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途中,劉邦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

周興健


主要是夏侯嬰這個人溫厚善良,悲憫為懷。

舉例說明:

1.劉邦和夏侯嬰開玩笑不小心誤傷了夏侯嬰,於是乎劉邦就被官府抓了起來。夏侯嬰不斷替劉邦說情,最後縣令看在夏侯嬰的面子上,才減輕了對劉邦的刑罰。

2.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韓信離楚而改投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夏侯嬰,說:“漢王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推薦給蕭何。

3.搭救季布:項羽滅亡以後,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季布輾轉躲藏,被和周家的幾十個奴僕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朱家找到夏侯嬰,跟他講了季布的才能和賢能,夏侯嬰於是向劉邦求情,赦免了季布。

以上例子足見夏侯嬰的仁厚之德,這麼善良悲憫的人怎麼會看著劉邦為了逃命拋子棄女呢?除此之外,另外一層的原因是不想讓劉邦將來背上拋棄自己親生骨肉的罵名。

可以說,沒有夏侯嬰的善心,就沒有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沒有夏侯嬰的善心,就沒有後來的韓信,歷史也會改寫。

夏侯嬰的好心也得到了好報,劉邦死後,呂后大肆屠殺功臣派,但卻給了夏侯嬰格外的尊寵。

夏侯嬰自從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長期擔任太僕一職,一直到劉邦去世。之後又作為太僕侍奉漢惠帝。漢惠帝死去之後,他又以太僕之職侍奉高後。等到呂后去世,代王劉恆來到京城的時候,夏侯嬰又以太僕的身份和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入皇宮清理宮室,廢去了少帝劉弘,用天子的法駕到代王府第裡去迎接代王劉恆,和大臣們一起立代王為皇帝,夏侯嬰仍然擔任太僕。

八年之後去世,諡號為文侯。



米月之城


因為作為劉邦未發跡前的好基友,夏侯嬰十分了解劉邦的為人。

逃跑途中,劉邦能把親生子女踢下車,是因為劉邦當時自身難保了。對於一個爭奪天下的人來說,孩子當然是排在雄心和抱負之後。但這僅限於這般危急時刻。

若夏侯嬰沒救回倆孩子。劉邦成功逃脫後,再想起被自己踢下去慘死於楚軍劍下的親生孩子,極有可能會遷怒於他人,自然包括夏侯嬰在內。

再者,夏侯嬰本身是一個樸實厚道的人,見不得倆孩子慘死在自己面前。

年輕時,夏侯嬰是沛縣縣衙裡的專車司機,劉邦是泗水亭長。每次出車回來路過泗水亭,夏侯嬰都要和劉邦侃會兒再回家。有一次倆人切磋,劉邦不小心傷了夏侯嬰。

這本來不算個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兒,但是卻被人舉報了,聲稱劉邦傷害同僚。按照大秦律法,這是要判刑的。

劉邦自然不承認他傷了夏侯嬰。而夏侯嬰也不承認是劉邦傷了他。

這事兒本來要告一段落,可那位鹹吃蘿蔔淡操心的“告狀”哥不服氣,堅決上訴。

最後夏侯嬰把這事兒攬了下來,被打了板子不說,還在大牢裡蹲了很久。

因為這件事,決定了夏侯嬰必然會成為劉邦一生最信任的人之一。

也因為這件事,兩家的關係走得更近,夏侯嬰必然對劉邦的兩個孩子非常熟悉。一個肯為劉邦坐牢的人,又怎麼會忍心看著他的孩子死在自己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嬰因為救了這倆孩子,讓呂雉非常感激。

劉邦死後,夏侯嬰又先後擔任了漢惠帝劉盈和呂雉的專屬司機,可謂是榮寵至極。





大仙讀史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在逃難的緊急關頭,劉邦竟然不顧一雙兒女的死活,前後三次將他們踹下疾馳的馬車。可見,一代帝王劉邦的狠毒和無情。而這一對姐弟運氣真是不錯,幸虧有一個善良的車伕,三次下車將他們救起。這個車伕就是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夏侯嬰。

