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錢,老媽的愛,小學英語怎麼才能省下來?

老爸的錢,老媽的愛,小學英語怎麼才能省下來?

老爸的錢,老媽的愛,小學英語怎麼才能省下來?

無言升學新講堂第49講

母慈子孝是不可能的,只要不開學就不可能的。

有學生的家庭,最近這段時間的常態是娃在學習,爸媽著急。但我一直覺得,家庭的理想狀態是娃在學習,爸媽也在學習。

所以我除了寫家庭教育的文章之外,也在想怎麼來點學習上的乾貨,就從家庭投入最大的英語開始吧。

但我的專業是講升學,於是請了個強力“外援”——安妮爸,他是我國頂尖水平的語言規劃師,也是福布斯富豪和明星子女的語言學習老師。

由於我親身經歷了自己孩子從學前到高中的英語學習,身邊很多家長也經常探討英語學習的方法和困難。所以,針對安妮爸的背景,我提前準備了20個小學英語的難題請他回答,其中包括課內英語和課外英語的關係、孩子學習的狀態、興趣培養等等

反正,這是20個覆蓋了一個家庭金錢投入、家庭和睦、子女未來的問題,安妮爸給出了他的回答。

1.

如何評價小學英語的課內教學?

對比15年前,教材在進步,老師的素質也在提高;但展望15年之後的英語要求,校內教育遠遠不夠,校內老師來培養英語思維, 更是無從談起。

12歲之前孩子的語言天賦,能夠吸收外語並自我成長的能力就像海綿,但校內英語只能吸幾滴水。

2.如果只是應對中高考,有沒有必要上英語課外班?

中高考的追求也不同,如果追求英語及格,就沒必要上課外班;中上等就需要額外自學,追求高分甚至滿分,肯定要上課外班,這一點和語文補習沒啥區別。

3.上課外班對課內英語的競爭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好的課外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壞的課外班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好的課外班,會強調聽力閱讀,這些輸入端來帶動口語和寫作的輸出端,也就是有輸入才會有輸出,進而在這個基礎上提煉提高應試技巧。

而壞的課外班,會把學校裡的知識重新講,或者預先講,變相在毀壞孩子在校內的聽講能力。

長期依賴壞課外班的孩子,有一種心理狀態:要麼是這些我已經會了,懶得學,要麼是即使不聽講也沒關係,反正還有課外班補習。

4.孩子記不住單詞,英文單詞和漢字的學習方法有些不同?

背單詞和學漢字,相同點是在於應用:小學新華字典的字都不用背,大家都認識,因為每天在用。但如果讓一個老外只背新華字典的字,卻沒有應用的話,誰也背不全,更沒有興趣背。

5.課內教育能達到早培、八少八素英語考試對單詞量的要求嗎?

這是絕不可能的。校內教育講究的最大原則是公平,就是要照顧到絕大多數地區的絕大部分孩子。

而人大早陪、八少八素,恰恰是要頂尖學生,要求自然是超高的。

6.

中學階段的應試考試要求和小學階段的英語考試要求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應該由出題組來回答。如果我是出題人,我會更看重小學組的大方向感,就是語言感覺;而中學組則可以偏重語言細節。

以單詞為例,小學組不應該考每一個字母的準確拼寫,而是根據已知的幾個簡單詞能猜出整個句子意思;中學組就在考孩子對單詞時態,語法介詞等關聯用法了。

7.語數英及興趣班的精力如何分配?英語佔比多少比較合理?

學齡前階段完全可以不顧及數學,語文加英語對比,興趣班可以46開,興趣班可以廣而博的,先激發孩子興趣點。

小學1-3年級階段,語數英和興趣班可以55開,但這時候興趣班已經轉向,希望孩子能掌握一門專長。

小學4-6年級階段,語數英對比興趣班就應該73開。興趣班只著重已“篩選出”的特長,並和孩子強化堅持精神。

除了奧數這種我不太理解的追求外,語文和英語應該至少佔校外班大比例。

由於小學正是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期,語文可以在興趣閱讀的基礎上提煉一些寫作訓練。

而英語至少要佔到一半以上的課外班,前提是好的課外班。

8.小學階段第一次選擇課外班,哪種教學方式比較合理?

小學階段的孩子具備向師性,老師的權威要比家長大很多倍,所以他喜歡的老師就是最好的培訓方式。有很多孩子愛上一個學科的起點,就是因為他喜歡這個老師。

9.類似 VIPKID這種教學方式,對什麼階段的孩子比較適合?

任何階段的孩子都適合,前提是不能零基礎。

語言是用來應用的,在線外教提供了更方便的機會。但是請注意,外教不是用來教英語的,而是讓孩子用英語和玩英語的。

對大多數家庭而言,教會孩子外語還都是中文老師領入門,所以把已經模糊掌握的單詞或場景通過在線外教來得到應用,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

10.男孩和女孩學英語有哪些不同?

