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刘备之墓千年未被人打开,诸葛亮到底在墓中安了怎样的机关?

哆啦咪噜


导语:盗墓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职业,无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会有为了钱财不顾一切的人。

盗墓者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帝王的坟墓盗窃,因为他们的墓里金银财宝无数,足够他们一夜暴富。但是,盗墓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行为。如果不慎,就很有可能导致万箭穿心的结果。但是,有些皇帝的墓,并不容易打开!不过,有一位帝王的陵墓千年来却没人能够成功盗掘,究竟有什么秘诀呢?

这个帝王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他的墓,千年都未被打开。

刘备死后的安排

刘备之墓叫惠陵,指的是刘备和甘夫人、穆夫人两个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诸葛亮殿之西南侧,占地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

公元223年,刘备伐吴期间,“夷陵一战”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蜀国。刘备回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城旧址),连气带窝囊一病不起,熬到同年(223年)6月10日不幸去世,享年63岁。

刘备临死向丞相诸葛亮交代了后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其实刘备还交代了一件事,亲们可能不知道,那就是由诸葛丞相全权负责刘备丧葬事宜。比如下葬的安排、礼仪、陵墓的启用等诸多事项。(当时刘禅只有16岁,刘备对儿子不放心,故由诸葛亮代劳)。

后由诸葛亮亲自监督运回了成都安葬,(奉节距离成都大约607公里)。据说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走了将近2个月,8月份才下葬了棺椁。

历史证明刘备没看错人,三国群雄割据战乱纷纷,许多陵墓都被盗掘,而刘备的惠陵却历经千年沧桑,从没被人打开过。

人们很纳闷,诸葛亮是怎样布置的?里面都按了什么机关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传闻一:许由进墓

据传闻,唐朝时期有一个永安县令叫许由,这个人平时喜欢研究古书秘闻,有一天他得到一本书,记载了刘备墓葬的位置,许由一看大惊,因为这个刘备的惠陵好巧不巧的正好在自己家的下方。许由内心激动,挖开了地砖,果然找到了惠陵墓葬入口,许由也正式进入其中,当然了,他的发财梦并没有成真,在许由进入后,里面灯火通明,墙上写了十六个大字:

“许由许由,无冤无仇。私开吾墓,罚汝添油。”

许由一看,吓得满头大汗脊背发凉,不禁对诸葛亮肃然起敬,赶紧为墓葬里的灯火添了油。

这个时候,许由才看到大字下面还有小字:

“速回不死”,

许由如释重负,赶紧逃出了墓葬,从此每日拜诸葛亮,对这位预知500年后的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传闻二:张飞墓中饮酒

相传有一个小盗墓贼很聪明,进入了刘备的惠陵,进入之后,小贼傻眼了,这墓葬内灯火通明不说,刘备居然在和关羽下棋,旁边还站着张飞在饮酒,诸葛亮坐在他的战椅上正在闭目养神,忽然张飞举杯发问:“饮乎?”话音刚落,已有人地上来一杯酒,小贼心虚,听命饮下,不想酒劲儿大,一时胆子大了起来,居然对他们说,我想要宝贝,没想到张飞也不生气,叫人给了他一条玉腰带。

小贼得宝而退,次日醒来,哪里有什么玉腰带,一条大蛇正在身边吐信子,吓得小贼落荒而逃,再不敢来惠陵了。

传闻三:长明灯千年不灭

据1964年曾有幸进入刘备之墓的人来看,刘备的墓中长明灯始终亮着,这也成为了一大疑团。按理来讲,这个灯历经千年,本该熄灭。为何千年间不灭呢?还是说,这盏灯中另有玄妙之处?

在编者看来,这长明灯似乎代表着某一机关。毕竟当年诸葛亮曾制作出非常强大的连弩,由它发射出的箭不仅强韧有力,更是一针见血。可以直接达到穿心的功效,虽然盗墓者有想要窃财的心,可大部分贪生怕死的人都会畏惧诸葛亮这位神机妙算的先生。毕竟他当年所说的一些理论,至今都可以沿用。所以他很有可能制作出千年不变的机关。

野史的记载,其实就是侧面表现出民间对刘备的态度,刘备宽厚仁慈,百姓自然不希望被盗掘,于是他们希望诸葛亮能保护好刘备惠陵,对他们神话,以寄托思念和敬重之情。

蜀国刘备之墓千年未被人打开的原因

总而言之,个人始终认为惠陵里确实埋着刘备的真身,我相信里面布置着诸葛亮的连弩,即便有盗墓贼闯入,估计有去无回。即便连弩射不死盗墓贼,就凭诸葛亮布下的名扬天下的“八阵图”,盗墓贼也逃不掉。正所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盗墓贼可没有东吴都督陆逊那么幸运,陆逊可以被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领出阵来,盗墓贼上哪里去找人?