親生父親殘忍,關鍵時刻竟然只顧自己逃命,不顧兩個孩子的死活

劉邦攻佔彭城後,自以為已獲全勝,高枕無憂,就在城內大擺酒宴,蒐羅美女,放鬆警惕,享受了起來。殊不知,這一邊,項羽又率領一隊精兵趕到彭城,趁其不備,殺得劉邦片甲不留。慌忙之中,劉邦趕緊坐上馬車逃命,駕車的人正是夏侯嬰,車上還有劉邦的兩個孩子:2歲的劉盈和4歲的魯元。

車上人太多,由於負重壓力,馬車一直跑不快。眼看項羽的追兵就要追上了,氣急敗壞的劉邦一腳就把兩個孩子踹到了馬車下面。夏侯嬰見狀,趕緊停下馬車,把兩個孩子抱上馬車,如此反覆了3次。當劉邦還想把孩子踢下去的時候,夏侯嬰緊緊地抱住孩子,終於把兩個孩子完好無損地送到了呂后面前。

身為人父的劉邦真夠心狠手辣,連自己年幼的親骨肉都可以隨時摒棄。想要成就一番霸業,果然要有不同於常人的狠勁兒。

夏侯嬰跟隨劉邦起義多年,深知劉邦的脾性,倘若不營救兩個孩子,日後,劉邦必然會治他的罪,並且,呂后也不會放過夏侯嬰

緊急關頭,人可能會在那麼一瞬間失去理智,但是,等清醒過來,他的想法又和前一刻迥然不同了。夏侯嬰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決然不會棄兩個年幼的生命於不顧。在劉邦犯糊塗的時候,夏侯嬰保持了理性的頭腦。

即使拼上自己的性命,他也必須去救孩子。這兩個孩子都是呂后的心頭肉,如果夏侯嬰對此視而不見,任由劉邦胡作非為,呂后必然會痛恨他。

夏侯嬰對劉邦忠心耿耿,曾經為了保護劉邦而自己鋃鐺入獄,他將劉邦看作真正的兄弟,當然不忍心看到他的孩子喪命於馬蹄之下

夏侯嬰和劉邦是舊相識,他們曾在沛縣共事,還因為劉邦將夏侯嬰打傷,夏侯嬰為保全劉邦閉口不說劉邦的錯,而被關進了大牢。這樣的感情已經比共患難更為深厚。

劉邦因為常年在外打仗,對孩子的感情並不深,但是夏侯嬰卻是個情深義重的人,不願眼睜睜看著兩個年幼無辜的孩子死去。

綜上所述,真正的兄弟不僅能夠同甘共苦,而且還能在自己即將鑄成大錯時,拉兄弟一把,不讓他後悔,不讓他遺憾。有夏侯嬰這樣的朋友,是劉邦的幸運,也是呂后和兩個孩子的福氣。


米瑞悅讀


導語: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一直以來都被冠以“無賴”的惡名。關於他的“無賴”,有人說他遊手好閒,也有人說他好吃懶做,還有人說他是六親不認。有這樣一個故事,劉邦被項羽打敗之後,在逃跑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快逃脫,竟然多次把自己的兒女踹下了馬車。而車伕又一次一次地,捨命救助劉邦的兒女。這個車伕不是別人,正是漢朝來國將領夏侯嬰。那麼,劉邦為何要將兒女踹下車,夏侯嬰又為何一次次的捨命救劉邦的兒女呢?


火燒棧道,迷惑霸王

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但是,劉邦一心想的是打回關中。於是,張良給他出了個主意,那就是燒掉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以此來讓項羽放鬆警惕。劉邦剛聽到這個話,覺得很是疑惑,但是經過張良的一番勸導,劉邦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於是,劉邦派人燒掉了漢中地區的棧道,以此來表示自己不想回到關中之地。


