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足球杂谈(二):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的最佳拍档

在上世纪的广东足坛,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期,出现过很多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而其中又有几对组合由于在比赛中的默契无间,甚至心意相通而让球迷们津津乐道,并将他们称为最佳拍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出现过的最佳拍档。

杨霏荪和程洪森

1958年底,广东省体委为备战次年的第一届全运会,将由中南白队为班底的广州队打散重组,部分广州队教练和球员上调至广东省队,杨霏荪便是其中一员。随后,广东青年队的程洪森等几名年轻球员也被补充进来增强实力。随着一运会的预赛的开始,这支新老结合的广东队一路上所向披靡,6战5胜1平,进25球仅失2球,以小组第一杀进前六名决赛,虽然最终因为伤病等原因最终广东队名列第5收官,不过这支广东队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地面传控,两翼齐飞的技战术特点在赛后让许多球迷都大呼过瘾,尤其是队中的两位边锋杨霏荪和程洪森,二人一左一右,互相呼应,让对手防不胜防,杨霏荪更是凭借7粒进球获得赛事最佳射手,而他们两人也被视作南派足球两翼齐飞的初代雏形。

南派足球杂谈(二):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的最佳拍档

杨霏荪和程洪森

黄福孝和关辉舫

还是1959年一运会的广东队,这支队伍中除了杨霏荪和程洪森两位边锋令对手头疼不已,还有两个黑小个球员总是以娴熟的控球过人来戏耍对手,他们就像泥鳅一样,在对手的后防上找寻漏洞,而自己却敏捷而又滑腻的让人防不胜防,最后进入决赛阶段,强劲如八一辽宁这样的对手也只能通过犯规来阻挡他们的推进,这两人便是黄福孝和关辉舫。赛后,有球迷把他二人合称为“关黄”,而他俩也成为了越秀山第一代体育偶像明星,获得拥趸无数。

南派足球杂谈(二):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的最佳拍档

右一为黄福孝,右二为关辉舫

杜智仁和欧伟庭

1973年,苏永舜被借调回到广州,开始重新执掌广东队,着手准备两年后的第三届全运会。最终,广东队在决赛中1-1逼平劲敌辽宁,由于随后要举办闭幕式,赛事组委会决定广东和辽宁并列第一。这是广东队在建国以来第一次拿到全国足球赛事冠军。在这届比赛中广东队发挥最出色的当属队中两位边锋,杜智仁和欧伟庭。半决赛广东队正是依靠杜智仁的两粒进球与北京队在90分钟内2-2战平,随后加时赛双方又各进1球,最终点球大战广东队将对手淘汰。进入决赛,欧伟庭挺身而出打入关键一球,帮助球队1-1逼平对手,立下头功。而杜智仁更是在本届赛事中一共打入7球,与迟尚斌(辽宁)、王毓俭(天津)一起并列射手榜第一。

欧伟庭和杜智仁在场上分别为左右边锋,两人都是速度快,技术好,同时门前嗅觉敏锐的类型,球迷们称他二人为“左欧右杜”,而他们也是广东队两翼齐飞战术走向成熟时期的典型边锋代表。

南派足球杂谈(二):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的最佳拍档

三运会广东队全家福:前排右二杜智仁、右四欧伟庭


容志行和魏崇金

可能有人会很奇怪,“白头佬”魏崇金在广东足球队历史上的功绩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而他的表现也相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是平庸,怎么会和巨星容志行是最佳拍档。

但是,在不少老一辈球迷的心中,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容志行最懂的魏崇金的走位,也只有容志行能把球送到魏崇金最舒服的位置,让其轻松破门。这也许是容志行和魏崇金多年来在广东队训练基地内同住一间宿舍时培养出的默契。

南派足球杂谈(二):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的最佳拍档

广东队3-3战平汉堡赛后合照,前排左四容志行、右一魏崇金

李超波和吴方

1977年底,广州市体委决定筹建广州青年足球队,任命罗荣满为主教练,区百谦任领队。次年开始,这支广州青年队开始参加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夺得湛江区第三名,并获得参加全国足球丙级联赛资格,随后的两年内,广州队成功实现两连跳:1980赛季广州队在丙级联赛中8战3胜4平1负名列第二成功杀入乙级联赛;1981赛季广州队在经过双循环一共30场苦战,取的24胜6负的战绩,最终位列第一,成功冲甲,队中吴方更是以19球获得当季乙级联赛最佳射手,而他的进球大多都来源于“最佳拍档”李超波的绝妙助攻。

吴方和李超波从小就在一起踢球,他二人均为广州市中心业余体校在1973年恢复足球训练班的第一批小学员,多年默契让两人之间心有灵犀,默契无间,两人均为是上世纪80年代广州队中的进攻核心。

南派足球杂谈(二):聊聊南粤足坛那些曾经的最佳拍档

前排左四吴方、左五李超波

介绍完以上几组上世纪广东足坛的最佳拍档之后,我忍不住想到,眼下的中国足坛,放眼中超各队的本土球员中,怎么找不出几个配合默契的最佳拍档呢?个人的拙见认为,原因有两点:

1、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

眼下的中国足坛,当打之年的球员,都是80后和90后,大部分人都是计划生育时代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由于从小成长环境中,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都相对来说比较自我,凡是总是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和配合的意识。虽然目前放开二胎,但是如今的二胎更加受到父母以及长辈带溺爱,自我意识比起独生子女有过之而无不及。

2、教育体系的价值引导

笔者自己也是80后的独生子女,如今再重头反思自己从小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发现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从个体出发,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老师教育我们都是以自己成绩为重,将个体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我们的校园生活(尤其是大学之前)中没有太多的课外社团活动,而唯一能培养学生之间配合的体育课经常被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老师征用,或者改成自习。而这种情况,眼下似乎更是越演越烈,现在孩子也似乎比80后90后更加自我甚至自私。

以上两点,恐怕是造成目前中国球员在场上比赛时除了基本功和技战术落后之外,足球水平落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他永远下意识的只考虑自己,把第一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团队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场上中国球员明明边上有同伴位置更好但是他偏偏选择射门,然后一脚偏出的景象。

关于中国足球的最佳拍档,你有哪些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肆意调侃,

嬉笑怒骂,

都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好,

哪怕他弯路崎岖,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欢迎大家一起来聊个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