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劍在我國古代不僅是兵器,更是身份的象徵。古言:“君子當佩劍”,當時劍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傳聞的十大名劍常見的說法為:軒轅、湛瀘、赤霄、泰阿、七星龍淵、干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十大名劍截至目前雖然並未被考古發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確實象徵了中華名族正德、正身、正義的氣節。


一.聖道之劍——軒轅

又名軒轅夏禹劍,黃金色的千年古劍,傳說中天界諸神賜予軒轅黃帝擊敗蚩尤的曠世神劍。前三千年左右,黃帝為征戰蚩尤,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寫農耕畜養之術,一面寫四海一同之策。此劍象徵勇氣、智慧、仁愛。

此劍後傳與夏禹,之後為商湯所得。


二.仁道之劍——湛瀘

又名“湛盧”,春秋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歐冶子共煉名劍五把:湛瀘、純鈞、巨闕、豪曹、魚腸,湛瀘位列五名劍之首。

前496年,歐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為其鑄劍。來到1230米高的湛瀘山上,發現鑄劍所需鐵母和冷泉,在此闢地設爐,用時三年方煉成湛瀘。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此劍後傳勾踐,因勾踐戰敗,將湛瀘劍進貢給吳王夫差。而吳王無道,湛瀘劍竟自行離開,飛至當世名君楚王身邊。從此,湛瀘劍便化為正義與仁德的代表。

所謂仁者無敵,湛瀘就是一把仁道之劍。


三.帝道之劍——赤霄

別稱“白虹劍”,劍長三尺,劍身大篆刻“赤霄”二字。秦始皇三十四年,劉邦於南山所得,劍身仿秦劍,青銅所鑄。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刃如霜雪、寒光逼人。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指的乃是赤霄。


四.威道之劍——泰阿

別名太阿,乃楚國鎮國之寶,為歐冶子、季樟樹和干將聯手所鑄,譽為威道之劍。

泰阿劍鑄成於楚國,晉國想得到此劍而出兵攻楚,一路所向披靡。在楚國都城即將城破之時,楚王用泰阿劍指揮軍隊,大破晉軍,泰阿劍因此一戰成名。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相劍大師風胡子說,只有內心之威才能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五.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

歐冶子和干將聯手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鑄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此劍故名“七星龍淵”,簡稱“龍淵”。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名諱,改“淵”為“泉”,所以又名“龍泉劍”。


六/七.摯情之劍——干將/莫邪

春秋時吳王令鑄劍大師干將鑄劍。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劍,三月過後,爐中金鐵之精無法融化,鑄劍不成。

干將之妻子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自此鐵水融化,鑄成一雄一雌兩把神劍,取名為“干將莫邪”。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干將莫邪雖為兩把劍,但沒人能分開,故稱為“摯情之劍”。


八.勇絕之劍——魚腸

又稱“魚藏劍”,由歐冶子為越王所制,後進獻給吳國,吳公子光(吳王闔閭)所得。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伍子胥為吳公子光奪王位設下計謀,專諸置劍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


九.尊貴無雙之劍——純鈞

有關純鈞劍的記載見於《越絕書》。此劍又名”純鉤”,相傳為歐冶子所鑄,由銅錫合金冶煉而成。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純鈞劍外觀精緻華美,觀之令人賞心悅目。雖距今年代久遠,但其鋒芒不減,斬金截鐵如同摧枯拉朽,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


十.精緻優雅之劍——承影

承影劍鑄造於商朝,與含光、宵練並稱“殷天子三劍”。

凝聚中華豐厚的劍文化—上古十大名劍


相傳出爐時,“蛟龍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由春秋衛國孔周所藏。

關於承影劍,記載於《列子·湯問》。承影雙手合握之中只有劍柄卻不見劍身,在北面牆壁隱有飄忽的劍影。在白晝黑夜交錯的霎那,劍影又再次浮現。


十大名劍凝聚了中國古代豐厚的劍品格與劍文化,留下傳奇的壯烈故事,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悠久、千古不朽的中華劍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