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为何废了发妻王皇后?

希望星晨58298869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王皇后不仅是患难夫妻,还是他平定韦后与太平公主乱政时的革命战友,颇有当年长孙皇后的风范。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隆基继位之后,却毫不顾念夫妻感情、革命友情,很快废黜了王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皇后剧照)

当年,由于当时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氏一族倍受打压迫害,因此李隆基不仅没有出头之日,反而“被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直到武则天称帝后,李隆基勉强得到临淄王的封号。

但是李隆基的日子依然过得战战兢兢,因此不久后,有人密告他的生母窦妃“厌蛊咒诅”,于是被秘密处死于宫中。

而他的父亲李旦,也被诬告有“异谋”,遭到武则天的猜忌。武则天派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幸好李旦身边有个叫安金藏的胡人乐工,不惧生死,大义剖腹。武则天感动之余,才释放了李旦。

年轻的李隆基身处凶险的政治环境中,并被武则天幽闭于宫中,每日惴惴不安,唯恐有一天遭到迫害。幸好在他的身边还有王氏相伴,再加上王氏贤良,又颇有计谋,因此他多有宽慰,并数次以王氏计谋化险为夷。

所以,对于李隆基而言,王氏是和他共患难的好妻子,他对王氏亦多有疼爱。

705年,年事已高的武则天病卧在床,一切政务皆交托给张易之两兄弟代为处理。一时朝廷内暗云浮动,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了张易之两兄弟,随后“逼迫”武则天将帝位禅让给了太子李显。

“神龙政变”后,李隆基结束了一直幽闭于宫中的生活,还得到了潞州别驾的职务。

李隆基虽说在政治风暴中长大,但是他是个文艺青年,好诗文喜音乐,平时没少在丝竹管弦上下功夫。

自从武则天去世后,心理上的恐惧也随之烟消云散。所以到了潞州后,少不了听曲看舞,好不惬意。

(赵丽妃剧照)

在那些倡伎中有个赵氏,最让李隆基念念不忘。一方面赵氏生得娇媚无比,另一方面她能歌善舞,实在很合李隆基的心意。所以李隆基便收她为侧室,对她极尽宠爱。

赵氏亦知“母以子贵”的道理,所以在第二年,便为李隆基生下一子叫李瑛。

如此一来,李隆基欢喜无比,在他的运作下,赵氏的父兄都得到了在京城供职的机会。

眼见赵氏得宠,又有儿子,王氏心里说不难过是骗人的。

不过,她很快就抓住了机会,重新得到了李隆基的宠爱。

原来,李显是个软弱无能的人,他做皇帝后,朝廷政权逐渐被韦后控制。

尝到权力滋味的韦后,自然很希望像婆婆武则天一样做个女皇帝,所以她颇觉得占着皇帝之位的李显碍事。

正好,韦后所生的女儿安乐公主,又数次求李显封她为皇太女,都遭到了拒绝,正大为不满。

所以,这母女俩为了达到目的,都视李显为眼中钉。最终,用一个毒饼结果了李显的性命。

随后,韦后开始实行登上皇帝宝座的计划。

不过,由于韦后在朝中没有根基,再加上她杀李显一事为众臣不服,所以王氏敏锐地发现,这正是政变的好机会。所以她向李隆基献上了自己的想法。

(李隆基剧照)

李隆基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他听了王氏的建议后,立刻就想到了705年的“神龙政变”。于是他联手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先发制人,将韦后党羽悉数斩杀殆尽。

之后,李隆基拥立父亲李旦登上了帝位。

李旦白拣了个皇帝,所以在立太子一事上,他最终没有立嫡长子为太子,而是立政变有功的李隆基为太子。

不久后,在李旦的禅让下,李隆基顺利登基称帝,是为唐玄宗。

就在李隆基称帝不久,王氏又立一功。

原来,太平公主自恃有功,在朝中结党营私,处处与李隆基争权夺利。这自然于李隆基把持皇权不利,所以王氏又运筹帷幄,替李隆基深谋远虑,最终以计谋帮助他除掉了太平公主。自此,李隆基总算大权在握,成为真正的天子。

李隆基能做皇帝,论功行赏,分封大臣。当然,李隆基也没有忘记王氏的功劳,所以不管他有多宠爱赵氏,还是将王氏封为了皇后,以此昭告天下。尽管王氏无子,但是他却不是无情无义的皇帝。

王氏不知何故,一直未能生下一子半女来。

在封建王朝,身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哪怕再贤良淑德,若是无子就是硬伤,很容易因此失去皇后的名分。王皇后对此,心里十分清楚。

