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始于六朝,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近两千年的沉淀。这里从三国时期开始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这里就是江苏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的西津渡。而西津渡古街正是一眼看尽千年的历史痕迹。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西津渡保护单位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镇江自古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

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正所谓一眼看千年。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一眼看千年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西津渡则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现在,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 · 1914 ” 、“德安里”等题额。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 150 多家。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西津渡古街

沿街最热闹的应属当地特色,中国十大名面之一的镇江锅盖面。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镇江锅盖面

西津渡古街如今已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活力。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古朴的生态,淳厚的民风,传统的商业,一切的一切都焕发出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活力。西津渡古街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强烈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目光。这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西津渡。这就是蜚声中外的西津渡。

一条路看尽千年中国,你知道在哪吗?

西津渡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