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没有向朝廷招安,会怎么样?

史海闲聊


历史毕竟已经成为历史,没有假如,每个人都希望可以重新再活一遍,可能吗?


见龙易学


关于宋江招安,想必大家都会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必招安在山上生活的逍遥自在多好,一同吃肉,一块喝酒。我却不以为然,那我来陈述下假若宋江未招安的梁山后事形态。

从客观上讲,梁山根本不具备夺取天下的条件。一是缺乏理论武装。正如书中所言:李逵初上梁山时就叫嚷着“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从这一番话中,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这一帮梁山好汉啸聚山林,根本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而只是图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的快活而已。二是实力对比悬殊。梁山鼎盛时期不过十万兵马,其中还得算上老弱残兵和家眷伙夫。反观朝廷,徽宗时期单单禁军就有八十万,加上边关的蕃兵、驻守各地的地方军、运输的厢兵、保家的乡兵,总数不下二百万。兵力至少是梁山的二十倍以上。梁山108八将中武艺高强的也就三四十人,带兵打仗经验丰富的更是凤毛翎角。而朝廷不乏辛兴宗、折可存等大破方腊的猛将,更有像宗泽、李纲、韩世忠、岳飞等使金军闻风丧胆的名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梁山都无法跟朝廷对抗。三是奉行流寇主义。无大志不成气候。纵观整部水浒传,梁山攻下的州城都放弃了,打了就跑,丝毫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想过对外扩张,打仗的目的就是掠夺一把,开仓抢粮后就走。成天龟缩在物产、资源、土地都极其有限的八百里水泊,仗着地利与官军相抗。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四是地理位置不利。北宋在重要的地方设立府。梁山的东面是东平府,西面不远处是濮州(今河南濮阳),再过西便是应天府,南面是济州,北面是大名府。濮州就是宋辽“澶渊之盟”的地方,宋朝统治者在那里设有重兵;大名府是汴京的北面屏障,自然有不少军队驻守(这从《水浒传》可以看出);宋江曾经打过东平府,宋朝必然有所防范。最保守的讲,梁山至少面临着东、西、北、三面的包围之势。梁山所倚仗的仅仅是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的地势,只要起义军有大规模的行动,必然会引起注意,失去地利的梁山义军,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二、一辈子为匪,终老梁山。

这种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无论是其内部结构,还是外部条件都不具备。从外部看,理由有二。一是没有经济来源。水泊梁山用于生产的土地十分有限,并且地形相当复杂。其鼎盛时期的总人口不下于十万,这十万人不事生产、贸易,却推崇“成瓮吃酒,大块吃肉”, 吃饭成了头等大事。据统计,水浒中描述设宴吃食的场面共有140多处。宋江解决财政危机的方法主要靠军事掠夺,抢劫是最方便的手段。从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到曾头市,再到东平府,交战缘由各有千秋,骨子里都是为了“食”。仅仅祝家庄据说就存粮五十万担,足够梁山三年之用。后来又趁着救兄弟的名义打好多地方。但是,打着忠义、替天行道旗帜的梁山起义军专门干山下抢劫,攻州掠府的勾当,怎么说得过去?二是缺乏群众支持。梁山好汉们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到处胡作非为。李逵劫法场抢人,杀的最多的是那成排的看客;宋江三打祝家庄,仅仅因为其不借粮食;至于大闹曾头市,乃是为报晁盖中箭身亡的一箭之仇。更有甚者,为了赚取他们想要的人,不惜滥杀无辜、奸淫掳掠。这就是所谓的好汉干的事情!劫富不含糊,济贫却鲜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所谓的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只不过是一个蛊惑人心的借口,放在今天,这帮人就是一黑社会组织。试问,这样一群缺乏政治远见,局限于江湖小天地的侠客大盗、祸害百姓的犯罪团伙,又怎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呢?况且梁山所处地区毗邻京畿,民众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只要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自然不会去支持那帮造反派。

