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軍為什麼沒有單發戰鬥機?

巨蟹座大王


俄羅斯地廣人稀,航空發動機可靠性不高,用雙發戰機更安全一些。

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戰機是蘇27系列和米格29系列,全部是雙發戰機,而美國、中國等大國空軍一般則是用雙發重型戰機和單發輕型戰機形成高低搭配。

除了蘇27和米格29系列,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其他主力機種,比如米格31截擊機、蘇24殲擊轟炸機、蘇25強擊機,全部是雙發戰機。

即便是教練機,俄羅斯也是用雅克130這樣的雙發戰機。在如今的俄羅斯空天軍中,找一架單發戰機還真是不容易。

當然,歷史上蘇聯前線航空兵裝備過的單發戰機比比皆是,比如大名鼎鼎的米格15/17/19/23系列,全部是單發戰機。

蘇/俄最後一型單發戰鬥機---米格23,之後蘇/俄的主力戰機全部是雙發構型。

蘇/俄也不是沒有動過研製單發輕型戰機的念頭,誕生過諸如米格33之類的概念,使用一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整體定位與F16類似。但是這些方案無一例外的胎死腹中。

俄羅斯空天軍偏愛雙發戰機,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俄羅斯地廣人稀,更偏愛載荷航程性能出色的雙發重型戰機。

俄羅斯領土面積世界第一,而且廣袤的國土上絕大部分基礎設施薄弱,難以佈置地面基地,因此偏愛載荷航程能力出色的雙發重型戰機,米格31和蘇27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當年不是因為米格設計局利用政治影響力強行上馬腿短的米格29,估計現在俄羅斯空天軍是一水的雙發重型戰機。看看米格29如今的慘狀,俄羅斯隊雙發重型戰機的溺愛一覽無餘。

二是俄羅斯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可靠性不佳,單發戰機安全性不足。

對於這一點,我國的殲10戰機有一肚子話說。由於使用的俄製AL-31FN發動機軸承潤滑缺陷,使得這款整體可靠性還不錯的單發戰機因發動機故障墜毀了10餘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主要在海上飛行的海軍航空兵只裝備了區區24架殲10,寧可留著殲8也不再追加殲10。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都說別有一發RPG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兩發”,那麼毛子在飛機上也是這麼解決的,如果一個發動機推力不夠,那就來兩個。毛子家的發動機推力雖然大,但是油耗大、發動機使用壽命相比歐洲其他先進發達國家相比更短,這和毛子家的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有關係。像二戰時期蘇聯的戰鬥機發動機馬力雖然大,但是油耗太大,航程短,只能充當戰場截擊機。而這種情況也延續到了戰後。

由於蘇聯的工業製造經驗是源自於批量化的坦克生產,這種工藝簡單、粗糙對於坦克這種武器還好說,但是對於海軍和空軍這種精密生產的裝備就不行了。所以油耗問題不解決,飛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就解決不了。像著名的米格31型,它用的是D-30F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高達151.9千牛,這玩意好像是轟炸機的發動機,並且可真算得上是油老虎啊,載油量高達16.35噸,但是作戰半徑卻只有短短的720公里。所以為保障它能更好的運作多加一臺也無所謂。



還有一種可能也是毛子需要考慮的,那就是自己的國土面積大,需要航程更遠、滯空能力強的飛機,雖然不能自己解決發動機壽命問題,但是低油耗、大推力發動機自己還是能造的出來的,而且有些戰機是充當前線支援飛機,毛子是想像二戰伊爾-2攻擊機或者A-10那樣直接近距舔地。所以多一個發動機就是多一份生命的保障。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俄羅斯空天軍沒有單發戰機,不論是中型飛機米格-29,還是重型戰機蘇-27,不論是截擊機米格-31,還是五代機蘇-57,不論是戰術轟炸機蘇-34,還是他的前型蘇-24,俄羅斯空天軍戰鬥機全部都是雙發。