果然,項羽聽到這個消息,真的以為劉邦無心與關中之地,於是放鬆了對劉邦的戒備之心。正巧這個時候,齊地的田榮發生了叛亂,田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佔領了三齊大地。這使得項羽十分惱怒,他下決心一定要滅掉田榮。項羽大軍傾巢而出,前往齊地剿滅田榮叛亂。這給了劉邦一個天賜良機,劉邦意識到回到關中的時候到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可是,漢中棧道已經被燒掉了,怎麼才能到關中呢?如果此時修築棧道,估計得一兩年時間才能進入關中,而章邯的大軍正張網等待著。韓信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辦法就是大張聲勢的修築棧道,而又故意放慢修築速度,以此來麻痺對手章邯。另一邊,韓信帶領軍隊偷偷的翻過陳倉山,從陳倉到達關中。韓信到達關中以後,以極快的速度佔領了三秦大地,而章邯只能孤軍據守。

攻佔彭城,項羽回援

劉邦到了關中之後也沒閒著,他的野心更大了。因為項羽傾巢而出,去剿滅田榮,所以導致楚國都城彭城守備空虛。劉邦想趁機奪取楚國都城,佔領項羽老巢。於是,劉邦糾集56萬聯軍,攻打彭城。這個時候,項羽的謀臣范增守著彭城,他一看劉邦人多勢眾,而城中又沒有士兵可用,於是放棄了彭城。劉邦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彭城。


佔領彭城之後,劉邦有些驕傲,他在彭城縱情享樂,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大難臨頭。項羽聽說劉邦端了自己的老巢,頓時間火冒三丈,只帶了三萬兵馬就要找劉邦報仇。項羽也不愧戰神之名,項羽的三萬兵馬毫不費力就衝入了劉邦的56萬大軍之中。項羽在陣中殺進殺出,頓時間劉邦56萬大軍四散奔逃。這就是以少勝多著名案例中的“彭城之戰”

一敗塗地,狼狽逃跑

夏侯嬰架著馬車載著劉邦,只帶了幾個人就向西逃跑。劉邦在途中,意外發現了自己走散的兒女,劉邦便把他們抱上了馬車。但是,不一會兒項羽的追兵就到了,遠遠的都沒看見追兵揚起的塵土。劉邦叫夏侯嬰停車,夏侯嬰也是一頭霧水,劉邦把自己兒女放在地上扭頭就上車。兩個孩子哭著跑著,他們抓著馬車想要跳上馬車,劉邦一看項羽的追兵馬上到了,竟然一腳把兩個孩子提下了馬車。

“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史記》


夏侯嬰一看,兩個孩子重重的摔在地上,夏侯嬰情急之下叫停了馬車,夏侯嬰隨即把兩個孩子抱上了車。劉邦惡狠狠的對著夏侯嬰罵道:“你想死嗎?信不信我殺了你!”史記介紹,這樣的情況反覆了有好幾次,而且劉邦惱怒之下好多次想要殺掉夏侯嬰。最後,夏侯嬰不顧劉邦的大罵,把兩個孩子抱上了馬車,兩個孩子抱著夏侯嬰的脖子,夏侯嬰快馬加鞭將追兵甩在了身後。

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把自己兩個兒女踹下去呢?


我認為,這其實是劉邦聰明的表現。劉邦認為,項羽的追兵在後面不斷的放箭,這箭有可能會傷到孩子。況且,項羽和他的追兵又不認識他的兩個孩子,他的主要目標是劉邦。劉邦想做的就是已經將項羽的追兵引開,兩個孩子就可以順利逃脫。假如劉邦真的像人們說的那麼無情,是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從而加快馬車速度而把孩子踹下去。那為什麼不把夏侯嬰趕下去,畢竟成人的體重更大,自己駕馬車逃跑豈不是更輕鬆呢?因此劉邦將孩子踹下去是出於父愛,出於好心,由於追兵緊隨其後,情況緊急,所以劉邦才會用踹孩子下去。

那麼,夏侯嬰又為什麼會一次次地不顧劉邦的打罵,而救助兩個孩子呢?我認為是在下幾種原因;

1.夏侯嬰不忍丟棄孩子


夏侯嬰可能完全出於好心,不忍心將兩個孩子丟棄在後面,從而一次次地救助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把兩個無辜的孩子丟在後面,隨時都可能被項羽的追兵抓到。況且,夏侯嬰追隨劉邦多年,也早已經跟劉邦的孩子十分熟悉,因此,夏侯嬰不忍心拋棄孩子。

