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土豆只有拇指大,卻能賣0.4元,種300畝賺了30多萬元

馬鈴薯是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和工業原料作物,在傳統思維裡,馬鈴薯當然越大越好,越大越重越能賣個好價格。

但在巫溪縣,當地一些種植戶卻反其道而行之,栽培微型馬鈴薯原原種,不論斤出售,而是論“個”賣,僅指頭大的平均一個能賣0.4元。

這個土豆只有拇指大,卻能賣0.4元,種300畝賺了30多萬元

巫溪縣重慶市東北部,全縣九成以上是山地,日照充足,溫溼適度,紅苕、苞谷、馬鈴薯(當地稱洋芋)“三大坨”是山裡特產,也是當地農戶的主食。過去種植馬鈴薯,農民都會自己留著上一年的作為種薯,切成塊種到土裡,結果發現越種越小,越種產量越低。

經科研發現,原來,在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若遇病毒入侵,會導致其葉片皺縮捲曲,莖稈矮小細弱,塊莖變形龜裂。以此作為種薯,會將病毒傳到下一代,導致植株病毒病逐年加重,薯塊變小,產量降低,品種變差。

要解決這一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就要清除種薯內的病毒,恢復馬鈴薯品種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生產特性。為突破瓶頸,從上世紀70年代起,巫溪縣就開始研究馬鈴薯脫毒技術,2010年,當地又建立了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

如何進行馬鈴薯脫毒呢?

首先利用生物技術從優質馬鈴薯種中分離出不含病毒的馬鈴薯莖尖,莖尖在試管內通過無土栽培技術長大後,再移栽或扦插到溫室大棚內,生產出脫毒微型馬鈴薯,即馬鈴薯原原種。這種原原種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跟雞蛋差不多,通常用來出售的是指頭大的原原種。

這是第一步。之後原原種繁育出的馬鈴薯叫作原種,原種擴繁出的馬鈴薯為良種,這才是最終銷售給農民的種薯。使用這種脫毒後的種薯,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能得到很大提高。

這個土豆只有拇指大,卻能賣0.4元,種300畝賺了30多萬元

據瞭解,過去,巫溪馬鈴薯平均畝產不到1000公斤,在改用脫毒馬鈴薯種薯後,平均畝產能翻一番,其主推品種最高單產達3000多公斤。

而作為原原種的均價0.4元左右,雖然看起來貴,但一顆原原種,可以種出0.5至1斤的原種馬鈴薯,繼而再繁殖10至20斤良種,最終產出200至400斤左右的商品薯。

據一位種植戶介紹,一畝地原原種平均產量能達到2000—2500公斤,除去土地租金、人工等成本後,純收入能達1000多元。他在當地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種薯,每年僅種植種薯一項,便能收入近30萬元。

目前巫溪已建立原原種繁育—原種擴繁—良種生產的馬鈴薯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年可產原原種約6000萬粒,原種1.2萬噸,良種12萬噸,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馬鈴薯原原種生產基地。所產的種薯除用於當地種植外,還銷往內蒙古、陝西、雲南、貴州等地,供不應求。

這個土豆只有拇指大,卻能賣0.4元,種300畝賺了30多萬元

在此推動下,巫溪脫毒種薯蓬勃發展已達5萬多畝,馬鈴薯種植面積40餘萬畝,年產優質馬鈴薯45.6萬噸,商品率達50%以上,帶動全縣種植農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巫溪發展馬鈴薯的這一思路可謂正逢其時。事實上,2015年1月,我國啟動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戰略,將馬鈴薯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的補充進行相關產品開發,馬鈴薯產業發展就開始進入了快車道。2016年2月,原農業部發布《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確定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從0.8億畝擴大到1億畝,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其中就特別指出,優質脫毒種薯普及率達到45%。

因此,小小馬鈴薯原原種切中了市場的需求,未來潛力依舊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