圖為米格-29戰鬥機,他的氣動佈局和蘇-27如出一轍。


俄羅斯沒有配備單發飛機,原因有很多,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重視空天軍的建設。單發飛機對比雙發飛機,在同樣的技術水平下,作戰能力要差很多,但是好處就是價格便宜。因此我們能看出,蘇聯時期構建空軍時的財大氣粗,從前線的米格-29到遠程殲擊機蘇-27,在同一代戰機的高低搭配中都使用了雙發戰機。

圖為經典的蘇-27“側衛”戰鬥機,該氣動設計的精髓被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繼承,繼續使用。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很大,要求戰機具備更大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比如說,美國的F-16戰鬥機,這是一種單發的四代戰鬥機,以其最新的改進型F-16C戰鬥機為例,他的最大飛行速度是2175千米/小時,相比而言,俄羅斯米格-29戰鬥機的最快速度就超過了2810千米/小時,飛行速度快有利於縮短抵達戰區的時間,這對於作戰範圍較大的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國土面積大,一架飛機就要飛的遠、飛的快,最好能頂兩架用,拉大布置的密度,降低開銷。

圖為蘇-57戰鬥機,他也是雙發重型戰機,對於俄羅斯而言,航程和速度非常重要。


同時,雙發戰鬥機的加速、減速也更加敏捷。米格-29戰鬥機的機動性非常好,他使用了和蘇-27戰機差不多類似的氣動佈局,他們的氣動都來自於同一個設計,不過蘇-27隨後進行了一些改動。蘇聯,或者說俄羅斯,一直在戰機的電子設備上落後於西方,隨著第四代戰機時代的來臨,這種電子設備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影響到空戰能力的發揮。對此,俄羅斯採取的辦法就是提高戰機的機動性,米格-29戰機也許無法在中距離取得對F-16的優勢,但是格鬥空戰優勢很大。

圖為米格-35戰鬥機,是米格-28戰機的深度改進型,但是不論怎麼改,俄羅斯就是沒有單發飛機。


再者,俄羅斯戰機的使用條件更加嚴酷。蘇聯雖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但是也是一個國土面積十分廣大的國家,無法保證在任何作戰區域都有良好的維修工廠和作戰機場,尤其在遠東地區,基礎設施就更加落後,城鎮都不多。因此,對於戰機的獨立作戰能力要求很高,確保較高的戰備率。因此,俄羅斯戰機全部使用雙發,以便於在嚴酷環境中作戰,畢竟一臺發動機受損,還有一臺可以確保飛機繼續飛行,這一考慮類似於艦載機對雙發的追求,是一個道理。

圖為蘇-34“鴨嘴獸”戰術轟炸機,他的掛載能力極強,可以攜帶7枚KH-31導彈作戰。


最後也是因為雙發戰機的掛載能力更強。俄羅斯的空天軍雖然側重於制空作戰,但是在實際作戰中,俄羅斯更多面對的是歐洲的國家,而非是強大的美國,在這個局面下,戰鬥機的縱深突破和對地支援能力就很重要了。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陸地大國,其歷史上作戰方向一直集中在西部面向歐洲的區域,在那裡,蘇聯的軍隊曾經以空地協同的大縱深作戰方式橫掃東歐,只達德國柏林,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如何發揮戰機的多功能作戰能力尤其重要。

圖為俄羅斯較小的蘇-25攻擊機,就算是這麼小的攻擊機,也採用雙發配置,這就是作戰環境較為惡劣的原因了。


雙發戰機可以攜帶大量的彈藥,比如說蘇-34戰鬥機,在蘇-27系戰機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就能成為戰術轟炸機,可以攜帶多達7枚KH-31反艦導彈或者KH-59MK2巡航導彈,簡直就是縮小版的圖-22M3轟炸機,這些戰術轟炸機在實戰中扮演著火力大範圍機動和縱深打擊的任務,所以對於俄羅斯而言,戰機的雙發佈局是最好的選擇,反倒是單發飛機,航程段、速度慢,在俄羅斯這麼大的國土面積下,很可能無法發揮出作戰能力。


海事先鋒


俄羅斯空軍之所以沒有單發戰鬥機,是由於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們看俄羅斯的戰機制造技術,延習了前蘇聯的特點,就是戰機制造以簡單、實用、高效為主,鑄造工藝比較粗糙。