盗墓贼即便知道惠陵埋着大批的财宝也不敢去盗掘。得到财宝他怎样走出陵墓?这就是惠陵千年没人打开的原因。


总结:诸葛亮擅长阵法和机关,在刘备陵墓内设有阵法机关并不稀奇,刘备墓葬一直在保护状态,没有开发,只等技术成熟,解开三国神秘面纱。


路之意


为什么不打开位于成都武侯祠里的刘备墓?

跟什么机关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个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馆长就解释过。

当年南方集团的董事长参观博物馆。客人毕竟属于富贵之人。于是馆长亲自陪同参观。看完刘备墓后。来客估计觉得自己兜里有几个钱也想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点贡献。于是对馆长说,他们愿意出500万把刘备墓打开看看有什么东西。馆长听到这惊讶得四目圆睁,无言以对,拂袖而去。

当年,我有一个朋友住在武侯祠对面的四川省交通局,我们常去武侯祠内喝茶。当时门票只有2元,喝茶也只1元。喝茶时也聊起过刘备墓,也知道刘备只是衣冠冢,但是也好奇刘备墓内有一些什么东西。不过掘人祖坟如图财害命这个道理也还是懂的。况且对刘备这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的墓,更不可以有非分之想。

在武侯祠还有一个名人刘湘的墓却没能幸免。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掘开。红卫兵干那事也只是出于政治需要。对刘备他们应该还是比较敬畏的,所以没敢造次。当年被毁的刘湘墓,现在已经恢复。来成都旅游的朋友,可以去锦里参观,不收门票。不过要看刘备墓是要买门票的,而且价格不菲。除非家里有矿,我想现在也没人经常去武侯祠里喝茶了。





高空风


惠陵就是刘备的陵墓,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24日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5月,刘备的灵柩由永安宫启程运往成都,8月,刘备灵柩安葬于惠陵,从刘备去世到入土为安,中间差不多有3个多月时间。

虽然刘备的陵墓被记载在三国志中,但是只记载了安葬在惠陵,并没有记载惠陵到底在哪里?况且三国志也是成书于晋朝,离刘备去世已经66年了,所以与刘备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惠陵在哪里,只有少数蜀汉政权的高层人物知道,比如丞相诸葛亮,后主刘禅。

陵墓和宗庙历来是古人非常重视的神圣场所,古人每年都会到陵墓和宗庙进行祭祀和祷告,因此陵墓和宗庙也是古人极为保护的圣地,尤其是为了防盗,还会派出专人来进行守墓,一方面是保卫安全,阻止防盗 ,另一方面是维护管理,修缮保养,惠陵也不例外。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保护刘备的陵墓,想了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狡免三窟,简单地说就是诸葛亮故弄玄虚,设置了三个可能是刘备墓地的疑似地点,第一个地点就是上文说的惠陵,惠陵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的西侧,当时的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戒备森严,蜀汉政权灭亡前,有专人负责保卫刘备陵墓的安全,所以在263年前,别说很少人知道惠陵在哪里,就算是知道了,也是没人能盗取惠陵的。

刘备陵墓可能的第二个地点就是在刘备去世的永安宫附近,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刘备是夏季农历4月24日去世的,换成阳历就是5月多,已经是初夏了,按三国志的记载,刘备的灵柩从永安运到成都下葬都用了3个多月时间,那刘备的尸体早就腐烂了,想当年秦始皇在夏季去世,尸体只十几天就腐烂,更别说刘备尸体这么长时间了,古人是很重视身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更何况刘备还是皇帝,诸葛亮不可能也不敢让刘备的尸体腐烂了再下葬,当时的防腐技术也没有那么高,按道理诸葛亮遵从刘备命令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据明朝《夔州府志》记载:刘备安葬在夔州府后花园,夔州府就是今天重庆市北部一带,治所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也就是当年的永安,而且刘禅的生母甘夫人的陵墓也在奉节,《夔州府志》上说刘备与甘夫人是合葬在一起的,所以刘备的陵墓在永安(奉节)也就是第二个说法。

