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禁养”政策?农民还能养殖畜禽吗?今后如何养殖?

新大风歌


这是个老话题了,但在非洲猪瘟的大背景下,还是有必要再谈谈。

1、禁养不是不让养,只是禁止在禁养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农民在非禁养区从事养殖业是合法的,在禁养区进行散养也是符合要求的。

2、虽然农民在非禁养区可以从事养殖业,但不是说就可以不管环保了,你的养殖场一样要符合环保要求才能拿到准生证、生产和发展,比如说距离居民区要超过500米,否则一样长久不了。

3、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巨大的破坏力,生猪产能大幅下降,为了保供应,很多地方开始鼓励生猪生产,建议普通农户冷静对待。一是非洲猪瘟太凶狠,二是环保是个很高的门槛,养猪已经从副业升级成产业,从整体上看,已经不是普通农户的赛道了。

当然,如果你非要从事养殖业,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很重要:

1、把生态作为驱动要素。重视食品安全和环保,这是决定能否生存的基础要求,不让做的坚决不能做。

2、把动物福利作为驱动要素。消费分级是未来趋势,社会的发展会导致动物福利越来越受重视,相比大中型养殖场,小型养殖场更容易在动物福利上做出成绩。

3、选择龙头企业加盟,成为它的合作农户。普通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弱,选择优秀的龙头企业加盟是条发展捷径,未来是协作发展的时代,是平台的时代,单打独斗已经过时。

总之,普通农户要想在今后搞好养殖,不能与大型养殖场拼规模和效率,你也拼不过。紧紧瞄准消费升级走差异化路线,走品质路线,才是制胜之道。


畜牧大集网


咱们先说一下为什么在养殖业中会出现“禁养”政策?

养殖场在起初建设的时候,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建设了,尤其是小型养殖,可能就在自己家就开启养殖事业了。在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养殖所带来的污染情况。尤其是养殖中所带来的粪便、污水、异味等都会导致周围数百米的收到影响,导致大夏天的都不能把窗户打开。这个我有亲身经历,在我住的地方200米左右有一个中型的养猪场,遇到风向的改变。那个味道就会票到屋子里,就得赶紧的关闭窗户啊。好在去年的时候已经把这个养猪厂拆迁了。

禁养区是如何划分?

在我国禁养区大概划分5大禁养区,(1)居民饮水水源保护区(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3)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4)居民集聚生活区和医疗科研教育区域(5)政府明文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只要是在这个些区域的养殖场都是需要拆迁和关闭养殖的,对于全国的禁养区拆迁、搬离都是有一定的补偿标准的。大概包含养殖舍补贴、养殖附属设施补贴、土地的补贴、搬迁补贴、临时安置补贴、停产补贴、不可移动设备补贴等等一切保障措施。

养殖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养殖

从现在的趋势上看,养殖业不在传统的小作坊式养殖。都是要以小型、中型和大型规模化、科学化养殖。在养殖方便尤其是养殖所带来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现在所有养殖场进行经营活动前,都需要先进行环保评估,如果没有达标,就无法正常营业。主要就是对养殖所带来的养殖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废气的处理,不能直接排出。如果有私自偷排养殖污水被查出会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可能还会受到刑事责任。


总结:对于未来养殖业的发展一定是科学化、集团化发展,现行的散养模式会逐渐的淘汰,就如现在发生的非洲猪瘟,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正规养殖制度的小型或微型养殖场。没有严格的饲养、消毒、管理制度,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起点农业


“禁养”不是一头不养!有的人以为“禁养”就是都不给养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片面认知

提到畜禽养殖,人们就会把它和污染联系在一起,养殖和污染似乎已经划上了等号。而实际上种养结合的小养殖户,对畜禽废弃物利用是非常充分的,它和通常意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有本质区别。

2、概念不清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沼液等不是污染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可以利用好的。

3、走极端

有的地方为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随意限制、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区)。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禁养区并非禁止一切畜禽养殖活动!以生猪为例,禁养区内养猪规模为年出栏量50头以下的养殖户,并不在清理范围内。

以上3点就是让人们误解“禁养”的原因。

“禁养”政策的真正含义


1、不该禁的地方坚决不禁

各个地方要科学的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养殖范围,禁养区必须按照标准来划定,避免只要环境不要生产的极端做法。

2、该禁止的地方要坚决禁

在重要的水源地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等。在这些地方或者周边的养殖场该拆除的要给予拆除,该搬迁的要搬迁。但是要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要对拆迁做出补偿。地方政府要积极帮助养殖户落实养殖用地,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按照环保的要求来发展生产。

3、支持养殖场户的产业升级转型

对养殖场实现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对养殖场进行转型升级,以可持续发展为主。

总结: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传统以来各行业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国内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经济压力,我们已经尝到了自食苦果的滋味。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模式急需转型。新《环保法》的出台和实施,是我们高速发展经济的阵痛,但我们不能只顾一己之私和短期利益,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共同参与,还地球一个健康的生态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兰家二哥


