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说拿到《武穆遗书》就可以一统天下,而郭靖拿到了却还是丢了襄阳没保住大宋?

浅忆凡夫俗子


郭靖不是出身于行伍,却助守了襄阳数十载,带领群雄与襄阳将士,生生将襄阳城铸造成钢铁之城,让蒙古大军望城兴叹,成为蒙古铁骑南下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武穆遗书》的厉害之处吗?蒙元势大,南宋孱弱,天命之所归,又岂是匹夫之智勇能所改变的,更何况,襄阳城还不是被蒙元大军攻破的,而是守将献城,这也是和襄阳城同生死的郭靖黄蓉等人群雄殉城就义的一大原因。



《武穆遗书》这部兵法的神奇,是在郭靖身上验证过的,有直接的成果可以见证。

其实说来挺遗憾的,小说中郭靖在得到《武穆遗书》之后,最先将这部兵法致用的战事,却是在帮助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攻打花剌子模城的战役上。行军过程中,在黄蓉暗中帮助下,将兵法学以致用,最终成功攻破了花剌子模城,消灭了金国。虽然郭靖此战是携带着擒完颜洪烈报杀父之仇的目的出征的,但是此战却让成吉思汗铁木真成功统一了北方,从此为母国南宋朝廷树立起了一个超级大敌,彻底拉开宋蒙对峙的序幕。

这是一个因果轮回的故事。郭靖在无意中帮助成吉思汗的蒙古崛起,然后统一了北方。但当蒙古铁骑调转马头,对准南宋的时候。从小在母亲李萍的教育下,紧记自己是个宋人,以岳王爷为榜样,自小立志要护国安民的郭靖,面对自己曾经的力助过蒙古大军,其中还不乏有昔日的战友,责无旁贷的站到了对抗蒙古大军的第一前线,肩负起守城的重任。

郭靖靠什么助守襄阳呢?首先靠的是他自己一身高强的武功,但守城明显并不能单靠匹夫之勇。因而其次靠的是他的江湖名望,他几次在陆家庄召开英雄大会,就是以个人名望邀请天下英雄共同守城。但是他仅是江湖上的一介武夫,假如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襄阳守将毕竟是官方,又岂会轻易让他参与排兵布阵呢?所以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靠的就是他手上的那部《武穆遗书》。


《武穆遗书》乃是岳飞用他一生的心血所著,诸凡定谋、审事、攻伐、守御、练卒、使将、布阵、野战,以及动静安危之势,用正出奇之道,无不详加阐述。而且这部兵法的出奇制胜,郭靖和黄蓉早已在当日的蒙古亲自验证过。郭靖虽腹无韬略,但在智谋超群的黄蓉帮助下,对这部兵法慢慢运用自如,也慢慢积累见长成一位军事大家。这就是他后来有能力守城的基础,也是他能先后力助襄阳守将吕文德和吕文焕,坚守住襄阳城数十年,击退蒙元大军无数次攻坚的基础。

有郭靖的襄阳城,是蒙元铁骑南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襄阳城的郭靖,成了蒙元大军的一块心病。蒙古人惧怕郭靖,不止是怕他的高强武功,畏惧的更是他那无敌的兵法韬略。也是因此,才有了《神雕侠侣》结尾,金轮法王火烧郭襄,逼迫郭靖投降的那一出戏码。所以说郭靖有《武穆遗书》,却丢了襄阳城是说不过去的,说他没保住大宋,更是抹掉了他拦截蒙元大军几十年未进半步的功绩。更何况,最终襄阳城的丢失,南宋的灭亡,跟郭靖其实并无多大的关系。

襄阳城的失守,不是郭靖以一人之智勇就能改变的结局,而《武穆遗书》的神奇,在后世之中的作用再次得到了验证。

襄阳城最终是如何丢失的?并不是郭靖等人守城不住被元军攻破的,而是襄阳城守将吕文焕献城投降,开城迎敌。吕文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也说不上是他自己贪生怕死,他也是为了襄阳城一城军民的安危,而且当时是谁都无能为力了。

结合历史,最后的一场宋蒙襄阳之战,前后打了近六年的时间,算起来,那时的郭靖也已经是年近七十的人。当时的元军将襄阳城围困成一座孤城,而且封锁汉水,致使南宋朝廷五年共8次十五万水兵为主的救援通通失败。襄阳城一城军民,在前有狼虎之师虎视眈眈,后无援助粮饷全部断绝的情况下,坚持到最后已是筋疲力竭,奄奄一息。


而攻打襄阳数十年毫无进展的元军,却在这时及时改良了攻城器械,造出了威力尽显的“回回炮”。在试射成功之后,忽必烈马上就派军匠到襄樊战场造炮,炮火连天,威力无比,结果先以樊城杀鸡儆猴,一下子就攻破了樊城。攻破樊城之后,元军进行了血腥的屠城,元军主帅阿术攻心为上,趁机要求襄阳愿降可保全城安全,襄阳守将吕文焕,为了一城军民最终就做出了降元的决定,献城投降。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年近古稀的郭靖,单凭一人之智勇就能力挽狂澜改变结局的,任谁都无能为力。但是他们夫妇,却有先见之明。