刘备陵墓可能的第三个地点就是在四川省彭山县北边四十里的莲花坝,这个出处是来自于一本地方志《彭山县志》,是这样记载的:

治北四十里莲花坝有皇陵,并传莲花坝有皇庄。墓依山势,封土呈覆斗形,传此为刘备坟。

所以刘备的陵墓有三个疑似地点,到底哪一个地方才是真的刘备陵墓,没人知道,至少在惠陵没有被发掘以前是没人知道的,连刘备陵墓在哪里都有疑问,试问那些盗墓贼又怎么能盗取刘备陵墓呢,这就是诸葛亮故意设置的“狡免三窟法”,让人弄不清楚刘备真正的陵墓在哪里,自然也就无从盗墓了。

诸葛亮用的第二个办法就是:薄葬法。薄葬法简单地说就是最简陋的安葬方法,下葬时不准备多余的财物,只安排简单的衣物及基本的装饰品,不放豪华的珠宝及陪葬宝物,东汉末年由于战乱时期,很多人为了生存沦为盗墓贼,比如曹操据说都安排了一支专门的部队用来盗墓,曹操自己去世也是薄葬,不陪葬财物,在当时如果厚葬摆明了就是招贼惦记,诸葛亮也是薄葬的提倡者,他自己去世之后安葬更是简陋,盗墓贼图的是财物,没财物自然也不会来盗取了。

诸葛亮用的第三个办法就是:在陵墓边建立庙。古人的祭祀习惯一般是在宗庙的,陵墓只在每年祭日进行祭拜,诸葛亮建议刘禅把刘备的昭烈庙建在惠陵边上,陵墓边上建了庙之后,人流就多了,一是守陵人,二是祭拜者,即使蜀汉灭亡后,仍然不少慕名前来的祭拜者,人多了之后,刘备的陵墓自然就不方便盗取了。

另外,诸葛亮去世之后,在刘备的惠陵和昭烈庙的位置又建了武侯祠,武侯祠就是祭拜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因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受人敬仰的千古一相,即使到了今天祭拜诸葛亮的人仍然是络绎不绝,人一多,武侯祠就来了个反客为主,结果就是人人都知道惠陵那里是武侯祠,反而没人知道那里其实才是刘备的惠陵所在地,这个办法就是用庙掩盖了陵墓,结果又引来诸葛亮的祠堂,更加掩盖了刘备的陵墓,自然也就没人来盗取刘备的陵墓了。

所以,并不是诸葛亮用了什么机关,而是用了三个办法掩盖了刘备的陵墓,才导致千百年来没人盗取刘备的陵墓。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盗墓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职业,无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会有为了钱财不顾一切违法盗墓的人存在。而盗墓者一般都会选择一些王侯将相的坟墓盗窃,因为他们的墓里金银财宝无数,足够他们一夜暴富。但是,盗墓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行为。为了防止墓被盗窃,保障其安全,所以这些坟墓都会设置一些机关,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他的墓,千年都未被打开,而设置机关的人就是我们熟知的蜀国军师诸葛亮。

曾经辉煌的刘备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蜀汉的建立者,要说三国哪一个诸侯建立诸侯国的难度最大,这个人肯定是刘备。年过半百的刘备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蜀汉建立之后,刘备没有贸然称帝,到了60岁的时候,刘备才称帝,就是历史上的汉昭烈帝。

尤其在魏蜀吴三国争霸时,刘备的蜀汉曾经是那么辉煌,可是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国力受到了大大的打击,蜀汉的士兵由十五万人减少了一半。蜀汉之主刘备更是在这次战役后,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神乎其神的刘备墓

其实人们对于刘备他这个墓穴的传说说的是神乎其神,说有一个叫许由的人他之前因为想要发横财,所以就去了,埋在他衙门下边的刘备墓里边去盗墓,谁知道他刚拿起一块石阶的地砖的时候,就看到墙壁上面写了许由许由,无冤无仇,私开吾墓,罚汝上油,而且下面还有字说速回不死,说得是诸葛亮,他当时算出了,500年后许由他会盗墓,所以就给他留了这一句话。