所以,她处处小心谨慎。不论是对后宫嫔妃,还是丫鬟侍从,她从来不摆皇后的架子,更不会颐指气使。因此后宫一团和气,谁对她都既敬又爱。就连儿子被立为太子的赵氏,对她也颇为敬重。

然而,危机还是来了。

(武惠妃剧照)

李隆基自做了皇帝,便喜欢上了小表妹武氏。

武氏是武则天的兄弟武攸之的女儿,自幼被养在宫中,在后宫是非中长大,因此心机深重。不过,她却有着一张绝美的面容,再加上她聪明伶俐,很知道取悦李隆基。所以,她很快就得到了李隆基的专宠,并被封为武惠妃。

武惠妃很能生养,先后为李隆基生下4子3女。她所生的子女,皆因她的缘故很得李隆基偏爱,李隆基破格将她的一切礼仪待遇等,皆与皇后的规格同等。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对她的家人大行赏赐分封。这样一来,武氏一族又成为朝中重臣。

如此,武惠妃还嫌不够,她一心希望取代王皇后,所以屡屡在李隆基面前大肆诋毁王皇后。李隆基因此便动了改立皇后的心思。

然而,李隆基的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一方面,好不容易才从武则天的阴影中走出来,大家不希望重蹈覆辙。另一方面,王皇后在礼仪和德行上都没有过错,无端遭到废黜,显然是不合适的。

李隆基没想到大臣们居然管起自己的家事来,心里颇不高兴。于是和私交颇厚的臣子姜皎说了想以无子为由,废黜王皇后的打算。

谁知姜皎与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是好朋友,于是将这件事泄露给了王守一。

王皇后因此惶恐不已。为了保住皇后之位,她专门面见李隆基,并将当年李隆基极为艰苦时,她的父亲王仁皎曾拿衣换饼献给李隆基的事说出来,哭着希望李隆基能念在旧情上,不要废黜她的皇后之位。

李隆基想到他和王皇后的患难之情,也颇为不忍,所以打消了改立皇后的念头。

(姜皎剧照)

不过,李隆基很不高兴姜皎的行为,拿姜皎问罪,最终诛杀了他。

姜皎被杀,这分明是杀给朝臣们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谁要管皇帝的家事,那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朝臣大骇,也就对改立皇后一事少有议论了。

这样一来,王守一顿时恐慌不已,认为妹妹王皇后地位依旧岌岌可危。

那么,怎么才能巩固王皇后的地位呢?

王守一认为,只有生下嫡子,才是巩固皇后之位的唯一办法。

所以,王守一在一个老和尚那里,讨了一块霹雳木,上面刻着天地文和李隆基的名讳。老和尚说,只要王皇后将霹雳木一直佩戴在身上,必定能生下嫡子。

王守一大喜过望,于是赶紧将霹雳木送给王皇后,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时时佩戴。

王皇后求子心切,也不辩真伪,真把霹雳木当作神物一样日夜佩戴。

谁知,此事竟让武惠妃知晓了,于是她立刻以“厌圣咒诅”的罪名,向李隆基告发了王皇后。

李隆基盛怒之下,亲自到王皇后宫中搜查。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出了那块霹雳木。证据确凿,李隆基根本不容王皇后争辩。很快,李隆基便下诏废黜了王皇后。

可怜王皇后被打入冷宫后,又悔又恨,不足3月,就一命呜呼了。

不过,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王皇后去世后,李隆基居然透露出后悔之意,尽管没有恢复王皇后的封号,但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参考史料:《旧唐书》《新唐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但是毕竟王有容的娘家也并不是什么贵族。有一次唐玄宗过生日,王有容的父亲为了给他贺寿,把自己的唯一的一件外衫当掉,换了一斗面粉,这才给唐玄宗做一碗长寿面吃。后来武则天驾崩了,韦氏一族开始把持朝政。王有容非常清楚,韦氏一族的篡权根本长久不料,于是她开始私下里结交了不少朝廷的大臣,四处替唐玄宗打通关系。

随后韦氏一族被唐玄宗赶下了台,转而唐玄宗的父亲李旦登基称帝,唐玄宗就成为了太子,夫妻两人的日子开始好了起来。所以唐玄宗非常感谢王有容对他的照顾,于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后,王有容被封为皇后,唐玄宗对王氏一族更是优待。但是不久,唐玄宗就转变了对王有容的态度。

唐玄宗登基之后,开始广纳美女,他的后宫美人更是数不胜数。而此时的王有容,年纪已经大了,自然无法和那些纪轻轻青春娇艳年的美女相比,唐玄宗开始冷落她。而且王有容还经常的劝导唐玄宗,不要沉溺于美色,要勤勉于朝政,这使得唐玄宗更加的冷落王有容。

