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旁邊一位家長說,“讓孩子那麼優秀幹嘛?將來他只會離你更遠”,你怎麼看?

一切隨風 จุ๊บ


孩子優秀了,確實會離父母越來越遠。這的確是一個現實問題。

好像真的是這樣。

前幾天在聽一個講座,也許這位老師自己家裡有二胎,所以突然說了一個有關二胎的教育問題。

說父母們現在應該對那個笨一點的孩子(多數情況下是老大)好一些,因為將來會待在你身邊,照顧你,給你養老的,就是這個”笨孩子”。

那個聰明的,你偏向他的、關照他的孩子(多數情況下是老二),最終會遠走高飛。

有一同事,他在家裡是老大,他自詡自己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都屬於比較木訥的類型,一直生活在他聰明的弟弟的陰影下,弟弟聰明伶俐,幹什麼都比他快,成績也比他好的多。

現在呢?弟弟一家定居在美國了,他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來照顧,老人想小兒子了,也就能視頻一下,一年到頭也就能見一兩次。

而小時候呢,老大是不被待見的,老二是從小被寵大的。

做孩子,和做父母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實際也夢想著離開父母到外地去闖蕩。但真等工作的時候,又看了很多子女在外,照顧不上父母的文章,這時候想法又變了。

等到我自己做父親了,想法又不一樣。

在剛生孩子的時候,喜歡孩子的不行,覺得孩子以後長大了就留在我身邊,哪都不要去最好了。就連朋友們都說我專制,耽誤孩子前程。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也明白了龍應臺所說的: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無非就是看著子女慢慢長大,最後遠離,所謂父母的愛,無外乎就是”放手”二字。

父母心情很矛盾。

既希望子女有遠大的前程,又希望子女能在自己身邊,不求事業有成,但求一家平安,團團圓圓。

其實也真不用想那麼多,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了。

如果是多子女的家庭,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因為哪個孩子會討巧就寵壞他。不管怎麼說,父母都是無條件愛自己子女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超人爸爸說教育


其實這確實是一件兩難的事。

身邊這樣的例子挺多的。我住的小區這邊有很多很多的退休老人,他們的孩子很多都在國外,你能感受到他們來自的孤單和寂寞,以及生病時沒人陪伴的心疼。

樓下一位老太太今年86歲了,兒子和女兒一個在美國成家了,一個法國成家了,而且都已人到中年,老頭去世後老太太獨自一個人住,早些年剛退休的時候,老頭兒還在,年紀還不算太大,每年還能往美國和法國跑一跑,現在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了,即便他是想出門,估計飛機上也不會讓她獨自一個人上。

兒女跟她商量說送她去養老院,她不願意去,嫌那邊都是年紀大的人,沒有朝氣,老看著別人生病或者老去心情也不好。自己在一個人住在家裡面,請了一個阿姨在為她服務,兒女也不能常回來,歌裡唱的《常回家看看》,於她而言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這只是我身邊眾多例子中的一個,這樣的情況不乏其人。

可能我自己還沒有到這個年齡,但是我其實每一次回去的時候聽都聽我爸感慨,那些兒女靠在家門口的,有什麼事情隨叫隨到,我們現在離得雖然不算太遠,但好歹總不是那麼方便,如果孩子當時沒有上大學,個個都在身邊,也不至於有如此感慨。

也許當初看別人家孩子上大學,自己家孩子還上不了大學,確實心裡還不太舒服,但是到了七八十歲自己什麼都幹不動的時候,還是覺得孩子留在身邊越近越好,所以每次我爸說到這個話的時候,總是感慨說忠孝不能兩全,當然,這是老話,現在可能在內涵上有失偏頗,到理基本上是這樣。

偶爾在看到新聞裡面有報道說孩子在國外或者是在外地,父母獨自在家,突然走了家裡面都不知道的情況,前幾天還在頭條上看到有老夫妻兩個,老頭是老年痴呆,老太太因為摔了一跤,突然去世,老年痴呆的老頭兒就沒人服侍,最後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多天,如果兒女在身邊的話,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晚景如此,想想真的是悲涼。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站在兒女的角度,那些當年出息了的兒女,他們在國外也是人到中年萬事忙,外面要忙工作,家裡面要忙兒女,能夠留給父母的時間可能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有的時候想想究竟是讀得書好還是不好,順其自然吧!