题主有些曲解了政策,所谓的“禁养”政策并不是一刀切,只不过是为了环保砍掉了那些不科学的养殖散户,如果农民想要养殖,只要你的设施、养殖环境、处理污染的设备是完善的,你一样可以养殖。

过去我国的养殖业是比较分散的,虽然有一些养殖大户,但对于养殖散户来说却是九牛一毛,像泔水猪、厨余垃圾猪等在农村随处可见,而对于禽畜粪便的处理也非常差劲,弄得整个村子里都是猪粪,马路边、河塘里等。

而且,最重要的是,早些年国家对于环保这方便是比较轻视的,这就造成了重养殖轻环保的观念,现在所谓的“禁养”政策,实际上是一个过渡阶段,即重视规模养殖、又注重环保。

国家之所以禁养散户养殖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形成科学、规范的养殖、增加三率,即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禽畜生产率等,并且融合三产,促进禽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农民散养禽畜的行为,很显然是与这些政策相违背的,所以必然会被“禁养”。

另外,国家一面禁止散户饲养禽畜,但对一些有经验、有实力、想要养殖的大户进行扶持,只要你按照标准建造养殖设施、配齐设备,科学养殖的基础上没有造成环境污染,国家也是对这些大户有扶持的。

所以,“禁养”只是为了更好的养殖。


新农志


如何理解禁养政策,其实咋们只要根据合法建设养殖场就没事,农民养殖一般都是自己怎么想怎么建设,这样的建设根本就不符合标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养殖场在建设前,要根据国家规定来修建!

(一)怎么样修建合格的养殖场

养殖场修建需要考虑的是,有没有污染到村庄还有河流,还有空气,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修建沉淀池,沉淀池一定要修建合格,不能让粪便排入河流,或者感染到村庄空气,这需要修建前设计,设计沉淀池需要按照地里情况,但沉淀池深度一定要够,有足够的存粪空间,有了沉淀池排出的水,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污染。

(二)养殖场选地 养殖场选地要离村庄500米以外,不能修建在水源保护区,以及旅游场地,在农村基本就这两种限制,其他一些限制一般都没什么妨碍,把握好这两点首先就不会有大的妨碍,其次修建时在环保局进行申请,经过环保局批准后方可修建。


农民怎么养殖畜类

(一)农民养殖家畜 有些农户养殖家畜,一头两头的,从来不管不想环境问题,但农民养殖是没有禁养政策的,养一头两头的也没什么,养一头牛之前用来耕地,而现在是添加一点收入。养一头猪是自己家吃的,作为一位农民买肉吃是个负担,肉价价格那么高,买肉一个月还舍不得买一次,所以自己家养一头过年时sha 了,把肉挂起来可以吃上一年。所以农民养殖没有什么不好,只是需要考虑一下环境。


(二)规模化养殖 农民要规模化养殖,需要成本,这对农民来说是有风险的,所以好多农户都不愿意去冒险,也不愿意去尝试,有些人在家里搞个小圈养十多头,或者几头的,邻居家自己家都是苍蝇蚊子,再加上夏天天气炎热,粪便蒸发的比较厉害,200米之内气味非常大,这对村里有很大影响。所以如果搞养殖就搞合格标准的,小中大型养殖场,一个人觉得风险大可以几个人合伙,这样一来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可以减轻风险,也可以节约人工,几个人的事一个人就可以解决!


总结 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来养殖,就不会收到禁养。农户养殖家畜是可以的,但应该主要环境问题。农民养殖最好搞合作养殖,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风险,也节省很多人力,何乐而不为!


山野强强


“禁养”政策并不是说不让农村人不养牲畜和家禽了,而是规定禁止建设多大规模的养殖场而已。毕竟农村人哪家没有养殖几只鸡、几只鸭和几头猪之类的啊!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让养殖了,那么是不是在城里养宠物也算是犯法的啊?所以虽然各地区都在逐步的开展“禁养”政治,不过农民朋友们别担心,你家养的那点鸡鸭鹅什么的真不还达不到禁养的级别。

为什么国家会颁布“禁养”政策呢?其实这个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自家的那种小型养殖场污水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里面,对水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有些靠近村庄的养殖场一到夏天那真的是臭味熏天,让附近住的居民饱受折磨。种花匠真的感同身受,因为在我们村不远处就有一个养猪场,虽然不大,但是味道却不小,平常路过的时候,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猪屎的味道,一到下雨的时候猪圈里面的水就到处冲的都是,人都没办法走。不过,村里也没人管,只能这样了。而且大家都乡里乡亲的,也不好意思因为这点小事举报人家吧!不过如果我们这边出土“禁养”政策之后,估计这个养猪场应该就会被取缔了吧!