2.救助儲君,為了以後受到報答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被劉邦拋棄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劉盈,是呂后和劉邦的大兒子,那也就是日後的太子,另一個是女兒劉樂也就是是女的魯元公主。夏侯嬰有可能因為知道劉盈的身份,想到如果在這個時候救了他,日後的儲君一定會報答自己。

夏侯嬰晚年,太子劉盈對待他的態度比任何大臣都要好,畢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太子和魯元公主劉樂給了夏侯嬰很多賞賜,以此來感謝他當年的救命之恩。

3.懼怕呂后的問責


劉盈和劉樂是誰的孩子呢?正是呂后所生的孩子。如果劉邦此時將孩子踢下去,孩子或是失蹤了,亦或是被追兵殺害了,呂后肯定會很難過的。而劉邦是漢王,呂后不好責怪劉邦,因此呂后只能找夏侯嬰算賬。因為如果夏侯嬰沒有阻止劉邦,或者沒有救下孩子,肯定會受到呂后的責難,甚至是報仇。因此,夏侯嬰知道,自己必須救下孩子才能保命,不然呂后肯定會找自己算賬。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夏侯嬰晚年得到的寵信得到印證。夏侯嬰是極少數得到善終的開國大臣,而其他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兄弟,早已經死在了劉邦和呂后的刀下,但夏侯嬰卻得到善終。夏侯嬰晚年,呂后給了他很多的賞賜,甚至在自己的宮殿附近給夏侯嬰賞賜了豪宅,並說這樣可以離自己更近一些。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綜上所述,我認為車伕夏侯嬰救下孩子可能是因為出於善念,亦或是希望得到日後報答,或者懼怕呂后的報復。不過我認為,夏侯嬰出於善念而救下孩子的可能更大一些,因為夏侯嬰既不是一個貪權謀利的人,也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對此,您怎麼看呢?

我是一觀瀾,一個用心寫作的歷史愛好者,我會用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位讀者,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支持我!

一觀瀾


“車伕捨命救劉邦的一雙兒女”的事發生在楚漢戰爭時期,這個車伕名叫夏侯嬰。

話說秦末漢初,劉邦和項羽推翻秦朝後,二人為了爭天下大打出手,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項羽自稱“楚霸王”,劉邦當時被封為“漢王”)

最初劉邦實力不如項羽,總是被項羽追著打,劉邦成了“長腿將軍”,他跑起來比誰都快。

彭城一戰,劉邦又打了敗仗,他不顧一切把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抱起來騎上馬,打馬如飛往南逃,項羽手下發現在後面緊緊追趕。



就在累得戰馬快跑不動的時候,劉邦在半路碰到了駕著馬車的夏侯嬰。夏侯嬰和劉邦是同鄉,又是好朋友,夏侯嬰從前是秦朝負責養馬駕車的官員(太僕)。是個專業“老司機”。

夏侯嬰一看劉邦的馬累得直吐白沫,趕緊說:“季哥,(劉邦字季)快上我的車”。劉邦心中謝天謝地,幸虧遇到了夏侯嬰。爺仨下馬上了夏侯嬰的戰車。

老夏一甩長鞭,口中吆喝一聲“駕、駕”,三匹拉著戰車的馬四蹄撩開,如飛一般繼續向南逃。

剛開始馬車跑得不慢,但是時間一長就顯出了吃力,必定車上坐著兩個成年人和兩個小孩。眼看後面的追兵越來越近。此時劉邦急了,用腳就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踹了下去。



當時夏侯嬰正在趕車,一回頭髮現孩子掉了,以為是顛簸所造成的,於是跳下去把孩子抱上了馬車。

沒等片刻,兩個孩子又掉下了車,夏侯嬰又抱上了車,如此反覆多次,夏侯嬰恍然大悟,方才知道劉邦要扔掉孩子。當時劉邦也不要臉了,威脅夏侯嬰道:“再往上抱孩子就殺了你!”沒辦法夏侯嬰也不坐車了,他在後面抱著一個揹著一個孩子跟著車子跑。

(問題來了)劉邦自己都不要兒女了,夏侯嬰為何要捨命相救呢?

