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引言

中國古代曾經發生過許多次的農民起義,其中失敗的為大多數,成功的只是少數。農民起義的有兩個十分突出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來勢洶洶、發展極快,農民起義一般都是在封建王朝統治腐朽、對百姓壓榨嚴重的情況下發生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民起義一旦發生,很快就會呈現出燎原之勢。第二個特點則是一旦兵敗,便容易呈現如山倒的態勢。之所以如此,便是農民起義時常會受到其農民階級特性的影響,使得農民軍很容易呈現出貪圖享樂、缺乏紀律等特性,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的失敗。

李自成的農民軍在佔領北京城、建立政權之後,卻被清軍所擊敗,最後導致大好局勢被葬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農民軍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本文的目的便是通過分析李自成農民軍內部的問題,向讀者展示導致李自成起義最終失敗的內因。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李自成農民軍

李自成的領導政策

在李自成起義的前期,李自成的許多領導政策是相當得民心的。與明朝末年賦役沉重、壓迫嚴重的政策對比,李自成起義前期提出了“均田免糧”、“三年免徵”、“買賣平等”等政策,贏得了民心。除此之外,李自成在行軍途中,也力保軍紀嚴明,防止士兵打擾百姓。

根據《石匱門後傳》的記載,李自成在攻入河南時,下令士兵:“秋毫無犯”“殺一人者如殺我父,淫一人者如淫吾母”根據《甲申傳信錄》的記載,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後下安民詔書:“爾民各安生理,不許關閉店業。大兵擾害者,治以軍法”。在進入北京之後,“有兵二人搶前門鋪中綢緞,即不磔殺之,以手足釘於門前左柵欄上”。同時命令:“軍令不得藏白金,過城邑不得室處,妻子外不得攜他婦人,寢興悉用單布幕綿”,“軍令有犯淫劫者立時梟磔,或割掌,或割勢”。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甲申傳信錄》

由此可見,李自成在初期治軍是比較嚴格的。而對於地主階級,李自成在前期也是禮貌對待。根據《甲申傳信錄》的記載,李自成接納了李巖的建議:

“欲圖大事,必先尊賢下士,除暴恤民”“等欲收民心,須託仁義,揚言‘大兵到處,開門納降者,秋毫無犯。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虐人民者,即行斬首。一應錢糧,比原額止徵一半。’則百姓自樂歸矣”。

在這種政策下,百姓自然是擁戴,地主階級也認為李自成不過是改朝換代,對於他們的利益不會有太多的影響。由於政策得當,當時甚至有許多明朝軍隊不戰而降,投靠李自成。可是,隨著戰線的拉長和軍隊的增加,軍隊開銷越來越多,僅僅依靠追贓已經不足以支撐戰事開銷了。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李自成畫像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自成的農民軍開始不加區別,隨意抓捕官紳進行拷打,並且由劉宗敏設立比餉鎮撫司,專以各種方法追餉:“以此論髒:一品累萬,以下至七品累千。能,即立搜進之;不能,即加嚴法”,“又有炮烙火尺棚弦之法,目所未見”。

這種方法引起了地主階級以及明朝官紳的普遍不滿。發展到後來,農民軍對於普通百姓也開始任意逮捕、搶奪財物,根《明史》的記載,當時“兵丁斬門而入,掠金銀奴女,民始苦之”。在進入北京城之後,李自成對於部隊的規定也逐漸被士兵們拋到腦後,士兵們統統開始貪圖享樂。根據《明史紀事本末》的記載,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日間百姓尚不知苦,至夜則以防奸細為名,將馬兵攔截街坊出路,兵丁斬而入門,掠金銀、淫婦女,民始苦之,每至夜皆然”。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士兵們只想著賺錢、分贓,戰鬥力直線下降

另一方面,由於地主和平民對於李自成農民軍的不滿日益增加,隨著李自成戰事吃緊,各地又紛紛興起了反對李自成政權的起義。李自成在軍事策略上也出現了問題。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李自成行宮遺址

  • 第一個問題是對自己手下軍隊的認識不清

李自成的起義軍主要由馬賊、強盜等組成,善於流動作戰,而不善於守城,李自成忽視了這一點,而派幾千士兵去守山海關,不僅讓自己的戰線進一步拉長,兵力進一步分散,而且不善於守城的士兵在面對吳三桂的反撲時很快便丟掉了陣地。

