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是必败吗?

模魔大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大国虽大,好战必亡。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的结局注定是要失败的。历史上,拿破仑远征俄国,再到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为什么最终的结局都注定要失败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德国在用有限的国家资源,去完成超越国家承受力的目标所导致的结果。而苏联领土庞大,资源众多,动员能力强大,苏联在用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最终最终拖垮了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的国家资源是有限的,不如苏联那样家底殷实。1941年进攻苏联前,德国就已经占领了几乎半个欧洲,包括当时的罗马尼亚油田。英国当时已经横渡英吉利海峡返回本土,德国西线已经没有太大威胁。进攻苏联前,德国的很多战略物资一直处在缺少状态,储量不足以支撑长久的打仗。德国本土是资源匮乏的,在占领区才有源源不断的资源。

1941年苏德战争开战前,德国本土加占领区产量也是惊人的。煤炭4亿吨,钢3200万吨,电力700亿度,金属切割生产机床126万台,4876个兵工厂。

其实除了煤炭和钾盐、橡胶可以基本自足外,镍、木材、石油、铝、铁、钼、钨、石油等战争物资都从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挪威、苏联、法国甚至中国等国买卖或者夺取,尤其是缺乏石油。德国依赖装甲力量,大规模坦克进攻非常耗油,所以石油可以说是德国的命脉。可偏偏德国油少,在开战前夕,德国包括占领区内,石油开采产量才200万吨不到,夺取的储备油料不到900万吨,合成油料400万吨。为了进攻苏联,又拿出500万吨作为战争消耗用。


反观苏联,1937年苏联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生产能力和潜力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生产力主要集中于重工业。1941年开战前苏联自己的煤炭产量就有1.5亿吨,钢1800万吨,电力480亿度,机床近60万台,光是石油一项,苏联1941年的产量达到3300万吨!是德国直接开采产量的16倍。背后还有美英援助的400万吨各类物资。并且苏联几乎全部的战略资源都可以本土开采生产,而德国却不能。即使是开战前,德国凌厉的进攻都没有摧毁苏联的工业能力,反倒是苏联在苏德战争中物资生产能力甩开德国越来越远。到了1945年,苏联石油产量还有1900万吨,但是德国已经下降到35万吨了。国家资源有多少,就代表战争持久力能有多久,所以注定了苏联在德国的进攻中,是有底气熬到最后的。


苏联领土广阔,用空间换取了时间,成功拖住了德国进攻。东欧当时几乎全部在苏联境内。但是在开战前苏联搞了大清洗运动,军队指挥和作战能力断崖式下滑。德国550万人从苏联边境一直打到莫斯科,需要推进直线距离近千公里。在这样长的距离上,从明斯克、到列宁格勒,基辅、到斯大林格勒、莫斯科,苏联数百万军队前后投入到作战中,以被俘虏或者几乎被全歼或者全军覆没的结局,将德国进攻脚步放慢,苏联的工业生产力几乎全部转移到了萨马拉、西伯利亚附近,斯大林还有过一旦莫斯科陷落,就撤退到后方如西伯利亚继续抵抗。


可以说,随着德国的深入,苏联庞大的领土将让德国无法抽身,自顾不暇。德国没有那么多兵力防守这样宽广的领土,加上两线作战,遭遇的结果依然会是被耗死。和小日本被拖住的结局类似,所以进攻苏联其实注定德国必败。
历史不会回头,但我们回忆和记住过去,珍惜现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正所谓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还惜旧时人。


静听竹林风


想赢,必须拿下莫斯科,拿下莫斯科,苏联基本没戏了,拿不下莫斯科,苏联就有的是机会。

莫斯科是个很关键的节点,苏德战争的胜负的关键点不是库尔斯克,不是斯大林格勒,而是莫斯科。战争结束之后,在纽伦堡,盟军有人问过一个德军军官,问他你们什么时候知道自己会输的?德军回答:莫斯科。

我们看下莫斯科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苏联的军事、政治、工业、交通的中心,而且是绝对的核心,其意义不止是首都那么简单。我们再看德军兵分三路,这三路都是对苏联的核心城市展开进攻,分别是莫斯科、基辅、列宁格勒。这些都是战略要地,而莫斯科是最重要的一个。

莫斯科的军事、工业咱放一边,说交通。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中心,所有的铁路线都要汇集在莫斯科。而苏联的铁路网,又都是集中在欧洲的。如果,莫斯科陷落,苏联能用的有剩下一个西伯利亚大铁路了,而反击德国,这条铁路意义不大,远没有欧洲的铁路重要。

没了铁路会发生啥?没法运兵,没法运送物资,一举一动都在德国人眼皮子底下,这仗还能打下去了么?没法打了。你苏联退守西伯利亚,只能挨打了,只能打游击了,只要德国固守苏联欧洲地区,外部不发生变故,苏联就输了。(不要妄想游击战能打赢,这里就不展开谈了,只要记住游击战不是决定胜负的就行了)

而德国失败就是失败在这了,1941年没能拿下莫斯科。为啥没拿下莫斯科?我们先看看几个论调,一个是苏联冬天,一个是分兵打基辅,延误时间。

基辅该不该打?