真实的刘备墓

惠陵的地宫并不会很大,因为惠陵表面土层是远不如两汉的帝陵。不过刘备好歹是一方君主,蜀汉皇帝,他的陵墓也不会差到哪里。所以刘备的陵墓中一定是有墓道的。在汉朝,墓室的前面结构是用石头砌成的,这些石头造成的道路,就是墓室中的墓道。并且在埋葬的时候,会从这里经过,最后到达墓室。

而由于蜀汉军师诸葛亮擅长阵法和机关,所以他在刘备陵墓内设有阵法机关并不稀奇,因此刘备墓葬一直在保护状态,千年也未被人打开过。但是在1964年,据说有人进过刘备墓葬,里面有长明灯,也有机关,机关为铜弩机,是一种强力射击武器,据说张郃正是死于此种武器。


东哥聊历史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墓穴也是如此,“要想不被挖,除非人不知”,经过诸葛亮之手的墓穴都具有很大的保障,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有一手隐藏踪迹的手段,令所有人都不知道墓主的墓穴在哪里,这样一来墓穴自然就不会被打开。



刘备身死被安葬在了哪里呢?

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命丧于重庆奉节,而刘备被安葬在了哪里,到了至今也没有人知道,在正史中记载:

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丧重庆奉节,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

所以,经过一些人推测,刘备就如正史记载中一样葬在了惠陵,而这个惠陵则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西侧,但是问题来了,惠陵从来没有被挖掘过,所以也就没有人知道刘备的墓是否真的葬在了惠陵,因此还衍生了其他的两种说法。



一、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刘备死在了白帝城(今奉节),而刘备的老巢则在成都,在古时从奉节到成都路途遥远,道路崎岖,仅仅从奉节赶到成都就要三个月的时间,而刘备死时又正值夏日,烈日炎炎,三个月尸体肯定会腐烂的不能再腐烂了,所以有些人就认为,刘备被运送到四川时,尸体开始腐烂,不宜继续运送,就在四川找了一个风水宝地直接安葬了,这个地方就是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二、奉节

也有一些人认为刘备直接安葬在了刘备身死之处,由于刘备死时烈日炎炎,回到老家又路途遥远,刘备的亲信们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便决定直接将刘备就近安葬了,为刘备在奉节选了一个风水宝地,但是却不知道在哪里。

刘备的墓穴具体在哪里,至今也是个谜,这也是刘备墓穴千年不毁的根本原因。

刘备的墓穴中安有那些机关?

到至今也没有人知道刘备的墓地具体在哪里,自然也就没人进去过,也就不知道墓穴里面具体有什么,但是根据当时的科技水平,以及诸葛亮所擅长的奇门遁甲推断,刘备的墓穴之中必然会有的一种保护手段就是“暗箭齐发”和“头悬利剑”,具记载秦始皇墓地中就这一些类似的这种手段,到了汉末,诸葛亮定能将其完善与发扬,一但有盗墓贼进来定会暗箭齐发,令所来之人变成一个大刺猬。

其实墓穴之中是否有机关和机关厉不厉害都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墓穴隐匿的好不好,是否被他人知晓,如果墓穴被他人知道地点,即便是墓穴之中机关再厉害,也早晚会被他人攻破,不然的话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帝王的墓穴被盗了。而这一点诸葛亮就做的很好,无论是刘备的墓还是诸葛亮自己的墓,均是到了至今也没人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自然就谈不上被盗。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盗墓是个古老职业,盗墓者都是为了钱财不顾一切的人。

越是帝王的陵墓越是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王陵就代表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值得他们去冒险。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帝王的陵墓都遭到盗挖,比如大家熟知的刘备,他的墓,千年以来从没有被成功盗挖过。

各个帝王为了防止自己身后不安,都会想尽方法来预防盗墓贼,有的大打迷踪拳,比如曹操就有七十二个疑塚;有的干脆不告诉你在哪里,让你找不到,比如成吉思汗陵,到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有的里面遍设机关,让你不敢进来,据说秦始皇陵就有大量水银防护。。。。


据说刘备的陵墓是诸葛亮设计的,作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是肯定会做足预防措施的。

