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朝代的顶峰时期,其经济能力也是唐朝以前的朝代不能比的,而且不仅仅经济能力强,百姓们的生活水平高,在一些文化艺术也非常的发达。唐代的唐诗还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课程,由此可见唐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的高,所以才会成为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的“大唐盛世”。

但是这样一个大唐盛世,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而统治者们为了解决百姓们的粮食问题,就把目光看向了河东地区。自古的河东河西中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在中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历史。

黄河在中国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各个朝代,都成为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而黄河的沿河地区,更是经济和农业都非常的发达。所以在唐朝,才会粮食问题的解决方法放在河东地区。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一、唐朝虽然经济能力非常的,但由于人口原因,粮食变得供不应求

粮食问题千百年来,一直是统治者们多关注的,每个朝代的粮食都要足够充足,百姓们都有饭吃。而粮食充足,在战争的时候胜算也会大一点。没了粮食,百姓们饥饿受苦,士兵们也会连连打败仗。由此可见粮食的重要性。

而在唐朝这个经济发达的朝代,经济迅速发展,按理来说唐朝应该不会受到粮食问题烦恼,但是唐朝却因为人口问题,而粮食短缺。唐朝的都城本就处于平原地区,本该在粮食方面有很好的成就。

但是由于唐朝的都城非常的繁华,全国各地的商人们都移民到唐朝的都城来做生意,导致长安人口急剧上升,长安平原地区的土地和人口不成正比,人变多了,而土地却供应不求,所以导致粮食也不足。而长安以外其他地区,则是地广人稀。

永泰年间,由于当时京城地区常年都没有下雨,地区很干旱,导致中的粮食都干死了,而存粮也不多了。所以市场上面都在大幅度的抬高粮食的价格,百姓们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而驻守京城的一些侍卫禁军的粮食也是十分的缺少。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到了元贞初期,长城里面更是爆发了严重的饥荒,百姓们流离失所,有很多人都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而统治者们不可能看着百姓们就这样活活饿死。于是唐德宗就命令汗晃押运三百多万石的粮食供给京城,来解京城粮食短缺的问题。但是这种只是解了京城的燃眉之急,却不能解决根本,于是统治者们总结出了两个方案,一是重新发展关中平原的粮食种植,二是发展河东地区的粮食种植,然后运往京城。然而最终却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因为关中平原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种植粮食非常好的地方,但是那只是在以前。在唐朝的时候,关中平原早就因为战乱而变得不堪,土地流失非常的快,而且土地盐碱化非常的大,也不够肥沃,开始逐渐沙漠化。

所以想要发展关中平原,还需要非常好的技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土地,而唐朝当时已经迫在眉睫,根本没有这种时间。于是就否定了第一种方案,而第二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解决起来却也不易。因为运输过程中,黄河水非常的湍急,很可能造成危险,不过最后还是被唐朝的统治者给一一化解了。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二、河东地区不管是在环境和还是技术上,粮食生产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河东地区之所以成为统治者眼中粮食发展最好的地方,是经过很多考察的。他们最终发现,河东地区的一些条件都非常的优秀,用来发展粮食产业是非常好的。

(一)人口多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

在粮食生产中,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力。没有劳动力,在古代那个技术不是很发达的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实行种植行业,所以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而河东地区刚开始是唐朝的旧根据地,所以在那里的经济也是非常的发达,人口也相对的多。

而且河东地区也是处于平原地区,有非常多的土地空闲,所以用来百姓们发展粮食行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虽然河东地区也经济发达,但是并不会出现像京城这样的现象,因为在河东地区的百姓们都是安心的干农行业的,所以再合适不过了。

(二)畜牧业和粮食业非常的充足

因为河东地区是唐代最早发展的地区,所以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旧思想下,河东地区大量的发展过农行业。据史料记载,当时河东地区的百姓们的生活都能过的很好,在粮食问题上一点也不缺,而且每到年底还有非常多的余粮,而这些余粮用来救急都城长安是再合适不过了。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河东地区的百姓们还在不断的提高生活水平,所以百姓们就发展起了畜牧业。具当时记载,在河东地区,几乎每一家的百姓们都有小规模的家庭畜牧养殖,更有大户人家,养殖的规模更加的大。所以河东地区的畜牧业也非常的发达。

(三)临近黄河,有非常好的水利资源

在粮食生产中,不仅仅要有非常好的人力物力,也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合种植的环境和土地。而河东地区恰恰具备着这些条件,河东地区本就在黄河的边缘,水资源特别的丰富,加上各个朝代的政府的重视,导致河东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的非常完善。

在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就曾出谋划策,把黄河和汾水的水资源引进河东地区上,利用灌溉技术来达成很好的农业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导致最后这个计划没有成功。

而到了唐朝,唐朝统治者依旧按照这种方法引水灌溉,当时非常的成功,而河东地区的粮食产量急剧上升。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唐朝的初期到中期,政府一直都注重水利的修建,政府在全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有160个个,而光河东地区就占有三十多处。由此可见,唐朝时期河东地区的灌溉业非常的发达。

三、河东地区的运输行业也非常的发达,可以解决运输粮食的问题

如果河东地区仅仅只有粮食行业发达,而运输行业不能得到解决,是不会得到唐朝政府对青睐的。

在当时河东和长安京城之间的距离不远,但是由于黄河水和汾水非常的湍急,再加上有些地方的河道非常的宽阔,而有些地方的河道却非常的狭窄,不可能通过船只的运输,所以统治者才会在河东粮食供应上有所犹豫。

而统治者们在这个方面上也很好的解决了,黄河水较为湍急,就修建了三峡的水坝来让河水变得稍稍缓一点。而有些地方非常的狭窄,也派人把那些相对狭窄的地方,给挖宽了一点,供船只通行,这样粮食的运输问题就解决了。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古河东为何成为唐初粮仓?

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在运输上还需要很大的优化,所以就有人提议在黄河之上建立一座桥,来通行。这样就可以水陆运输一起,但是在黄河之上建一座桥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而最终有人提议,说建立一个浮桥,浮桥就是吊桥,这样也能快速的解决问题。就这样,河东到长安的粮食运输问题也解决了。

河东地区一直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地区,而当时在唐朝,还曾有人想攻打并占领河东地区,但是唐朝统治者是不可能拱手相让的。而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才把种植业的目光转向江南地区。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