而下一步的对于养殖业的发展方向,首先位置肯定是要选择在没有“禁养”政策的区域。其次养殖场要做到环保卫生检查达标之后才能进行养殖。还有就是关于养殖场的污水处理要采用科学的手法,比如沼气池之类的。而且对于雨季要有充足的防水准备,防止污水外泄。


临沂风清扬


为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只听说国家有政策,禁止农民散养猪、散养鸡,还没听说禁养狗、禁养鸟呀?看来有条件的农民是可以随意养狗或者养鸟。狗通人性,是看家护院的忠诚卫士,鸟豆人乐,是延年益寿的开心果,又是国家保护动物,何乐而不为呢?况且,人生说長不長,说短不短,禁这禁那无所谓,反正国家什么都能进口,只要人还活着,没人敢禁生死。想开了,日子就容易过了,愁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身体健康就是福。


付从权


“禁养”政策一定要准确理解,不然养殖户会误解,百姓都会误解这个政策。出台“禁养”的政策也是有关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的。

“禁养”是固定了禁止养殖的区域,而不是禁止养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区域已经不适合养殖了。比如,水源地附近,居民区附近,工业区附近等等这样的地方。因为养殖首先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等。

农民还能养殖吗?回答是肯定,在禁止的区域以外养殖还是可以的,目前来说老家生猪养殖,生猪头数达到一定数量,必须要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不然就禁止养殖。

这样强制性的办法,是非常好的。因为老家这么多年的生猪养殖,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水体富氧化严重。污染的水流到池塘以后,野生的鱼虾基本上都没有了。

以后的养殖必然会走向规范化,在以后的养殖中,带来的污染必然会减少很多。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比起传统的养殖来说,会更加安全,健康,干净。也会减少疾病的发生。新科技不断带进养殖领域,养殖会更加简单。



无吴五


个人觉得禁养政策的确有好处的,首先养殖户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随便排放家禽的粪便。这点对环境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就是规模化专业化。说到这肯定有养殖的朋友说自己养了很多年了已经够专业了,我就想问问你敢说按要求使用药物了吗?你对环境真的没有破坏吗?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眼前的私利对我们身边的环境造成破坏,为了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如果想要养殖现在国家规定了可以让咱们养,没有地方政府也会帮我们找那些空地能满足禁养政策的地方。我们想要养就得多跑跑,因为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你要搞养殖。咱们可以找村里干部,一定会找对人办对事。创业嘛!前期就是很辛苦的,但是你如果都成功了在将来你会发现现在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如果条件都给你准备好了你觉得自己创业还有意义吗?对不对?要多跑跑地方镇府跑跑区委,肯定有人会帮你。毕竟家禽家畜是我们平时餐桌上的肉食,是离不开的。有了场地了咱们在排放上可以再想想办法,买先进的设备。技术上咱们可以抱团,养殖户之间互相学习找专业的专家团队。国家这些都有咱们要去多请教,每一个镇上都有兽医站他们也有上级。不要想着投资大,但是你的回报不是同样的大吗?养殖搞好了环境搞好了,对大家都好。个人理解就这些,祝各位养殖朋友成功!谢谢大家!


AA銆鑫孔雀哥


如何理解“禁养”政策?农民还能养殖畜禽吗?今后如何养殖?

首先,村民小江需要说明的是:题主的所提的,是关系到国家政策类的问题。(敏感性问答谨慎回答)。村民小江的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一:禁养的背景。

近些年以来,畜牧业的生存发展加快并加大了步阀。对于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的有效供给,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养殖量不断的上升,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其环境压力日渐增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甚至给居(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2015年8月10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配合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工作通知》。随之相应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水污染行动计划》的出台,对于禁养区划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禁养区域的划定。



其相应的文件规定禁养区域,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应该划定的区域。

禁养区划定后,一般5年内不做调整。

农民今后还能养殖畜禽吗?今后如何养殖?

答案是:能。只不过要在下列的条件允许之下进行养殖。

一:不成规模的家庭养殖。也就是说家庭自然养殖。不以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养殖。(养殖的家禽,就只为吃吃家中的剩饭剩菜。或自养自给,只为自己吃得放心。农村很多人对市场上的禽、蛋、肉不是很放心)。但其应不成规模,且无露天粪坑(或粪坑用盖板覆盖),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无影响的。无投诉的。


二:原有的大型养殖场,且在划定的禁养区外,污染排放等验收达标。动态监测(管)无违规,无投诉举报。

三:被县(市、区)或上级政 府划定为养殖区域的,其内的养殖。

总结。禁养政 策是对禁养区域划定的,其区域范围内的禁养。农民朋友应依据其地方上相关的政策规定依法依规来进行养殖。如今养殖的风险不仅仅是养殖本身的风险,更有是对相应政策 法律法规的误读误判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