眼见元兵势大,襄阳终不可守,郭靖夫妇二人决意以死报国,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赤心精忠,然而他一身的武功和兵法两门绝艺如果就此失传,岂不可惜?他们料想蒙古人纵然一时占得了中国,汉人百姓终究不甘为鞑子奴隶,日后中原血战,那兵法和武功两项,将有极大用处。于是他们缮写了兵法和武功的精要,又铸成屠龙刀倚天剑两柄神兵,在刀剑之内藏进获得兵法秘笈的指引,为后世留下了抗元的一大法宝。

郭靖留下的兵法就是《武穆遗书》,近百年之后,张无忌获得这部兵法,借助兵法要诀和徐达常遇春的协助,在少室山破了元兵的围困之后,将之转送给徐达。徐达兵书在手,此后用兵如神,驱除蒙元,建功立业,不止是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更也是继承和实现了郭靖当年的遗志。

徐达汗流浃背,说道:“属下谨遵教主令旨。”心想:“教主将《武穆遗书》赠我,我自当凛遵教主之教,好好使用此书。”将《武穆遗书》供在桌上,对着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头,又拜谢张无忌赠书之德。此后徐达果然用兵如神,连败元军,最后统兵北伐,直将蒙古人赶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业。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九章》


因此,在“射雕三部曲”的小说中,金庸先生对《武穆遗书》的设定,确实是了不起的一部兵法奇书,也不存在郭靖身拥这部兵法却丢了襄阳这样的事情,最后汉人的抗元大业能取得最后的功成,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徐达,其成就也是因为有《武穆遗书》的功劳。虽然都只是文学作品中的设定,但这也是不必去否认的事情。总而言之,襄阳失守,跟郭靖和《武穆遗书》的关系不大。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浮萍谈武侠第二十九期:《武穆遗书》

《武穆遗书》一统天下的能力已经在金书中被证明了两次。郭靖能够守住襄阳,不仅不能说明《武穆遗书》差,反而能够证明得到《武穆遗书》确实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郭靖在兵力、装备劣势下驻守襄阳数十年,靠的就是《武穆遗书》的兵法

郭靖大半生都在驻守襄阳中度过,和蒙古大军大大小小战役打了无数场。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意图,被郭靖一人拖延了几十年,可惜最终还是未能守住襄阳,挽救南宋命运! 但这不仅不能否定《武穆遗书》的强大,反而证实了《武穆遗书》的威力。



郭靖驻守襄阳,看似威风八面,得到各处援助,实际上他手底下,全是烂鱼烂虾!南宋朝廷腐败不堪,吕文德胆小无能,宋朝军队战力本来就弱,就算经过郭靖训练,也很难和蒙古大军持平,蒙古大军还拥有火炮等重武器。郭靖举办的两次英雄大会,其实除了和他亲近的全真教和丐帮等等,其他武林人士都只是战五渣渣,真正的武林高手,都不卖他郭靖面子(郭襄生日,很多能人郭靖就请不动)!

在人员,武器,后援等都落后的情况下,可见郭靖所学的《武穆遗书》是多么的厉害!

《武穆遗书》一统天下的能力已经被证实两次!

郭靖虽然没能凭借《武穆遗书》守住襄阳,但是他已经证实了《武穆遗书》拥有一统天下能力!郭靖在蒙古做金刀驸马时,靠着《武穆遗书》进攻金国,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蒙古国能够迅速灭掉金国,郭靖那是功不可没!



还有一次便是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屠龙刀中藏有的就是《武穆遗书》,黄蓉将屠龙刀冠以这样的口号,自然对《武穆遗书》很有自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元璋等人凭借这张无忌给的《武穆遗书》,对抗元朝,也是连战连捷,最终推翻了元朝!

《武穆遗书》的确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但是也要有相应的军队配置!而且《武穆遗书》最强点在于攻城略地,而不是守城!这也是郭靖最终没能守住襄阳的原因之一!

PS:这纯属小说情节,请勿带入真实历史!

谈天说地,谈武侠,我是浮萍!不对请直言,期待你的关注!