劉邦這樣做是聰明之舉,劉邦其實是想讓夏侯嬰下車,但是自己又說不出口,必定夏侯嬰是車把式。親們想想看,兩個小孩加起來的重量也沒有夏侯嬰體重的一半,劉邦推下孩子,夏侯嬰必定下車去抱起來,這意思就是讓夏侯嬰下車。

有人會問,劉邦怎麼算到夏侯嬰一定會下車抱回孩子呢?大家想一想,如果劉邦和夏侯嬰兩人逃了出來,一雙兒女卻被敵人抓去了,你說孩子他娘呂雉會饒過夏侯嬰嗎?



夏侯嬰也料到了這一切,孩子活著自己才能活著,孩子死了他也活不成,劉邦可以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但是“專業司機”夏侯嬰推脫不了責任。這好比開車的丟了貨物照價賠償一樣的道理。

夏侯嬰權衡再三,救下孩子興許還能活下來。還真被夏侯嬰預料到了,他最終把兩個孩子救了下來。

原來老天爺助了劉邦一臂之力,突然狂風大作,只颳得敵人睜不開眼,夏侯嬰乘機趕著馬車逃之夭夭了。

有些事就在堅持一下,夏侯嬰的堅持換來了他後半生仕途的一帆風順,劉盈稱帝后對他感恩戴德,最後封其為汝陰侯,封地在今安徽阜陽市。


秉燭讀春秋


劉邦遇項羽就敗,彭城一役後,又狼狽西逃。劉邦的司機夏侯嬰駕著馬車拉著劉邦,慌里慌張的逃跑途中,遇到了劉邦的一雙兒女,即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於是,就這抱兩個孩子上了車一起逃命。

徒增二人,車的負載大了,馬疲憊了,速度減緩。劉邦非省油的燈,用腳踹下了兒女,夏侯嬰急忙停車,把兩個孩子重抱上車,劉邦又踹下他倆,這情形發生好多次。夏侯嬰只好讓孩子摟著自己的腰,又繼續趕路,劉邦氣得想殺了夏侯嬰。最後,夏侯嬰拉著三人成功脫險。

彭城大敗,五、六十萬的諸侯聯軍,被項羽的三萬鐵騎,在半天之內,打得找不著北,劉邦差點被項羽活捉。好在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風,項羽的部隊是逆風而動,將士被刮的睜不開眼,劉邦才乘機逃出重圍,不顧臉面地一路向西。

但並沒擺脫追兵,而且,項羽的大將丁公(人名)追上了他;劉邦對丁公說了一句話: “兩賢豈相厄哉”! 意思是兩個有才能的人為什麼要相互為難對方呢?《史記》使用的是春秋筆法,蜻蜓點水。估計貪生怕死、毫無骨氣的劉邦,說了不少軟話,甚至跪拜作揖,痛哭流涕,太史公不好意思記錄;總之丁公放了劉邦。

這過程:劉邦自私、冷酷,夏侯嬰忠厚、樸實,劉邦保命要緊,他懂得,要跑得快,必須有人犧牲;劉邦斬蛇起義時,兒子2歲,女兒4歲,以後戎馬倥傯,很少見到這兩個孩子,所以劉邦對孩子感情不深。

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

1.估計夏侯嬰怕劉盈與魯元的親媽,即長袖善舞、心狠手辣的呂后,如果對她的一雙兒女見死不救,待秋後算賬時,製造“人豬”的可能不是沒有。

2.夏侯嬰忠心耿耿,曾經為了保全劉邦,自己鋃鐺入獄過,還受了刑罰,但自始至終沒供出劉邦。

2.夏侯嬰為自己留條後路:他知道主子有“天命”,而劉盈是嫡長子,有無限的未來。孝惠帝劉盈稱帝后,對夏侯嬰果然很好。


希望星晨58298869


劉邦對於與呂后所生的兩個孩子的態度其實是很讓人寒心的,他的確是從心裡不喜歡這兩個孩子,他幾次三番想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所幸呂后從中斡旋並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劉盈,這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而魯元公主這個唯一的女兒也沒有得到劉邦的愛,劉邦毫不猶豫地讓魯元公主和親匈奴,所幸呂后哭諫阻止,後來劉邦對女婿又多加辱罵,更是差點處死這個女婿。