再从内部分析,亦有三点阻力。首先是派系林立。梁山108好汉大致可以分为三派。一派是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一派是以李逵为代表的造反派,还有一派是以公孙胜为代表的中立派。从小说中描述来看,投降派大多是地主、降将;造反派大多是贫下中农;为数不多的中间派还是个招摇撞骗的魔法师。自从宋江放了高俅后,林冲已蒙去意。鲁智深也把话挑明:“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公孙胜则更加彻底,谁也不支持,云游四海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假以时日,分裂是必然的。其次是晋升无望。宋江伪造了一块刻着天罡地煞108将座次的石碑,恰恰弄巧成拙。殊不知,这种用上天注定的方式,排定众位头领的座次,摆明是告诉他们,别去白费功夫瞎折腾,这就是尽头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动物,失去了进步的诱惑和安慰,谁还会去卖命?内耗的最终结果,就是整个架构的崩溃。第三是恩怨交织。如卢俊义、杨志、朱仝这等被宋江吴用使计赚上梁山的好汉,倘若他们知道自己落到今天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前程尽毁的田地,都是拜宋江这个带头大哥所赐时,焉知义气不会变成怒气?扈三娘被林冲活捉后,扈家庄全庄上下男女老幼数百口被李逵屠的一个不剩,自己也被迫嫁给如色中恶鬼的王英,毁了一生清白。此等深仇大恨实是不共戴天。再者,若宋江未能兑现当初许下的“将来招安共享富贵”的承诺,岂不又失信于众兄弟?这个大哥还如何做下去?怕不一下子便作鸟兽散了吧?

这样看来,留守梁山继续当草寇是死路一条,扛起造反大旗走出梁山打天下也是穷途末路,剩下也就只有接受招安这一条路了——虽然仍是死路,但对于那些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带着深刻忠孝情结的宋江们来说,被统治者当作杀人的工具,在杀灭别人之后再被人杀灭,仍是最好的归宿,因为这才符合正统。就如那大哥宋江,明明被奸臣毒死,最后还是获得了皇帝“修祠”的加封。



甄尹仕


假如宋江没有被朝廷招安,结局会如何?这个假设很有意思。

宋江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梁山好汉最后拥戴他做了大哥,也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他。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而不在于朝廷是不是招安。水泊梁山众人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因为宋江本就是一个坑货。

宋江从骨子里就没想真心反,他一直都在走迂回的路线,想投靠朝廷。哄着梁山上的众人跟着他一路走向深渊。

你说他傻又不傻,从设计骗秦明、卢俊义上山就看出来了。

说他聪明又不聪明,你都自愿当反贼了,还指望朝廷能信你,能接纳你。

这位老兄,造反这种事根本洗不白的好吗,任何年代都不行,这叫背叛这叫不忠。

以宋江懦弱胆小的性格,朝廷不招安的话,他也不会真的打过去,推翻皇权,自己建立新朝。

他只会每天在梁山上忧心忡忡,想尽办法,给兄弟们找到一个归宿。什么归宿呢?无非还是洗脱反贼的名声,小则有个安稳的生活,大则能受到重用。

中间过程不必累述,如果不招安,宋江也会找机会接近朝廷的,打方腊就是一个机会。

这个时候,宋江会假仁假义地和大家说:朝廷无能,百姓受苦,吾等忠义之士要救民于水火……

就是说,他还得借打方腊这样的机会,和朝廷做交易。以他的性格,肯定会和朝廷事先谈判的。

我一百单八将为国为民打方腊,回来后给我们正名。当时的朝廷肯定会同意啊,不管谁输谁赢,对朝廷来说都是好事,要么敌退,要么贼亡,不亏啊。

如果打输了,一群人死在战场,如果打赢了,回来庆功宴再毒杀你们,当时的朝廷算得一手好账。

结局无非还是死。这一切的错,就错在为什么选了宋江这个人做老大?梁山好汉不怕死,但死得不值啊,太窝囊。


硬核的灵芽姑娘


宋朝时期出现了一群劫富济贫,武功高强的武林英雄。他们占山为王,快意恩仇,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其中势力最大的当属水泊梁山,水泊梁山上有108位好汉,他们重情重义,锄强扶弱,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过的日子好不快活。

梁山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及时雨宋江为兄弟们着想,决定向朝廷招安,结束自己和弟兄们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日子。利用向朝廷招安,洗掉身边弟兄们土匪的身份。


宋江的这帮弟兄们已经落草为寇,在后人的眼里就是一群土匪。兄弟们虽然现在过得非常快活,但是为了后辈着想,他们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土匪的子孙,于是向朝廷招安是他们现阶段唯一的出路。如果他们当时没有招安,那么他们的下场会是怎么样的呢?宋朝虽然说十分腐败,但毕竟是正规军,宋朝那时候有十万的军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水泊梁山毕竟是占山为王,兵力有限,与朝廷有很大的差距。