还有就是王有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她膝下没有儿子。而且武惠妃因为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于是她开始处处与王有容作对,并经常在唐玄宗的面前说王有容的不是。时间一长,唐玄宗就动了废掉王有容的心思。

如果王有容被废掉,那么王氏一族的所有荣誉就会毁于一旦。王氏一族认为,唐玄宗之所以会想要废掉王有容,主要是因为王有容没有给唐玄宗生下子嗣。于是王氏一族就去庙中祈求了一个保佑的木牌,然后还把王有容和唐玄宗的名讳刻在了上面,以此希望王有容早日能够给唐玄宗生下子嗣。

但是王氏一族没想到这块木牌却成了王有容的催命符。武惠妃私下偷偷告诉唐玄宗王有容用诅咒之术来诅咒他,唐玄宗听后非常愤怒,于是立刻废除了王有容的皇后的身份,并且把她软禁在宫中。王有容被废除之后,唐玄宗再也没有想起她,王有容被软禁3个月后,就自杀了。


公元前


唐玄宗李隆基是不平凡的一位皇帝,他在位间做了很多稳定大局朝局政局的事,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成绩斐然,大唐盛世巅峰不是吹出来的。但唐朝建立后的传统做法,如皇子争储和后院起火等一直存在。王皇后之废,表面是“符厌事件”促成。其实质是李隆基在建立以高力士宦官为主的内朝抗衡宰相的外朝外,另一招控御后宫避免再出现武则天韦后的布局,这与他后来无论如何也不再立皇后的心思是一致的。

李隆基这位发妻,也不是简单人物,《唐会要》认为她名王有容,王有容在李旦让皇帝位给武则天,全家谨小慎微时就嫁给时封临淄王的李隆基,在武则天朝和中宗朝没有出色的表现,到了中宗后期,韦后心慕武则天,有心当第二人,建立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集团,还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奢侈无度。李隆基利用安乐公子母女与太平公主的矛盾,因势利导,姑侄联合发动政变推翻韦氏,史称唐隆政变,王有容在此役中临阵不乱,助夫运筹帷幄,居功不少,既体现了她女强人的风采,也为李隆基所看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等到李旦禅位,太平公主乱政,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铲除太平一党,在此之前,王有容已被封为皇后,太平公主倒台后,权势日增,加上其人并不安份,野心不小,李隆基忧虑不已。本来有助夫之功,加以王氏在朝也有一股势力,不是想动就能动的,事有凑巧,王皇后不能生育,心中忧惧。其时武惠妃已经受宠,终日在玄宗面前进谗,想要取代皇后之位,玄宗有点心动。王皇后手足无措,便亲到皇帝面前哭诉夫妻前情,提醒玄宗不要忘了贫贱时皇后拿衣服换一斗面粉为他做寿的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以感情对垒政局,始终难以胜出,王皇后难以破解帝王后宫忧思,皇后之兄王守一很害怕,生了歪心思,请来和尚祭拜南斗与北斗,取来霹雳木并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让王皇后佩带,说保她富贵无比,可比则天皇后。此举触犯玄宗大忌,得知消息并查实后,再也不念旧情,当机立断废了王氏皇后位,此后后位空置,少了一个让李隆基心烦提防的人。


南方鹏


在这世上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人太多了,而唐玄宗就是其中之一。

王皇后,名唤王有容,长寿二年,即公元693年,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迎娶王有容为正妃。

在唐玄宗不得意的时期,王有容一直不离不弃的陪在他身边,本就不富裕的娘家也尽力帮衬着李隆基,在李隆基潜伏的时期,王有容为他出谋划策,和他走过了在当皇帝前的暗淡时期。他们是年少共患难的夫妻,携手走过了人生的最低谷。

直到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他们的日子才苦尽甘来,李隆基将他的父亲李旦推向了帝位,他也因为劳苦功高成为了太子。唐朝皇室女子地位颇高,李旦成为皇帝后,太平公主仗着从龙之功,经常干预政事,与太子李隆基互看不顺眼,皆视为对方是眼中钉肉中刺。比起太平公主,李旦更偏向自己的儿子,为了不让唐朝再次经历夺权之乱,李旦决定退位让太子早日登基,李隆基终究成为了九五之尊,即位后第二年,李隆基解决了太平公主一党,坐稳了皇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作为李隆基身后的女人,王皇后也该苦尽甘来,她确实被立为了皇后,但是也失去了李隆基的宠爱。她身为皇后对宫人宽容,对唐玄宗尽心尽力,可是,再深的情谊,再美好的品德在唐玄宗眼中已经不重要了,王皇后已成了昨日黄花,男的喜爱的永远是年轻貌美的姑娘。帝王更是如此,唐玄宗可以选择的太多了,他早已不是昔日和王皇后相依为命的临淄王,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美人要多少有多少。