其實,劉邦對這兩個孩子的不喜很早之前就有了,秦末反秦大軍打到最後展開了楚漢之爭,公元前205年,齊國反叛,項羽領兵反叛,而劉邦趁機說服幾個諸侯組成同盟攻打楚國,然後就發生了彭城之戰,項羽領兵三萬救援彭城,劉邦輸的很慘。僅在逃跑過程中就有二十多萬人馬落水而死,更不用說戰死的。

後來剩下的那些漢軍又被楚軍團團圍住,劉邦沒有想到自己竟會一敗塗地,但劉邦就是命大,就在漢軍被團滅之際,突然有一陣大風吹來,“會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正是這及時風救了劉邦,趁楚軍慌亂之際,數十騎護著劉邦逃走。

夏侯嬰做車伕駕著馬車載著劉邦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們的第一站本來是沛縣,想要帶著妻兒老小一起逃亡,但是等他們到底沛縣才得知他們已經踏上了逃亡之路,因為楚軍早就在追捕他們。劉邦無法,只得和部下繼續逃跑,就在逃跑的路上,夏侯嬰看到了兩個小孩子,正是呂雉為劉邦生的一兒一女。

夏侯嬰一看,趕緊將兩個孩子接到了馬車上,和劉邦在一起,然後繼續逃跑,但是這一路奔波,馬兒本來就累了,雖然兩個孩子加起來也重不到哪裡去,但確實增加了馬的負擔,所以速度上難免有所減緩,這讓一心奔逃出楚軍視野的劉邦心急如焚,所以就起了讓人心寒的心思。

他竟然狠心將兩個孩子踢出了馬車,虎毒不食子,但劉邦這個父親卻對兩個親生的孩子做出這樣事,的確讓人寒心,不過他能這樣做,倒也不是多麼讓人震驚的事。其一,他對這兩個孩子沒有什麼感情,他和呂雉結婚後,在家裡的時間很少,後來逃進大山又參加了起義軍,回家就更少了,他對這兩個孩子是很陌生的,並沒有建立起什麼感情,劉邦和兩個孩子沒有幾天的相處時間,所以在生死關頭,他犧牲兩個孩子並不會覺得怎樣。

其二,他認為兩個孩子那麼小,楚軍即便追上了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就算是會把他們抓回去,但至少沒有生命危險,退一萬步想,即便這兩個孩子死了,他還是會有別的孩子的。基於這樣的原因,劉邦就狠心將兩個孩子踢了出去,但是夏侯嬰看到之後卻又將兩個孩子救了上來,劉邦再踢,夏侯嬰再救。

如此三番,夏侯嬰說:“今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從這句話來看,即便帶著這兩個孩子,夏侯嬰還是能保證劉邦的安全的。

所以夏侯嬰還是堅持將馬車的速度停了下來,將兩個孩子好好帶上了馬車好好護著,劉邦氣的數次想要結果了夏侯嬰,但最終還是沒有拿夏侯嬰怎樣,而夏侯嬰載著馬車最終護住了劉邦和這兩個孩子。那麼問題來了,夏侯嬰為什麼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這兩個孩子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夏侯嬰的職責所在。這兩個孩子是劉邦的親生孩子,在那個時代,劉邦是能夠決定他們的死活的,別人會因此罵他,但是不能把他怎麼樣,反正是他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劉邦要讓他們死的時候,跟在劉邦身邊的人卻不能聽之任之,尤其是當這孩子根本沒有犯錯,更不用說犯了非死不可的錯,那麼作為旁觀的人,就必須以命相阻,這是下屬的職責所作。

那麼,夏侯嬰就不怕被劉邦殺了嗎?肯定是怕的,沒有不怕死,其實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夏侯嬰就是拼命阻止劉邦捨棄這兩個孩子,有兩個結果,其一就是劉邦一氣之下將夏侯嬰殺了,那麼等後來劉邦安定下來的時候,還是會念著夏侯嬰的護主之心的,這樣夏侯嬰就算沒有白死。

