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茅台”(一)平稳起步 1951-1959年


“品味茅台”(一)平稳起步 1951-1959年

50年代茅台酒的基本状况

1951年开始,贵州仁怀县人民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式,将茅台镇名气最大、规模最大的三家私营酒坊“成义烧房”、“荣和烧房”、“恒兴烧房”(也就是常说的“华茅”、“王茅”、“赖茅”)合并,成立了国营的茅台酒厂。酒厂成立初期的名称,也经历了“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县茅台酒厂”——“贵州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贵州省地方国营仁怀酒厂”——“贵州省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的过程。

建厂之初,茅台酒厂就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52年,茅台酒的产量为75吨,超过了解放前三家私营酒坊的年产总和。并在当年的第一届中国名酒评选中,荣获国家名酒称号。

在这一时期,值得茅台酒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注意的是,茅台酒商标、包装的变化以及酒质的变化。

茅台酒的规格,自建厂之初就采用国际较通行的500克和250克。酒的瓶身,一开始沿用的是解放前的3节土陶瓶,随后又使用过一节的土陶瓶、白瓷瓶等;商标,也经历了“工农”、“车轮”、“五星”、“仙女”、“飞天”葵花等变化,最终确立了外销“飞天牌”和内销“五星牌”,从商标名称、商标图案,到酒瓶的形质、规格都为现在的茅台酒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茅台酒,珍稀品种众多,是茅台酒收藏的重要时期。

如果我们将现今存世量本已不多的1958年、59年的内销五星牌黑褐色釉土陶瓶当做“一般品种”的话,那么同样是这两个年份的五星牌黄色、红色釉土陶瓶茅台酒、出口飞天牌白瓷瓶茅台酒、五星牌短盖白瓷瓶茅台酒、五星牌高盖白瓷瓶茅台酒等,便可以称为“珍稀”品种;而1956年的“贵”字车轮牌茅台、1957年的“大仙女”、1954年的“艹”字“苔”字车轮牌茅台,1952年的“工农牌”茅台酒等,则可称为“绝品”甚至“孤品”了。

1947年-1959年的茅台酒产量(含解放前的私营酒坊)

年份 产量(吨)

1947 60

1949 20

1950 20

1951 20

1952 75

1953 72

1954 113

1955 209

1956 274

1957 283

1958 627

1959 820

《中国名酒图鉴——茅台》封面

“品味茅台”(一)平稳起步 1951-1959年

在接一下来的几天里,葫芦就全面的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茅台酒的前世今生,掰开了揉碎了来讲解一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酒葫芦。感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