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疗队苏科:是“天使”也是“战士”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记者 梁木)在驻地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内蒙古援鄂医疗队护士苏科还穿着一身绿色的手术服。她说因为出发太匆忙,没带几件衣服。

内蒙古医疗队苏科:是“天使”也是“战士”

  苏科在驻地接受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摄

  正月初二,苏科所在的医院复工的第一天,她就主动请战到防疫一线去:“我们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战士。既然是战士,就应该去战场奋斗。”

  2月4日早上六点,苏科接到要出发的通知,那时候她还在包头固阳县。开车赶回包头市家中,苏科只用了十分钟收拾行李,又立即赶到医院。当天晚上,苏科随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

  在武汉,她第一次进入“方舱”模式的医院工作。以往常见的输液等操作在这里很少用到,只需要发药、测量体温、血氧等指征,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苏科告诉记者:“最开始很多病人也不适应方舱这种模式,心理压力很大。”

内蒙古医疗队苏科:是“天使”也是“战士”

  苏科在方舱内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同队的蒙族同事会为病人唱蒙族歌,介绍蒙族习俗。苏科也会跟病人说:“我们都从大内蒙过来支援你们,一定可以战胜病毒,到时候我们一起回家。”有的患者缺生活用品,苏科会从酒店带自己的给他们用。

  渐渐地,患者逐渐积极起来,过去沉闷的病患也会主动和苏科交流,问她:“你们真的是从内蒙来的啊?那有多远啊?”也有患者告诉她:“你们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在方舱里给患者带来家的感受,回到驻地,苏科自己也会想念家乡和家人。

  26岁的苏科这是第一次自己出远门。来到武汉一个多月,她对家乡的期盼也与日俱增。每次想家的时候就会和家人联系,和之前的同事联系。

  到武汉一周后,苏科工作的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给他们寄来了家乡的祝福,有自制的肉酱,也有特制的平安符和鼻烟壶。

内蒙古医疗队苏科:是“天使”也是“战士”

  苏科向记者展示同事寄来的平安符和鼻烟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摄

  苏科每次进入江汉方舱,都会带上家乡同事寄给她的平安符。尽管每次回到驻地都要反复消毒清洗,她却从不放下。苏科说,带着家乡的祝福,感觉很安心。

  身在武汉,苏科也会关注家乡的疫情动态。看到家乡一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听朋友说一些商场已经开门,苏科感到很开心:“全国好起来了,武汉也一定会好。感觉离回家的日子更近了。”

  虽然很想回家,但苏科告诉记者:“既然来了武汉,就想待到疫情结束再回去。要有始有终,半途回去我会感到遗憾。”

点开☞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