其二就是劉邦忍了忍沒有殺夏侯嬰,這是歷史上的結果,那麼,事後夏侯嬰依舊會被重用。

但如果夏侯嬰見死不救,就看著劉邦將這兩個孩子踢了下去,然後坦然駕車離開,那麼,事後劉邦想起來就會責怪夏侯嬰沒有保護這兩個孩子,不管這兩個孩子未來是死是活,劉邦都不可能容得下夏侯嬰了。那麼等著夏侯嬰的就是死亡,所以無論怎麼看,只要不是太笨,都會選擇拼死救下這兩個孩子,他們畢竟是劉邦的孩子,即便劉邦再怎麼不喜歡,那也是皇家的事,但作為臣子,必須謹記自己的職責。 


尚宮女史


劉邦逃命是為了躲避項羽手下大將的追殺,當時他的車伕就是夏侯嬰。

我們都知道,在劉邦逃跑的過程中,為了讓馬車跑得更快一些,減輕馬車上的重量,他要把自己的兒子和女給扔下去,但是,車伕夏侯嬰不顧自己的安危,三番五次的救劉邦兒女的性命,這又是為何呢?

我們把這件事的經過大致的說一下吧。

當時劉邦帶著五十多萬大軍,進攻項羽的都城彭城,但是,最後被項羽帶領的三萬人馬給打了一個大敗。

劉邦不得不逃跑,夏侯嬰在前面趕車,劉邦在上面坐著,兩個人一路狂奔。

可是,要知道當時的劉邦已經是漢王了,他的車也算得上是豪車了,這個車是十分的拉風和引人注目。

因此,很多項羽的大將開始追正在逃亡的劉邦的車。

就是在逃亡的路上,劉邦和夏侯嬰看到了劉邦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他們也在路上奔跑逃亡。

夏侯嬰就停車把劉邦的兒女給抱上了車,然後繼續狂奔。

可是,後來項羽的大將都是騎馬而來,他們很快就要追到劉邦了。劉邦這時候覺得自己肯定要死定了。

他是不能落到項羽的手裡的,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了。

所以,他覺得自己的馬跑不快是因為超載了。

因此,他要讓夏侯嬰把自己的兒女給丟下車,來減輕車身的重量。但是,夏侯嬰不這樣做。劉邦很生氣,他開始扔自己的女兒和兒子下車。

劉邦反覆的扔了三次,夏侯嬰救了三次。

最後劉邦說夏侯嬰,若是你在膽敢救他們,我就一刀殺了你。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夏侯嬰還是把劉邦的兒子和女兒抱在了懷裡繼續趕車,總之,他就是不把劉邦的兒女給丟掉。

夏侯嬰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明白,馬車跑不快不是因為兩個孩子事。因為車身太重了,馬又是長途奔襲,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孩子在車上,他們還是會被項羽的部下追上的。

面對這樣的夏侯嬰,劉邦也是很無奈。不過,最後他們還是被項羽的人給追上了。追上劉邦的這個人就是丁公。

劉邦見丁公追上自己,就去拍丁公的馬屁,他給丁公說你和我都是英雄,我們何必英雄為難英雄呢?

如今天下未定,不如你放我一馬吧?

丁公聽了劉邦說的話,覺得劉邦這個人還不錯,畢竟劉邦還是把他看作是英雄的,所以最後丁公就自己做主把劉邦給放了,就這樣劉邦死裡逃生了。

項羽又一錯過了一次殺劉邦的機會。


史學達人


劉邦之所以被稱作為流氓皇帝,和這件事有逃不了的關係,在逃跑的過程中,劉邦三次將兒女踢下馬車,而車伕則三次捨命相救,關於車伕救人的動機,我們後人可以無限的揣測,但是我認為無外乎是出於一片善心而已。