蘇小妮


當初女兒出國求學,她的外公外婆挺捨不得,老是叨叨:就一個孩子,跑這麼遠……

女兒離我越來越遠,我倒是挺開心的,因為放飛女兒一直是我的夢想,再說飛得遠更需要能力。

有能力離父母更遠的,將來回家陪伴父母,不會存在問題;只能留在父母身邊的,卻難有能力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我身邊不少當父母的,甚至九零後父母,還有這種這種可笑的觀念:好容易養大的孩子,卻跑那麼遠,還不如不養。

有的甚至以為我會因為想女兒偷偷地哭。

為何他們不想孩子跑遠?說到底還是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為自己將來養老。

這樣的父母未免過於狹隘,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封建社會,豈不知孩子已經是新世紀的孩子,這種思想養出來的孩子可以被留在身邊,但未必能夠承擔養老重任。

看看成年子女留在身邊的人,有幾個不是父母在照顧他們的?又有幾人能夠享受孩子照顧的?也許他們只是累著、快樂著,並幻想著將來孩子照顧他們,卻沒想過,孩子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將來怎麼照顧他們?

有個朋友以前非常享受兒孫繞膝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住院,兒子不知道關心她、照顧她,連起碼的問候都沒有,第一反應是家中沒人做飯、孩子沒人照顧了,她才感覺到心酸。

可是她一出院,又忍著病痛為兒孫忙活了。

多年前記得看過一期電視節目,一位大學生因為承受不了父親的養老期望選擇了玩失蹤。

現代父母養育孩子,不應該以獲取為目的,只需享受為人父母的過程。我們陪伴孩子走完一程,就應該儘量放手。至於孩子選擇留在父母身邊,還是放飛自己追逐夢想,都應該由孩子自己做決定。


媽咪老師


主要看孩子怎麼想了。。舉個例子,以前我有個發小閨蜜,經常一起玩樂,我媽媽對我的學習很嚴厲,她媽媽就不怎麼管,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她沒考上大學,在老家做點小生意,也不算差,可是壓力很大,也非常累。她現在就很抱怨她的父母當年沒有管她學習,她父母也是農村出來的,不太懂知識的重要性。現在她對自己孩子的學習就抓的很嚴了。

很多孩子小時候不懂事,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可是等他們長大了,看見當年的小夥伴都比自己活的好,是否會埋怨自己的父母呢。肯定會的,他們會說,你們當年為啥不逼我好好學習呢,我那時候小不懂事,你們是大人也不懂事嗎。。這種事情我見過很多例,作為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作決定,尤其不要自私的為了自己將來能有人陪伴就讓孩子放棄努力。。

所以我覺得在孩子能力所及時,該刻苦的時候還是要讓孩子吃點苦,除非你是官一代富一代,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很好的生存環境,否則,從小培養她*積極進取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是必須的,遇到困難就撤,長大以後如何應對嚴酷的環境,畢竟這裡是中國,競爭激烈啊。經過題海戰術的洗刷,經歷最嚴格的高考,這世上還有什麼事能嚇倒他呢。

很多家長心疼孩子吃苦,可是我們放眼望去,有那麼多的孩子都在承受同樣的壓力,他們可以,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可以呢。你比別人多了什麼還是少了什麼呢。。


流浪的雪夭


我們這邊有個老教授,德高望重的,80歲了,我們單位經常請他來給我們講課和評審,女兒在美國定居了。有一年臘月二十九,老先生和他夫人去買年貨,出來打不到車,給我們辦公室打電話問能不能派車接下他,當時我們都好感慨,兒女太優秀了,不在身邊,有什麼意義,從那以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隨緣了,芸芸眾生,沒什麼不好的,


小白的自我修煉


我就是那位離父母很遠的孩子。

比起那些厲害的孩子,我算不上優秀,但在父母眼裡,倒是一個驕傲。



小時候父母沒有管過我的學習,到現在有時候爸爸還說,我和弟弟的學習,他沒怎麼操過心。

農村裡的父母,一心只想要把子女送出這一塊土地,也許,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身影,讓我們姐弟想要逃離這樣的生活,只有使勁地讀書。

我大學在重慶上的,畢業去了廣東一個學校,四年後考回重慶上研究生,畢業來了石家莊。我有時候自嘲說,咱也是走南闖北的人呢。

我第一次聽到李宇春的《南方姑娘》,我哭了。小時候想要脫離家鄉,長大後回不到家鄉的感覺,五味雜陳。

我一直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地裡,爸爸把紅薯挖出來,我把泥巴扒拉掉放筐裡,爸爸對我說:“以後你讀書,能讀多高讀多高,找工作哪裡發展好,就去哪裡。”那是我第一次,對未來有了渴望。

也許,這是他唯一的希望:我能飛多遠,就飛多遠,他們不會束縛我。



不管是本科畢業還是研究生畢業,我就從來沒有想過回家鄉,回父母身邊。說實話,現在看來,回家鄉也許比我現在的發展會更好,我的人生軌跡也會大不同。

也許是世事滄桑,也許是人到中年,每次父母在電話裡囑咐我多保重身體的時候,我反而覺得慚愧:我為什麼跑那麼遠,不能儘子女的孝心?