水泊梁山总兵力大概一万左右,梁山泊的兵力主要是农民组成,而且素质本来就不高,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虽然那108将各个身怀绝技,武力不凡,但能人异士只是少数,如果宋江不打算招安,依然与朝廷作对,朝廷若来讨伐梁山,梁山根本就束手无策。虽然水泊梁山可以形成一股很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朝廷有意针对梁山,派出最精锐的部队讨伐,水泊梁山最终肯定会走向被灭亡的结局,所以宋江才会同意招安。


水泊梁山108将聚义的时候,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他们在道义上是正义的,他们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劫富济贫,锄强扶弱,以前这些落草为寇的人,都是靠打劫抢夺来的物资生活的。现在是替天行道,不能随意去打劫别人的财物了,只能去打劫那些不义之财。


来水泊梁山投奔的人实在太多了,照顾那么多手下的日常所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梁山的资金来源全靠打劫来的。自从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号,水泊梁山也立下很多规矩,绝不做打家劫舍之事,他们也没有别的方面的收入,所以养那么多手下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他们对朝廷有造反之心,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首先就是那些曾经在朝廷为官的朝廷官员呼延灼、关胜等人,他们这些朝廷官员以前只是因为打了败仗,有被杀头的可能,才会入伙水泊梁山,落草为寇,如果让他们反抗朝廷,他们为了心中的道义肯定也是不同意的。

梁山泊虽然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的战役,但是每次战役,都耗费梁山泊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梁山泊还是有不小的消耗。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片段是宋江问吴用,如果不招安的话会怎么样,吴用告诉宋江,如果宋江不同意招安的话,水泊梁山势必会走向灭亡。

即使宋江认为自己的做法对于梁山泊108位好汉都是有利的,但是讨伐方腊的时候,梁山泊108位好汉,死的死,伤的伤,战胜方腊之后,梁山泊已经消耗殆尽,108将损失惨重,已经没有与朝廷抗衡的能力,水泊梁山108位好汉从此销声匿迹了。总之梁山泊108位好汉的结局很悲惨,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宋江因此也非常自责。


史海闲聊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宋江这个人,他的所谓及时雨称号都是利用职权之便在邀买人心。而梁山好汉中真正为他马首是瞻的人莫不是来自底层的没有什么见识的人,以李逵为甚。其他人如林冲、鲁智深等人则多少看穿了宋江的假仁假义。扯远了,咱们还是回归正题,如果宋江没有被招安,历史会不会改变?

梁山水泊

故纸堆与有人讨论的结果是:不会!其原因有很多,下面说一下本人的几条拙见: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八百里梁山水泊虽然听起来很大,但跟大宋比起来,无疑是不值一提的。其产出也无法养活梁山兵马及其裹挟的大量人口。打仗,自古以来最终拼的都是资源,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梁山人马无法自给自足,所以他们在攻略周边城池的时候都是以劫掠物资为主,但这样显然不能持久。而他们对抗的是整个大宋朝廷,兵多将广,粮秣充足。

梁山水泊

其次,从地利来说。梁山水泊易守难攻,官兵来了他们就躲,官兵走了他们又回来。遇到小股官兵他们就集中优势兵力再利用有利地形打个埋伏,所以历次官兵进剿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们在梁山水泊固守固然可以拖延时日,多存活几年,如果想要继续抢占地盘,进而攻灭大宋,那就是自取灭亡。离开了有利地形,一群乌合之众是无法敌得过正规军的。

第三点,梁山军的真实实力。看了《水浒传》前半部,大家似乎觉得梁山水泊威武霸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那是朝廷并没有真正重视,没有派来精锐禁军来剿匪,大多都是以山东地方军出马。梁山军马的真实水平如何,看看他们招安后与方腊起义军的对抗就知道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在朝廷主力军的配合下还被方腊起义军打的落花流水,死伤惨重。如果让他们单独对抗方腊,恐怕会被杀的片甲不留吧。更不用谈什么攻灭大宋自己坐江山了。

方腊

最后,再说说大宋的农民起义。在整个宋朝,大大小小的起义有400多起,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前文所讲的方腊起义。但是这些起义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全部被剿灭。原因有很多,既包括上述一些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宋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大宋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民族矛盾,而非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

所以说,如果宋江没有被招安而是继续举旗造反,历史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反而只会加速梁山众人的灭亡。




怀中酒枕边书


按小说的情况,梁山已经是一支由三人领导小组指挥,拥有数十员能征惯战之将,十万人员的地方军阀。

如果宋江拒绝招安,那么将会面对朝廷更大规模的围剿。宋军迟早会意识到,只要步步为营,深沟高垒,宋江的给养压力自然会逼迫他自己放弃地理优势主动寻求与宋军的决战,从而使宋军反客为主。在这样的一步步围剿之下,即便是那个人,也无法保证能一直取胜。而冒险的决战即使万一取胜,无非就是下一次规模更大的围剿;而更大的可能性,则是会因为前所未有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补给缺乏而失败,届时梁山将面临首次根据地的丧失可能,引发人心的大溃散。