我们看基辅,乌克兰这边,苏联有百万大军。德军兵分三路进攻的时候,北方集团军群顺风顺水的打到了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快速的通过了斯摩棱斯克,南方集团军群卡在了基辅,啃不动了。

德军抽有了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支援南方集团军群,最后打了个非常漂亮的歼灭战,百万苏军消灭的干净利索。但是这个时候,耽误了一个多月时间,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归建,重新出发,结果遇到了大雨,拖慢了速度。

这个时间耽误的非常关键,莫斯科多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又是调兵又是筹备武器的。莫斯科战役中,德国的后勤又出现了严重问题,等远东苏军来了,开始反击了,德国就这么打输了莫斯科战役。

那么,是不是元首糊涂了,不应该去分兵支援基辅?不是。

德军攻打基辅,是消耗了大量宝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不是白白浪费的,这个时间段内,德国人消灭了百万苏军。这是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一旦德军逼近莫斯科,而基辅那边又顶住了德军。这会儿会发生啥?

苏联人如果不傻的话,会抽调乌克兰的西方方面军去支援莫斯科。抽调几十万人,中央集团军群是不就有被全歼的危险?那如果真这样的话,基辅是不是必打的?是!

错估苏联实力

德国人在巴巴罗萨计划中这个兵力部署,前提是他们认为在他们三路大军都能够稳稳的拿下列宁格勒、基辅、莫斯科的,但是很遗憾,列宁格勒没拿下,基辅还是增兵之后才拿下,莫斯科也没拿下。这就说明他的兵力部署有问题,兵力不足。

而兵力不足的原因是,德军没准备那么多兵,为啥没准备?低估了苏联的实力,低估了苏联的抵抗意志。

如果,德军再追加100万人,分摊在三路大军中,这三个城市是不是能稳稳的拿下来?兵多坦克多,没理由拿不下。拿下这三个大城市,苏联就完蛋了。

而还有一点,有人会说苏联人靠英美援助才打赢的,但是,莫斯科保卫战那会儿,苏联接收的英国美国的武器物资并没送来多少,其实就够几次冲锋的,然后就没了。

而莫斯科战役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这会儿,英美援助的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抵达苏联。这会儿的苏联如虎添翼了,德军不可能再打赢了。


军武文斋


德国基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一、提前进攻苏联,实际不可能

1940年5月,德国击败法国,随后英国拒绝承认战败,坚持对峙,德国发起海狮计划准备登陆英国。因为空军无法摧毁,处于绝对劣势的德国海军无法执行,只能放弃。

此后,德国虽然1940年8月就制定原名奥托计划的巴巴罗萨方案,到1941年初才能够开始拟定东进,庞大的军队装备都需要逐步转移东线,这肯定需要时间,到1941年5月才完成准备,6月22日开战。这个时间几乎无法再压缩了。

二、攻下莫斯科,苏联也不会投降

世人都认为,莫斯科如果被德国占领,苏联就会投降或者丧失抵抗能力。

想当然耳。

1941年6月战争爆发,苏联已在转移工业至乌拉尔雅宾斯克一线,莫斯科即便被德军占领,这对苏联军民的心理打击确实很大但据此认为苏联会投降或者崩溃,显是武断。

只能说,苏联物资转运会更艰难一些,付出的代价会更多些。

三、局势的不利变化

正因为海狮计划令美国转变态度,此后开始扶持英国。美国参战就是必然,只要苏联坚持下去,美援物质依旧会来。

最终,无论有没有珍珠港,美国都会联合英国苏联对德国发起围剿,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总统敢让德国统一和消化欧洲。