刘备墓又称惠陵,在成都城南。但很多人说那只是刘备的弓剑冢,真正的墓在在奉节的永安宫底下。而且有人光顾过。

唐朝时,三国的永安宫变成了县衙大堂。当时的县令是叫许由,此人喜欢看一些杂谈野史,有一次偶尔在一本书上看到自己衙门大堂之下就是刘备的墓,贪财的他便生出了歪点子,想进去弄点宝贝花花。


他无事时便东翻西寻,到处寻找入口,最后在大堂后室地下发现好像有个空洞。 到了晚上,许由悄悄地将地上石板撬开,发现了一条通往地下的石梯。

许由举灯,顺梯而下,摸进了刘备墓内。许由乐坏了,心想这下发大财了,正打算撬开棺材盖取宝,在棺材前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有十六个字:

“许由许由,无冤无仇。私开吾墓,罚汝上油”。纸条背面还有四个字:“速回不死”。

许由的心扑通一下沉了下去,刘皇叔都死了多少年了,怎么墓里有自己的名字?还知道自己会进来?原来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许由:


诸葛亮算定,五百年后会有位叫许由的人会来盗宝,于是留下了这张纸条。

许由看到纸条,吓得面无人色,赶紧给长明灯添满油,掩好盗洞,退了出来。自此再也不敢想歪点子了。后来他为官清正,不收昧心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清官。

调任时,亲书“奉公守节”四字,悬于县衙大堂,以赠新来的县令。“奉节”由此得名。 许由不盗,还有人会来。

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奉节县令逃之夭夭,有一个盗贼乘机把刘备墓挖开了。

进入墓室后,发现墓室面有两个人,正围坐在灯下下棋,旁边还站了十余个侍卫。盗墓贼一见这阵势也害怕了,以为遇到神了,连忙跪下来叩头。


下棋的其中一人问道,你喝酒吗?来喝一杯。盗墓贼迷迷糊糊的喝了那人递上的酒。

酒壮怂人胆啊,喝过后,盗墓贼胆大了,开口便向那人讨宝,那人给了条玉腰带,叫盗墓贼赶紧出去。

盗墓贼刚到墓外,盗洞口就合上了。再一看手上的玉带,竟然是一条大蛇。

吓得他撒腿就跑,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刘备墓的主意了。

(见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尸穸》卷十三)。 “近有盗,发蜀先主墓。墓穴,盗数人齐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惧拜谢,一人顾曰:“尔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与玉腰带数条,命速出。盗至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穴,已如旧矣。”

当然,认为惠陵才是刘备真正的陵墓的人还是占多数。可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一直没人敢动惠陵呢?


主要还是因为诸葛亮名声太大了。诸葛亮最善用计,机关消息样样精通。他凭着几块石头就能弄个‘八阵图“出来,困住陆逊十万大军,还有什么他做不到的?

据成都当地人说,1964年曾有人有幸进入刘备之墓,出来说墓中长明灯始终都是亮着的。

按理说,历经千年,长明灯早该熄灭,为何千年不灭?还是墓中另有机关?这就要等有朝一日开发惠陵才能得到答案了。


刚日读史


公元223年,刘备伐吴期间,“夷陵一战”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蜀国。

刘备回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城旧址),连气带窝囊一病不起,熬到同年(223年)6月10日不幸去世,享年63岁。

刘备临死向丞相诸葛亮交代了后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其实刘备还交代了一件事,亲们可能不知道,那就是由诸葛丞相全权负责刘备丧葬事宜。比如下葬的安排、礼仪、陵墓的启用等诸多事项。(当时刘禅只有16岁,刘备对儿子不放心,故由诸葛亮代劳)



历史证明刘备没看错人,三国群雄割据战乱纷纷,许多陵墓都被盗掘,而刘备的惠陵却历经千年沧桑,从没被人打开过。人们很纳闷,诸葛亮是怎样布置的?里面都按了什么机关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考古专家的兴趣,因刘备的惠陵从没打开过,故此所有的说法都是猜测。

刘备死后被追谥为汉昭烈帝,他的惠陵规格是帝王陵,相对曹操、司马懿的陵墓要高几个等级,里面陪葬品肯定不少。

曹操生前提倡薄葬,其实也就口头一说,目的就是欺骗盗墓贼。假如真如曹操所言,他为何还要挖空心思设计“七十二疑冢”?没有宝贝你怕什么盗墓贼呢?你看那个老百姓是偷偷下葬的?一句话,没钱你怕啥?



