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油匠变成了艺术葫芦的非遗传承人,我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吴从礼,今年68岁。我的妻子叫田慧琴。我从小就热爱艺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喜欢民间绘画和民间器乐。吹笛子、拉二胡自小就学会了,但是,我更爱民间绘画,因为我的爷爷和父亲就是油匠。我长大后 ,继承了父辈的衣钵,在农村给农民油门窗、油炕围、画照壁。几年前,我又爱上了彩绘葫芦和烙画葫芦葫芦。我把心思都费在了艺术葫芦上面,只为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从礼口述并提供部分照片。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 ,因为在上课的时间自己偷偷练习绘画,常常被老师教训。毕业后,我像父亲一样干起了油匠的职业。主要是为农民油门窗、油炕围、画照壁、画门帘等等。由于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绘画 ,因此,无论画炕围、画照壁都是学习我的父亲的。也就是沿袭了民间绘画的手法,形象、生动、夸张。图为我在家里画葫芦。

渐渐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盖了新房子,用上了铝合金门窗,购买了现代化的家具,院子里的照壁也使用了有彩色图案的瓷砖去贴。油匠的活儿慢慢的少了,自己也就失业了。除了耕种自己家的几亩地外,感到很无聊、很空虚。好像生活中缺少了闪光的东西。自己就思索着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图为我和妻子的合影,是摄影师拍摄的。


有一次,我看到朋友家有几个葫芦,长相还可以,就萌发了可以在葫芦上作画的想法。当时的想法还是玩一玩,以打发无聊的时间。于是给朋友讨要了几个形状好一点的葫芦, 拿回家去画。但是在葫芦上面作画,和在平面上作画不一样,一个是葫芦上很光滑,油彩不好上。二是葫芦的形状是圆形的,视觉上不好控制。图为我彩绘的葫芦。

第二年,我在自己苹果地里的空间种了几棵葫芦。到了秋季,这几棵葫芦结下了几十个葫芦。我把葫芦采摘后, 没有直接晾晒,而是先把葫芦上边的一层皮剥掉,把葫芦放到房间里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这样葫芦的颜色就非常的均匀而且好看 ,能够很容易在上面彩绘了。我很高兴,因为我给自己找到了乐趣。图为我五年前在地里种植葫芦的照片。

在葫芦彩绘中,我的题材依然使用当地民间喜欢的题材,如,关公的各种形象,连年有余、招财进宝、喜鹊登梅、早生贵子等等吉祥如意的图案。手法上依然是民间画的手法。图为我在彩绘葫芦。


有一次,我从电视节目里看到有的艺人做烙画葫芦,感到很神奇。因为烙画葫芦不用我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画笔,而是使用一种烙铁就可以在葫芦上作画,我感到既不可思议,又想尝试一下。于是,我买了专用的画烙画葫芦的烙铁。开始了自己的烙画葫芦的创意。图为我的烙画葫芦鸳鸯戏水。

刚开始做烙画葫芦的时候,掌握不好烙铁 ,不是画不好画,就是把葫芦烫坏了。经过上百次的尝试,浪费了很多的好葫芦,才逐步掌握了烙画葫芦的技巧。图为我在用烙铁作画。

烙画葫芦难做就在没有彩色,就是在黄色的葫芦山画出颜色较深的线条。这样,线条疏密的控制就很要紧,不然烙画出的图案就会失败。而且烙画葫芦的图案构图主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思考,要做到胸有成竹,脑海有画。这样才能构思出一幅好的作品。图为2017年在关公艺术节上我展出自己的艺术葫芦。

烙画葫芦难做的地方就是掌握好笔法的轻重缓急,需要颜色较浅的地方,就要用力轻一些,需要颜色较深的地方,就要用力稍微重一些。一副好的葫芦作品,既要构图严谨,又要线条疏密有度,用一种颜色表现出画的韵味。图为2018年山西日报报道了我的非遗葫芦火起来的照片。

逐渐的当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认可了我的葫芦作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把我认定为艺术葫芦的非遗传承人。我的作品也多次在当地的获奖。彩绘葫芦和烙画葫芦也被消费者认同,他们都愿意在各种场合购买我的艺术葫芦。图为我家的全家福。拍摄于十年前。

在这几年中,我忙着要种葫芦,管理葫芦,还要彩绘葫芦,烙画葫芦,最忙的就是要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到全县、全市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非遗,好让全民都关注传统的非遗作品,也能够使非遗得到宣传和传承。我忙得顾不上地里活、家务活,这些都是我的妻子干的。我要感谢支持我的好妻子。


#我的自拍故事# 在葫芦艺术中,我热爱烙画葫芦的刺激,但是更爱彩绘葫芦的传统美和艺术美。我认为彩绘葫芦更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也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无论是烙画葫芦,还是彩绘葫芦,我都会尽全力去继承、去完善、去发展。使祖国的非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图为摄影师在镜子里为我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