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人的國民性聊聊日本疫情的發展走向

聊聊日本疫情的發展

其實聊這個話題,是不免要談到日本國民的國民性。

中國人一提起國民性,感覺就會崩,其實這點日本也和我們很像。

一般來講,崇尚集體主義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儘可能苛求自己個人,而不是去苛求政府。

這就是所謂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在整個東亞,日本有兩點值得矚目,一是老年人多,是個老年人為主導的社會,而這些老人接受的二戰以來昭和時代的教育。

這種教育曾經趨勢一國之人走向軍國主義。

雖然在美軍接管之後,教育系統有所改變,但是改變的其實外交國防方面的教育,對於社會性公共的群己教育沒有太大變化。

這種老人社會展現的是什麼樣子呢?如果經常看日本電影《寅次郎的故事》就知道了——千萬千萬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給國家添麻煩。

所以,有這樣的民眾基礎,日本抗疫如果一經正式展開,會做的很好。

日本社會的第二個特點是人群壽命長,這聽起來好像和老年人社會是一會事,其實並不是。

日本平均壽命大約88歲,中國目前是72歲。差了十年,差在哪裡?

日本是個島國,人口多,資源少,和中國比,壓力都一樣,那麼日本為什麼做的更好呢?

要是非得胡說今日的日本發達是因為不斷髮起殖民戰爭,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日本社會壽命長,是因為整個社會自適應配套的結果。

就是在各個領域,為人的壽命延長做出精細化的管理。

小孩子從小開始就被社會照顧的很好,教育的很好。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亦然,由此,自然也就壽命長了。

那麼,這背後肯定就取決於日本政府建設起來的龐大的衛生醫療體系。

我們中國人在這邊看起來,認為日本人對待疫情可能比較糊塗疏忽、麻痺大意。

但是究其實,日本衛生醫療系統也是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要不然,我們沒法解釋他他們的平均壽命比我們多出14歲。

總之,日本的國情決定了他們整個社會會安安靜靜而又低調的消化掉這次疫情。

我們看日本社會處理福島核危機,各種天災大地震,表現出來的國民性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

日本不會萬眾一心的高喊福島加油,但是他們會以無比安靜的配合政府去低調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日本在歷次天災疫情都一直表現的很好,那麼,勸這樣的優等生去抄我們中國的所謂作業,恐怕只是說你們對日本這種高度文明化的國情一無所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