丟掉山海關後,李自成又沒有細心研判吳三桂的軍事實力,而作出了倉促迎戰的決定,導致己方在吳三桂軍與滿族軍隊的夾擊下大敗。在兵敗之時,李自成作為主帥竟然率先逃脫,致使軍隊士氣大跌,自然是丟盔棄甲。《明季北略》記載了當時的情況:

“四月二十二日,自成二十萬,陣於關內,自北山海,……戰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擊,衝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墜,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暴。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崗觀戰,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崗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賊眾大潰。”

實際上,當時李巖等人已經勸李自成可招降吳三桂,便可在平息東北戰事的同時增強自身實力:“主上不必興師,招撫吳三桂,許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國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貢,與國鹹休,則一統之基可成, 干戈之亂可熄矣。”但李自成卻驕傲自滿、滿不在乎:“吳三桂勤王兵僅三千人,……吾三十萬,以一百人捉一人,可靴尖踢倒耳。”

由此可見,李自成對於軍事策略的研判,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吳三桂漫畫版

  • 第二個問題,則是李自成完全沒有意識到北京城的重要性

北京作為首都,代表著王朝的正統性,北京本身也有著重要的軍事價值。李自成掌握了北京,便不僅扼住了軍事上的一個重鎮,而且擁有了名正言順的繼承明王朝的權力。但是,李自成過於短視,僅僅將北京視為可資掠奪的一個地方,一心想著回到陝西。《明史》中記載了李自成部隊在北京掠奪的場景:

“自成聚劉宗敏、李過於宮中,拘銀鐵諸工各數千,盤斂庫金及拷掠所得,並金銀諸器。熔之,千兩為一餅,中鑿一穴,貫大鐵棒,凡數萬餅。括騾車數千輛,與馬騾、素駝數千匹,裝歸陝”。

在這樣的思想的指導下,李自成很快便下令西撤,使得許多願意為李自成效力的人大失所望,紛紛認為農民軍大勢已去,各地也逐漸掀起了反對大順政權的鬥爭。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北京城

農民階級自身的侷限性

農民階級自身的侷限性,在於在取得一定程度的勝利後,容易產生驕傲自滿、腐化享樂的情緒。李自成起義軍在進入北京之後,便從上到下開始享樂,上層人士開始對皇宮中的寶物和妃嬪進行搶奪,下層的軍官和士兵則開始對百姓進行掠奪,甚至出現了強搶民女的現象。《明季南略》中記載了李自成的士兵在北京城內強搶民女的現象:

“犯者甚重。賊初入民舍,曰::‘假灶一炊’,少焉,曰‘借床一宿’,繼而曰:‘借汝女妻作伴!’藏匿者狎男子遍搜,不從則死。福安胡同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餘人”,“益肆淫掠。夜劫婦女,哭聲震天。西城婦女填井死者,不可勝數”。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強搶民女的現象

將領中貪圖享樂的現象也十分嚴重,《明史》中記載了李自成手下將領貪圖享樂的腐壞場景:

“劉宗敏據都督田宏遇第,李過據都督袁祐第、谷可成據駙馬府,田見秀據曹駙馬府,李巖據嘉定伯第,叛將宮扶民據勳衛常守經第,黎志陞據長安街仕宦邸,佔其妻子。其餘多據富民巨室”。

除此之外,農民軍內部爭權奪利、以權謀私的行為也是非常普遍。農民軍內部大多數的官員以及將領都認為此時大功告成,可以安然享受了,但此時不僅明軍尚有50萬人在南方,北方還有吳三桂的部隊以及滿族的部隊,李自成離全國範圍內的勝利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但是,小農階級的侷限性導致了大順政權從上到下都出現了腐化墮落的現象,甚至李自成本人也已經開始享樂,在這種情況下,試圖讓農民軍重振戰鬥力,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闖王的失敗為切入點,淺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內因

現代腐化墮落作風

結語

李自成起義的失敗,當然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其中既有來自外部的因素,也有內部的因素。但不可忽視的是,李自成農民軍內部的問題是導致其失敗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在內部腐化的情況下,一支部隊即便戰鬥力再強也很難再打勝仗。

農民起義軍雖然發展迅速、初期鬥力強,但是在後期往往容易面臨腐化、戰鬥力下降的問題,這種問題不僅發生在李自成的身上,也發生在他之前以及之後的農民起義軍身上。反觀歷史上成功的農民起義案例,往往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而當領導者缺乏足夠的領導力時,則往往容易導致失敗。

參考資料:《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