彭城大敗

這件事還得從劉邦彭城大敗開始,劉邦出關靠著韓信打頭陣,一路順利,不知不覺發現自己已經有五十萬大軍了,並且趁著項羽外出之際,一舉攻入項羽的老家彭城。

《史記·高祖本紀》有載: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

史記中說:“項羽雖然聽說劉邦從東邊起兵了,但是既然已經來到齊地的,便要快速用兵解決戰鬥,然後好去擊打漢軍,漢王劉邦得到其他諸侯國的兵力相助,於是趁機攻入彭城”。



劉邦今後彭城後一改以前作風,不整頓軍紀,而是放任士兵到處為非作歹,似乎認為天下已經是自己的了。沒想到項羽迅速引兵歸來,大敗劉邦於彭城,這才有了劉邦被追著跑的一幕。

劉邦三次將兒女踢下馬車

《史記》有載: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

漢王劉邦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了孝惠、魯元,於是將他們帶上車,楚國起兵追上了漢王,漢王著急,覺得馬車增加了重量跑的慢了,於是將孝惠、魯元踢下馬車,而滕公便下去又將他們帶上馬車,這樣反覆三次。



由這段記載可知,劉邦當時是出於形式迫不得已才將兒女踢下馬車,而車伕確實是捨命相救。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重要信息,車伕名為滕公。

滕公是誰?為何要捨命相救?

我們知道了滕公是誰,便會理解車伕滕公為何要捨命相救。

滕公有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夏侯嬰,他是劉邦還為起事時的好友,早年經常去劉邦家中蹭吃蹭喝,鬼混在一起,而此時孝惠、魯元早已出生。夏侯嬰是看著這兩個孩子長大的,孝惠、魯元見到夏侯嬰還要喊聲叔叔,所以此車伕不是一般的車伕。

《史記》有載: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劉邦多次踢下兩個孩子,夏侯嬰急了,說:“雖然著急,但是也不是不能走呢,為什麼要拋棄這倆孩子”。

可見夏侯嬰是真的關心這兩個孩子,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放棄,最後遂得脫。

有人說車伕是為了巴結劉邦才如此,也有人說車伕是怕事後劉邦後悔怪罪自己才如此,還有人說車伕是怕得罪未來主子才如此。而我認為均不是如此,一是劉邦主動如此,並且如此三次,定怪不到自己;二是這時候哪裡還有什麼未來的主子,名都要沒有了。所以,我認為夏侯嬰是真的不忍心這兩個無辜的生命被自己捨棄,只要有一絲希望便不會放棄,最後夏侯嬰成功了。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此車伕不是一般的車伕,他本是劉邦的至交,在劉邦還未發跡之時倆人就已經親密無間,史書用相愛來形容倆人的關係,如此劉邦雖然在之後發跡,但倆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變,相反這位車伕也就是夏侯嬰並沒有依仗這層關係不勞而獲,而是憑自己的能力和功勳獲得賞賜。

再說回來,夏侯嬰雖然此時被稱為車伕,但實際上夏侯嬰並不給劉邦駕駛車輛而是事急從權在這場危機事件中夏侯嬰才替劉邦駕車,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夏侯嬰並不是車伕。

知道了這個前提這才可以進一步理解夏侯嬰為什麼要多次救劉盈和魯元公主了。

劉邦和夏侯嬰是至交,那麼依關係論,劉盈應該叫夏侯嬰為叔叔或者伯伯,劉邦為了逃命狠心不要兒女,夏侯嬰做不到,除了夏侯嬰有這份心之外,夏侯嬰也有兩點他是明白的,其一此時若是將劉邦的這對兒女放棄了,以後難保劉邦不會把這份罪責怪罪到自己頭上,到時自己難免會落下勸諫不力的罪名,其二也是一份投資,劉盈作為嫡長子,之後肯定要繼承劉邦的江山,到那時依靠自己當時的舉動,劉盈必會有所表示。

事實證明夏侯嬰的選擇是對的,劉邦躲過一劫,劉邦的子女也沒丟失,這份罪責不用夏侯嬰承擔,相反從這件事情中劉邦也看出了夏侯嬰的忠心,之後給夏侯嬰又是封地又是權力;夏侯嬰的投資也在劉盈登基後有了回報,劉盈感激夏侯嬰的救助,特意在皇宮北面賜給夏侯嬰一座一等府邸,以表達對夏侯嬰的尊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