這就決定了俄羅斯的戰機,雖然在動力和火力方面都很猛,但是質量和性能欠佳。這兩個缺點,可是讓二戰時期的蘇聯吃了大虧,每次跟德軍空戰,都會有蘇軍戰機因為性能和質量不好被擊落,要不是當時蘇聯仗著戰機數量多,可能就被德軍搶佔了制空權了。



所以二戰後,蘇聯淘汰了所有的單發戰鬥機,全部換成雙發戰機。這樣一來,即使有一個發動機壞了,還有一個可以繼續控制飛行,不至於出現機毀人亡的慘重事故。



第二,雙發戰機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油。我們都知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疆域面積依然廣闊。這就需要俄軍戰機要有較遠的續航能力,而單發戰機因為動力不足,無法攜帶大量燃油,這也是俄羅斯選擇雙發戰機的又一原因。



第三,我們常聽說一個國家配置戰機,要“輕重搭配”,但這是對於經濟條件好的國家來說的。我們看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後,其經濟就一直處於不太景氣的狀態,空軍的預算更是“捉襟見肘”。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足夠的戰力,維護大國地位,只能造一些雙發重型戰機了,因為已經沒有錢再補充製造輕型戰機了。

這就好比一個飢餓的人,剛好有一元錢夠買兩個饅頭。雖然他也知道吃饅頭配點菜比較好,但是顯然先買倆饅頭填飽肚子最重要。至於菜,等以後有錢了再說吧。

所以,因為以上三點,俄羅斯空軍並沒有選擇裝備單發戰鬥機。


迷彩雄師


戰鬥機肯定是以雙發為首選。

雙發戰機爆發力、機動性更強,空戰中,對單發戰機有著絕對的優勢。而且雙發戰機安全性也更高,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依靠另一臺也能保證回家降落。單發戰機如果遇見空中停車,那是非常要命。

哎,為了槓精,還得再多說幾句:雙發戰機比單發戰機更好,但你不能拿F16和蘇27來比較,更不能拿最新款F16和老款蘇27來比較。得拿最新款F15和最新款F16來比較。對不對?最新款的F15和最新款的F16來比較才有價值,因為這是同等科技水平下的戰機,除了發動機之外,雷達、航電、武器......都在同一個水平線,這才能對比出單發戰機和雙發戰機的差距。老式的蘇27肯定打不過新款的F16,但這跟發動機沒半毛錢關係。蘇27確實是雙發戰機,但它的雷達、航電、武器......要遠遠落後於新款單發的F16,幾十年來沒有像樣的升級,這才導致不如F16。

雙發戰機方方面面都比單發戰機要好。這事還得再從美國這繞一下。當年美國是先有了雙發的F15,後又造了單發的F16。他們裝備F16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省錢。只有這一個目的。按照美國空軍的意願,全裝備F15才是最理想的。但由於F15太貴,國會的老爺們逼著空軍又買了便宜的F16。F16是一代名機,不但美軍裝備了很多,出口量也很大。它之所以賣的好,最關鍵的因素也是便宜,比F15便宜。

同時代,在技術水平相等的情況下,雙發的F15要比單發的F16,強!因為這是雙發戰機對單發戰機的先天優勢。

單發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也可以說這是它唯一的優勢。

但這個優勢在俄羅斯就不太成立了。

首先,俄羅斯發動機是自己家產的,以他的人工,生產成本,發動機就貴不到哪去。當然,這是針對於他自己使用,出口的事另說。我們中國買蘇35,8000萬美金一架,但他自己用的,只有1600萬美金。飛機才這點錢,上面的兩臺發動機根本就貴不到哪去。

另外,俄製發動機的壽命要遠遠低於歐美髮動機,往往要低一個數量級。

歐美髮動機的壽命都是上萬小時,俄製發動機的壽命是3千、5千。冷戰時期,俄製發動機的壽命更是隻有幾百小時。使用壽命低,看著是個弊端,但從另一方面看就是:便宜。便宜,就可以大量製造。所以,這事不能簡單的說是俄國不如歐美。當年世界大戰要是真打起來,恐怕還是毛子的思路更佔優勢。

