澤縣最高峰也是曲靖市最高峰。去年十一月獨自挑戰雪嶺路過紅土地鎮看到拔地而起的牯牛山感到雄偉壯觀。事實上一座山從山腳到山頂有2800米的海拔爬升也是很罕見。時隔多年得以見到大牯牛的真面目。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28號早上六點多從東川縣城出發前往起點巖子角。快到終點的時候師傅的車子走錯了路,掉頭的時候卡在了路中間,後面一個輪子懸在上一個路基上。墊石頭再推車也推不動。到後面是靠把路基磨平了才下來,車的尾部也壞了。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天氣不好,到了2700米的地方有迷霧。空氣開始變潮,身上沾滿了露水。鞋子尖有點溼了,我就趕忙套上了雪套。3300米到了一個很大的拐彎點,我們方向開始從左到右。這時開始出現雪,路忽然之間就找不到了。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我努力向軌跡靠近,卻發現軌跡也是無路硬穿。在雪地裡無路硬穿是比較困難的。我看了地圖,看到一條明顯的羊腸小道,就走之字形接上了軌跡。即便是有路,也會因為被雪掩蓋而難以尋找。有一段路全部都是竹子,長在了路中央。我鑽進了竹林把竹子扳開,竹子上的雪掉在了我的衣服上,我穿過竹林身上已是厚厚的雪。擦掉了一部分,但是還有一部分已經滲透進了衣服。裡面還有一件衝鋒衣但是影響不是很大。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越往上越冷,風也越大。我的鞋越來越溼,雪套也抵擋不雪水的侵蝕。右腿腳後跟本來前幾個星期受過傷會隱隱作痛,左腿膝蓋也因為剛剛推車磨破了一點點。我帶了三隻手套。手套也溼了,右手手套是無指手套,要操作手機。我還要看衛星地圖,邊找路,邊觀察著山形地貌。如果有垂直懸崖的地方就通知大家。我心裡一直在想著群主說要在小牯牛頂上生火的話。到了頂雪太大找不到乾燥的柴火。另外風太大要儘快撤離。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在露水和雪水的雙重作用下,腳已經變得僵硬。我想拿出包裡的第二條褲子穿上,但我已經不能一個人獨立完成了。如果我脫下鞋子腳會凍傷,此時第一條褲子已經結冰變硬了。在大家的攙扶下換了衣服和襪子恢復了一點,我們就繼續上路。我們還要下撤,但下撤遠比登頂更危險。迷霧和大雪,走錯路後果不堪設想。大雪和迷霧我們今年2月在馬鬃嶺也曾遇到過。看不清遠方,變得迷茫。而最糟糕的事情是我眼鏡結冰了,看不清手機也看不見路。雨花石把我的眼鏡擦乾淨,沒有幾秒鐘就又結冰了。我曾兩次走出去幾米發現偏離了又再次退回去,真的在那種情況下不能和軌跡有很大的偏差。我心裡瞬間想了很多,如果我們迷路了,如果我們出不去了。我們不會迷路,我們也一定會出去的。我不能帶路了,草人見到這個狀況就當起了領隊。草人是十年的老驢,經驗豐富,對戶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出發前一晚上我們聊了一些,我在看軌跡的時候,他跟我說不用看得那麼仔細,知道方向就行了。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有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是如果草人不在我們會怎麼辦?答案是,如果草人不在,我們會全員撤退。我們有三個領隊,可以前後照顧。正是因為大雪和迷霧,我們變得更加謹慎和勇敢我把眼鏡摘下來跟著大家走,到風小的地方又重新戴上。天路的眼鏡在吃飯的時候掉了,但是他再也不能回去尋找。我們大家在一起,要前後看得見,不能脫離隊伍,每隔一段距離就要數人數。從小牯牛到大牯牛有十幾米是刀脊,也存在著危險。這個刀脊長度遠遠小於馬鬃嶺和雪邦山。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我心裡面變得舒緩了一點。一方面因為收隊,一方面因為小腿被凍傷了,我和藍天、藍玻璃我們三個走在最後面。我們三個跟著前面的腳印走,一點點地盤算剩下的海拔爬升和公里數。即便我在最後面我也會看軌跡和等高線,來再次確認草人的路線。我們的目標並不是4017米大牯牛的頂,而是3940米的棧道。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快要天黑了,但是我們還沒有走到棧道。左手邊就是懸崖,所以我必須走幾步路就看一下地圖確保遠離懸崖。我跟他們兩位交代,一定要靠右手邊,左手邊是懸崖,一定要跟著我的腳印走。越到後面腳印就模糊,到最後消失不見了。這個時候我只能偏向會澤那邊稍平緩的地方走。18:41到了棧道我們就相對安全了。

19:00我們到達了大牯牛的頂,此時雲霧消散。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我們看見了東川城熠熠生輝的燈光,看見了遠處群山邊的晚霞,也看見了時隱時現的殘月。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下山都是走棧道,棧道彎彎曲曲,幾乎走到絕望。我們要從4000米的地方走到3200米的地方。

穿越大小牯牛,接受極端考驗

宏俊打電話給我說師傅的車上不來,正在聯繫車倒我們。走了一段路我看見草人的先行隊伍,喊話告知他後面一切正常。抄了一段近路也在晚上21:20到達了終點紫霞宮。遇到另外一群重裝露營的驢友,他們生了一堆火,我們也跟著過去烤。皮卡車把我們接到山下,坐在皮卡車的貨箱裡看著滿天的星星,彷彿是在慶祝我們的勝利。本以為到此結束,但是一點半高速就不再允許客車通行。經過一番溝通,有事的幾個人坐網約車回昆明,其他人在東川住宿明天返回昆明。

13個小時零31分鐘的穿越,接受了極端考驗。但是我們並不願意再次接收這樣的考驗。人無法戰勝自然,要對自然心懷敬畏。也不要輕視任何一座山,哪怕是一座海拔4000米的季節性雪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