事后也证明了我的推测,曹操和司马懿的墓最后被发掘,墓中不但有被盗的迹象,而且还埋着大批的宝贝。

刘备的惠陵指的是刘备和甘夫人、穆夫人两个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诸葛亮殿之西南侧,占地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

史载刘备于223年6月病逝于白帝城,然后由诸葛亮亲自监督运回了成都安葬,(奉节距离成都大约607公里)。据说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走了将近2个月,8月份才下葬了棺椁。

诸葛亮和护灵队伍的行走,引起了许多盗墓贼的关注。这是隐瞒不住的,皇帝死了,又要从千里之外运回国都,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野史记载,有个盗墓贼暗中跟踪诸葛亮一行人,发现了一个蹊跷的现象,那就是刘备的尸体发出一股淡淡幽香,盗墓贼心想,这不合常理。



亲们想想看。刘备死于6月10日,正是北方麦收季节,四川奉节此时也是炎热的时候,刘备死后不可能放置两个月,在那时还没有“冷冻棺”来放置尸体,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冰块冷冻。

其实盗墓贼才是真正的考古专家,千年后考古专家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纷纷发表论文说:“惠陵没有埋着刘备的真身,诸葛亮不可能带着刘备腐烂的尸体运到成都,唯一的答案是把刘备尸体就地埋在了奉节城某个地方了……

按照专家的说法,惠陵埋的只是刘备的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衣物,里面并没有丰富的陪葬品,这就是为什么惠陵一直没被盗掘的原因。

我不认可专家的这种说法,“声东击西”下葬的办法曹操用过。诸葛亮用过,司马懿也用过,(即四门出殡,八方埋坟)。如果真像考古学家说的那样,奉节城应该有刘备下葬的种种传说,但无论野史或者笔记小说都没有这种传说,所以我认为说这只是考古学家的一厢情愿的想法。(郭沫若先生曾持这种说法)。



我觉得诸葛亮不会用这种老套的办法,这不是他行事风格。在炎热的季节保存刘备尸体不腐烂对诸葛亮来说不是难题,大家都知道水银能防腐吧?比如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成千上万吨的水银,据说里面还有条水银河。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曾让殉葬的童男童女喝下水银,这样的人才不会腐烂。诸葛亮时期用水银防腐不是难题。宋代用水银防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几位皇帝都用水银防腐。

诸葛亮如此聪明,不会不知道用水银防腐的办法。刘备棺椁发出淡淡的幽香正是诸葛亮的计谋,这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计。

盗贼起初相信棺椁里有刘备的尸体,但是发出幽香后,盗贼反而不相信里面有刘备真身了,盗墓贼认为诸葛亮施妖术骗他们上当。好几个月的尸体只能发出臭味,发出香味则不正常,他们哪里知道这是诸葛亮从西域得到的“麝香”呢?



盗贼越想越害怕,于是打消了盗墓的行动。

总而言之,我始终认为惠陵里确实埋着刘备的真身,我相信里面布置着诸葛亮的连弩,即便有盗墓贼闯入,估计有去无回。

即便连弩射不死盗墓贼,就凭诸葛亮布下的名扬天下的“八阵图”,盗墓贼也逃不掉。正所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盗墓贼可没有东吴都督陆逊那么幸运,陆逊可以被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领出阵来,盗墓贼上哪里去找诸葛亮的老丈人?

世上除了诸葛亮外,就是他老丈人一个人能破“八阵图”,盗墓贼即便知道惠陵埋着大批的财宝也不敢去盗掘。得到财宝他怎样走出陵墓?这就是惠陵千年没人打开的原因。(惠陵发掘日,就是证明我所言非虚时)


秉烛读春秋


诸葛亮的确是智慧过人,但是什么样的智慧什么样的机关也挡不住人的贪欲,千百年来无论古代的帝王将相在自己的坟墓当中,设置什么样的机关,都无法挡住盗墓贼的贪欲。

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一些机关一些防范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出来,古代的那些防范措施基本上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慈禧太后的坟墓,打不开就直接用炸药炸开,所以说任何的机关都是挡不住盗墓贼的贪欲的。