俄國人自產自用的發動機其實非常便宜,所以就沒必要在這塊再省錢了。它的兩臺發動機只有歐美一臺發動機的價格:用單發戰機的成本造雙發戰機。

這樣既擁有了雙發戰機的優勢,又很便宜。當然,事情都是兩面的,代價就是在使用壽命上,俄製戰機要低於歐美戰機。

俄國人在發動機上帳是這樣算的:歐美的發動機使用壽命1萬小時,我的發動機使用壽命3000小時。他們造發動機需要10天,我造發動機只用3天。如果有爆發戰爭的危險,我可以迅速大量生產,先保證把戰鬥機都造出來,先保證有沒有的問題。而在戰爭中,一架戰機飛幾次也就被擊落了,根本沒必要給它安1萬小時壽命的發動機......

當然,如果不爆發戰爭,俄製發動機的壽命低,就顯得比較難看。

從另一面講,俄製戰機確實是粗糙一些,簡陋一些,可靠性差一些。然後咱們上面也說了,單發戰機,如果發動機在空中停車,基本上就要墜毀。單發戰機非常怕發動機出故障,但俄製發動機就偏偏不太可靠,這就變得很恐怖。如果你仔細留心一下就會發現,某款採用了俄製發動機的單發戰機這幾年沒少出事,出了事,就死人。

俄國人精的很,他不搞單發,自己心裡知道咋回事。

俄製發動機,簡單、便宜,適合快速大量製造,不怕戰場上消耗,這個思路其實就是為雙發戰機設計的。雙發,既能保證在空戰中為戰機提供強勁的動力,同時多一份保險,又不貴,打大仗,出動幾次,戰鬥機就夠本了,摔了不心疼。

這種思路完全能保證俄製戰機的戰鬥力。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省錢,搞單發,對戰鬥力就有損害了。俄製單發戰機這叫弱弱組合,既沒勁又不安全。這種便宜,就不如不搞了,更便宜。

我國這幾年發動機已經能自給自足,所以也出現了類似俄國的現象:雙發戰機吃香。殲20、殲16、殲15、殲11B都是雙發重型戰機。單發的殲10越來越被邊緣化。道理和俄國差不多,自己家產的,用不了幾個錢......


今天,俄國的蘇57掉下來一架,雙發的還這麼摔呢,單發就更可想而知了。


銳度何老師


這個問題的準確表述應該是:俄羅斯空天軍在四代機以後就沒有單發戰鬥機了。一來俄羅斯已經將原先的空軍、國土防空軍、空天防禦軍合併成了全新的空天軍,俄羅斯空軍這個軍種不復存在了。二來在四代機之前,俄羅斯還是有單發戰鬥機的,比如一代機米格17,二代機米格21,三代機米格23,只不過這些戰鬥機如今已經全部退役了,俄羅斯空天軍的現役戰鬥機只剩下雙發戰鬥機。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戰鬥機的分類問題,通常按照發動機的數量和推力,可以把戰鬥機劃分為以下三個大類:第一類是重型戰鬥機,配備的是兩臺大推力發動機,主要代表機型為F22、殲20、蘇57、F15、蘇27、殲11等等。第二類是中型戰鬥機,配備的是一臺大推力發動機或者兩臺中推力發動機,主要代表機型為F35、FC31、F16、F18、米格29、殲10、颱風、陣風等等。

第三類是輕型戰鬥機,配備的是一臺中推力發動機或者兩臺小推力發動機,主要代表機型為幻影2000、FC1、IDF、JAS-39、LCA等等。俄羅斯作為一個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的陸上大國,短胳膊短腿兒的輕型戰鬥機肯定是不可能考慮的,就像FC1無法獲得中國軍隊的訂單一樣,只能出口到巴基斯坦、緬甸這樣的第三世界中小國家。重型戰鬥機和中型戰鬥機才是俄羅斯空天軍的選擇範圍。

重型戰鬥機就不用多說了,必然是雙發戰鬥機。但是在研製中型戰鬥機的時候,俄羅斯卻並沒有像美國、中國那樣選擇單發戰鬥機的方案(美國的F16、中國的殲10都是採用一臺大推力發動機),而是看中了同樣也是雙發的米格29,這樣一來就導致單發戰鬥機從此與俄羅斯空天軍徹底告別。造成這個狀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俄羅斯研製第四代戰鬥的時候,米格29被定位為前線戰鬥機,蘇27則負責國土防空。