前有赵丽妃,李隆基在潞州任职时,见到了还是歌姬的赵丽妃,赵丽妃出身青楼楚馆,游走于各色男人之间,与李隆基相遇后,李隆基对其喜爱非常,不久被将其纳为侧妃。赵丽妃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太子时期受宠非常,生下一子李瑛,开元三年,被立为太子,母子二人一时风头无两,而王皇后似乎被遗忘了。

后有武惠妃,后宫三千人,年年有更新,赵丽妃这朵花也开始凋零,武惠妃的出现几乎夺了唐玄宗的所有宠爱。武惠妃的出现让王皇后的处境更加难堪,武惠妃专宠后宫,地位待遇直逼皇后,并不把王皇后放在眼中,几次三番向唐玄宗说王皇后的不是,唐玄宗宠爱武惠妃,蠢蠢欲动想废王皇后立武惠妃为后,但是因为武惠妃出身武氏一族,遭到群臣的反对。

王皇后帝位岌岌可危,其兄王守一请来和尚明悟祭拜南斗与北斗,取来霹雳木并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让王皇后佩带,说道:"带着它可保佑早生贵子,往后将可与则天皇后相比。"

但是这一求子的举动却被揭发诬告,导致了“符厌事件”的发生,无子无宠的王皇后被废,三个月后,王皇后抑郁而逝,唐玄宗将其以一品礼安葬在无相寺。

对待曾经的糟糠之妻,唐玄宗不可谓不无情,夫妻之情终究抵不过美色当前,武惠妃在后宫作妖多年,陷害王皇后又设计陷害三王,害死三位皇子,却在死后被唐玄宗追封为皇后,葬在皇陵。

在武惠妃之后,唐玄宗又与儿媳杨玉环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昏恋,王皇后在唐玄宗的时期像个无名的过客,身为正宫,身为母仪天下的皇后,陪着唐玄宗从低谷走到顶端,到最后却发现拿着的不过是炮灰的剧本。直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才恢复皇后的名号。


闲话茶馆


王皇后的命不太好,成为唐朝的第二任废后。巧的是,唐朝第一任废后是唐玄宗爷爷唐高宗的第一任妻子,也姓王。

大唐初年是不是和姓王的原配过不去呢?

这个王皇后的名字具体不详,有人说她叫王有容,有人说她叫王菱。这里我们就称呼她为王皇后吧。

她和唐玄宗李隆基是少年夫妻。

王皇后的父亲是祁国公王仁皎,她小时候就很漂亮,行为举止非常注重礼仪规范。王仁皎同李隆基一家颇有私交,因此王皇后很早就和李隆基定亲了。

以李隆基当时的处境来说,这种定亲算得上有帮扶之恩。

为什么呢?按理说,李隆基是皇孙,定亲的话,应该是王家高攀。

李隆基的祖母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他的父亲是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势,杀起人来六亲不认。

武则天晚年登基后,她的小儿子一家,长期被软禁在内廷之中,与外界的往来非常有限。

武则天对儿孙的防备很深。李旦的两个妃子,其中一个是李隆基的生母,被奴婢诬陷诅咒武则天,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武则天下令秘密处死这两位皇妃。李旦即位后,令人翻遍了皇宫,都没有找到埋葬地点。

所以,以当时李隆基一家的处境来说,能和他们来往,就说明王家并不是单纯的攀附,是有几分真心在的。

李隆基一家在武则天的高压管制下,银钱上并不宽裕。有一次为了给李隆基过生日,王仁皎还得当掉衣服,换来面粉给李隆基做生日汤饼。

这份情谊其实颇为难得。

随着武则天离世,唐中宗上台,韦后把持朝政,李隆基也开始了夺权之路。

李隆基上位的途中,有两个关键的节点,一个是平定韦后及安乐公主之乱,二是平定太平公主之乱。

这两个节点都说得上危机重重。韦后和太平公主都是在权力风波中斗争经验非常丰富的人。

和她们斗,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心力,不断思索各种细节和应对方法。

面对强大的敌人,王皇后和李隆基说得上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旧唐书》上说:“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

《新唐书》上也说:“将清内难,预大计”。

这说明,李隆基决定起事时,王皇后就能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计谋,襄助李隆基成就帝业。

