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那三樣,你有沒有

老人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那三樣,你有沒有


之前在網上上有一個問題:“人為什麼總是覺得痛苦?”

其中有個答案很好:因為我們總是很貪心,總是想滿足自己的慾望!

“貪”拆開來看,便是“今”天的寶“貝”。貪心的人,都是被眼前的寶貝所迷惑,導致自己無窮盡的的慾望深淵。

也因為慾望是沒有盡頭的,一個慾望滿足後,會產生另一個新的慾望,所以:一個人貪心的深度,決定了他痛苦的程度。”

也有老人留下古訓:“人貪三樣,一生白忙”,就是為了告誡我們:不義之財不可貪,鑽營名聲不可行,圖色會有大報應。

第一:貪圖財富,終會一敗塗地


老人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那三樣,你有沒有


“導致痛苦的不只是貧窮,還有貪慾”。

好比著名的鉅貪和珅一樣,剛入仕途,也想做個清正廉明的好官。

但當他第一次享受到財富的帶來的快感後,便不可自拔。利用乾隆的恩寵,四處斂財,成為清朝第一大貪官。

最後勞碌半生、費盡心思收刮的財富,卻在乾隆死後15天,被嘉慶賜死。連同他的財富一夜之間消失殆盡。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可見就連聖人也不能免俗,富貴,是人人都想要的。其實喜歡金錢本身沒錯,但過於貪婪便往往會帶來禍端。

公元前505年,魯國處於“國君勢弱,權臣當道”的時代,而孔子在君王和權臣的中,選擇了戰敗的國君,最後被迫逃到齊國。

後來再回到了魯國,未受到重用,生活上甚至需要學生的資助,不久權臣陽虎對他伸出橄欖枝,請他出仕做官,但孔子卻一次一次地拒絕了。

隨後有人問孔子,為什麼不加入陽虎的陣營?這樣可以藉助陽虎的勢力,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還可以獲得錢財,保證一家人的生計。

孔子不是“喝風飲露”的神仙,但他知道,人要學會剋制自己的貪慾,如果財欲膨脹,選擇突破自己的原則去掠取錢財,只會落得“人死財散”。不然最後孔子的千古聖名,怕是不會存在。

所以,要謹記,君子也能愛財,但一定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第二:貪圖名聲,終將一無所成

老人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那三樣,你有沒有


《後漢書》裡,有這麼一個故事:

光武帝劉秀麾下有"雲臺二十八將”,但其中“大樹將軍”馮異,給人印象深刻。

因為馮異雖為武將,但為人謙虛。他出行和別的將軍相遇時,總是自己把馬車駛開,主動避讓。

每次打仗,每到征戰勝利後,大家都會討論功勞。眾將爭功自吹時,馮異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到大樹下面。

所以,士兵們便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外號。

後來大軍攻破了邯鄲,軍隊從新編排,那些士兵也要被重新編排隊伍。

詢問到他們願意跟隨哪一個將軍,這些士兵們都說,願跟隨“大樹將軍”。

那些貪圖功名的將軍,沒有一個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從不爭名的馮異,卻名垂千古。

所以說,對於名聲,不要過於貪心,因為就像叔本華說的:“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而名聲,實際上也是如此。”

只有做到了“上善若水,潤澤萬物而不爭”,自然可以獲得真正的好名聲。

第三:貪圖美色,終是一無所得


老人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那三樣,你有沒有


古人說:“食色,性也。”

現在這個社會里,不光男人喜歡看美女,女人也喜歡長得養眼的男明星。

新鮮美色,這和我們平日吃飯、睡覺一樣,也是人們生活的正常需要。

但好色卻不應該貪色,如果生出貪念,那之前的正常需求就會變成“刮骨鋼刀”,傷人傷己。

前陣子有個網友私信。

她說,“為什麼當年愛得死去活來的人,結了婚之後,還是會出軌?”

她說今年是他們結婚的第三年,而丈夫卻因為想要追求新鮮感出了軌。

就是為了這一時的新鮮感,毀掉了他們之間這麼多年的感情。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家,也被他的一時慾望,搞得支離破碎。

世人都說“情到濃時情轉薄”,相處久了,也會審美疲勞。

但世人也說:“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婚姻裡所謂的“新鮮感”,不應該是換了新人一起做舊事,而應該是和舊人一起做新的事情。

所以,不要被自己對美色所迷惑,感情經不起背叛的,貪歡一時,終還是一無所得。



追求財、色、名,是人的慾望,適當的慾望也是激勵我們前進。但過度的慾望會變成貪念,讓我們迷失自己。看花開到一半、酒喝到微醺,在節慾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美滿。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一起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