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劉邦生平最得意之事,就是以布衣之身,持長劍而定天下。

他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克、伐必取,他不如韓信;安撫百姓、籌措軍糧、坐鎮後方,他不如蕭何。沒有“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也就沒有大漢江山。但韓信也好,張良也罷,劉邦最信任的人始終是蕭何。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史記.蕭相國世家》

劉邦還是布衣之身的時候,蕭何就是沛縣的官吏,多次護著惹事的劉邦。劉邦當泗水亭長時,蕭何是他的上司。劉邦要去咸陽服徭役,別人都送三個大錢,只有蕭何給了他五個大錢。蕭何就像一個大哥,給了混混時代的劉邦,最貼心的關懷。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劉邦佔領咸陽,將士們都爭著去搶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去找秦朝的律令、戶籍、圖書、典藏。蕭何知道,劉邦要爭天下,不能不知曉:天下的百姓、各地的風俗、錢糧賦稅、法律條令。這些沒人做的苦活累活,蕭何都做了,他就一個管家一樣,為劉邦操心著一切的內政。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淮陰侯列傳》

蕭何甚至為了劉邦,坑害了知己韓信。劉邦在外出徵,呂后想除掉韓信,就讓蕭何騙韓信進宮。念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情分,韓信進入了長樂宮,呂后滅了韓信三族。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蕭相國世家》

劉邦聽說韓信已死,加封蕭何為相國,封地增加5000戶,並專門派500親信“保護”蕭何。所有人都祝賀蕭何高升,一個叫召平的人,卻來為蕭何哭喪。召平對蕭何說:“相國大禍臨頭啊!陛下在外征戰,您坐鎮關中,並無危險。陛下為何要為您增加500禁衛?這是因為韓信之事,起了疑心來監視您,而不是尊崇您啊”!

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左傳》

蕭何坑害韓信,固然表明了忠心。可坑死韓信,也表現出了蕭何,在關中的深厚根基。多少年了?從劉邦進入關中,蕭何整理戶籍;再到楚漢之爭,蕭何坐鎮關中;再到大漢建立,蕭相國勤政愛民。百姓、小吏、官員、勳貴、世家,哪個不對蕭何,是敬重有加。

可以說,蕭何獨自造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如果劉邦駕崩,有人成功脅迫蕭何起事,成事的概率至少增加三成。蕭何本身如美玉,沒有威脅性,但他的名氣、內政能力、威望,都是讓人覬覦的。所以劉邦不能賭,他必須要剷除一切的隱患,這是君王必有的智慧。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彊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

劉邦遠征歸來,長安的百姓攔住御駕,狀告相國蕭何:強行用低價,購買百姓田地、祖產,價值數千萬錢之多。劉邦見到蕭何後,不僅沒有發怒,而且笑得很開心。他說道:“相國自己去向百姓請罪吧”!蕭何的貪汙,和侵奪百姓田地,使得他在關中的威望掃地、民心盡失。也使得劉邦安心了,這是臣子的智慧。蕭何自毀名節,劉邦爽朗一笑,雙方關係迅速緩和。

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之後,蕭何又故意索要上林苑,使得劉邦雷霆大怒,將其打進大牢。出獄後,蕭何晚節不保,在官場威信大打折扣。先是得罪百姓,再是自毀晚節,蕭何毀掉了“玉璧”。他滿頭白髮,佝僂著身子,光著腳丫,小心翼翼地向劉邦請罪。劉邦想起了許多往昔的回憶——是啊他們老了,是都老了,一句“相國為賢相”,保全了蕭何身後的蕭家。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蕭何的後人,有4世因犯罪而丟失爵位;但劉姓天子,總會再找蕭何後人,繼承酇侯爵位;這份恩寵與信任,是任何功臣都比不了的。劉邦窮困時,蕭何多給2個大錢;劉邦起兵時,蕭何帶著家中十幾人追隨;劉邦兵敗項羽,蕭何源源不斷,輸送兵馬、糧草;劉邦得天下後,蕭何兢兢業業;劉邦老邁多疑時,蕭何貪墨、自毀名節;劉邦死後,劉姓天子力保蕭家爵位不斷……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蕭何的“自毀名節”是臣子的智慧,劉邦的“相國為賢相”是君主的智慧,他們兩人的共同智慧,成就了蕭、劉兩家的源遠流長。這兩個曾經權傾天下的人,都明白——在其位,謀其政。兩人就算換個位置,這也是最好的結局。

兩漢400年的終結,並不代表著劉家、蕭家的沒落,他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漢朝滅亡後的第200年,也就是公元420年,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第22世孫劉裕,滅掉了東晉,建立了“劉宋”。又過了59年,“劉宋”內部自相殘殺,蕭何第24世孫蕭道成,覆滅“劉宋”,建立“南齊”。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劉邦、蕭何,這兩個沛縣走出的男人,他們創建的絕不僅僅是,兩漢400年的光輝。劉徹、劉秀、劉備、劉裕,無一不是影響一個時代的偉男子。而蕭何的後人,也不遑多讓。蘭陵蕭氏,建立了“南齊”、“南梁”政權,走出了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大漢早成了過眼雲煙,他們也早不是王公貴族了,那麼為何還能捲土重來?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淨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只要擁有相應的智慧,中國是一個不講出身的國度。

這也是劉邦、蕭何家族,可以在漢朝滅亡後,再次復興的原因。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蕭何晚年貪汙自保,光著腳給劉邦請罪,681年後子孫奪走劉家江山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智囊全集》79元,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直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