而日本没有对苏作战的能力,哪怕日本全力进攻苏联,苏联最多是后退一些,广袤的西伯利亚是日本无法推进的,那么,日本的死亡就会更快。

一战结束,日本扶持残余沙俄势力和苏联新政权作战都阵亡1.2万,耗费9亿日元(不是今天的日元)却毫无收获,应该是给予了日本深刻的教训。


四川達州


德国必败。

德国进攻苏联,是希特勒对双方实力和战略的误判,他没有胜算。和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卑鄙,希特勒用偷袭,用斯大林同样的战略误判,让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斯大林的包袱里还有无数没有示人的好东西。这是他的自信和胆量。德军兵临城下,飞雪飘舞,他却毅然决然地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大阅兵,亿万苏联军民受到了震撼的爱国主义教育鼓舞。希特勒从没有预料到马列主义的精神作用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强的综合实力。战神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出场,无数敢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前赴后继奔向战场。更让希特勒瞠目结舌的是如同潮水一样,无数的T34、斯大林之锤、卡秋莎、伊尔2、波波沙,这些成本低廉,简易、易造。却数量、性能超过德国的新武器,像魔术一样的一一出场,斯大林的“包袱”,苏联军事技术的先进性、突然性,也同样甚至更严重地打击了日耳曼官兵的傲气和士气。先傲气后沮丧的希特勒,开始被先沮丧后傲气的斯大林,吊打、吊打,消灭、消灭,直至被亡国自杀。


坐地日巡八万里


我是刀笔传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希特勒被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接连犯下几个严重的错误,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

一是在合适的季节直捣莫斯科,这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苏联的崩溃,而他却调集主攻部队去打了基普战役,虽然消灭了苏军大批的有生力量,但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

二是针对占领区人民的残酷压迫,使当初视德军为解放者的苏联联盟囯家的人民彻底倒向斯大林一方,使敌我双方力量承现了互换。

三是严重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和气候环境等因素。


刀笔传神


基本必败,双方在平原作战当中就是资源消耗战。钢铁,设备,油料产量和人员的数量决定力量。德国的士兵,武器,指挥官强。可是补给线太长,不能持久战?要么一下子打死苏联,否则迅速回撤,德国被拖死了。

希特勒从没和社会主义国家交战过,没有预料到苏联超强的动员力量。尽管开战时候苏军战斗力不行,但是敢于牺牲的苏联红军也严重打击了德军的士气。

两线作战让德国捉襟见肘。更要命的是废物点心墨索里尼拖延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日期,很快入冬了,德军大部分没有冬装,武器受损。日军被陷入中国战场,对苏联红军没有威胁。盟军是神对手,日意是猪队友,德国基本没胜算。


天天生意好666


历史是不能猜测的,当时在东线战场跟苏联开战,这个策划就是当时最大胆的一个策划,因为当时西线战场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就大胆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这是很不理智的,所以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窘境,而且苏联,幅员辽阔,物资丰富,德国却资源不足,西线战场,由于萌军在诺曼底登陆,更是让德军苦不堪言,所以在这种条件下都入侵苏联是必败的





汉斯1945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分析,是这样。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是反人民的,因此结果是必败无疑的。

毛主席说,对于反动派,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答案,即,从当时的历史上来分析,苏联确实处于十分不利,十分危险的境地,苏联从各方面来看都处于弱势,希特勒的进攻在欧洲和苏联战场摆出了一幅不可战胜的态势。只是由于斯大林的钢铁意志,才让战局得到扭转,并在最后完全战胜了希特勒。

希特勒的强势,从本质上看,是暂时的,表面的,经不起长时间的战争考验,因此,希特勒的胜利终究会失败的,就是要时间和各国人民的反抗厉度了。


丛中笑6603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双方谁犯的错多,谁的本钱厚实,胜利的天平上允许犯多少错砝码。苏德战争中苏联开始也犯了不少错,比如大清洗使得苏军初期没有优秀的将领,一败再败,被德军围歼近百万军队。但德军同样犯错,在胜利后骄狂,不顾冬季严寒的不利影响,在不利的情况下执意进攻死战不退,在战略方向上不首先进攻苏军指挥部莫斯科,反而绕远去进攻斯大林格勒。在武器上,苏军理念便宜易维修,可以在消耗中大量制造不断补充部队。而德军的理念是精品,厚重无敌,制造工艺繁琐不易制造,造价相对昂贵不易补充。所以在坦克战中德军虎式坦克败给苏T34坦克,通常几辆苏式坦克才能拼一辆虎式坦克,但虎式难敌一群狼。归根结底,德军还是败在自身国力战争资源难以为继的消耗上了。不过如果德军不犯那么多致命性错,战争走向很难说,因为德军后期研究出导弹、喷气式战斗机等许多革命性武器,如果给德军能有充足的时间大量制造训练装备这些武器,战争格局就不一样了。


UFO101


德军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希特勒到战争后期不切实际的瞎指挥。且兵力过于分散。没有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在作战目标的选择上犹豫不决。如果德军坚持战争初期对苏联的各大城市采取重点进攻,尤其是在莫斯科这条主要战线上,如果德军春夏季拿下莫斯科。那么就不会给苏联留下反击的机会。苏德战争胜利的天平也许会仅向德国一方。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德国的战败也是必然的。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美英苏三国,已经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就算德军拿下莫斯科,英美两国也会帮助苏联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就是邪不胜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