這就意味著米格29必須在第一線直面美軍高性能重型戰鬥機(比如F14、F15)的衝擊,因此米格29一開始就強調空優作戰,而不像美國的中型戰鬥機F16只是負責運泥巴,早期型號甚至連超視距空戰能力都沒有。米格29採用類似蘇27的中央升力體+邊條翼氣動佈局,外形酷似縮小版的蘇27,航電系統和武器配置都與蘇27大同小異。如果米格29採用單發設計,也就是一臺AL31發動機,那麼推重比和機動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空戰需求。

其次當時俄羅斯與四代機配套的發動機普遍可靠性不佳,比如AL31,就存在使用壽命短、滑油系統設計缺陷容易導致空中停車等諸多問題。導致時隔多年以後,採用單臺AL31的殲10依然為此吃過不少苦頭,更何況是米格29剛剛問世的80年代,遇到的麻煩那就更大了。米格29出於穩妥起見的考慮,選擇雙發設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儘管RD33比起AL31好不到哪裡去,但是畢竟是兩臺發動機,也有足夠的系統冗餘度。不過雙發的米格29也造成航程大幅縮水,成為名副其實的前線機場保衛戰,最終逐漸被蘇27系列所取代,米格系列戰機從此淡出歷史舞臺。


晨曦談兵


目前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戰鬥機都是雙發戰鬥機,而這與俄羅斯空軍的作戰環境和作戰目標有很大關係。選擇雙發戰鬥機也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俄軍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

(俄羅斯空軍偏愛雙發戰鬥機)

比起單發戰鬥機,雙發戰鬥機有著很多的優勢。單發戰鬥機的優勢在於結構簡單,價格便宜,可是雙發戰鬥機的動力要更加強大,速度更快,機動也更加靈活。眾所周知,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世界第一,這讓俄空軍的防空任務變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最短的時間戰機可以抵達作戰區域,執行防空攔截任務就顯得非常關鍵。而且戰機速度快還可以提高攔截成功率,降低機場的佈置密度。此外,由於俄羅斯電子技術落後於西方,所以俄軍戰機更加重視近距離格鬥時的機動能力,而雙發戰機的加減速能力和機動特性都要優於單發戰機。比如,俄羅斯人在模擬空戰中發現,單發F16戰機在與雙發米格29近距離格鬥,米格29的機動性能夠讓它佔據更大的優勢。

(單發戰機)

此外,雙發戰鬥機的載荷能力也要優於單發戰鬥機。正所謂身大力不虧,在同等水平下,兩臺發動機的推力肯定要大於一臺發動機。俄軍戰機更重視戰術打擊能力,強調對地支援和縱深突擊能力,而雙發戰鬥機則可以攜帶更多的有效載荷,這對於提升飛機的掛載能力和多用途能力有著更大的優勢。

最後,雙發戰機的安全係數更大,這也是單發戰機所不具備的優點。兩臺發動機中就算有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那至少還有一臺可以使用。單發戰鬥機就不同了,一旦發動機出現問題,那極有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雙發戰機的使用冗餘度要明顯高於單發戰機,特別是對俄羅斯這樣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國土廣闊的國家來說,更高的使用冗餘度可以緩解後勤保障不充分的問題。因此,戰機的獨立作戰能力和完備率就顯得格外重要。

(兩臺發動機在安全上更有保障)

目前,俄軍戰機都採取了雙發大型遠程多用途戰鬥機的發展思路,這樣的戰機具備大航程、大載彈量、高速高機動性的特點,因為這更加符合俄羅斯的實際作戰需求。畢竟,單發中型和輕型戰機,在面對俄羅斯廣闊國土時,多少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戰情解碼


實際情況的確如此,早在蘇聯時代,發展大航程的重型戰鬥機就是其重要的軍備研發方向,曾經的米格17、21、23都是單發,但從三機開始,全部整成了雙發設計,比如米格27、29、31等等。

