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令+球隊名稱中性化,中超會否重回啤酒分紅的時代?

近日,足協新政出爐,其中限薪令和球隊名稱中性化這兩條規定引發了熱議。有人認為限薪令可以讓國內球員重新燃起留洋的渴望,順便給中超聯賽去去火;球隊名稱中性化更是和國際接軌,向五大聯賽標準看齊,有利於聯賽的職業化發展。也有人認為這兩條規定會給目前火熱的聯賽以致命打擊,會讓聯賽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會把中超聯賽打回原形。

足協的改革轟轟烈烈,球迷們的觀點涇渭分明本來不足為奇。但是,如果觀點分化到這種程度,我們可能就需要剖析剖析其中的緣由了。足協限薪令和球隊名稱中性化的大背景是什麼?這樣的新規定將會把中國足球、中超聯賽帶到何方?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問題。

限薪令+球隊名稱中性化,中超會否重回啤酒分紅的時代?

前上港董事長、中國足協主席陳戍源

眾所周知,廣州恆大進駐足球之後,以超大投入買來高水平外援、內援,十年內兩奪亞冠冠軍,中超更是八次登頂,創造了中國足球的“恆大王朝”,在國內足球界掀起金元足球的潮流。上海上港、山東魯能、河北華夏以及曾經的天津權健等球隊不甘示弱,紛紛加大投入,聯賽球員的轉會費和年薪也隨之水漲船高。但是,由於部分球員尤其是國內球員的職業水平和其年薪並不相稱,很多球迷對於這種“高薪低能”的現狀非常不滿,對於限薪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對於球隊名稱中性化,則是國內球迷長期以來對國內頂級聯賽球隊亂象的呼籲。從甲A聯賽開始,各個隊伍的名稱都是企業冠名,名字換了一茬又一茬,隊伍的實力也隨之起伏不定。即使強如大連萬達,在萬達集團宣佈退出之後也一蹶不振了。有人戲說現在的中超聯賽就是企業聯賽,而不是職業聯賽。向五大聯賽看齊,讓聯賽球隊名稱中性化,的確是大勢所趨。

限薪令+球隊名稱中性化,中超會否重回啤酒分紅的時代?

上海上港部分高薪球員

可以說,足協這次改革的確是順應了很多球迷的呼聲,但卻未必能夠如人所願讓聯賽去去火,向職業化的道路上更進一步。願景是好的,但是我們更加需要認識到的是中國足球目前的現狀。就中超聯賽來說,現在幾乎所有俱樂部都是虧損的,廣告效益幾乎是俱樂部的全部價值。如果球隊名稱不允許出現企業名稱,企業沒有了廣告效益,自然就沒有了投入的動力。畢竟,企業是要盈利的,只投入沒產出的事情誰都不願意幹,這幾天坊間盛傳東北某球隊將要退出就是先例。

即使像山東魯能泰山這樣的球隊因為自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持續投入,但限薪令對於球隊運營的限制也足以讓聯賽的精彩程度和商業價值大打折扣。要知道目前中國足球給在外援、歸化球員的眼中是非常落後的,如果沒有足夠誘惑的收入,誰又願意來中超踢球呢?少了高水平球員的加盟,聯賽的精彩程度可想而知。聯賽職業化,首先就是市場化,球員的價值應該由供給來決定,而不是一紙規定。如此簡單粗暴的限薪,必定對日後聯賽的精彩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實質上就是硬生生地把球迷們再次推向五大聯賽,從而影響到其商業價值。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又能看到聯賽分紅分啤酒的場面了。

限薪令+球隊名稱中性化,中超會否重回啤酒分紅的時代?

山東魯能泰山外援費萊尼

現在足協想要革除弊病、厲行職業化改革的初心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改革需要立足中國足球現狀,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有益的改變。在時機還不成熟的情況下盲目的限薪和要求球隊名稱中性化,肯定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很有可能讓聯賽開倒車,回到當年“黑球”、“假球”盛行的時代,無人問津。難道足協真打算以後聯賽結束後用贊助商的啤酒來做分紅?莫非是覺得球員們的啤酒肚還不夠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