我们无法通过史书上寥寥数字推断出王皇后襄助李隆基的细节,但惜墨如金的史书能记载下这几个字,就可见王皇后的功力和作用。

这个阶段,年少结合的夫妻,是事业搭档,共担风险。

当李隆基坐稳皇位后,他们从搭档变成帝后,关系实质就不一样了。

王皇后的地位变低,李隆基的地位变高,夫妻力量均衡不可同日而语。

王皇后漂亮聪明时,李隆基觉得这个妻子真是个贤内助。当江山到手后,王皇后的美色褪去,还生不出儿子,可能身上还带有以往那种提醒的语气时,李隆基就觉得妻子没有那么温柔可爱了。

在后宫中,王皇后无子是致命的缺陷。看着李隆基身边层出不穷的美人,一会儿赵丽妃,一会儿武惠妃,她内心的焦虑在不断累积。

王皇后的龙凤胎哥哥王守一非常着急。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王守一病急乱投医,做了宫廷中大为忌讳的事情“符厌事件”。

大致细节就是请来和尚做法,在霹雳木上写下玄宗的生辰八字,让王皇后带在身上,并说,这个方法能够让王皇后生下皇子,取得了武则天一样的成就。

“后有子,与则天比。”

这句话可能才是让王皇后被废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无子,但有昔日功绩和扶持之情在;她失宠,但有父亲照顾年幼的李隆基的情分在。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激起唐玄宗内心的动容,延缓她被废的命运。

一旦提到武则天,那么就无法挽回了!

大唐的皇后,不能再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是皇帝和大臣一致要防范的事情。

李隆基结束了红妆弄权的时代,女人当权是一代雄主李隆基不能容忍的事情;在感情上,武则天是他的祖母,也是他的杀母仇人,李隆基对于武则天怨恨躲过尊敬。

李隆基可以接受武氏出生的武惠妃。武惠妃自幼长在宫廷,和李隆基也是打小相熟。他如此宠爱武惠妃,昏头时要册立武惠妃为皇后,经过大臣提醒,就立即打消这个念头了。

所以,事发后,唐玄宗亲自处理。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获罪赐死,王皇后被废,三个月后,王皇后逝世。

当时有很多人为王皇后鸣不平。他们讽刺李隆基处境变好了,就废弃糟糠妻。

有一个人叫做王諲,就写了一首《翠羽帐赋》抨击李隆基的无情。可惜,这首诗没有流传下来。

王皇后治理后宫,颇得人心。她没有儿子,就以李隆基正妻的身份抚养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李亨。这段经历为她的身后事迎来转机。李亨的儿子,唐代宗登基后立即下令恢复王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这时距离王皇后离开人世,已经37年了。

但她终究等来了这一天。

世人都记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婉爱情。这位隐藏在宠妃和爱情背后的糟糠妻,被废弃是因为色衰而爱驰,因为那句“与则天比”。

可是,她不该如此悲惨。错就错在,唐玄宗只爱自己。


熊沾沾


王皇后,据《唐会要》 中记载其名为王有容,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元配皇后。

长寿二年(693年),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聘娶王氏为妃。

有道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能干的女人。而李隆基能当上皇帝,可以说王使居功至伟,特别是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后协助出了不少力。

李隆基登基的当年,也就是先天元年(712年)的八月二十日,王氏被立为皇后。

但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唐玄宗李隆基突然把王皇后废了,王氏为后短短一十二載。

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要废了王皇后呢?

我们都知道,历来便有母凭子贵的说法,而王氏作为皇后一十二年来没有为李隆基诞下一子,再加上年老色衰而李隆基又有了新宠武慧妃,地位便受到损害。

后来发生姜皎一事,使其兄王守一非常害怕,害怕王氏被废失去权势,所以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他请来和尚明悟祭拜南斗与北斗,并取来霹雳木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让王皇后佩带,说道:“带着它可保佑早生贵子,往后将可与则天皇后相比。”

殊不知,这乃是历代皇帝严厉打击的歪门邪术。结果可想而知,玄宗知道后恼羞成怒亲自追查,果然搜获物品。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七月二十一日,废王皇后为庶人,其兄王守一被赐死。

三个月后,也就是开元十二年十月,王皇后便抑郁过世。


樾檬侃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风流皇帝,在位期间妃子近四万,堪称历史上妃子最多皇帝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具有艺术细胞,是一个特别独特的皇帝。

至于他怎么独特,又怎么废除王皇后的,我接下来为你分析。


一、花心李隆基

李隆基有一个最大毛病就是花心得很,还在唐隆政变的时候,他的老婆王氏就一直帮他处理很多事情,为他登基铺路。



可是他登基不久,就喜欢上一个民间歌姬,并且与之生下儿子李忠,没办法只能将歌姬纳入后宫,成为赵丽妃。

因为母亲出生一般,所以李忠交给不会生孩子的王氏照顾,认为干儿子,并且后来王氏成为王皇后,李忠也被立为太子。

王皇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生孩子,在古代不会生孩子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皇家不会生孩子更加糟糕,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王皇后,就因为不会生孩子被废除。