與之相反的是,美國二代機諸如F4、F5都是雙發設計。到三代機,四代機,開始往輕型機發展,竟然搞單發佈局了。

所以,這麼看,雙發或者單發的優劣,很難一概而論。

(蘇-27就是雙發戰鬥機中的典型設計案例,作戰半徑能達到1500公里)
不過,一般來說,輕型單發戰鬥機造價肯定沒有重型雙發戰鬥機的造價高。

當你的空軍很強大,數量成千上萬時,要考慮成本,“搭配著用”,於是,大量相對便宜的單發輕型戰機會作為有力的補充。比如美國,拿F-15用來掌握制空權,F-15E負責遠程打擊的同時,也需要F-16這種便宜的多用途戰鬥機補足;
但是,當你的財力有限,養活得飛機有限時,出於戰鬥力考慮,重心放在雙發機上比較合理。

畢竟,貴絕對有貴的道理。輕型單發戰鬥機和重型雙發戰鬥機對抗的話,理論上重型雙發戰鬥機可以很好的壓制單發戰機。

因為重型雙發戰鬥機採用兩個發動機,所以速度要比輕型單發戰鬥機快的多,更有保證。比如,F-22能夠實現超音速巡航,而F-35就達不到這個程度。還有一點也非常明顯,雙發的安全係數比單發戰鬥機更高,壞掉一個,還可以用另外一臺發動機實現降落。

此外,雙發戰鬥機因為個大,載油量大,自然巡航範圍廣;體積大,載彈量也大,相應的火力輸出更強,勁大。所以,取得制空權,必須得靠它。

俄羅斯這邊呢,經濟拮据,還想擺譜。加之,俄羅斯地域遼闊,也對飛機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蘇聯/俄羅斯的戰機主要是“職能區分”,不同於美軍的高低搭配(咱們中國還是更偏向於美式)。這麼看,雙發戰機還是非常符合俄羅斯國情和軍情的。

還有,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學的風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
不過,除了便宜以外,單發的戰機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眾所周知,戰機在設計階段,每個部件都是要精確到克的,因此,只裝一個發動機的話,可以大幅度減少冗餘結構,機身重量會大大降低,戰機自然輕快靈活,機動性會明顯增強。

還是從機動角度來看,雙發戰鬥機由於機身寬度較大,兩個發動機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力矩較大,因此,跟單發戰機比,在滾轉速率上比較慢,容易吃虧。

所以,在近戰中,靈活的單發戰機,優勢非常明顯。不過前提是,得有靠譜的雙發戰機爭取制空權,才能留給單發戰機“發揮”的空間。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應該說,俄羅斯空軍還是裝備過一些單發戰鬥機的,比如米格23/27以及早些的米格系列。

不過,目前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戰機還是以雙發為主,如米格29系列、蘇27系列、蘇25等等。

一方面,雙發戰鬥機一般為中型以上戰機,航程相對較遠,載彈量大,相比單發輕型戰機,更適合俄羅斯這種國土面積大,幅員遼闊的國家。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還是相對有限,不管是整體壽命還是單位功率,相比美國同期的飛機發動機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採用雙發佈局,既可以保證機動性能,又提高了安全係數。

此外,俄羅斯雖然已經走出了最低谷,但是要想恢復往日的榮光,還是欠缺實力。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把資源往重點型號傾斜,也是必然的。雖然雙發飛機日常運行保障所耗的資源一般要大於單發飛機,但是比起為了形成所謂的“高低搭配”而單獨開發、運行、維護一款單發輕型戰機,維持現狀可能還是相對划算一點。


深藍防務


原因很簡單:沒錢。

俄羅斯空軍現在的主力戰鬥機、截擊機和強擊機某種意義上都發源於蘇聯末期——蘇-27系列、米格-29系列、蘇-25系列、蘇-24系列,某種意義上都可以上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

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已經沒有餘力在大型戰鬥機項目中探索新的氣動佈局,只能依託於已經入役的、當時最為先進的中央升力體結構進行小修小補。

反例也很好舉——蘇聯時期,從截擊機到戰鬥機,從轟炸機到強擊機,要單發有單發,要雙發有雙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