就是普通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說女孩語言天賦比男孩好的人都是假象,假如說女孩可能比較細心的話,那男孩普遍還更大膽敢說話。所以性別方面各有優劣而已,就看怎麼對症下藥。

比如5歲左右的孩子,英語啟蒙男孩肯定喜歡汽車類的卡通片,女孩可能偏向芭比娃娃。

到8歲左右,男孩可能喜歡看一些奇思妙想的科學讀物,而8歲女孩兒有可能就會喜歡一些童話類讀物。

11.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語言天賦?

不需要判斷,每個12歲之前的孩子都有語言天賦。

一顆種子,你澆了水它發芽,從土地上長成參天大樹,你就覺得這叫天賦。

而另一顆種子,放在花盆裡營養還不足,根基扎的就不夠深,最後結論就是沒有語言天賦。

這個責任不在於那顆種子。

老爸的錢,老媽的愛,小學英語怎麼才能省下來?

12.學英需要的是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記憶力?理解力?還是其他?

唯一需要的,就是家長和學校的正確英語教育觀。

因為其他能力造物主已經給了,每一歲孩子都有他獨特的能力培養。

比如:

3歲的創造力

4歲的語言力

5歲的閱讀力

6歲的自制力

7歲的記憶力

8歲的理解力

9歲的探索力

等等

13.新語言的學習機理在生物學上是怎麼體現的?

這個問題我看不懂,我想和第12題的回答差不多。

14.什麼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英語環境是外部因素,孩子一兩歲就可以進行英文兒歌磨耳朵,三四歲可以有些視頻練理解力,這都是輸入端最最重要的基礎。

其他的繪本讀物親子教育到了小學階段之後,泛讀泛聽都是英語環境……

但這都不是核心競爭力,孩子的內驅力才是唯一的勝出標準。所以無論什麼樣的英語環境都需要以好玩有趣為第一標準。沒有天生好學的孩子,只有天生好玩的孩子,在玩中學就是內驅力和英語環境的最佳結合。

15.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見問題14的回答。

16.沒有語言環境,給學前小朋友看原版英文動畫有用嗎?

當然有用。

17.孩子出現英語的畏難情緒正常嗎?

正常。

3~5歲畏難一定是方法不對,這階段是不需要學習英語的,就是興趣培養。

6~8歲畏難(尤其是7~8歲),家長需要陪伴引導。

9歲-10歲畏難,則必須鼓勵並激發孩子的獨立興趣。英語教育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概念,包羅萬象。總有孩子自己願意探索的興趣點和英語主題。總有能在9歲找到的切入點,讓孩子擁有獨立英語自主興趣。

11歲起的畏難就很難辦。基本家長都不會有解決辦法。估計需要藉助外力。找到一個外教或老師能讓孩子開竅,尋找身邊的朋友諮詢或協助也可以。

11歲以後,每一個學習方面的案例都有複雜因素,也不會有一個通用準則。

18.孩子在父母給的大的壓力下學英語,這種現象正常嗎?

正常!大部分望子成龍的家長都是為了彌補自己小時候的遺憾,或者希望把孩子的成績秀給朋友看。

改變家長這種心理狀態是無法實現的,自稱佛系的家長也會因為孩子的進步而自喜。

對於七八歲的孩子,有的時候就是需要壓力,培養出他們的自制性和進行挫折教育。

在我理解這一個問題裡的壓力,英文應該叫push,所以正確的push前提有兩個:

第一.要往正確的方向上去push;

第二.push的力度一定剛好是協助或推動孩子在前進,而不是用力過猛把他推倒在地。

19.如何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玩和虛榮心。玩,就不多說了,有興趣就是因為好玩。

孩子的虛榮心其實就是上進心的一種表現。會因為取得成績而沾沾自喜,這一點完全可以鼓勵和利用……

20.有必要考KET和PET嗎?

KP考試並不是用來考試的,而是檢驗孩子應用能力。並且參加這種考試也是孩子的一種社交(結識其他小夥伴),臨場發揮的鍛鍊。

所以抱著參與感的心理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斤斤計較什麼樣的分數。

我見過很多英語牛娃,都是第1次考不過,然後第2次再考。通過自己努力後,兩次才達標的效果,動力反而大於第1次就考過。

其他英語大賽,讓孩子多參加也沒壞處。

回答完畢。


我跟安妮爸的這次問答今天在群內直播,但群很快就滿員了,很抱歉不能邀請更多家長加入。

上面的答案是安妮爸給出的初步回答,具體講座內容,等結束後會在公眾號發佈,下次講座預計也不會太久,關注公眾號預告即可。

無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眾平臺“無言升學新講堂”創辦人。

公認育兒有成的爸爸典範,少時受木村久一思想影響,立意於子女的早期培養,並於生子之後付諸實踐。在陪孩子升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樂於指導周圍家長,被家長們稱為“升學的指路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