正如龍應臺在描述父母子女的關係時描述的那樣: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而如今,我對兩個孩子的希望也是:他們能飛多高飛多遠,看她們的本事。但願她們是雄鷹,而不是線拽在我手裡的風箏。



您覺得呢?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在您的心目中,是什麼樣的?歡迎留言探討。


英語老師Minnie


我覺得我兩個孩子還算優秀吧,一個上海大學的研究生,一個鄭州大學的本科生,學的電子電氣,我所在的小縣城也沒有這樣的公司可以讓他們就業,估計這輩子註定要去遠方吧。

我覺得孩子優秀挺好的,不必再像父輩那樣,過著頭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了,不必靠天吃飯了。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享福呢?父輩的努力不就是希望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麼?

有的說孩子優秀了,就離自己遠了,我告訴你現交通這麼方便,北京到上海坐高鐵才六個小時。上次去車站送孩子上學,兒子坐的火車慢車,女兒坐的高鐵,一個去鄭州,一個去上海,結果同時到達。所以距離不是問題,有錢才是真理。比如春節過年來給老人拜年,有錢坐高鐵也就幾個小時到家,沒錢步行,也是幾個小時來到。你還怕孩子離你遠嗎?更不要說坐飛機了。

再者說:等退了,去外面的大城市看看,有兒孫陪伴,豈不比天天從村東溜到村西有趣。😂


早春二月蘭


本人從事書法文化工作多年,主要輔導高中書法藝術特長生,有豐富的教育經驗。

我帶過不少學生,並且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繫,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深有感觸。我認為這位家長的觀點非常正確。也十分務實。

身邊的真實例子。

我的鄰居,老兩口都是中學教師。孩子從小就被嚴格要求,養成了很好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考上了北航,緊接著又讀研,出國深造。剛開始老兩口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子,滿臉的驕傲,別人也十分羨慕。時間長了,老兩口就不高興了。因為看到別人家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以前這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被這兩口瞧不上。現在卻羨慕別人家的子女孝順,對父母問寒問暖。

近幾年空巢老人家中去世多日,外地子女卻不知情的新聞越來越多。引起了極大的社會熱議和反思。

養兒防老,是做父母的最實惠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了李玫瑾教授,她在最新的演講中說到:

培養孩子的價值在於:大可報國(社會受益),小可報恩(父母受益)

這是對孩子培養結果的最好的總結。

誰不想自己老了有孩子在身邊照顧,陪伴。如果孩子非常優秀,去大城市上學,工作定居。大部分家庭還要掏空六個錢包給孩子湊首付買房。真是越優秀,家長越操勞。晚年越沒有保障。

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子女處於中間層,不太優秀,也不能太差。就在本地,工作穩定,壓力不大,還能照顧父母。

不要和老外比,因為國情不同。

目前,我國的國情,老人還是需要自己孩子贍養。讓家長們大公無私,像射箭一樣把兒女用力射出去,還不現實。


總之,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理性思考,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果家長們境界高,對孩子的培養完全是無私的奉獻,那就不要談什麼回報,否則就要考慮好怎麼樣引導孩子對未來職場,人生的規劃。


樹人園丁


如果讓我說實話,不唱高調。這句話是對的!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幾個大伯的孩子,都供養成大學生了,他們分配在西安、上海、海南、北京等地。如今大伯們年齡大了,這些堂兄弟們都是逢年過節打打電話,然後寄來幾千塊錢,有的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大伯們看到別家的孩子就掉淚,好孤獨,後悔以前太努力供養孩子奔前途了。

如果跟著孩子,死得更快,沒有生活圈,都在忙著上班。幾個大伯現在都孤單地躺在養老院!心裡盼望孫子、孫女、兒女,能每星期看望他們一下,可是每年也只是打打電話,心裡好苦!


楊哥之翩翩舞


我是80後,獨生女,如今快奔四了,算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吧,長春人,父母退休職工。從小學習一直中等生,高考考了延邊大學,不算名校,好歹掛了個211。大學時跟在部隊的老公談戀愛,畢婚族,當時父母還在長春沒有退休,他們陪著我去街道辦理軍婚政審,我在路上跟老媽說,將來你們退休了我一定把你們接到南方換一套樓層低的房子(當時家裡住的是六樓沒電梯),結婚十年時父親剛好60 歲退休,我實現了當初的諾言,在我在的城市給他們買了套小戶型的房子,如今他們生活在我方圓之內,每天去公園鍛鍊,跟新認識的叔叔阿姨們討論子女的生活,的確很優秀的教授夫妻們,子女都在國外,一年只能去探親一次,說起來他們還是有些羨慕我父母這種“今天去不了,去我女兒家幫忙接孩子。。。。。今天去我女兒家包餃子。。。。”的生活,知足常樂吧,雖然我沒那麼優秀,但是剛剛好習慣了這種小幸福[笑][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