当年在三国时期刘备和诸葛亮能打出三分之一的天下,靠的不是什么阴谋诡计,也不是什么神机妙算,靠的还是仁德,诸葛亮也给刘备说过,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只能占人和。

人和是这天地人三大要素当中,最有创造力、最具活力的一个因素。所以,刘备靠的是仁德布于四海,靠的是他自己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获取大众的支持,最终打出一片江山的。

曹操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扩充军队,就和董卓一样,大肆盗墓,而且曹操盗墓是有组织的,他设置了专门的盗墓职务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不但挖皇帝的陵,就连一般的普通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坟墓也不放过,所以搞得天怒人怨。

最后,曹操死的时候,设了72座疑冢,他为什么要设疑冢呢?并不说是他的坟墓当中有多少财宝,而是他挖别人的祖坟、挖别人的坟墓,他害怕别人报复他,他的仇敌太多了。他没有办法,他只能这样,设了72座疑冢。

刘备最后死在白帝城,白帝城托孤以后,他的尸体被运回成都,安葬在成都武侯祠,那里有一座惠陵,占地2000多平米,这是刘备的坟墓。以刘备的为人处世、艰苦朴素的作风来说,刘禅与诸葛亮也不会给他陪葬多少珍贵的随葬品。

再说,当时蜀国刚刚经历了夷陵之败,国家的元气大伤,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大受损失,如果再搞特别豪华的陵墓的话,那必将进一步加重蜀汉政权统治之下的老百姓的负担,这对于他们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的坟墓是不会太豪华,随葬品也不会太珍贵。而且刘备一再宣称以仁德治天下,他是不会像曹操、董卓那样的,挖别人的墓为自己修豪华的陵墓,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所以,刘备的墓之所以这么多年来没有被盗:一方面是诸葛亮和刘备在历史上留下的美好的名声,老百姓对他们的评价都比较高。

再说,刘备的坟墓和诸葛亮的坟墓是在同一个武侯祠里,是君臣合葬墓。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名声和智慧,又给刘备的坟墓增加了一层保护伞。因此,刘备的墓这一千多年以来基本上就没有盗被盗。这也是人心,这也是世道对刘备评价的结果。

如果刘备的坟墓当中确实有极为宝贵的随葬品,那么1000多年来,刘备的坟墓是不可能保全的,即使诸葛亮想出来再周全的办法,也是不可能保全的,毕竟从汉朝到现在1000多年经历了太多战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时候很多,刘备的墓怎么能够保全呢?如果说这1000多年来,没有被盗,原因还是没有盗掘的价值。另外,刘关张三结义的这个故事也是很动人的,关羽、张飞死后成神,所以后代的人不愿意,也不敢去盗他们的兄长刘备的墓。


小小嬴政


刘备之墓被诸葛亮安排了迷雾阵,使后人不知道究竟在哪里。有人说在成都城南,其实那里是刘备的弓剑冢。而真正的刘备墓在奉节的永安宫下面,虽然没有被打开过,但是有人进去过,被诸葛亮算计,吓得死去活来,从此改邪归正,换了个人样。

诸葛亮神机妙算,能算计后人谁会进入刘备墓?

唐朝时期,永安的一个县令叫许由。他喜欢看各种史书。有一次他从一本书里得知自己的县衙大堂下面就是刘备的陵墓。为了发一笔横财,许由于是打起了盗墓鬼主意。


(许由)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搜寻,许由终于在大堂后室地下发现有空洞。

于是在一个夜晚,许由将地上石板撬开,果然发现有一石阶地道。他壮着胆子,拿着油灯摸了进去。正当他鉴赏宝物时,忽见墙壁上写有16个大的字:“许由许由,无冤无仇。私开吾墓,罚汝上油。”下面还有4个小字:“速回不死”。许由吓得头发直立。

原来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定500年后,会有个叫许由的人进来偷宝,才在壁上写了这一行字。许由赶紧在长明灯上加满了油,然后丝毫不动地照原路退了出来。


从此以后,许由再也不敢有盗墓这念头了,并且不收受贿赂,奉公守法,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清官。离任时他还亲笔写了“奉公守节”,悬挂县衙大堂上,以训后来人。“奉节”县名由此而来。