从拒绝招安到决战失败,大概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取决于宋军集结、围困、决战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梁山就有三种选择:一、依托水泊进行固守;二、放弃正面战斗,分散突围;三、组织剩余力量进行针对宋军弱点的突围。

方案一极不可行。选择这一方案意味着梁山断粮、伤病员饿死、好汉相食的逆天行道窘境。然后必然会产生向二三方案发展的趋势。或者减员到无法有效防守的程度,被官军剿灭。从方案实施到灭亡,大概需要半年时间。

方案二对于部分人是好事,部分人是坏事。对于武艺高强且没有道德顾忌的头领来说,突围的可能性还比较高,而且从此可以做个普通盗贼,依旧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对于武力值较低的头领或喽啰来说,突围意味着死亡,所以他们大概一半人战死,一半人投降或被俘,少数人脱逃。对于武力较高但道德底线也较高的头领来说,他们突围后很可能会选择加入方腊阵营。所以这个方案意味着梁山的灭亡。从方案实施到灭亡,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

第三个方案,同样意味着大量人员的伤亡,但突围的人员也就更多。梁山由于无法向西北方向渡过黄河与田虎回合,大概率会兵分两路,步兵向东方泰安方向逃窜,进入山区;而骑兵向东南方沛县方向逃窜,进入砀山重新整编。

在砀山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宋江就会面对第一次信任危机,好汉们会质疑宋江吴用卢俊义的领导,产生路线上的争论。是化整为零躲避追击,还是就近再立山寨,还是继续向西南逃窜,投奔云安的王庆或是浙江的方腊。由于这段距离直线有一二千里,投奔王庆或方腊的计划势必受到相当大部分人的质疑。但就宋江来看,化整为零意味着放弃事业;再立山寨又需要面对宋军的追击;只有投奔王庆方腊,才有重新被招安的机会。但由于宋江口才并不怎样,招安又算不得什么主义,所以梁山好汉在砀山将会产生大分裂,原山贼系头领多半会选择带着几个心腹小喽啰四散而去,原军系的好汉跟着宋江和剩余的马军向南进军。在途中宋江认定,荆楚之地钱粮少于江南,故而决定投奔方腊。但此时宋江不但要面对沿途官军的追剿,还有其它小山寨的伏击。

宋江遇到的下一个麻烦应该是渡过淮河。由于梁山此时人马依然较多,估计有一二千军马,无法分散过河,也没有时间搭设浮桥,所以宋江应该会决定发起渡河战役。但由于战役的目的在于抢夺船只并渡过淮河,宋江必须主动进攻有较多官军镇守的县城,那么此役的作战内容应当是偷袭码头并坚持到渡河完成。宋江军多半会在渡河时遭遇官军前后夹击,结果应该是宋江军大部人马战死溃散,仅有宋江并十数个头领和一百喽啰抢夺船只并渡河。此役后宋军主力便不再追击,仅有小股人马分散搜索,并通告各州县捉拿宋江。

宋江折尽人马后,反而取得了战术优势,一行人化妆成客人,分散渡过长江,投奔方腊,加入义军,并在随后的攻战中取得一定功勋,被方腊所看重。但由于宋江等人的外地口音及作风,并不能取得多数南方人的信任,绝大部分不懂官话的农民甚至不能听懂宋江说的话。随后,宋庭命童贯统兵镇压,宋江吴用趁机散布流言,鼓动方腊手下众人接受招安。但很快方腊就意识到宋江的图谋,宋江吴用等想要逃跑时被捕获诛杀。剩余头领均在随后的战斗中被俘或阵亡。

综上,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最久依然是在方腊被消灭时,即1121年彻底败亡。


中国民间诡事怪谈


我认为会有这样几个可能的结果

1、《水浒传》可能没那么出名了

正因为结局是如此的让人气愤,留有遗憾,这部作品才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都不能忘却。当什么事情都顺着我们的心意的时候,就像有句俗话讲:容易得到的往往都不被珍惜。什么能顺着心了,你也不会把他那么看重了。