如今的玄宗王皇后与之同姓,对此事当然耿耿于怀,深知不会生孩子的严重后果。


二、废除王皇后

为了能够生个孩子,王皇后费尽心思,想了各种办法,旁门左道样样尝试,依旧无济于事,可悲可叹。

这时,李隆基见到自己小表妹武惠妃逐渐长开,亭亭玉立,对其一见倾心,经过一些琢磨,将武惠妃纳入后宫,成为自己妻子,并且生下李瑁。



有了儿子的武惠妃,与王皇后相比优势可见一斑,随时都可能取代王皇后,王皇后十分担心,可也十分傻。

在武惠妃的怂恿下,王皇后听取武惠妃意见用了一些歪门邪道的办法,结果武惠妃再找李隆基告密,果然王皇后被发现藏有小布人在鞋子里。

这是一种巫术,皇帝最痛恨的行为,因此王皇后被李隆基一怒之下将其废除,从此再无王皇后。废除不久,王皇后抑郁而终,武惠妃顺势上位。



武惠妃试图努力让自己儿子李瑁成为皇太子,自己也想成为皇后。李隆基几次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都被大臣反对,毕竟武则天之事还没有过多久,武惠妃又是武则天后人,大家十分担心。

当然,李隆基也要听取大臣意见,最终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武惠妃知道自己没机会成为皇后,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子李瑁身上,希望李瑁能够成为太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惠妃不择手段,想方设法将李忠太子废除,此后再蛊惑李隆基一日杀三子,让后人十分不齿。



太子李忠被废后,武惠妃因为自己心里有鬼,经常噩梦惊醒,最终也在梦中被吓死,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花心找了梅妃,李瑁彻底失宠,最糟糕的是,李瑁老婆杨玉环,也被李隆基霸占,李瑁不仅没希望成为太子,还偷鸡不成,倒失把米。


结语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十分有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冥冥中一切都是暗中注定的。



做人,应该守住做人的底线,不能过于功利,更不能失去良心!



嗔痴历史观


这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冷血又昏庸。

李隆基这种人,其实是非常薄情寡义。

他的结发妻子王皇后,与他可以说是患难夫妻,两个人结合于微末。不仅如此,王皇后非常贤德聪慧,一直在帮助李隆基夺取江山。

对于这样一位妻子,就算是没有爱情,你也得有点亲情。没有亲情,也得有点感恩之心吧。

但李隆基就是没有。在登基后,李隆基宠爱武惠妃,想要为了宠妃废掉王皇后。王皇后甚至在当时泪眼汪汪地对着丈夫说道:

您难道就不念当年我们贫困时,我爹拿着衣服换了一斗面粉,就为了给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

可惜,王皇后的一往情深,打动不了李隆基的铁石心肠,她还是被废了。

不仅如此,李隆基在废黜王皇后以后,还在同一天内,接连诛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这三个皇子,挡了武惠妃的路,所以她设计构陷除掉他们。李隆基居然连想都不想,直接就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并赐死。

这就是薄情寡义的李隆基所做出的事情,最后他也付出了代价,那是血一般的代价。


HuiNanHistory


公元693年,被祖母武则天降为临淄王的李隆基,迎取果毅都尉王仁皎的女儿为王妃。此时的李隆基根本没有享受到王爷应有的待遇,因为武则天的猜忌,李隆基和父亲李旦一起被软禁在宫中,母亲窦氏则被武则天秘密杀害,‘昭成为天后所杀,玄宗幼失所恃,为窦姨鞠养’。

正是再这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王皇后陪着李隆基从一个随时都有的生命危险的皇子,一步步走到了帝王的位子上。经历过生死的夫妻二人,最终还是没能划上圆满的句号,玄宗最后还是做出了废后的决定。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那?

