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最寒心的教育,也莫過於把自己十月懷胎生下、含辛茹苦帶大的孩子,養成了一個陌生人,甚至是仇人。

最近幾天,江蘇常州一位病危的老母親,想見自己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迅速在各大網絡平臺上傳播。

我們得知,老人的兒子是北大博士後,出國深造20年杳無音信,國內個人資料竟已註銷。

幾經周折,終於聯繫上老人的兒子本人,他卻只冷冰冰地回覆了七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不禁讓親朋好友,都感到失望至極,特別是那位病危的母親,心中的遺憾,也許終究是無法圓滿了。

很多人也因此議論紛紛,是不是書讀得多了,人就會變得自私自利呢?

我國明代詩人曹學佺,也曾寫過一副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

但先不說這位高材生,和自己的家人,有什麼恩怨糾葛,就讀書本身而言,其實卻和負心忘義,沒有什麼必要的關聯。

因為知識不代表品行和德行,學歷也不代表名望和聲望

悉數那些成績雖然好,但行為和想法卻偏激固執的人,會發現他們身上有很多共通點。

而這些,多半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性格品行、思維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01.不能正確面對自卑,無法逃離悲慘的命運

老人的兒子,從小就愛讀書,學習成績也很好,是全家人的驕傲。

父親靠賣老鼠藥,來供這個優秀的孩子上大學。

當然,他也足夠努力,獲得了獎學金,也分擔了家裡的生活壓力。

但雖然擁有了高學歷,也獲得了獎學金,甚至老師同學都對他很好。

這些,都沒能讓他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他的內心,其實非常自卑。

這一點,從談戀愛時,親人來探望時,他不讓說家裡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來。

也許是兒時,家中的貧窮,讓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吧。

原來,兒會嫌母醜,狗也會嫌家貧。

前段時間看過一部電視劇,在《因為遇見你》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姑娘。

一個是餛飩攤主王愛玉的親生女兒張雨欣,她從小貪慕虛榮,為了得到資助,竟然不顧親生母親的感受,說自己是孤兒。

連媽媽去學校看她,都怕被發現,而不給好臉色。

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而另外一個女孩果果,她只是王愛玉的養女。和張雨欣是在一種環境之中長大。但卻有著非常良好的品行,和正確的人生觀。

為了讓張雨欣上好的大學,果果很早就輟學在家裡幫忙照顧生意,雖然養母對她並不太好,但她還是很孝順。

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但很有刺繡天分的她,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自己的人生舞臺。

而再看看張雨欣呢?她用盡手段,討好取悅,威逼利誘,可走到最後,她還是失去了她為之努力的一切。

而原本,她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孩子,而且幸運地接受了資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甚至還擁有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比一般人家的孩子的起點,高出了不少。

可內心深處扭曲的自卑感,讓她根本無法正常地思考,正常地做事。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曾提到自卑是每個正常人,都會有的情感。自卑與自私常常是形影相隨的。

而這種或多或少的深刻自卑,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自卑,是兒童拼命奮爭的動力和起點。

作為驅動力的一面,極力克服前進中的障礙,超越自卑,贏得自信與自尊,從而走向成功,實現自我。

但無法超越自卑,便會走上歧途,往往越走越遠,直到沒有歸路。

而且自卑與自私,常常形影相伴。

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02.只看重成績的教育,只會養育出自私的孩子

父母的愛,大概是這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了。

有多少父母長輩,寧可自己窮,也不窮孩子,寧可自己苦,也不苦孩子。

但可笑的是,在這樣的寵愛之下,反而養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父母常常控制不好愛的力道,幫孩子做得越多,他的自力和處理能力就會越差;給的越多,他們的索取心理就會越來越強。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家長,很注重孩子的成績,卻不注重全面的教育。

他們心裡常常認為的是,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書讀好就成。其它的,都可以我們來做,哪怕再苦再累都值得。

所以,多少家庭中的孩子,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務活一點都不會做。

可父母做到這種程度,孩子會覺得幸福嗎?他們會感恩嗎?

不,她們一點都不會感到幸福,只會覺得不自由。也不會感恩,因為家長這是在無形之中,培養孩子的“受之無愧感”。

新聞中的男主角,是什麼時候和家裡斷了聯繫的呢?

是他畢業後,母親病重時,家人希望他能寄一點錢回來,貼補家用的時候。

大概是怕被這個窮苦的家庭拖累一生吧。

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我們成年人常說,心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家長只顧著讓孩子提升成績,那麼即使成績上去了,其它的方面,比如人的性格和品行方面,可能就全都落下了。

而這樣長大的孩子,即使成績特別好,可內心卻多半無法健康成長。

還記得《小歡喜》中的英子吧,應該算是特別懂事、又勤奮上進的好孩子了。

離婚的媽媽,為了她的學習和高考,也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甚至連教師的工作都辭去,只為專心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可最後,英子抑鬱了,差點跳海。

英子,真的是很優秀了,感覺就像別人家的孩子。

而更多的孩子呢?家長過分的寵溺之下,他們卻往往要經歷社會中的很多教訓。

有些人,可以在教訓中成長起來,也有些人,在教訓之中,更加憎恨自己的父母。

他們會把一切不如意的歸因,都給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其實很大程度上,也的確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了他們人格品行上的缺陷。

所以,很多家長應該儘早明白的是,讀書,的確是窮人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但是人品才是一切成功的根基。

自卑和自私,是焦不離孟的好夥伴,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兄弟,就是自我。

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03.以自我為中心,最後只會作繭自縛

自卑和自私的人,往往也會非常自我。

他們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只顧自己的利益得失,稍有不如意,就肆意打擊報復。

在時期熱播劇《十年三月三十日》中的楚芸,就是這樣的女孩子。

楚芸做了很多壞事,但其實大家一直在幫她,一直期待她能變好。但是她卻聽不進去任何好話,只是一意孤行地做盡各種壞事。

可當她破壞靳燃和袁萊的感情,作為閨蜜又爆脾氣的徐辛頤,一時氣不過替袁萊出頭,沒想到卻被楚芸懷恨在心。

楚芸利用丁昂的單純和仗義,故意讓懷孕的徐辛頤誤會老公丁昂和自己出軌。

最後導致丁昂車禍死亡,楚芸自己也沒得善終。

其實,自卑也好,自私也好,自我也好,本身都是不需要我們過分牴觸和壓制的東西。

而且,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並能加以利用,它們反而可以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積極情感。

讀書,的確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更加接近自己的夢想和想要的生活。

但要想在成長的路上不至於偏離軌道,還要有意識地修正自己的心性和品行。

書本和知識,無法辨識人性的好與壞。

它只是一種技能,一種工具,一種讓我們擁有無限可能的機會。

人品,才是我們一生之中,最寶貴、最高級的學歷。

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讀書太多所以自私?這個鍋書不背

本文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