2、即便宋江不诏安,梁山好汉恐怕也难保

水泊梁山总兵力大概一万左右,梁山泊的兵力主要是农民组成,而且素质本来就不高,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虽然那108将各个身怀绝技,武力不凡,但能人异士只是少数,如果宋江不打算招安,依然与朝廷作对,朝廷若来讨伐梁山,梁山根本就束手无策。虽然水泊梁山可以形成一股很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朝廷有意针对梁山,派出最精锐的部队讨伐,水泊梁山最终肯定会走向被灭亡的结局。

3、即便朝廷不来针对梁山好汉,生存也不容易

水泊梁山108将聚义的时候,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他们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劫富济贫,锄强扶弱,以前这些落草为寇的人,都是靠打劫抢夺来的物资生活的。现在是替天行道,不能随意去打劫别人的财物了,只能去打劫那些不义之财。来水泊梁山投奔的人实在太多了,照顾那么多手下的日常所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梁山的资金来源全靠打劫来的。自从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号,水泊梁山也立下很多规矩,绝不做打家劫舍之事,他们也没有别的方面的收入,所以养那么多手下还是比较困难的。

4、108人长久保持一条心太难。

当手下有108将,而且这些人大以前要么是靠打家劫舍谋生,要么是面临被杀头性命不保,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想让这些人稳稳当当的都听宋江一个人的,似乎比登天还难。来到梁山汇聚大部分都是落难来的,所以开始都会感激这个地方,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尤其是到了经济收支不平衡的时候,我们俗语讲:好朋友3个人合伙开公司,出现风险的概率非常大。何况这108个人,谁都不服谁。所以诏安交给朝廷,每人各领一队,都做自己的小老大,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论官大官小。他都能满足。


南山大王看大片


宋江是水浒里在晁盖死后,梁山的带头大哥!落草之前经常仗义疏财,落得个及时雨的好名声!从他的出身来看,宋江应该深受宋朝的儒家理学影响的读书人,忠君思想很重,能够考取功名,报效朝廷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对于江湖上有些名声的豪杰呢,也是十分敬重,乐于结交!由此看来,他这个人本身就矛盾的人,也可以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论才情能力,他是个落第秀才,没有雄才大略,更无改变天下的雄心,所以,他有自知之名,想升迁高官没希望,奈何又有当江湖豪杰的义气,想和那些江湖朋友扯上关系,赚些好名声,结果最后因为杀人被逼上梁山,晁盖没死之前叫做聚义厅,死了改为忠义堂了,所以说,虽然上了梁山,他还是想着能够为朝廷效力,他没有什么取代朝廷的野心,也没有救护天下苍生的情怀,他就想做个公务员,能够世代受到朝廷的赏赐,但是他没有考虑过他的手下都是亡命之徒,朝廷不会准许这样的组织存在的,而且梁山好汉仇人就在朝廷,本身就是水火不容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宋江接受招安,就是厕所里点灯~~找死(找屎)!如果他不向朝廷招安,梁山好汉最终也是矛盾重重,分崩离析,吃喝怎么解决,他们只会去烧杀抢掠,最终成为公敌,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会想法设法消灭他们,即使解决了吃住问题,他们会安心呆着,还有人许多有仇未报的,必然会铤而走险,作为兄弟也得一起去!!除非宋江带领梁山推翻朝廷没有其他路可走!以宋江的心胸格局,不会有机会走到那一步的!


苍桑暮雪


在小说里可能会攻城掠地,占了一个城又一个城,追随的人越来越多,获得大量的钱粮,在吴用等人的计策下,人们安居乐业,对梁山好汉感恩戴德,又有新的人马加入,又会占领更多的城池,像三国游戏里,敌人越来越少,打到京城,把皇帝给宰了,宋江当了皇帝,李逵当了先锋。

现实么,这就不好说了。




小明看深圳


如果宋江不向朝廷投降,也逃避不了被剿灭的命运。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文化。宋江投降代表的是儒家的“忠君”文化,而造反代表的是“义”的文化。一千多年的儒家“忠君”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守城”方面具有巨大的能量,而“义”是游侠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但是没有“守城”的基因。一帮游侠是无法取得政权的。

二是水浒力量不可能抵抗游牧的侵略。在当时,宋灭元替的本质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斗争。游牧文明要阶段性战胜当时的农耕文明是中华的宿命。而宋江为代表的水浒力量依然是农耕的力量,本质上与宋朝廷没有差别,顶多只能延缓宋朝的灭亡时间。

三是宋江为代表的水浒力量并不代表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他依然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封建社会机制,没有新生阶级力量出现,如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的出现。

所以,宋江在当时只能起到警示朝廷和后人的作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