王皇后不能生育

从公元693年被立为王妃,到公元712年被立为皇后,在这十年中王皇后始终没有给李隆基生下一子半女。不过这十年中,朝中政局一直混乱不堪,李隆基并未在意此事,相反的没有儿女的牵绊,反而让夫妻的每一步都走的毫无羁绊。

等到玄宗即位之后,政局渐渐稳定下来,玄宗皇帝的生活就越来越像皇帝了,于是开始广纳妃嫔,这其中就有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这个武惠妃很能生育,前前后后为玄宗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惠妃开元初 产夏悼王及怀哀王、上仙公主,并襁褓不育,上特垂伤悼。及生寿王瑁,不敢养于 宫中,命宁王宪于外养之。又生盛王琦,咸宜、太华二公主。——《旧唐书·后妃传》

虽说唐朝以开明著称,但是在那个年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是皇宫后院也不能免俗,后宫嫔妃仍然是母凭子贵,因此武惠妃成为了唐玄宗最宠爱的嫔妃,在后宫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此时,没有嗣出的皇后就处在了比较弱势的地位,在后宫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玄宗本人也开始有了废后的心思。

王皇后因爱生恨

如果唐玄宗能做的像近些年清宫剧里面的清朝皇帝一样,无论皇后有无子嗣,只要才德配位,为皇帝管好后宫,就会得到皇帝的尊重。但是玄宗皇帝并没有,看着皇后久久不能生子,不但没有宽慰皇后,还逐渐疏远了她。

陪伴丈夫一路走来的王皇后,因为玄宗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就将所有的怨言都撒在了武惠妃的身上。此时,以政治嗅觉灵敏著称的王皇后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昏招频出。王皇后开始在玄宗面前处处诋毁武惠妃,再加上武惠妃连续两个孩子夭折,此时专宠武惠妃的唐玄宗,听着王皇后的话是异常刺耳,因此更加疏远王皇后,废后的决心也越来越大。


到此为止,虽然看似废后之举是水到渠成,但是等到玄宗将废后的决定,拿出来和朝臣商议的时候,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坚决反对。这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王皇后的为人处事原则密不可分。

政治环境不允许

当时玄宗的后宫环境是皇后王氏受冷落、妃嫔武氏受宠,这一幕和唐高宗李治的后宫情况是惊人的相似。此时刚刚经历了武周(武则天建立的政权)之乱,大批大唐的忠臣像长孙无忌、褚遂良、徐敬业、骆宾王相继被杀,过去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因此,满朝的大臣听到玄宗废后的决定之后,是群情激奋。再加上玄宗自己心里也犯嘀咕,所以废后也就不了了之。

王皇后为人仁慈

王皇后先祖是南梁刺史王神念,‘玄宗废后王氏,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后’,其父王仁皎参军之后因军功被封为果毅都尉。王皇后出身于武将世家,因此骨子里有一股好爽的气息,跟《庆余年》里宁才人有几分相似。在武则天在位时期,李隆基的生活是异常清苦,在李隆基生日当天,王皇后的父亲为了给李隆基买面粉做一碗长寿面,竟然把自己身上的袍子卖掉了。

再加上王皇后的出身并不高贵,所以生活中对待下人是宽仁有佳。因此,武惠妃在玄宗面前诋毁王皇后的时候,宫中的太监宫女几乎无人附和,玄宗身边的宫女太监对王皇后的‘风评’也不错。因此,废后的决心也没有坚定下来。

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激怒了玄宗,直接导致了王皇后被废除。在经历了第一次的废后风波之后,王皇后和兄长王守一有了深深的危机感,王守一便采用巫蛊之术,将一块霹雳木挂在王皇后的身上,并且上面还写着:带着此木牌可保生子,以后还可以像武则天一样。

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有左道僧 明悟为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讳,合而佩之,且祝曰:“佩此有子, 当与则天皇后为比。”——《旧唐书·后妃传》

兄妹二人出此昏招,不但没有起到保护皇后宝座的作用,还因此彻底斩断了玄宗皇帝对待皇后的最后一丝念想。事发之后,玄宗从王皇后身上搜到那块‘刻着当与则天皇后为比’的木牌,彻底怒了。玄宗自小就在武则天的控制之下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又出来一个想成为武则天的皇后,这还了得。因此下令将王皇后废除,但是碍于大臣的反对始终没有将武惠妃立为皇后,但是享受皇后的待遇。

多情的玄宗也答应武惠妃自此之后再也不立皇后,以示对武惠妃的宠爱。只是可怜同玄宗共患难的王皇后在开元十二年七月被废之后,同年十月就郁郁而终,死后只能以一品夫人的礼仪下葬,还不能享受皇后的祭祀之礼。


王皇后其人

王皇后在正史中其实并没有记载姓名,只是在唐朝的一本私人记录唐朝典籍制度的书中提到,王皇后的名字叫王有容‘元宗皇后王有容-《唐会要》’。不过此时距离王皇后所在的时期已经过去近百年的时间,再加上唐朝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其真实性也不可知。根据后人编写的地方志,记述王皇后真名叫王菱,真实性就更低了。在封建年代‘男尊女卑’的风气下,即使贵为皇后,想要青史留名也不是那么容易。