天宝年间,由于安史之乱,奉节县令逃往他乡。有一个盗贼趁机撬开幕门摸了进去,到了幕室突然看见有两个人正在灯下下棋。旁边还有10余个侍卫。

盗墓贼一见,吓得连忙跪下磕头。那下棋的其中一个对盗墓贼说:“尔饮乎?”那盗墓贼恍恍惚惚走过去接过酒杯喝了下去。酒一下肚,那贼胆大了许多,于是向他们要宝贝,其中一人给了盗墓贼一条玉腰带,并说赶紧出去。

盗墓贼刚走出墓外洞口就合上了,咋一看那玉腰带时,竟是一条大蛇,吓得他赶忙一扔,撒腿就跑。这些都是摘自唐朝《酉阳杂俎·尸穸》的故事。

闲话少说,刘备之墓确实是被诸葛亮安置了一些机关暗器,因此千多年来,没被打开过,直到1964年,经考古学家开启后发现,墓里有一种叫铜弩机的兵器,据说三国时魏将张郃就是就死于这种兵器。

欢迎评论。


史里淘声


蜀汉刘备墓到底葬在什么地方,至今成疑,为什么刘备墓没有被盗掘,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

公元223年,当了两年皇帝的刘备死在奉节永安宫,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扶刘备灵返回了成都,安葬于今惠陵(今成都西一环路内武侯祠南侧),这个记载应该是最为可信的。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当时蜀汉的史官,而且安葬刘备肯定是陈寿亲身经历过的,这种帝王安葬事件,作为史官是不可能出错的,正因为如此,汉昭烈皇帝刘备惠陵的确切位置一直被历代王朝所认可。

那么刘备的真正安葬之地是不是在成都呢,根据后世考证,刘备在白帝城修养了至少半年时间,没有什么没有在夷陵之战失败后直接回成都养病,既有抗拒东吴的原因,还有自身健康不允许的原因。

早在上个世纪,中国考古泰斗郭沫若就提出刘备应该安葬于今重庆奉节白帝城,三峡工程期间,国家对白帝城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在原永安宫旧址附近,原奉节县政府地下发掘出了大型夫妻合葬墓,初步确定为东汉末期,直接指向为刘备真正的安葬墓。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根据,刘备死于223年5月,作为重庆人,5月的天气是如何的炎热可想而知,而从奉节到成都,在三国时期的交通能力下,至少得花一个月,如果要扶灵回成都,估计诸葛亮都要被臭死了。

《三国志》关于诸葛亮扶灵回成都有详细记载,却完全没有关于刘备尸体处理的记录,这从侧面反映出刘备的尸体根本就没有运回成都安葬,极有可能诸葛亮扶的棺材里装的是刘备的衣冠而已。

刘备的安葬在成都办得非常的隆重,而安葬的地点离当时成都的内城并不远,在蜀汉时期肯定是有守陵官兵,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又为诸葛亮修建了祠堂,诸葛亮的武侯祠又离惠陵特别近。

武侯祠在四川有非常高的地位,香火旺盛,人来人往,这就决定了盗掘刘备的惠陵非常的不便。而在后来的朝代里,四川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省份,无论是在朝代更迭,还是时代动荡,四川都相对平稳,在一个平稳的社会环境里,盗墓事件发生的几率就很小。更何况,历代王朝的四川官署都对武侯祠和惠陵进行了修缮和保护,甚至皇帝都有对惠陵的题词。

所以,刘备的惠陵有没有被盗,与诸葛亮在惠陵里安装什么机关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因为社会原因所导致并惠陵安然无恙。

说到诸葛亮与刘备,就说说诸葛亮的墓,诸葛亮死于伐魏途中,而他死后,也没有运回尸体回成都安葬,就地在陕西勉县定军山安葬,成都的武侯祠既是个衣冠冢,也是个祭祀祠堂。

按照诸葛亮的级别,按照礼制,他死后,肯定是要扶灵运尸回国内安葬的,而他的最终安葬地却是归属地都不确定的前线,这就反过来说明了蜀汉时期对于过世的高层安葬并没有确切要求归葬成都。诸葛亮死后的安排极有可能遵循的就是刘备死后的规矩,就地安葬,衣冠归乡。

刘备的惠陵没有被盗的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环境的稳定,并不是因为传说中诸葛亮在墓中安装的什么机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