浮萍谈文史


说到武穆遗书,焉能不知道岳武穆最出名的一句行军之法叫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当时岳武穆说的宗泽都点头称时,这可是本来打算对武穆浪战提出批评建议的老帅。既然岳武穆其实对打仗之法不拘一格,岂能就对兵法应该墨守成规特意流传呢。所以说呀,金庸大师故意对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其实借书中人之口黄蓉说出的名字叫做武穆遗教,教什么,教以岳飞做人的道理,忠诚于大宋百姓的品格,虽死而不忘直捣黄龙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武穆遗书。

郭靖经常说自己笨,记性又不好。但是总是觉得那些诗词写的好,说道襄阳人物就只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既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所做的努力,身后仅有桑树八百株,而身前为之奋斗的事业却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希望渺茫,却终未悔。而岳武穆更是在宗泽死前大呼的渡河渡河之后,一心想着恢复中原,却因此而被赵构秦侩以莫须有构陷于狱中,身死于一心忠诚的大宋。

郭靖拿到武穆遗书后,直到襄阳城破,携妻带子遇难而亡,其间岂有半点后悔,岂不是完全继承了其中精神。至于兵法,郭靖有所用,能得铁木真一赞,不愿早生几年,与此人决战疆场已然足够。兵法讲求的以正和,以奇胜,练兵练将,如指指臂,也就够了,郭靖以客卿身份而得襄阳将士拼命以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兵法那需要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均不缺。而当时南宋是个什么状况,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卞州。岳飞既不能抵挡大金所做的反间之计,郭靖又如何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南宋小朝廷。拿到武穆遗书后不断不能一统天下,反而在襄阳死守,直至徇城。这是对武穆遗教的身体力行,更是岳武穆精神的再现和当时国破而掌权者不思努力的再现。

为何传之后世,就说持武穆遗书可以一统天下呢?只要江湖侠士能持此心,不断奋斗,终有成功之日。若误以为仅是兵法就完全大谬了。君不见,张无忌,持着武穆遗书分派任务让人眼前一亮,杨逍等均赞是明教之福。而后呢,照搬岳武穆之兵困牛头山,若不是徐达常遇春来得及时,不但不动的蒙古万人队无法击败,而引诱围着的万人队更是要冲出包围,就此功亏一篑。岳武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兵法在张无忌的照搬之下,差点嗝屁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武穆遗书的处理,金庸先生是十分有意思的,虽然说出了持之可以一统天下,却也有让张无忌在完成一统天下这个任务的时候,照搬遗书兵法而不凑效的描写。武穆遗书更重的是精神,而绝非大家看书中表面所写的遗书的兵法,这绝不是岳武穆行军打仗,横行天下所思所考,毕竟他老人家讲究的是存乎一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金庸先生写了其里,更写了其表,我等小人物尚知这句武穆金句,金老先生岂能不知。凡事不要只看表面哦,更要看清楚作者笔间深处调皮的笑和背后的含义。

另类读金庸,弃武论武侠,欢迎关注点评。


斌比冰水冰


射雕就曾经为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做了一个稍微的解释,也就是说《武穆遗书》是岳飞抗金兵法心得,假想敌和需要对抗的都是以金兵为主,而且是早期的金兵。

金与蒙古虽拥有大量的骑兵,但金兵多是重骑兵为主的部队,而且在岳飞的战史多是以地形或者是利用阵法克制,应该属于那种防守反击的模式。

蒙古不然,蒙古是轻骑+骑射+重骑,更有回回炮,武器已有不一样的差异。

南宋大多是重步兵为主的部队,善守不善野战。

从四川到海滨,百万宋兵确实是阻止了蒙古南侵的步伐数十年。

一部《武穆遗书》算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啦。

掠川藏,夺大理,破襄阳,南宋的天堑顷刻玩完,彻底崩溃。

这是忽必烈改变了打法,他总结了经验教训,不再依照过去的模式打。

而郭靖呢?

虽然死守襄阳有功,但也只能死守,无法寸进,这点意味着什么?

防守很消极,用句通俗来形容,他的防卫等同于对敌人呼吁:向我开炮。

一颗钉子扎着,无所不用其极拔除。

点点滴滴的松动,想尽办法去拔除,奈何钉子就是钉子,没有改变过,最终免不了被拔除的命运。

如果岳飞重生,他可能会续写《武穆遗书》,可惜郭靖不是岳飞,亦只能将《武穆遗书》发挥到极致而已。

固步自封,大概就是如此吧。


鸿哥iouyh福小铺


这和得到屠龙刀就可以成为武林至尊一个道理,其实引得江湖血雨腥风。

个人觉得这些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道具,没必要深究。


张丨小天


兵法在于将领会不会运用,郭靖冲锋陷阵还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n


一本秘籍怎么可能拯救襄阳,


三姑凉


郭靖走的是木纳路线,智商有限。他的大智若愚体现在武术方面。所以《武穆遗书》在他手里跟不在他手里一样。如果杨康拿到《武穆遗书》说不准还真有一番作为。不过作为炎黄子孙,还是不希望他拿到。只是可惜了这本书。


8小朱爷8


小说毕竟是小说,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衬托武穆遗书的厉害之处,大宋灭亡是大势所趋,岳飞作者都没办到的事怎么能指望它的读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