王皇后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小耳濡目染,身上难免会有一些豪爽果断的性格。在嫁给临淄王李隆基为王妃时,李隆基正处在武则天的严密监视之下,父亲睿宗李旦被幽禁,母亲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王皇后的到来,给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李隆基,带来了不少的安慰。

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之后,李氏重新回到权利的中枢,但是在韦后的干预之下,李隆基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为了除掉韦氏集团,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李隆基的父亲睿宗李旦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王皇后一直在背后默默的参与此事。

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旧唐书·后妃传》

在玄宗登上皇位之后,太平公主和玄宗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玄宗发动‘先天政变’彻底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在这次政变中,王皇后不但参与其中,其兄王守一也被王皇后拉着一起参与了政变。

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 毅李守德等亲信十数人,出武德殿,入虔化门。枭常元楷、李慈于北阙。擒贾膺福、 李猷于内客省以出。执萧至忠、岑羲于朝,皆斩之。 ——《旧唐书·本纪第八》

最是无情帝王家,王皇后被废之后,王守一先是被贬外地,路上又被下召赐死。

在唐代宗李豫即位之后,才恢复了王皇后的皇后待遇,祭祀以皇后礼。并废除了武惠妃皇后的谥号,祭祀的皇后之礼也一并废除。这是因为,王皇后虽然无后,但是却将唐肃宗李亨抚育成人,因此唐代宗感激王皇后的抚育之恩,因此为王皇后正名。




历史淘沙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名叫王有容(此时杨贵妃还不知道在哪刮旋风呢,哈哈),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娶王有容为妃。

后来,李隆基称帝后封其为皇后,她是李隆基唯一的皇后。

李隆基和王皇后乃患难夫妻,从王妃到皇后一路走来。

有道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能干的女人。”李隆基能够当上皇帝,王皇后居功至伟。

为何这样说呢?

原来王有容是个有勇有谋的女人,其能力不输当年的武则天。

本来李隆基没有资格当皇帝,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人称“李三郎”,他的上面还有个哥哥——李成器。

(李隆基)

当时李旦不是皇帝。(武则天在世时废黜了李旦皇位了)李隆基在妻子王有容的帮助下,毅然发动了“唐隆政变”,他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推翻了韦皇后集团(韦后是李隆基的婶娘)。

韦后所立的傀儡皇帝李重茂退位,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这才二次复位称帝。

由于李隆基“从龙有功”,被父亲李旦立为皇太子(按照传统继承法,应该是李隆基的哥哥李成器当太子)。

换言之,李隆基能够当上太子是用实力抢来的,王有容是李隆基的幕后参谋。

后来李旦把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称帝的当年,即先天元年(712年)八月二十日,王有容被立为皇后。

转眼12年过去了,即开元十二年(724年)七月二十一日,唐玄宗李隆基突然把王皇后废了。

(王有容皇后)

(问题来了)李隆基为何废了王皇后?

原来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加上李隆基称帝后有了新宠武惠妃。

武惠妃很能生,她一口气为李隆基生了四子三女,出于“母以子贵”的思想,李隆基萌生了“废王立武”为后的念头。

李隆基有个股肱之臣名叫姜皎,李隆基就把废后的打算给姜说了,姜是个有话存不住的家伙,他就把这事说秃噜嘴了。

王皇后得知消息后,哭着找到了李隆基说:“三郎,还记得当初阿忠(王皇后的父亲)拿衣服换面粉,给你做生日汤饼的事吗?”提起从前同甘共苦的往事,李隆基为之动容,暂时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但是李隆基架不住武惠妃的枕头风,武惠妃想上位当皇后,她必须把王皇后打倒。

(武惠妃)

就在危机四伏时,王皇后做了一件蠢事,终于被武惠妃抓住了把柄。

事情是这样的:李隆基虽然没有废后,但他恼恨姜皎走漏风声而杀了姜,此时姜的好朋友,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很害怕。

他怕失去权势,于是请和尚作法,用霹雳木刻上妹妹和皇上的名字,让妹妹把它佩戴在身边。说这可保妹妹早生贵子,击退小人保皇后之位安然无恙。

其实这招数早在汉朝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用过,陈阿娇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女主,他也是没有生育,也是用这种办法求子和诅咒情敌卫子夫的。

(巫蛊之术)

结果事泄阿娇被汉武帝打入了冷宫,这办法名叫“巫蛊之术”,是历代皇帝打击的歪门邪术。

不知李隆基怎么知道了这件事,经过调查确实属实,盛怒之下把王皇后废为了庶人,三个月后,王有容抑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