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之言也。《菜根谭》

只因世俗之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就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的,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老子也曾经说过:“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问兴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也就是说:没意识到万物的存在,也不感受到天理自然的支配,是为忘己。忘我的人,便可谓入于天,亦即和天合为一。如果承认吾人心中真有实体存在,烦恼便会尾随而至。

先哲主张“无我”,那是针对世人们“太有我”而说的。人们看“我”太认真,所以有种种烦恼。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人生在世,每天品味着不同的生活,有喜,有怒,有哀,有乐,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这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生活对每一个人也不是完全平等的。如果想要平衡自己的心理,那就要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不要钻牛角尖。毕竟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而且人生的大多烦恼都是自找的,人就是这样。心里要是有点什么事,就会忧愁万千,牵肠挂肚,逃不了,离不开,扔不掉,脑子里整天就转着那点破事儿!那么,莫名其妙的烦恼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烦恼像弹簧,你硬它就强。俗话说:“野花不种年年收,烦恼无根日日生。”只要我们想开了,它就像一片乌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的话,那烦恼就不会对我们有丝毫影响。

这里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在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个国王,整天郁郁寡欢,他让他的手下去寻找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国王的手下来到一个贫穷的山村,听到有人在唱歌,他们就寻着歌声找到了一个农夫。农夫穷得连一双鞋子都没有。

他们就问他:“你快乐吗?”

农夫说:“我没有一天不快乐。”

“可是你连鞋子都没有!”他们感到奇怪。

“我没有鞋,但我有一天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我才觉得我比他幸福多了!”农夫笑着回答道。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多么聪明的农夫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烦恼东,烦恼西,其实,太多的烦恼可都是自找的。

西方的一个心理学大师做过一个实验:

这个心理学大师找来一批志愿者,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未来一星期的烦恼,然后放在一个指定的盒子里。一个星期后,他又让那些人从盒子里拿出那些纸,看哪些预计的烦恼成了真正的烦恼,而哪些预

的烦恼没有成为真正的烦恼。结果发现只有二成预计的烦恼成为了真正的烦恼,真实发生过,而那八成只是自己预想的。

这个实验表明,生活中,我们常常自寻烦恼。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这个心理学大师告诫我们:每天想自己该想的,做自己该做的,就足够了。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过:人的幸与不幸,多半是自作自受。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迫使自己进入不幸和自怨自艾的苦境,一旦无条件地投降就成为沮丧的牺牲品。

让我们在先贤智慧的引导下,给自己一点空间,让微笑重新回到脸上,坦然面对失败、挫折,给自己重生的勇气,当悲伤和绝望的时候,换一种角度去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解脱方式。不要一味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不要折磨自己的心灵,要悦纳自己,多一份自信,让生活充满希望。

老人言: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试过后,你会发现:

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会觉得豁然开朗。

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会恢复往日的自信。

换一种角度去生活,会觉得海阔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